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admin 的所有文章

「人生的錨定」 司徒永富博士講、曾卓謙弟兄記(2025年6月29日)

經文:路加福音18:18-27

船隻在大海航行時會遭遇很多風浪,水手需要用錨定時固定船隻。我們在生活當中會有很多錨去錨著我們的思想和心態,例如社會要求我們成為人生勝利組,要嬴在起跑線,而且一直贏到最好就是最好,但是真正的人生是要贏在終點。之前我買樓的時候,地產商也會用錨使我買一層不是在預算的樓房。有心理學家做了一個實驗,把人們分為兩組,一組計算由八乘至一的算式,另一組計算由一乘至八的算式。結果計算由八乘至一的那一組得出較大的答案,其實兩組的答案是一樣的,這其實也是一個錨,可以說生活出現不同情況就會由不同錨引導你的方向。

我們的生活會有不同錨去引導我們的方向,例如工作樽頸、身體問題、家庭人際關係、情緒穩定等等。我們需要看穿當中錨的意義和建立好的對應方法,才不會被錨著。今天講道的經文路加福音18章18-27節提到一個年青的官走來問耶穌如此才能承受永生。這位年青的官可以說是年青的才俊、事業有成的人,他的問題是符合邏輯的。他擁有權利、金錢、地位,想找方法可以長久地擁有這些東西,所以帶著期望詢問耶穌,希望會得到答案。耶穌就說他應該先把這個錨放在永生的上帝前,要把生命的焦點對準上帝,這才是正確的。我們可以有物質的豐足,但真正的豐足是心靈的豐足,就是從上帝而來。

我們的生命需要從倚靠永生上帝才能活得精彩。耶穌也問了這個年青的官另一個問題他有否遵守誡命,他回答’有’。耶穌聽後,心裡是疼愛他,想他也能承受永生。在22節,耶穌想調整他的錨回到上帝前。我們可以看到這個年青的官不是掉頭走,而是他肯聽和消化耶穌的話。我們是要跟隨上帝的,將真正的錨固定在上帝前,由衪引領到我們真正的方向。可惜,這個少年官最後消化不了,因為他接受不了這個客觀事實。我們現時生命所擁有的權力、金錢都是成為我們承受永生、倚靠上帝的障礙。當我們恐懼放棄這些東西,仍然覺得自己是生命的主,就不能倚靠上帝。

之前我讀書的時候曾經徘徊在讀書和遊玩,有頑皮的時候如抄功課等等。在玩樂的時候其實心靈是沒有滿足感的,因為這些東西都不是真正的擁有。當我有次玩完靜下來思想時,我很內疚,心中想有兩個錨想錨著我,非常痛苦。最後我決定專心讀書,不再遊玩和放縱自己。我們的生命需要放手,邀請上帝進入我們心中。我們開支票時可以寫很多個零,但最重要是那個一的位置才是重要的。你願意讓主成為那個一嗎?

今天,我們所擁有的東西,都不是真正擁有的。生活可以帶來很多東西,但死後不能帶走任何東西。生命最重要有衣有食,靠著上帝加添和供應,有感恩的心,祂會賜恩典給我們。我們要把生命連結於這位永遠愛我們的主,靠著恩典和感恩的心過每一天的生活。上帝是我們高臺和保障,當我們和主建立好親密的關係,祂會引領我們明白生命的真義。盼望我們能倚靠上帝,以祂來作為我們的錨,在祂裡面活得更豐盛,阿們!

