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後第八天」 古學賢牧師講(2025年4月20日)

經文:約翰福音20:24-29

過去的禮拜五是受苦節,記念主耶穌被釘十字架,死了,埋葬了。對當時主耶穌的門徒來說,所有的希望隨著主耶穌的埋葬,都幻滅了。

.   不可思議的復活

可16:9-11節,門徒聽見主耶穌活了,被馬利亞看見,卻是不信。約20:19-20節,主耶穌向門徒顯現,為了叫他們對主的復活堅信不疑,不再困惑迷茫。主耶穌復活的身體不受物質空間限制,即使門是鎖著的,主耶穌可以隨意站在他們身邊,並且將手和肋旁指給他們看。門徒看見這位為他們受死、受苦的主,真的站在他們面前,正如馬利亞之前所說的,主耶穌復活了,他們就很喜樂。感謝上帝,主耶穌勝過死亡,全世界唯有祂可以做到!約11:25節,主耶穌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耶穌基督是生命的主,復活不是一件太難的事;但上帝的兒子要受死,並且要死在罪人的手上,這才是不可思議!

主耶穌既然是上帝的兒子,祂有能力自己復活,為甚麼徒2:32節、羅10:9節等多處經文都說「上帝叫耶穌復活」呢?原因有三方面:1. 主耶穌既然成為人的樣式,就全心順服上帝,不會強奪這個由自己去復活的權柄。2. 主耶穌在十字架上受死,不是為祂自己的罪,而是一個贖罪祭;上帝叫祂復活,表明上帝悅納主耶穌代表我們所作的犧牲。3. 證明上帝有大能,可以使那些信主耶穌的人照樣復活。林前6:14節,「上帝已經叫主復活,也要用自己的能力叫我們復活。」主耶穌復活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祂開了一條又新又活的路,使跟隨祂的人都像祂一樣,得著復活的生命。但有很多基督徒忽略主耶穌復活的事實,根本沒有給復活這件事影響他們的人生。

. 多馬、你、我、他

多馬跟隨主耶穌,與主耶穌一同生活了三年幾,親身經歷過主耶穌所行的神蹟:在加利利海上,主耶穌平靜風浪,多馬當時都在那船上;在格拉森,主耶穌趕鬼入豬群,多馬看著那二千頭豬投在海裡淹死了!五餅二魚,多馬也在場,那些餅他都吃過;拉撒路復活,從墳墓裡出來,多馬也在現場親眼見到……只是當主耶穌復活顯現給門徒看,多馬沒有與他們一起。約20:25節,多馬動機性遺忘,不記得以往經歷過的一切神蹟奇事;他認為主復活這件事是絕對沒有可能的。我們會說多馬多疑、小信,但事實上,其他門徒同樣都是要看見復活的主耶穌才相信。到這裡為止,這十一個門徒的信心都是建立在看得見的事上。

約20:26-27節,過了八日,主耶穌向多馬顯現,並非很不耐煩地攤開雙手,然後大罵多馬一頓;主耶穌的再出現,是關心多馬,了解他的需要,於是刻意向多馬展示祂手上的釘痕,以及被槍刺傷的肋旁,又叫多馬檢驗一下,來證實祂確實是被釘在十字架上死了的主。主耶穌不是要責備多馬沒有信心,祂瞭解多馬,也瞭解你和我。很多人出生在基督教家庭,自小已經返教會,對聖經故事包括主耶穌生平事蹟都是耳熟能詳;但是他們自己未必認真思考過,主耶穌的復活對他個人的意義。弟兄姊妹,你是深深認識主耶穌,抑或對祂充滿困惑呢?我們要承認,自己都有懷疑的時候,這是我們信心成長的一個過程。我們真誠提出任何問題,都一定會找到真相,只是遲早的問題。

