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講道筆記

「王者的回歸」彭偉業傳道講(2024年10月13日)

經文:路加福音19:11-27

這一段是耶穌前往耶路撒冷之前所講的最後的一個比喻。有一個貴冑往遠方要得一國回來,他叫了十個僕人來,交給他們各人一錠銀。後來貴冑得到王權回來,吩咐僕人交代帳目,表面上這僕人比喻是比較不同僕人的服侍成效,實際上它擁有一個更加重要的主題,就是「審判」。

主耶穌在前往耶路撒冷接受釘十架之前,對祂的聽眾,包括門徒,跟隨者,甚至不相信祂的人,說明無論任何人必須面對將來的審判。

一、審判三類人,三種不同的結局

第一類是表明拒絕耶穌的人,他們會被歸來的王殺掉,他們要為不承認主耶穌的身份負上責任,這類人就好像教會外面的群體,他們拒絕承認基督是上帝,不願意將生命主權交給主。

第二類是忠心於耶穌的人,就是這比喻的第一個和第二個僕人,他們忠誠地服侍主人,得到主人的讚賞。這類人就是今天與上帝同行的人,他們完全地順服於上帝帶領,能夠與上帝建立了親密的關係。

第三類人是不忠心於耶穌的人,是第三個僕人。這類人儘管與上帝有某種「聯繫」,但沒有信靠上帝的恩慈,也不能與上帝建立關係,最終不能從他們的生命得著什麼果效,這類僕人甚至會失去他以為已經擁有的東西。第三個僕人代表哪些與教會有關,但不相信也不知道主耶穌的真善美的人。這類人好像是教會中的一部分,卻未曾對恩典作出回應,沒有願意成為主耶穌真正的僕人。

二、惡僕的形成—精明的計算者

要知道為何第三個僕人被主人定罪為惡僕,我們要看第21節和第22節。第三個僕人形容主人是一個嚴厲、不公平,而又難以取悅的人。他說主人沒有放下還要去拿,沒有種下還要去收,主人直接因為他這樣說話就定他的罪,並且形容他為「惡僕」。其實,第三個僕人是一個精明的計算者,他將自己的心態投射於他的主人身上,惡人先告狀。主人反駁僕人,說如果他真的那樣刻薄,為何僕人不將金錢拿去銀行收息,連去銀行的動作都不做。表面上第三個僕人是因為懼怕主人而不作為,實際上是因為他的懶惰而不作為,他根本不想為主人做任何事,他只是想做自己想做的事。心理學認為世上沒有真正的懶惰,一個人被人叫做懶惰,是因為他不在乎,只想選擇自己想做的事,其實懶惰是一種計算行為。一個人如何漸漸成為一個又懶又惡的僕人,都是因為懂得精明的計算而開始。

三、事奉上帝成為了喜樂的源頭

作為跟隨主耶穌的人,我們也應該好好地認識自己,也認識主耶穌。不隨便找個理由推擋主交給自己的任務,也不要計算在主面前可以付出幾多,這樣只會帶來不開心和計較。很多人事奉得不開心,都是因為計算。其實,只要能夠事奉就值得開心,這是信靠上帝恩典的回應。忠心的僕人就是全心投入,事奉上帝成為了喜樂的源頭,這也是將來向主交帳的時候,最好的見證和表達。

「進取的善僕」古學賢牧師講(2024年10月6日)

經文:腓立比書4:8-9節

「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羅12:2節上)、「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腓2:5節)、「你們要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西3:2節),聖經常命令我們管理自己的心思意念。我們不能完全清除腦袋裡的垃圾,我們要刻意用其他美好的事物來取代它們。你願意讓甚麼充滿你的心呢?

.   這些事我們都要思想 (48)

腓4:8節,聖經吩咐信徒:「凡是真實的、可敬的、公義的、清潔的、可愛的、有美名的,若有甚麼德行,若有甚麼稱讚,這些事你們都要思念。」「真實的」:對真理不執著的人,會為利益而說謊,失去誠實、良善的心;我們要操練自己成爲一個真誠無偽的人。「可敬的」:表示令人佩服、高尚、莊嚴的,基督徒要有堅定的立場,遠離那些可恥、不莊重的事。「公義的」:指符合上帝完美公義的標準。每一個上帝的兒女,要在自己的崗位上公平公正地待人處事;弗6:14節「用公義當作護心鏡遮胸」,表明信徒心中應常存公義。「清潔的」:聖經強調內心純一清潔的重要(提前4:12節),我們的心思要保持潔淨,動機要純正。「可愛的」:指和善待人、令人樂意親近;只要主耶穌的美善在我們身上彰顯出來,我們每一個都可以成為可愛的人。「有美名的」:箴22:1節上「美名勝過大財」,在上帝面前有美名的,是那些遵行上帝的道、順從祂心意的人,他們隨時能夠彰顯出耶穌基督的美善。「德行」:進取的基督僕人在品格上要效法主耶穌,例如在環保方面、在社區的貢獻、在公益事上,我們的品格要超越世人的標準,也當輔助弱勢或基層市民。「稱讚」:上帝的兒女要分辨其他人做的事情,是否一個基督徒都應該做;每一個進取的、上帝良善忠心的僕人,都應該期望得到上帝的稱許。