古學賢牧師-「培育新生命」(2025年7月6日)

葛培理牧師是著名的佈道家,但你會想不到,他竟說:「傳福音用了我們百分之五的力量,然後我們要用百分之九十五的力量去栽培初信者!」保羅在西1:28節說:「我們傳揚祂,是用諸般的智慧,勸戒各人,教導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裡完完全全的引到上帝面前。」請留意,他用各種方法和智慧傳揚復活的基督,也耐心勸戒和教導信徒,為要把每一個人完完全全的引到上帝面前。「完全」是指「成熟」,而「引到」有「呈獻」的意思。吕振中譯本將西1:28節譯作:「我們傳揚祂……勸戒各人,教導各人,好把各人獻上、做在基督裏長大成熟的人。」換句話說,傳福音的最終目的,是要帶領和栽培初信者成為「成熟的基督徒」獻給主。一個成熟的基督徒認識基督、活出信仰和熱心傳揚福音。

每一個屬靈的嬰孩都可以長大成熟嗎?當然可以,但我們必須為此勞苦,靠著主盡心竭力地培育他們。福音主日過去了,感謝上帝帶領慕道者和初信者到我們教會,但願他們在這個屬靈的羊圈裡得著愛心栽培,長大成熟!

「信心的充值」 彭偉業傳道講(2025年6月22日)

經文:約翰福音6:1-15

今天的社會是一個講求增值的社會,學歷、資歷、能力各方面都要不斷增值,卻沒有關注屬靈生命是否都要增值!今天的五餅二魚故事能提升屬靈的能量。

當時一大批群眾跟隨耶穌渡過了加利利海,上到對岸的山上。耶穌在加利利地區行了許多醫治的神蹟,這些神蹟傳遍鄉間,而當時也接近逾越節,群眾正準備赴耶路撒冷守節,就轉向跟隨耶穌,期待祂是「彌賽亞」救世主。以當時有五千個男人計,當時聚集的人數大概是一萬五千至二萬人。

一、資源的源頭

耶穌知道這班群眾跟隨祂的目的,也知道在那個時刻他們的需要:他們肚餓了。祂問腓力哪裏買餅給這些人吃(6:5),其實耶穌只是想試腓力信心的程度。面對一個實際問題,腓力也運用了實際和理性的思維去答耶穌。腓力回答說:「就是二十兩銀子的餅, 叫他們各人吃一點也是不夠的。」(6:7)二十個銀錢大概是20天的工資,足夠供給一個工人家庭的一個月生活費,這可能是他們當時門徒群體可以動用的資金,但腓力知道就算動用這些資金,也不夠現在這上萬人食一小點。

第六節其實已經說明耶穌是知道怎樣做,祂是故意問腓力。我們留意,耶穌問腓力的問題,是「哪裏」去買?而腓力心裏面只想著:「如何」去買!他心心念念的是如何去完成這次任務,但沒有看清楚耶穌所問的問題,是從「哪裏」獲得食物,如何維持獲得生命的能量。

事實上我們好多時候都變成腓力那樣子,面對生活上的各種挑戰,工作、學習、與親人關係,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第一時間一定是去好實際地思想如何解決,但好明白有些事情實際上無論如何做都不能解決,於是擔憂、煩惱。這是也因為我們好像腓力太善於計算,因為太過精明而恐懼。

二、資源的尋找

當腓力只見到龐大的需要,卻沒有看到真正的資源從何而來!另一個門徒安德烈就看到資源很重要,他去尋找資源。對耶穌說:「在這裡有一個孩童,帶著五個大麥餅、兩條魚,只是分給這許多人還算甚麼呢?」(6:7) 安德烈看見資源不夠,就立刻去尋找資源回來。安德烈看到一個人群之中微不足道的小孩,擁有一些食物資源,就是五個餅和兩條魚,他立刻通報給耶穌。小孩子願意獻出食物,因為他們不像大人左計右計,只會好單純地想:如果耶穌有需要,獻上就好了。

其實安德烈找到這小孩是做得很好,可惜他向耶穌報告的時候加了句:「只是分給這許多人還算什麼呢?」可見他的心理狀態是:「信心的行動」與「理性的質疑」的交織。即是說,他有信心去尋找需要的資源,並且相信主耶穌能夠運用這些資源,但眼前的現實讓他清醒,使他不能不作理性判斷和質疑。