. 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

使徒約翰沒有將主耶穌所行的神蹟都記在約翰福音上,他郤選取多馬事件,來將這卷書帶到最高峯。多馬的經歷,教曉我們需要真實認識主耶穌,要接受主耶穌成為自己生命裡最高的權威。約20:28節,「多馬說:『我的主!我的上帝!』」多馬代表我們所有人說了出來,他將自己完全交託給主耶穌。多馬說出了一個最偉大的認信,最貼切的信仰表達;這就是整卷約翰福音一直在表達的信息。你和我每天都當自己來敬拜主耶穌,祂不單是我們的救主、我們的朋友,祂更是我們生命的主,我們要完全向祂降伏。主耶穌呼召所有基督徒,叫我們用盡一生的努力去宣告:耶穌基督是我們的主,我們的上帝!

約20:29節,主耶穌說「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首先這句話沒有比較的意思,主耶穌不是說「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更加有福」。在那時,主耶穌的視線轉移到所有的基督徒,包括你和我身上。我們沒有機會看見主耶穌的雙手與肋旁,但藉使徒的見證、聖經上的記載,我們只要相信主耶穌,同樣得到救恩,成為有福的人。請大家記得,聖經教導我們,行事為人是憑著信心,不是憑著眼見(林前5:7節)。正如主耶穌時代的人,有些人親眼見過祂行神蹟奇事,最後都不再跟隨祂,棄絕祂,甚至釘祂十字架!

不過,另一方面,如果我們從來都未曾仔細查究自己信的是甚麼,那多馬要求「親眼看見,親手摸到」的態度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唯有實踐過信仰,例如關顧人、参與事奉、為人祈禱、傳福音等,你才會親自體驗到信仰的真實性,才可以勇敢的面對人生任何的考驗和挑戰。教會除了用愛心安慰、代禱以外,也要用寬容的心來接納軟弱的信徒。不單是多馬,所有門徒都曾經軟弱與懷疑過,更何況是我們一般的信徒呢!既然主耶穌能夠將「懷疑的多馬」轉變成「堅信的多馬」,主耶穌也可以同樣改變你和我的生命。

在主耶穌被捉拿的時候,門徒全部都嚇到不知所措、非常沮喪;所以,今天對那些在信仰上有困惑的人,我們要存愛心容他們發問問題,鼓勵他們認真查考聖經,繼續向傳道同工或成熟的基督徒求問真理,使到我們在信仰的歷程裡面,不斷發現答案,不斷經歷上帝話語的震撼力。弟兄姊妹,主耶穌的復活怎樣影響你今日的生活呢?你身邊的人是否感覺到你事奉一位又真又活的主呢?主耶穌釘痕的雙手與肋旁,表明祂為我們犧牲的愛。願我們這班領受了主耶穌生命恩典的人,一齊來忠心為主作見證。

古學賢牧師-「耶穌看見就惱怒」(2025年4月27日)

有很多基督徒覺得,信仰應該是自由的,故此毋須太早把子女帶到教會,由得他們長大了,大學畢業之後,才自己作決定吧!但申6:6-7節,上帝藉摩西吩咐祂的子民,要把上帝的話記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訓他們的兒女。無論他們坐在家裡,行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與兒女談論上帝的話。

到了新約時代,可10:13-14節,「有人帶著小孩子來見耶穌,要耶穌摸他們,門徒便責備那些人。耶穌看見就惱怒,對門徒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不要禁止他們;因為在神國的,正是這樣的人。』」弟兄姊妹,你覺得主耶穌的反應是否過分了呢?不是,主耶穌向門徒生氣,因為他們自  把自為,怕小孩子騷擾他們,要把小孩子打發走。

弟兄姊妹,我們應當肯定,教養孩童認識主, 是整個基督徒群體的努力和任務!感謝上帝,閩光書院幼稚園開辦了六年多,現時經幼稚園轉介到提摩太班的小朋友有十多位,他們的父母及長輩也隨同參加爸媽加油站。這一方面是上帝的恩典,賜機會給我們接觸小朋友和他們的家長,另一方面是兒童事工團隊投放的心血。同時我們小學級兒童主日學的人手及資源,亦各樣俱備,期待天父賜我們更多適齡的學生。願我們同心為此禱告,求上帝興旺我們的兒童與家長事工!