建立品行,從內心開始。箴23:7節,「他心怎樣思量,他為人就是怎樣。」如果別人所做的合乎聖經的教導,我們就要仔細思想怎樣倣效。   

.   這些事我們都要去行 (49)

腓4:9節,信徒在保羅身上「所學習的,所領受的,所聽見的,所看見的」,是甚麼呢?

* 保羅完全順服上帝,甘願被聖靈帶領到任何地方;

* 保羅尋找每一個可能的機會,向人傳講福音;

* 保羅確信基督的大能,奉主耶穌基督的名趕出邪靈;

* 保羅為傳講基督,忍受棍打、監禁;

* 保羅為主受苦仍然充滿喜樂,唱詩讚美上帝…… 保羅對弟兄姊妹說:「這些事你們都要去行。.」一個行道的人,對上帝的道百聽不厭,並且把握機會去實踐。每一個行道的人會更多認識自己,因為上帝的道就像一面鏡子,使人看見自己的軟弱而更倚靠主。我們是奉公守法的良好市民,遵守社會上各種不同場所的「禁令」。上帝的話既然是腳前的燈、路上的光,我們就要更加配合上帝的指示。我們的思想要甦醒過來,要被上帝更新、掌管。願我們都將美好的事存在心裡,又思想又實行。

「掙脫困厄向前走」陳佩恩姑娘講、 林日麗姊妹記(2024年9月22日)

經文:路13:31-35節

路13:31「正當那時,有幾個法利賽人來對耶穌說:離開這裡去吧,因為希律想要殺你。」耶穌正要向前,但有人來提醒祂離開,停止向前走,不要繼續完成使命,因生命正受威脅。有一首詩歌講基督徒人生的路不容易,當中充滿荊棘、試探煩惱、迷濛危險、痛苦與困倦、憂慮,很多事情在拖我們後腿。一對年青夫婦喜聞懷孕的消息,但幾個星期後檢查發現所懷的胎,患有唐氏綜合症,但他們的家庭狀況似乎不容許這個嬰兒的出生,因會為家庭帶來無限的困難,經濟會有很大壓力。有位基督徒於聚會聽道後立志,但每次都遇到父親的攔阻,反對她返教會,家庭關係受到影響,她感到很困難,是否仍在上帝面前立志。

但耶穌面對生命的威脅,仍堅定勇敢向前。路13:32-33「耶穌說:你們去告訴那個狐狸說:今天、明天我趕鬼治病,第三天我的事就成全了。雖然這樣,今天、明天、後天,我必須前行,因為先知在耶路撒冷之外喪命是不能的。」這是當時人的常用語,意思是我好像只有三天的時間與你們在一起,但不論時間有多少,祂與你們同在的日子也要繼續向前。這顯示一個進程。

I.      認定人生使命

面對生命的威脅,但使命感讓耶穌勝過難處,繼續向前。那些人跟耶穌說有人要殺祂,這並非出自好意的忠告,而是忌恨的惡言排擠,他們妒忌有很多人跟隨祂。耶穌洞悉撒但詭計,狐狸是一種沒多大本領,連一隻羊也不能殺死,卻狡滑無比的小動物,這裡的「狐狸」比喻狡猾詭詐之人的「雕蟲小技」、微不足道的技俩。彼得於書信曾提及提醒信徒「務要謹守,警醒。因為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彼前5:8)。雅各勸勉信徒說:「務要抵擋魔鬼,魔鬼就必離開你們逃跑了。」(雅4:7)。有位姊妹是護士,每次當值後回家換衣服返教會時,頭便會劇痛,不能出門。後來發現與家人從泰國帶回家中的偶像有關,這是撒旦的勢力。後來姊妹堅持忍痛出門,走了一小段距離,就沒有頭痛。