其實我們大部分人都有安德烈這種矛盾,處於「願意相信耶穌的能力」,但又面對「對資源不足而擔憂」之間,在兩者的矛盾當中,就像許多人在面對巨大挑戰時,學業、工作、生意,甚至是事奉的困境,既想倚靠主,又難以忽視現實的困難。渴望能夠完全相信主耶穌,放心去行動,卻有內心裏質疑,這樣阻礙我們領受主的祝福和恩典。

三、耶穌的三個行動

門徒腓力和安德烈先後嘗試解決當前的問題,卻始終找不到解決辦法。耶穌就親自提供出路,耶穌叫他們做三件事,第一,吩咐他們叫群眾坐下來;第二,派餅;第三收拾零碎,放進12個籃子。(6:8)

耶穌叫他們做的第一個行動,就是「坐下來」。在當時猶太文化中,坐下吃飯是安息與享受的象徵,這也暗示了上帝的供應是無需焦慮的,群眾的飢餓本該引發恐慌,但耶穌邀請他們放下所有掙扎和顧慮,專注於祂的作為。當我們處於困境的時候,的確我們好難會做到安息和享受的狀態,然而,這可能是耶穌再一次邀請我們完全地信任祂的時候,是操練信心的時機。

耶穌第二個行動就是分餅。首先,耶穌「拿著餅,祝謝了,擘開」,把餅分給眾人。祝謝:代表耶穌感謝天父,表明一切供應源於上帝的恩典,而非人的努力。擘開分餅:代表耶穌自己是派出去的餅,耶穌是「生命的糧」。耶穌的生命,是叫人豐盛和足夠的生命。

這節經文有一段說話值得我們留意:「都隨著他們所要的。」我們可以想像這個分餅的過程是平靜,而且是平凡的,卻在平凡裏顯得不平凡。這裏說每人都得到他們所要的,即是每人想吃幾多就吃幾多,取得足夠的食物份額為止。對於在那裏的每個人來說,他們根本看不出耶穌行了什麼神蹟。雖然沒有人注意到,神蹟卻是一路一路地發生著,我們經常渴求上帝在我們的困難當中彰顯神蹟,但神蹟不一定是神奇的,上帝可以通過很平凡的事情來彰顯祂的工作,就好似分餅那樣。

耶穌第三個行動就是收拾。收拾零碎代表對上帝恩典的尊重,不輕看祂所賜下的任何一點祝福。上帝要我們知道,祂的恩典不僅足夠,而且有餘,但我們仍然應該以感恩的心看待每一份恩賜。在第13節,他們將所剩下的零碎食物,收拾起來,都有十二個籃子。群眾收食物的過程表面上是平靜而平凡,實際上是進行著一項神蹟。這項神蹟要去到大家都食飽之後,去收拾,才會認出上帝的作為,才知道恩典是如何豐富。同樣,我們好像每天都過著平凡的生活,可是到我們去數算一直以來上帝的恩惠,才會發現恩典如何奇妙地滋養我們的生命。

四、信心的充值

      我們不知道門徒分餅的時候的心情,會否戰戰兢兢,恐怕餅和魚不夠分?他們不斷地分餅和分魚,他們只知道照著耶穌所吩咐的去行,把一切的壓力和焦慮放埋一邊,拋諸腦後。這個過程是一個「增值」的過程。「信心」是需要不斷地經歷上帝的帶領,一步一步按照上帝的旨意行出來,才擁有充實而堅定的信念。

這是耶穌給他們的一個訓練,是一種屬靈提升的機會,事實上我們某些方面又何嘗不是好似這兩位門徒呢?在今天亂世的日子,我們都「信心不足」,因為我們的屬靈能量不足夠。我們都需要「增值」。我們如何可以為自己增值呢?關鍵在於我們要知道我們能力、資源的源頭在哪裏,就是主耶穌。上帝知道我們的需要,祂也知道怎樣做。我們要向上仰望,祂必定一步一步帶領。將來,我們必定看到祂的信實。

彭偉業傳道-「退修得力量」(2025年6月29日)

