經文:尼希米記1:1-11節
舊約的尼希米記可以說是一卷回憶錄。它記述了一位在波斯帝國出生、長大的猶太人的事蹟。雖然他在外邦的地方長大,但他的心沒有離開過他民族的信仰。他愛上帝,並且非常關心自己祖國的安危與興衰。尼希米得知猶太同胞在重建家園的過程裡面飽受波折,外族不斷的挑釁,民族陷於不安和淒涼的苦況。這使他為民族的困苦挺身而出,領導他的同胞重修城牆。讓我們一同思想尼希米事奉心志的四個元素,來幫助我們如何看今天對教會的事奉:
首先,我們從尼希米的事奉心志裡面,見到他的關愛、憐憫的心腸。當時尼希米在書珊城的皇宮內當一個酒政,服侍波斯皇帝飲酒的一切事宜,是波斯王最親近的大臣,他在波斯已經享有榮華富貴。但當尼希米得知,耶路撒冷的城門和城牆仍然破損,居民在當中受到大災難、凌辱,這個不幸的消息有如當頭棒喝,使他有一段好長的時間,整日憂愁、哭泣,並且禁食禱告。他視耶路撒冷為他真正的「家」,是他一生心裡所牽掛的,他痛心他的「家」受到苦難。因為這個關愛的心,亦激發了他的事奉決心,擺上自己生命,他最終放低自己在皇宮內的工作,回到耶路撒冷為同胞解決困難。
其次,我們在從尼希米的事奉心志裡面,見到一個關於異象的實況,就是尼希米所領受的異象,是由心而發的異象。尼希米第一章給我們見到,事奉不一定是由上帝直接的呼召而開始。經文沒有提到上帝直接界入了尼希米的生命,而是尼希米知道同胞在家鄉的苦況之後,他內心對同胞的關愛,促使他見到一個由心而發的異象:就是要帶領同胞重建耶路撒冷的城牆,讓同胞得到真正的保護。在他整個祈禱立志的過程裡面,經文沒提及他如何受上帝的靈直接感動,而是他已經決定為同胞付出的時候,祈求上帝在整個過程中賜予恩典。事奉是由心而發的事奉。
另外,在尼希米的事奉心志裡面,我們見到他彰顯了一種群體性的認同。在尼希米的禱告的裡面,他首先承認以色列人犯罪並得罪了上帝。尼希米明白,導致以色列國的分裂、滅亡,猶太人被擄去巴比倫,全是因為歷代的以色列人悖逆上帝的結果。明顯這裡所指的是他的先祖所犯的悖逆上帝的罪,基本上同尼希米的本人無關。尼希米認罪,是因為他有種與眾人認同的責任感。在我們成長的文化裡面,所強調的是個人主義,嚮往個人自由,自主和自信,反對權威,反對別人對自己任何形式的影響。但尼希米沒有用個人主義的觀點去看他的民族,他反而從一個群體性的角度,去認同自己就是群體的一份子,使到他把以色列歷史裡面的罪,當作為自己的罪來承認。我們必須承認每個人都是屬於一個特定的群體,尼希米認同自己是猶太群體不能分割的一份子,我們亦需要認同自己是緊緊連繫於教會的一份子,有著承先啟後的責任。
最後,我們在尼希米的事奉心志裡面,見到他以服侍上帝為最終目標,以上帝為真正的主。在第五節至十一節的裡面,他是以「僕人」來稱呼他自己和他的民族,意味著上帝是他和他民族的主。單單在十一節經文裡面,「僕人」這個稱呼已經出現了三次,可見尼希米他內心真正服侍的對象是上帝,儘管他當時是高薪厚祿的酒政,這沒有使他忘記他真正的主是那一位。在十一節的「在王面前蒙恩」的「王」這的字,在原文是「這人」。尼希米視波斯王只是一個人,並不是真正的王。這也提醒了當時以及後世的的讀者,尼希米真正要效忠的王,就只是那大而可畏的上帝。我們是上帝的僕人。
教會今年的主題「復興教會,由家開始」,當我們以教會為我們真正的家的時候,亦即是我們認同自己是教會的一份子,自然對教會的需要有一份關愛的心。要復興教會,我們要從關愛的心出發,將自己擺上,重新撥正生命的優先次序,以上帝的家的需要為第一位。讓我們多一些關愛我們的家,敏銳弟兄姊妹的需要,願意為教會付出更多,復興教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