耶穌面對生命的威脅,仍幫助地上面對著悲哀痛苦、疾病疼痛、死亡的人,並完成使命。在危難之前,不是看著困難,而是著眼最終的成果,才能跨越困難。賽53:11「祂必看見自己勞苦的功效,便心滿意足。有許多人因認識我的義僕得稱為義」,面對年老、死亡等困難,可以跨越這些困難,但耶穌成就救恩,人可以因耶穌的緣故得救。1956年美國有五位年輕人,為福音跑到南美的瓦達尼部落去,最後都被部落的人殺害,但他們的妻子和孩子都遷居到瓦達尼部落,繼續他們的工作,向土著傳揚福音,帶領他們歸向主。如果有使命,就會跨越痛苦仇恨,不會畏縮後退,而是向前行。

路13:34「耶路撒冷啊!耶路撒冷啊!你常殺害先知,又用石頭打死那奉差遣到你這裡來的人。我多次願意聚集你的兒女,好像母雞把小雞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們不願意。」耶路撒冷的人不聽從主的勸告。路13:35「看哪,你們的家成為荒場留給你們。我告訴你們,從今以後你們不得再見我,直等到你們說: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因看見人的苦況,耶穌有使命感,屬靈的體會成為祂向前的負擔,成為催逼祂向前的動力。以色列人不聽先知的勸告,殺害先知,拒絕救贖,自絕後路。這不只是身體的死,也是靈魂的永死。耶穌不想看見人的靈魂永死,故立志要成就救恩,要上耶路撒冷拯救世人脫離罪與死的權勢,死而復活救贖世人,使信者有永生。

II.     必須前行

賽53:4-6「他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背負我們的痛苦……他為我們的罪孽壓傷……因他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他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我們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耶和華使我們眾人的罪孽都歸在他身上。」有位姊妹家中的兩位孩子有特殊學習需要,女兒屬超級典型高敏兒童,兒子有輕度自閉,照顧他們很辛苦。但這位母親有使命感,願意花自己的時間、金錢,用盡資源為孩子安排理想的學校,讓孩子慢慢回復正常。入讀國際學校需花費很多,但她收到數萬元的獎學金。縱使面對沖擊,靠主可以度過。

III.   愛與使命

愛可以讓我們面對和實踐使命時更有力,愛是無比的推動力和能源。路13:34-35是聖經中最難誦讀的一段經文,當中充滿上帝心碎的語調,是懷著最終憐憫的悲歌。人不肯接受救恩,上帝很緊張心痛,祂犠牲自己為要救助在痛苦中的世人。

醫生團契、護士團契、病人福音聚會、SEN孩子事工、盲人事工、弱能人士事工等都是因為看見人的需要而成立的組織。你知道自己的人生使命嗎?看見身邊活在困厄中的親友嗎?我們自己或許也有困難,但是能否堅定靠主,立定心志,不論任何困難,也堅定向前行,完成主交託給我們的使命?

「新造的忠僕」古學賢牧師講(2024年9月15日)

經文:哥林多後書5:17-21

.   在基督裡成為新造的人

林後5:14-15節,保羅因為被基督的愛激勵,從此他不再為自己活,他所做的一切完全是為主而做。惟有對主有強烈的愛慕,才會將自己完全獻上。主耶穌是我們的知心友,更是我們生命的主。「不再為自己活」,保羅承認不再擁有自己,他已經將自己的一切,全都獻給主耶穌。我們應該不再為滿足自己而生活,而是全心滿足上帝。林後5:17節,「新造的人」是甚麼意思呢?信主之後,我們在家裡的角色、本來的職業、在社會上的責任等等,都沒有改變。不過,當主耶穌介入我們的生命裡面,從此我們可以體察上帝的心意,活在主耶穌的愛與恩典中。未信主的人以自己為人生的主人,新造的人由基督掌管人生,與上帝和好。很多人誤以為,若將自己的生命主權交給主,就受到很多約束!不是的,你將生命交給主,你才經歷到真正的自由;有這種自由才會有平安,有平安才會有喜樂。

.   在基督裡成為新造的忠僕

基督徒活在世上,是為了甚麼呢?為基督而活,這是新造的人應有的生活目標。如果你愛主耶穌,祂必定將你的生命攪動,使你很想向人分享你對主耶穌的經歷。當你以基督的愛來看人,你會發現你的同學、同事、家人、你身邊的人,他們的生命是可愛的。林後5:18節,上帝是復和行動的開始者,我們得罪了祂,祂卻採取主動要與我們和好!上帝竟然主動差遣主耶穌在十字架上為我們受死,解決了罪的問題,使我們可以在上帝裡得稱為義。聖經強調,復和是來自上帝主動的恩典。