教會將會在7月13日下午2時30分舉辦事奉人員退修會,今天讓我們回顧退修會的目的和意義。退修會 (Retreat )不僅是一次短暫的離開日常生活的機會,更是一個讓我們靈命更新、與上帝建立更深關係的時刻。

「退」出日常,專注尋求上帝:退修會提供一個專注於上帝的環境,讓人脫離日常的忙碌與干擾,專心聆聽上帝的聲音。正如耶穌也曾退到曠野禱告(路 5:16),我們也需要這樣的時間來安靜在主面前,重新得著屬靈的力量。

「修」身養性,更新生命:在安靜和聖靈的光照下,有機會深入反省自己的生命狀態、與上帝的關係、內心的掙扎、價值觀的調整等。透過信息、禱告、聖靈的工作和肢體的分享,帶來心靈的甦醒、觀念的更新和生命的轉化,正如以賽亞書 40:31 所說「等候耶和華的必從新得力」。

我們在教會事奉,好容易進入一個盲區,就是漸漸失去動力,開始對事奉的目標模糊以及熱情減退,我們需要藉著退修會而重新得力。退修會的主題也是教會主題:「立己顧人,共建家園」,也就是邀請大家,找機會一起安靜下來,藉此機會讓屬靈生命得以更新,將目標重新轉向上帝,祈求在事奉上得著更新的力量,為建立教會出一分力,讓教會做得更加好。呼籲所有有崗位的事奉人員,一起參與今次的聚會,共同「共建家園」。

「我的父親」 倫國平牧師講、林日麗姊妹記(2025年6月15日)

經文:歷代志上25:1-7

大衛親自設立利未人進行聖樂事工的計劃,經文中出現父親一詞。這幾星期,我去了又一村禮賢會幫忙帶領詩班敬拜,發現三十幾人的詩班員中有四、五個是九十歲以上,有曾祖父、祖父、孫兒、曾孫,四代同堂,令人感動,音樂可以帶走人的煩憂。原來上帝的本意就是這樣,希望父親們擔起責任,代上25:1-6提到三位父親的名字:亞薩、希幔、耶杜頓。父親是否重要?上帝是按著自己的形象創造亞當,祂美好的計劃是把自己的屬性由父親一代一代傳下去。

如何讓父親來教兒女?父親在家中有甚麼影響?我們的一舉一動是從父母身上學習。上帝為何找利未人負責聖殿服事的工作?昔日在西乃山下,以色列人等候摩西下山等了很久,就慫恿亞倫學習外邦人製造一隻金牛,摩西下山後把金牛粉碎,並問甚麼人願意站在上帝這邊。利未族人願意站在上帝這邊,上帝當天把利未族人分別為聖,在聖殿永恆服事。這班利未人從小在聖殿成長,有上帝的話語同在。「首領」原文是指軍領,打仗時利未人會在軍隊前吹奏,鼓勵士氣。上帝找利未人的父親訓練兒女,這是生命見證的傳承,一個屬靈的生命引領後代。曾經有位在溫州事奉的牧師邀請我講道,教導教會的年輕人服事,講生命敬拜。因這班領袖希望子女留在教會中,他們發現子女喜歡音樂,計劃在教會辦樂隊、唱歌等,所以請夜總會的音樂師。這些音樂師的音樂技術不錯,但子女也學了他們不好的習慣,如吸煙等。

音樂不容許有錯誤,經文裡讓父親監督子女,好好學習音樂,是非常嚴格的。培育他們的屬靈生命後,音樂可以帶領會眾讚美上帝時,這是有心有力的服事。特別是歌唱組,上帝對我們的音樂敬拜有要求,不是隨便的。「善於」的原文是指有技巧,音樂需要有技巧才能帶出來。父親要教導,子女要學習,上帝從沒有輕看音樂這個語言的學習,生命影響生命。詩篇33:1和3,「義人哪,你們應當靠耶和華歡樂;正直人的讚美是合宜的」和「應當向祂唱新歌,彈得巧妙,聲音洪亮」,上帝對我們的敬拜是有期望的。今天我們的敬拜有時很自我,離開真理的敬拜,真正令上帝喜悅的敬拜是遵從上帝的意思,而聖經是有指示和教導。