「凱旋的進城」 倫國平牧師講、林日麗姊妹記(2025年4月13日)

經文:路加福音19:28-40

當時在羅馬政府的管治下,敬拜是很困難,眾人看見耶穌行很多神蹟奇事,當祂入耶路撒冷時,他們認為祂是彌賽亞來拯救他們,到此地接管統治。耶穌知他們有這個想法,講另一個比喻,關於一個主人往遠方前把十錠銀子交給十個僕人,有兩個僕人都賺了銀子,但有一位沒有做任何事,並用一些藉口解釋,這是因他認為主人不會回來。在耶穌離開後和回來前,我們要盡心盡力做事,為上帝擺上。

路18:31-34,耶穌講了即將發生在祂身上的事,門徒還是不知道,但祂還是願意走上一條受苦的路。路19:29-34,耶穌講的時候很淡然,所做的事在祂控制下,而門徒也按祂的話去做。路19:35-36,這些人很尊重耶穌。耶穌早已說這些事情會發生,「錫安的民哪,應當大大喜樂;耶路撒冷的民哪,應當歡呼。看哪,你的王來到你這裡!他是公義的,並且施行拯救,謙謙和和地騎著驢,就是騎著驢的駒子。」(撒迦利亞書9:9)早在四百多年前,撒迦利亞先知已說過這事,原來耶穌在這裡是應驗這段聖經所講的事情。

路19:32,耶穌自己一直在說預言,並應驗了。太21:4-5「這事成就是要應驗先知的話,說:要對錫安的居民(原文是女子)說:看哪,你的王來到你這裡,是溫柔的,又騎著驢,就是騎著驢駒子。」耶穌的舉動是應驗舊約所講的,證明祂是彌賽亞。路19:37-38,這在詩篇118:26也有出現過,這為彌賽亞的讚美詩,在耶穌基督進城時發生,他們敬拜祂,祂行了聖經所預言的事,提醒和安慰門徒將發生的事情,讓他們不要害怕。

啟7:9-10,這是天上的敬拜,提醒將來發生的事情。烏西雅王死時,他的好朋友以賽亞很悲哀,賽6:3記述他見到異像,是天上的敬拜,上帝藉此安慰和鼓勵他繼續堅持。使徒約翰在90多歲遭人軟禁時,上帝讓他看見天上的敬拜,鼓勵他,他寫了啟示錄。主禱文中的「願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每個星期來到上帝的家時,在地上經歷在天上的敬拜,提醒我們在地上是客旅,有一日在天上讚美天父。路19:39-40,石頭也是上帝所創造,詩篇裡提到整個宇宙都有方法敬拜上帝,顯出上帝的偉大。今天來敬拜不是做一些宗教的行為,要好好珍惜上帝給我們的機會,藉敬拜讓我們知道所跟隨的上帝是怎樣的上帝。耶穌基督由出生開始已應驗聖經的預言,祂順服上帝的帶領,這是上帝給我們的救恩,我們有這福份,先嚐天上的敬拜。

約12;16「這些事門徒起先不明白,等到耶穌得了榮耀以後才想起這話是指著祂寫的,並且眾人果然向祂這樣行了。」耶穌藉星期日的棕樹節提醒門徒,三天復活後得了榮耀後,門徒明白祂所做的一切。我們不要像那位甚麼都不做的僕人,以為耶穌不會回來。讚美是永恆的,「凡有氣息的都要讚美耶和華」(詩篇150:6),珍惜上帝給我們的生命,活出和榮耀祂。

彭偉業傳道-「復活的呼召」(2025年4月20日)