林後5:18節,「祂藉著基督使我們與祂和好,又將勸人與祂和好的職分賜給我們。」所有耶穌基督的跟隨者都從上帝領受了這個職分,沒有一個例外。人與至親不和、教會裡弟兄姊妹之間也有不和、國家、民族之間有不和,同事之間有矛盾。全世界切實需要和睦,大家都以那些使人和好的人為寶貴,予以獎勵。太5:9節,「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上帝的兒子。」使人和睦是上帝兒女的天職;勸人與上帝和好,是蒙福的職分。這不是一個選項,是一個命令,我們沒有選擇的餘地。「為耶穌多得一人!」新造的人成為上帝的代表,去勸人與上帝和好,同享天國的福氣。

林後5:19節:「上帝……將這和好的道理託付了我們。」今天還有許多人從未聽過「這和好的道理」,他們未接受上帝提供的「復和」,也沒有感到「復和」的必要。所以,在傳福音的事上,我們真是責無旁貸的。罪的本性使人不想親近上帝,故意不認創造主,但上帝卻想盡辦法要與人和好。林後5:20節,耶穌基督是和平使者的領隊,為履行和好的職責來到世界。保羅體會上帝的心腸,他說:「我們替基督求你們與上帝和好」,這是何等懇切的態度!

主耶穌能夠醫治一切傷痛,祂邀請我們在人與人之間帶來和平;第18節說,這是我們特定的職分。願當日感動保羅的聖靈,雙倍的感動我們。我們一生要作耶穌基督忠心的僕人,常被基督的愛激勵,使我們在勸人與上帝和好的職分上得上帝的喜悅。

「齊齊愛回家」張福民牧師講、 洪慕冰姊妹記(2024年9月8日)

經文:詩篇122

今天和大家分享詩篇第122篇,經文說他們要去耶和華的殿,即是去屬上帝的殿,是敬拜上帝的地方、是人們相交的地方、也是祈禱交託的地方。經文開首有些細字,寫著「大衛上行之詩」,而在詩篇120至134篇中一共有十五篇寫著「上行之詩」。「上行之詩」亦稱為「登階之詩」。據說耶路撒冷聖殿有十五級台階,朝聖者以每登一級台階就由詩篇120篇開始齊唱,一直唱完這十五篇,登完十五台階進入聖殿敬拜上帝,雖不及今日回教徒麥加朝聖的情况,但我們可想像是何等震撼雄偉的埸面。

一、如何建成上帝的殿

弗2:19-22節:「這樣,你們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與聖徒同國,是上帝家裏的人了,並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穌自己為房角石,各房靠祂聯絡得合式,漸漸成為主的聖殿,你們也靠祂同被建造,成為上帝藉着聖靈居住的所在」。藉著主耶穌被釘十字架為我們受死,使信主的人不至滅亡反得永生,成為上帝的兒女,加入教會成為上帝家的人,也成為建殿的材料,上帝看聖殿的大小和宏偉,不是以所羅門聖殿材料作準,乃是依據信徒的多少及屬靈生命的特質。

二、為什麼要渴想上帝的殿

今日我們來到教會做甚麼? 詩篇122:1說:「人對我說,我們往耶和華的殿去,我就歡喜」這句話是否代表你的心聲,一個愛上帝的殿、愛上帝家的,教會既是敬拜上帝的殿,又是上帝賜給我們一個屬靈的家,蒙恩得救成為上帝的兒女,返到聖殿敬拜親近上帝是應該的。路加福音2:49節耶穌在聖殿中回答養父母說:「為甚麼找我呢?豈不知我應當以我父的事為念嗎?」照樣我們應當重視上帝的殿上帝的家,不但自己要回家,更把親朋戚友帶到聖殿,加入我們屬靈的家,共相聚齊團契,同心合意敬拜上帝。

三、建造整齊堅固成長的聖殿

這世代的人好勝心強,爭權奪利,心懷不詭的惡人,提供勝利的財物武器,成為好勝者依靠恩人,以致不停爭鬥,國際如是,社會如是,但上帝教導我們要被建造,我們加入教會之前如一塊三尖八角的石頭,必須被修改建造,靠上帝恩典成為活石,方可成為連絡整齊的城(上帝的家),主最後的命令是彼此相愛、合而爲一。

四、上帝的殿、我們的教會祈檮

你有為教會祈禱嗎?你有為教牧祈禱嗎?你有為弟兄姊妹及家人祈禱嗎?詩篇122:6-9節教導我們為耶路撒冷上帝的聖殿祈禱,其中三個願望成為我們為教會祈禱的內容:

1. 願你城中平安:教會是我們敬拜事奉上帝的基地,是有恩有愛有溫暖的靈家,我們要為教會,教牧同工,長執及弟兄姊妹祈禱求平安。

2. 願你宮內興旺:基督徒有上帝的靈住在心中,你的心可稱為上帝的殿,也被稱為靈宮。求主興旺我們的心,使心裏火熱,亦為教會興旺人力靈力,質與量都倍加。

3. 願平安在你中間:猶太人見面都以「平安」互相祝福,潮洲教友也有以「平安」對話,這句話在我們中間,彼此代求,彼此祝福。

讓我們從詩篇122篇認識聖殿、上帝的殿、教會、我們心中的靈宮,與我們重要的關係。教會和我們每個人、每個家庭都要火熱、平安、興旺。

「隔空醫治」梁清恒博士講、 曾卓謙弟兄記(2024年9月1日)

經文:約翰福音4:43-53

今年6月份我來講道時講述有關約翰福音記錄的第一個神蹟,得到最大的益處是不涉及事件其中的門徒,他們只看到了耶穌施行的神蹟後便承認耶穌是彌賽亞,今次會講述另一個神蹟所帶給我們的其他亮光。神蹟的用意不只是彰顯主耶穌的能力,是要讓人認清主耶穌是基督。我們先看看經文背景,在約2章23節提到有很多人看見耶穌施行了其他神蹟就相信祂了,然後在4章29節提到有關撒馬利亞的婦人打水時遇到耶穌的記載,然後知道耶穌是基督。

    在44節耶穌提到自己在本地(即加利利)不受尊重,是指當地的猶太人針對耶穌,而加利利人則看見耶穌的神蹟後想得到好處才接待祂。在46-51節記載耶穌隔空醫治了一位大臣的兒子,這裡說的「大臣」可能是殺死施洗約翰的希律王手下,而耶穌在48節也提到當地人的動機不良,因為他們若不看見神蹟就不相信耶穌是真正的基督。在49-50節中,大臣請求耶穌跟從他到家中醫治他的兒子,而耶穌沒有跟從就叫大臣回去。在51-52節中,大臣相信耶穌所講,行了一天回家,並詢問僕人有關兒子的情況時,知道兒子已經痊癒並去考證是否跟耶穌的神蹟有關,當他發現時間是巧合後就全家都相信主耶穌了。

    為什麼約翰選擇記載這個神蹟? 當中有甚麼教導呢?我們看到有2點,第一點是大臣的信心進步了。在50和53節都提到大臣「信了」,最初大臣是相信耶穌有能力救回他的孩子,然後查證後就全家相信耶穌的真正身份—基督。神蹟可以解決很多問題,但是問題被解決後仍然有很多問題,耶穌施行神蹟的最終目的就是想我們相信主耶穌就是基督。前者的「信了」 是建基於耶穌的有大能力,而後者的「信了」是相信祂是基督。耶穌基督更希望我們相信祂為生命救主,在生活中按照主吩咐而活。我之前傳福音的時候認識了一位賭徒,他雖然有上教會但不是真心相信。有一次他分享突然向主耶穌禱告,如果賭馬贏了就決志信主。出來的結果是他賭贏了,可是後續那隻馬過磅不成功而賽果被推翻了。他覺得耶穌讓他買中而不贏錢,所以就決志了。究竟他的信是否真心呢? 我們相信主到生命改變是需要時間,然而我們的信需要進步,不要因為生命出現問題就不相信,所以經文提醒我們的信心需要有進步,要預備自己接受主所用。

    第二點是我們應該如何讓自己的信有持續的進步。經文提到猶太人和大臣等人的行為,我們可以看出他們如何面對信仰。猶太人親眼看見耶穌施行的神蹟但不相信,是差的榜樣;反觀大臣看到神蹟後信心有進步,是好的榜樣。基督信仰不在乎我們是甚麼身份,是要讓我們有不同經歷,從而去見證上帝。之前我作為神學生的時候,我參加了無家者事工。和他們一起用膳時,我發現他們對聖經很熟悉,也會分享生活如何依靠上帝和不同經歷,令我很感動。相反地,今天我在牧會時看到教會有信徒對信仰一知半解,富裕的信徒對信仰沒有興趣進深。他們只在逆境時倚靠主,但是在順境的時候就忘記了主的恩典。耶穌施行這個隔空醫治神蹟,就是想說明信仰與身份無關,是我們有否用心察看和查證上帝的作為。在平常的生活中,我們有否思考上帝的恩典和對我們的心意;作為信徒的我們有否平日讀經,不是只靠星期天認識聖經。

    耶穌的隔空醫治神蹟,是想說明我們有否對上帝好好認證和認識祂。經文中的三類人,撒馬利亞人沒有權力,他們看到耶穌教導後就相信;加利利人看到耶穌的神蹟後郤不信,還想得到其他好處;大臣從相信耶穌的能力到相信耶穌是救主,在以上所說的三類人中,我們是哪一類人呢?我們想成為哪類人呢? 在今天的社會中,我們需要好好查證主的恩典並遵行祂的吩咐,正確地活出信徒並作好見證。要說服到世俗人相信主,盼望我們活出信仰,讓未信的人對上帝有更大的信心,阿們!