教會是耶穌基督的媳婦,媳婦的英文是wife,這四個英文字母代表教會的方向。W是worship (敬拜)、I是instruction (教導)、F是fellowship (團契)、E是evangelism (傳福音)。敬拜是最重要,I是教導如何敬拜上帝,F是分享教導如何敬拜上帝,E是讓其他人懂得敬拜上帝。教會的最終目的是我們要跟從聖經去敬拜上帝,不是隨便的。上帝看重自己的位份,讓我們藉著父親的位份將上帝的美意活出來,然後傳給下一代,建立敬拜的生命和服事。聖經看重每位父親對兒女的責任,將上帝的形象一直傳下去。

古學賢牧師-「願為未得救的生命著急」(2025年6月22日)

約3:36節,「信子的人有永生;不信子的人得不著永生,上帝的震怒常在他身上。」我們願為未得救的生命著急,一起作天國君王主耶穌的先鋒,領人歸向祂。6月29日福音主日是拯救靈魂的大日子!林後6:2節,「看哪!現在正是悅納的時候;現在正是拯救的日子。」我和眾肢體已迫切禱告並邀約親戚和朋友赴會,現在我們同來為自己及親朋禱告:

願弟兄姊妹獻出真誠與關愛,使那些對基督教有負面經歷的親友們,一

步一步感受到加略山的大愛;

願所有受邀者被聖靈感動,樂於出席當日的敬拜;

願主幫助司徒永富博士預備福音信息,適切新朋友的需要;

願主預備未信者的心靈,迫切渴求罪得赦免;

願主幫助領詩、聯合詩班及長者詩班與聖靈同工,以詩歌感染會眾仰望主;

願那些在真道上迷失的信徒蒙主呼召,回歸羊圈;

願那些內心剛硬的人被十字架大愛所融化,快跑得著生命的錨;

願那些被偶像捆綁的人蒙聖靈光照,在真理的亮光下得著釋放。

全能的天父上帝,求你除去撒但一切的攔阻,給我們開傳道的門,能以宣揚基督的福音。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靈修立己,仰望上帝」 古學賢牧師講(2025年6月8日)

經文:詩篇42:1-11節  

一. 渴慕上帝 (詩42:1-2,6-8)

詩42:1-2節,「朝見」不單指到集體敬拜,同樣是指個人與上帝親近。

上帝就像曠野中的水,是我們生存絕對不可缺少的。同樣,靈修生活,親近敬拜上帝,是我們建立自己屬靈生命決不可少的事。靈修不只讀經,最重要的內涵應該是親近敬拜上帝。敬拜是轉移目光,從世界轉向上帝的寶座。雅4:8節上,「你們親近上帝,上帝就必親近你們。」靈修對基督徒來說,就是一個人來到親近、敬拜愛我們的上帝。透過這樣的敬拜與溝通,我們與上帝建立更親密的關係,能夠更深刻感受到上帝的心意。

 第6節,「憂悶」,現代的翻譯就是「抑鬱、愁煩」;「約但地」、「黑門嶺」、「米薩山」,這些都是離耶路撒冷聖殿佷遠的地方。詩人表示,他身在何處,就在那個地方提起他的心來仰望上帝。第7節,詩人以「波浪洪濤漫過我身」來作比喻。在「瀑布」和「波浪洪濤」的前面,詩人都加上了「你的」。詩人明白到一切都有上帝「你的」安排:這些是上帝的瀑布,是上帝的波浪洪濤。上帝的同在可以在「瀑布」中,也可以在「波浪洪濤」之內。上帝怎樣控制自然的激流,祂也照樣控制我們生命裡的苦難與洪水,幫助祂的兒女平安渡過。6-7節所顯示的場景與1-2節的場景剛剛相反,詩人要告訴我們,無論在遠離聖殿的乾渴之地,或處於波浪洪濤的瀑布之中,他知道上帝仍然向他施慈愛;所以在任何地方,他都渴慕上帝,要朝見上帝。第8節,「慈愛」指到「堅定不移的愛」。當我們每日親近上帝,你就會發覺,没有其他事物能夠取代上帝在我們心中的位置。愛是要用時間培養、積累而來的,没有捷徑能令你更愛上帝;除非你每日親近祂、認識祂,你才會對上帝有更深的渴慕。