今天是復活節,讓我們反思復活的意義。當抹大拉的馬利亞在黎明前的黑暗中走向墳墓時,她的心被悲傷籠罩。然而,這位當時處於社會底層、被藐視的婦女,卻見證了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時刻:石頭被挪開,天使宣告「祂不在這裡,已經復活了!」(太 28:6)這不僅改變了馬利亞的生命,也顛覆了人類對死亡與絕望的認知。

耶穌的復活不是寓言,而是歷史的事件。這震撼的神蹟,打破了自然物理法則的定律,也挑戰每一個世代人的信仰核心:我們是否相信,那位被釘死的耶穌,戰勝了罪與死亡的權勢?今天在我們的生命中,是否有看似「不可能」的困境,需要以信心的眼光,重新仰望主耶穌呢?

主耶穌復活後,對門徒說的第一句話:「願你們平安!」(約 20:19)這平安不是逃避現實的安慰,而是面對逼迫、苦難時仍能堅持的力量。今天,我們發覺這世界好似變得不再一樣,這是一個充滿爭鬥、戰爭、各領域的冷戰熱戰、疾病與絕望的世界。在這世代裏,我們還有沒有這份從主而來平安呢?可否彰顯復活的真實呢?

願我們在這復活節,不只慶祝歷史中的神蹟,更讓復活的主親自開啟我們心靈,使我們具備豐富的屬靈生命力,在黑暗中見證祂永存的盼望。

「神人大不同」 黃天相博士講、洪慕冰姊妹記(2025年4月6日)

經文:以賽亞書31:1-9

(一) 神人的分別 (以賽亞書31:1-3節)

以賽亞書裡,當時亞蘭和以色列是一起打猶大的,當時猶大王是亞哈斯,投靠了亞述而解決了難題。他不聽以賽亞的勸告,而應驗了以馬內利給予的兆頭,他付錢給亞述,亞述便幫忙,結果滅了亞蘭和以色列,導致他的兒子希西家要直接受到亞述的威嚇。希西家只有兩個選擇:一是進貢給亞述,二是叫埃及幫忙。結果他選擇了請埃及幫忙,而以賽亞則提出第三個選擇,就是考驗希西家對耶和華的信心是怎樣的。希西家選擇了請埃及幫忙,他只是倚靠埃及的軍隊,以為他們能夠幫忙對抗亞述,但結果埃及卻沒有幫忙。希西家只是看到難處,而沒有看到背後的上帝,這就是問題了。我們很多時遇到困難時,都只是想解決問題,而沒有看到上帝為何安排這個難題給我們。舊約教導我們當遇到困難時,要靜下心來不要出聲,就像摩西帶領以色列人過紅海時叫他們「只管靜默,不要作聲。」當我們遇到困難時焦點應該放在哪裡呢?不看上帝亦不求問耶和華,求問耶和華不是祈禱的意思,求問是尋求上帝的意思,如歷代志下14:4節說:「吩咐猶大人尋求耶和華─他們列祖的上帝,遵行他的律法、誡命;」故不是單單我們祈禱上帝便會回應,而是我們與上帝的關係是怎樣。另外以賽亞書31:2節說其實耶和華是有智慧的,祂是能降災禍的,降災給作惡的人、和幫助他們作惡的人,所以上帝會看我們與祂的關係,不是單單我們有難處而上帝幫助我們就是愛,而是我們要與上帝建立親密的關係。

(二) 上帝的能力 (以賽亞書31:4-6節)

耶路撒冷與上帝的關係就是獅子和少壯獅子的關係,獅子捉住獵物為何要怕牧人來攻擊牠?耶和華就是願意為耶路撒冷為錫安爭戰,就如雀鳥怎去保護雛鳥,耶和華也要照樣保護耶路撒冷。我們很多時遇到困難而得不到幫助時,也會問上帝為何不來幫助我們,其實我們怎樣相信上帝才是最重要。以賽亞書31:6節說得很清楚,核心問題是以色列人悖逆了耶和華,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歸向耶和華,因為一開始他們要面對外敵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離棄了上帝。