「你願為神放下所愛?」倫國平牧師講、 林日麗姊妹記(2024年8月25日)

經文:馬可福音10:17-22

耶穌基督傳道時遇到一位年輕並有很多財富的官。可10:17,「耶穌出來行路的時候,有一個人跑來,跪在祂面前,問祂說:良善的夫子,我當做什麼事才可以承受永生?」他形容耶穌為良善的夫子,另外他受到宗教行為的影響,認為要做一些善事才可以得永生。耶穌回答他「你為什麼稱我是良善的?除了上帝一位之外,再沒有良善的。」(可10:18) 宗教導人向善,這人以為做了好事就可以當良善的人,但耶穌講世上沒有一個義人,故改正他的觀念。

接著,耶穌講「誡命你是曉得的:不可殺人;不可姦淫;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見證;不可虧負人;當孝敬父母。」(可10:19) 十誡分了兩個部分:第一至四條誡命是關於人與上帝的關係,第五至十條誡命是關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上帝」(可12:30),並要愛人。耶穌說了第六、七、八、九條誡命,最後加了當孝敬父母的誡命。很多宗教都有類似的教導,有些基督徒以為遵守了這些上帝就很開心。可10:20,這位官對耶穌說「夫子,這一切我從小都遵守了。」這又是一個宗教的行為,他表示已做了這些,也不能得到永生嗎?

可10:21-22,「耶穌看著他,就愛他,對他說:你還缺少一件: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你還要來跟從我。他聽見這話,臉上就變了色,憂憂愁愁的走了,因為他的產業很多。」耶穌一開始鼓勵他,指他有財寶在天上,但這人在地上有很多產業,故聽不進耶穌給他的指導。雖這人有很多財產,但心中空虛,故請耶穌給指引,耶穌一句就指正他的問題。因他放不下太多事,只要願意放下,就有機會得到豐盛的生活,但他根本做不到。耶穌還沒有提到十誡的最後一條,不可貪,貪財是萬惡之根,但這人沒有遵守這條誡命。耶穌也沒有提及第一至四條誡命,如遵守不到第十條誡命,那也不能愛上帝。 耶穌讓我們放下一切才有生命,把所有交託給上帝,在祂沒有難成的事。我年輕時為了到美國讀碩士,不斷努力賺錢,並成功獲得美國一所大學錄取。後來申請簽證時需要見美國領事,當中有很多憂慮,後來醒覺這件事一直以來是靠自己,沒有尋求上帝,故那時立即跟上禱告,把一切交給上帝,最後簽證成功獲批。但可惜的是這位官不明白耶穌,給自己的產業拖累。門徒很擔心是甚麼人才能得救,耶穌回答「在人是不能,在上帝卻不然,因為上帝凡事都能。」(可10:27) 耶穌非常看重我們在祂面前喜樂的樣子,祂來到這個世界是把喜樂帶給我們,信靠的人就有平安,在主裡常常有喜樂。我們要看重的不是地上的產業,是天上的財寶。「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太16:26) 感謝上帝的提醒,今天可以把憂愁的攔阻之事交給上帝,還有我們要愛上帝和人

「雲彩中的宣告」古學賢牧師講(2024年8月11日)

經文:馬太福音17:1-13

一.  上山親見主顯榮光 (1 – 4節)

太16:13-17節,主耶穌問門徒:「你們說我是誰?」西門彼得回答說:「你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兒子。」主耶穌就稱讚彼得,跟著,太16:21節,「從此,耶穌才指示門徒,祂必須上耶路撒冷去,受長老、祭司長、文士許多的苦,並且被殺,第三日復活。」門徒感到晴天霹靂!太17:1節,主耶穌帶著彼得、雅各和約翰上了高山。後來在主耶穌復活之後,彼得成為耶路撒冷教會的領袖,雅各是門徒中第一個殉道的,而約翰是最後一個離開世界的門徒,他寫了啓示錄。