(三) 上帝的懲罰 (以賽亞書31:7-9節)

    核心問題是他們要放棄他們的偶像。當然我們不會離棄上帝,但大家有沒有一些東西是就算破壞與上帝的關係也不能放下的呢?上帝就是用一些方法令我們放下,不是單單給我們難處和難受。到最後他們怕亞述,亞述是會倒在刀下的,不是人的刀,是之後有一晚上帝透過祂的使者,擊殺了亞述的軍隊,這就是我們信靠的意思。我們不是知道而去做,而是我們怎樣恢復與上帝的關係。最後他們的磐石必因驚嚇挪去,上帝是以色列人的磐石,而經文中的磐石是指亞述的將領,專長戰爭的他們也被嚇走了,而耶路撒冷和錫安有火、有爐在裡面,火和爐是煉淨人的罪,是潔淨人們的,本身也是令人不舒服的,上帝就是透過亞述軍隊的威嚇,令耶路撒冷和錫安的人不舒服,使他們放棄他們的偶像。到今天不知大家有什麼難處,大家除了想解決難處之外,是否有想過背後有上帝的計劃,或有甚麼給我們可以學習的呢?

古學賢牧師-「你把甚麼獻給主?」(2025年4月13日)

在熱戀中的人會盡自己所能將最好的給予對方。弟兄姊妹,你會把甚麼獻給主耶穌,表明你深愛祂?

一個基督徒在夢中遇見天使,他就問天使:「我愛主耶穌,殷勤服事主,為甚麼我仍然没有充足的平安和喜樂?」天使回答他:「我一直守護著你,看出在你的事奉上,摻雜許多自私的動機:為了被人稱讚 、實現個人野心、要表現自我、固執自負、貪慕權力……你愛主愛人的心其實很薄弱。」天使對這個基督徒說:「主耶穌愛你,為你捨棄生命,你願意真誠把自己獻給主當作活祭嗎?」(參羅12:1節)

我認識一對基督徒夫婦,丈夫是香港某大機構任職總經理兼董事,太太則是理工大學的高級講師。他們都真誠地傾慕主耶穌,滿有熱心地關顧人和服事主,廿多年前蒙主呼召,即決心奉獻人生下半場,完成神學訓練,被主差遣到德國宣教並統籌當地的華人福音事工,直到今天。弟兄姊妹,受苦節將到,甚願主耶穌犧牲的愛牽動我們的心,叫我們一同獻上自己,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我們的上帝(參可12:30節)。

「勞苦動搖者的佳音」 陳佩恩姑娘講、林日麗姊妹記 (2025年3月30日)

經文:哥林多前書15:54-58

如果勞碌後有成果,我們會很雀躍,但如沒有成果,我們會感沮喪。今年加州有場大火,政府全情投入救援,但依然無濟於事,加州變成一片死寂的廢墟,之前所有的人力物力都是徒然的。基督徒是否那麼容易讓這些動搖信心?對自己、別人、社會、將來、環境、甚至教會也失去盼望呢?

一、堅定不移,因有復活盼望

保羅勸勉我們堅定不移,因有復活盼望。林前15:54重複53節,這加強論點力度,建立信心期望,表達基督徒在耶穌基督裡有勝利感和自信。林前15:54「那時經上所記死被得勝吞滅的話就應驗了」是參照「祂已經吞滅死亡直到永遠」(以賽亞書25:8),用比喻說明死亡已被「得勝」吞滅。基督徒的死亡像蝴蝶的蛻變,是新生命的開始。死亡在人身上有傷害、毀滅的手段,但基督的勝利已經取代了死亡的勝利。復活不只是在身體,不論心靈是否受過創傷,在主裡可以得到解決,讓生命豐盛。

二、堅心追求,因有得勝把握

耶8:22,基列有乳香、有醫生。我們先要有求生意志和對上帝信心,主是全能的醫生,祂必能治癒。保羅的得勝凱歌「死啊!你得勝的權勢在哪裡?」(林前15:55),表達對死亡的勝利呐喊,帶有嘲弄諷刺的意味。許多信徒都期望自己有美好的靈命,活出上帝賜下豐盛的生命特質,可有時事與願違,依然故我。

林前15:56-57,罪的可怕之處是藉律法去引誘、欺騙、捆綁人,我們很多時給壞的性格和脾氣捆綁,如衝動的彼得、多疑的多馬,老我總是不死,心裡有很多鬥爭,但主可以救我們脫離軟弱。耶18:4-6節,主沒有放棄我們,期望每個信徒都能成為貴重的器皿。得勝的要訣是藉著主耶穌基督得勝,基督藉十字架的救贖,救我們脫離死亡,祂的復活帶給必死的人復活的盼望。

三、堅守崗位,因有得賞應許

保羅講主再來時,我們會得到賞賜。當我們勞碌事奉,但得不到期待的回應,我們會灰心。保羅提醒屬上帝的人當堅守崗位和不動搖,要保持原有的熱誠和堅決心志。面對別人批評,要繼續事奉,竭力多作主工。要緊記上帝的應許,事奉不是徒然的,是有價值、意義和賞賜的。

我們要緊記在主裡面的勞苦並不徒然,要好好為主而活,持守信仰,認定耶穌基督已復活,不斷追求生命更新,將來會有榮美冠冕和賞賜。

「奔行天路的苦與甜」 周力榮牧師講、曾卓謙弟兄記 (2025年3月23日)

經文:出埃及記15:22-27

出埃及記是記載上帝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有人說是類比於今天上帝從罪中拯救我們出來。今天的講道經文為出埃及記15章22-27節,講述以色列人過了紅海第一幕的事件。在跟從上主的第一個經歷中,我們學到的第一個功課是甚麼呢? 作者為了讓我們更了解經文,以對稱和互相倒映的手法編寫了這段經文。A部分為22節和27節下(找不到水和在水邊安營)、B部分為23節和27節上(到了瑪拉和到了以琳)、C部分為24-25節上和26節下(醫治水源和醫治的主)、D部分為25節下和26節上(制定律例典章和叮囑遵行律法)。ABC部分記載以色列人尋找水源的記載,D部分為整段經文的核心教導。

         作者用了類比形式,以以色列人所遇到的苦和甜,來講明尋找奔行天路充滿苦和甜。作者的記載手法充滿象徵性,因為我們在平常生活中也會遭遇到這些事情。22節中提到的 ‘三日’,是指古代人行得最多最長的日子為3天,表示已經走得很疲累; 23節多次提到瑪拉(即苦的意思),多次提出是指以色列人極其困苦; 27節提到以琳有十二股水泉和七十棵棕樹,12股水泉象徵當地水源充足,70棵棕樹象徵全以色列人,整句意思就是上帝能供應一切給以色列人民,在上帝面前凡事都能。

天路歷程一開始都是很辛苦的。以色列人行得累,非常口渴,尋找到水源了,但是水是苦的不能喝。我們信徒信主後,以為凡事風順,事事順景,怎料仍然遭到很多不如意的事。我們的主是救贖主,在救贖以先祂是創造的那一位。風調雨順,萬物都有定時是上帝創造的秩序。上帝降雨給義人,也降雨給壞人,我們不可以弄錯這點。以色列人有水飲不得,禍不單行。以色列人到了瑪拉後發怨言,充滿怨氣,上帝明白; 相比他們到了以琳後,他們是怎樣想的? 就是沒有記載,他們沉默,為什麼? 這2個經驗對照是很好的反省。我們人生滿有祝福之時,為什麼不是充滿感恩?