太17:2節,主耶穌向門徒顯出祂的榮耀,使他們對自己的身份及神性有正確的認識,他們的信心得到堅固。來1:3節,「祂是上帝榮耀所發的光輝,是上帝本體的真像……」主耶穌本來是聖潔、全能、創造萬有的上帝,祂「變了形像」,其實是將自己原有的形像顯現出來。太17:3節,摩西是上帝律法的頒佈者,代表律法與上帝公義的要求;他的出現,象徵著主耶穌可以完全滿足上帝對公義的要求。主耶穌只一次將自己獻上,就成為永遠有效的贖罪祭(來7:26-27)。以利亞是先知,他的出現,印證眾先知的預言在主耶穌身上得到應驗。太17:4節,彼得對主耶穌的顯像完全捉錯用神,他只想與主耶穌、摩西和以利亞一同將天國的榮耀留在山上,不願面對主耶穌所講山下十字架的苦難。

二.  天父在雲彩中宣告 (5 – 8節)

太17:5節,上帝從燦爛奪目的雲彩中宣告。為甚麼天父要親自向門徒說話呢?登山之前六日,彼得回答主耶穌說:「你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兒子」,天父刻意確認彼得的答案。當時對彼得、約翰、雅各來說,這是一個極震撼的宣告!比洗腦更深刻,印在他們的腦海裡。太3:16-17節,天父第一次宣告主耶穌的身份,當時主耶穌尚未呼召門徒,彼得、約翰、雅各都不在場。天父第二次宣告主耶穌的身份:「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你們要聽祂。」明顯地門徒真的有些事情不願聽從主耶穌,就是祂說自己必須上耶路撒冷去受苦,以及16:24節,主耶穌對門徒的吩咐:「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

門徒聽見天父的聲音,太17:6-8節,「就俯伏在地,極其害怕。耶穌進前來,摸他們,說:『起來,不要害怕!』他們舉目不見一人,只見耶穌在那裡。」先前彼得要為主耶穌、摩西和以利亞搭棚,如今他們只看見這位無可比擬的基督。

三.  下山實踐使命 (9 – 13節)

當日門徒跟隨主耶穌,期望建立自己在地上輝煌的成就;但現在他們的夢想完全幻滅,門徒開始意志消沉。所以,主耶穌向門徒顯出祂神性的光輝,並有天父宣告祂是聖子,為要門徒重整觀念、目標和方向。登山顯像之後,主耶穌就下山實踐祂的使命。祂再以血肉之軀隱藏自己的榮光,與門徒下山服事人。太17:9節,主耶穌吩咐門徒,不要將所看見的告訴人。因為門徒還未明白主耶穌整個十字架道路的安排,不應隨便說出來。太17:10 -13節,主耶穌又說,祂的先鋒施洗約翰怎樣被人殺害,「人子也將要這樣受他們的害。」

願天父將耶穌基督榮耀的形像刻在我們心裡,使我們更加聽從主耶穌的吩咐,背十字架跟從主,作主忠心的僕人。

「奧運與信仰」吳宗文牧師講、 洪慕冰姊妹記(2024年8月4日)

經文:來12:1節/林前9:24節/提後2:5 / 彼前3:11節/提前4:8節

(一)今屆特殊現象

奧運是世界的盛事,感恩神恩待香港,在過去多屆累積人材,並獲政府重視和投放資源,令今屆取得幾面獎牌。我們在奧運當中能看到很多東西,一是香港成為世界媒體的焦點,二是越來越重視運動的娛樂性和商品價值。奧運是獨立、不受外界及政治影響的,但今屆出現了醜聞,在開幕禮其中一個環節,模仿耶穌「最後晚餐」的場景,用了不雅的造型模仿十二門徒和耶穌,這正代表奧運無法逃避政治的渲染。所以我們能看到沒有一處地方是平等、自由、獨立,唯有耶穌基督的國度降臨才是永久的和平。

(二)運動如何成為競技?

奧運是從希臘的奧林匹克山而來,以前的希臘人很迷信,是多神主意,當保羅來到亞略巴古時看到其中一座壇寫著未識之神,便告訴那裡的人,祢們真正的未識之神就是創天造地的、為人類的歷史、政治權限定立時間疆界,從死裡復活,為多人的罪獻上贖價的耶穌基督。另外奧運其中一個起源是要平息紛爭,他們提議各國派出勇士出來競技,一方面展示國力,另一方面冀止息干戈,和平共處。運動起初是人類作為動物自然的生活形態,為生存和生活的勞動,由保健發展至娛樂。但在資本主義社會,運動異化為商品,媒體及主辦機構賺廣告費用,而由觀眾及贊助機構埋單。

(三)從聖經看其可取處

看了奧運的背景,與我們基督徒的做人處事有什麼關係呢?在聖經新約裡比較明顯,特別是保羅在希臘時代,競技這運動已很普遍,甚至用來娛樂羅馬貴族。而舊約裡也有類似的記載,在撒下2:14-17節,大衛在掃羅死後獲得南國的政權,而北面是掃羅的兒子,兩邊的元帥提議各派十二名少年出來彼此揪頭,用刀刺肋,一同仆倒,這種比試也算是競技的一種。而在新約,保羅很喜歡用賽跑和比武來勉勵信徒,而得獎賞的只有一人,即是祢需要盡力而跑,超越所有人然後得到獎賞。而奧運有四方面的精神來提醒我們基督徒:

(1)  奪獎精神:「我們既有這許多的見證人,如同雲彩圍著我們,就當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來12:1)

(2)  服輸精神:「豈不知在場上賽跑的都跑,但得獎賞的只有一人?祢們也當這樣跑,好叫祢們得著獎賞。」(林前9:24)

(3)  公平精神:「若在場上比武,非按規矩,就不能得冠冕。」(提後2:5)

(4)  友誼精神:「也要離惡行善,尋求和睦,一心追趕。」(彼前3:11)                 聖經教導我們操練身體益處還少因為身體是聖靈的殿,要保養顧惜,但運動不能成為膜拜和迷溺的對象。另外聖經亦提及唯獨敬虔卻有今生和來生的應許,人生的價值是否只在乎身體健康?神給我們的光陰很短暫,榮神、益人、盡己才是我們人生中最重要的。

「歸正學義」彭偉業傳道講 (2024年7月28日)

經文:提摩太後書3:14-17節

今日是培育主日,讓我們思想什麼是基督徒的本分,希望今天的經文給予我們新的體會。提摩太後書是保羅在監獄裡所寫的一封遺書,希望給提摩太最後的勸勉和提醒,叫提摩太回顧從小所受的教導和信仰的根基。

一、信仰根基的來源

在3章14節,「你知道是跟誰學的」,是指提摩太的母親友尼基和祖母羅以。她們從他嬰兒時期開始,就教導提摩太猶太經文,引導他敬虔的生活。她們對信仰的虔誠和熱枕,深深地影響了提摩太的一生。年青人的屬靈生命,其實是直接受其父母,或者家人影響。教會是一個大家庭,教會內的長輩就是年青人學懂「如何確信」的榜樣。「確信」明顯不只是指知識,而是要將把所學到的東西,應用在今時今日當下的處境,使個人品性具備「志向、信心、寬容、愛心、忍耐」(3:10),並且使他們在現代歪曲的價值觀體系裏面,行出基督徒的樣式。

二、教訓、督責

在3章16節,「上帝所默示」原意是「上帝吹氣進入」,這種生動的形容表示了「聖經」的的確確是由上帝而來,並且具有關乎生命的四樣益處,起首兩樣是「教訓」、「督責」。「教訓」是「教導」,將準確的聖經信息和內容傳遞出來,「督責」是指出謬誤,把錯誤的教義和行為指出來,教導者必須要勇敢的指出錯誤的社會風氣和價值觀,讓我們下一代能夠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事實上,異端的思想正不斷影響著我們身邊的人,也影響著我們的下一代,所以我們必須要教導準確的聖經詮釋,並且指出錯誤的思想和行為。

三、歸正、學義

保羅在第16節提出第三和第四個聖經的益處,「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使人歸正」就是糾正錯誤的意思,在學習聖經的過程中,會不斷發現在自己和身邊的人有做錯的事,因而加以糾正。「學義」,是養成做人的美好品格,從第2章22節,看到保羅對基督徒品格的要求:「逃避私慾,清心禱告,追求公義、信德、仁愛、和平。」

事實上,人性是複雜和多面的。每個人都有善良的潛能,如同情心、愛心和正義感,但也有自私、貪婪和暴力的傾向。這些善良的潛能和罪惡的傾向,會在不同的處境之下展現出來。所以,一個人所處的環境和所接受的教育是十分重要,這在塑造人性方面起著重要作用。良好的教育和環境可以激發人性的善,反之,惡劣的環境和教育則可能助長人性的惡。

所以,我們作為基督徒,就要以教會為核心,提供良好的教育和環境,激發每個人良善的潛能,培育每個人能夠邁向保羅所說的要求。保羅這句「教導人學義」中的「教導」,這希臘文是用來形容教育制度,提供訓練的過程。所以經文所啟示的是要我們作為教會,提供一套信仰訓練制度,給予不同年齡層的信徒,以至每個人能夠在公義、信德、仁愛、和平上不斷長進。

今天是培育主日,我們從經文看到教會的本分,是要提供完善的聖經學習制度,因為外面的世界的德育教導一定不及教會的信仰價值觀教導全面。這也是教會主日學的吸引力。保羅在第17節,說出基督徒的本分,就是叫人「得以完全」、「行各樣的善事」,就如今日的主題:「歸正學義」。「學聖經,係我哋嘅本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