在困境時,我們會多番發怨言,輕易地忘了上主對生死禍福的主權,失去對祂應有的敬畏; 在順境中,也輕易地忘了這原是上主的恩典施予,失去了對祂應有的驚訝讚頌。我們要好好檢視自己,不可以輕易忘記主恩。

       C部分的24-25節上和26節下(醫治水源和醫治的主),我們會經常拿26節的’..因為我─耶和華是醫治你的’作為醫治的經文。26節所說的疾病,是指耶和華降十災予埃及人。第一災為水變血之災,上帝使其不能飲用; 對比不能飲用的水變為能飲用。尼羅河為埃及人的生命之源,但是埃及人悖逆,所以受到上帝懲罰。我們在走天路時跌倒,但上帝會醫治。我們不是要不跌,而是深信主會醫治我們。我在牧會時,看到弟兄姊妹跌倒,但最失望的是他不緊張自己與上帝的關係。

       最後的D部分是上帝會賜下話語和律法醫治我們,教導我們如何愛祂。律例典章都是上帝很好的引導,就像祂賜瑪哪和鵪鶉給以色列人。上帝對我們生命有很好的指引和教導,盼望我們用心聆聽上帝的教導和跟從祂的心意,在生活中好好應用盡力奔走天路,阿們!

彭偉業傳道-「務要牧養」(2025年4月6日)

最近在以馬內利團契查經,分享了彼得前書第五章,那裡指出了一重要主題:「務要牧養」:第二節,「務要牧養在你們中間上帝的群羊,按著上帝旨意照管他們;不是出於勉強,乃是出於甘心;也不是因為貪財,乃是出於樂意;」。彼得藉著經文鼓勵當時在土耳其、小亞細亞的教會,儘管羅馬政府正在逼迫基督徒,甚至情況越來越嚴重,但是彼得依然要求教會領袖堅持照顧看管會眾,在任何情況之下,必須「務要牧養」。

這樣我想起初返教會時候的經歷,當時有一對年青夫婦經常約我吃飯,閒話家常,關心我的日常生活,與我一起祈禱,鼓勵我多靈修,多參與事奉。今天回想起,這對夫婦對我留下美好的見證。這對夫婦並不是帶著事奉崗位的教會領袖,他們關心我是出於甘心樂意,渴望我這位新來的弟兄可以在信仰追求方面成長。

今年我們教會主題:「立己顧人,共建家園」,是需要這樣的生命見證。大家不論是否教會領袖、職員、長執,都願意顧及別人,抽時間與人相處,鼓勵對方投入信仰生活,讓別人與我們建立屬靈親人的關係。若然每人都為「共建家園」出一分力,我們必然會得到美好的果效。

古學賢牧師-「以上帝為樂」(2025年3月30日)

哈巴谷是巴比倫人攻陷猶大國時的先知,他當時一直勸喻百姓悔改歸向上帝,但百姓不肯聽從,導致最後亡國。哈巴谷預知同胞將被巴比倫人屠殺或俘虜,他彷彿親眼目睹,內心非常悲痛。

但當哈巴谷向上帝禱告的時候,他宣認上帝的威榮和能力,思念上帝昔日拯救百姓脫離埃及、經過紅海;哈巴谷因聽見上帝的話語就懼怕戰兢(哈3:2、16節),先知的心靈有著巨大的轉化,他發出信心之歌:「我只可安靜等候災難之日臨到,犯境之民上來。雖然……田地不出糧食,圈中絕了羊,棚內也沒有牛;然而,我要因耶和華歡欣,因救我的上帝喜樂」(哈3:16下-18)。哈巴谷知道,那時,猶大國的財富與人才被擄掠殆盡,餘下的百姓陷入絕境;但一切物質和環境都是身外物,不能奪走上帝所賜藏於心靈深處的喜樂。上帝滿有憐憫,祂必復興自己的百姓,並在巴比倫人身上伸張公義。

詩37:4節,「要以耶和華為樂,祂就將你心裡所求的賜給你」;尼8:10節下,「因靠耶和華而得的喜樂是你們的力量。」弟兄姊妹,願我們一起以上帝為樂,得著祂所賜的力量,奔走前面的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