二. 世情衝擊 (詩42:3-4,9-10)

當人遇到極大苦難的時候,會質疑上帝還愛不愛我們。第3-4節,詩人被

恥笑,身邊的人質疑他的上帝消失了;對往日的回憶又觸發詩人內心的傷痛。第9-10節,敵人的辱罵令他難受,像要將他全身的骨頭打碎!詩人將人怎樣辱罵他、奚落他,全都向上帝傾訴。弟兄姊妹,上帝是我們的大牧者,祂很關心我們的感受,我們不需要否定內心的痛苦。

三. 稱頌恩主 (詩42:5,11)

第5及11節,「應當仰望上帝」,詩人在個人靈修敬拜中向上帝仰望,就得著力量。這給我們帶來提醒與安慰,叫我們在憂悶煩燥的時候,要快快仰望上帝。第11節,「祂是我臉上的光榮」,前面詩人訴說敵人羞辱他,如今他想通了,

上帝才是他的面子,上帝才是他的榮耀!弟兄姊妹,上帝等待我們來到祂面前,我們將會發現上帝的幫助是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所以,我們每日訂出一個時間,靈修親近敬拜主,這是建立自己、蒙福的必經之路!

彭偉業傳道-「屬世或屬上帝,二選一」(2025年6月15日)

創世記十三章1至18節解釋了亞伯蘭與羅得分離的背景。羅得是亞伯蘭的侄子,其父親是哈蘭,他們二人關係十分和好。然而,他們從埃及返回迦南,財物牲畜極多,導致牧人相爭。亞伯蘭主動提議分地:「你我不可相爭,你的牧人和我的牧人也不可相爭,因為我們是骨肉。遍地不都在你眼前嗎?請你離開我:你向左,我就向右;你向右,我就向左。」(8-9節)亞伯蘭讓羅得先選擇,羅得「舉目看見」約旦河全平原,滋潤肥沃的土地,選擇往東遷往所多瑪城,但是「所多瑪人在耶和華面前罪大惡極。」(13節)。羅得離開後,上帝對亞伯蘭說:「舉目向東西南北觀看,凡你所見之地,我都要賜給你和你的後裔。」(14-15節)

相信我們也熟悉後來他們二人的結局。羅得選擇了表面上繁華之地,卻進入了罪惡之城所多瑪,他雖被稱為「義人」(彼得後書2:7),但選擇定居罪惡之城,最終上帝降天火毀滅全城,羅得失去一切,家族結局充滿悲劇性。亞伯蘭以「骨肉之情」優先於利益,主動退讓避免紛爭(9節),展現屬靈領袖的胸襟與和平的智慧。亞伯蘭因「信心」蒙上帝賜福,成為以色列族和多國的父(創世記17:4-5)。

他們二人在生命的重要轉捩點當中代表了兩種不同的選擇,一個是屬世的方式,另一個是屬上帝的方式。今天我們會否同樣陷入這兩種不同方式的選擇難題裏,但結局差異必然是明顯的。

「渴慕寶貴的祝福」 屈偉豪牧師講、曾卓謙弟兄記(2025年6月1日)

經文:出埃及記33:7-11節

每次我們出門旅行的時候,都期望有人帶領和照顧我們,有安全的感覺。在人生的旅程上,有歡喜、悲傷、不同的跌盪充斥著我們。雖然人生充滿顛簸,但是我們基督徒的人生有上帝,祂用恩手拖帶我們,也為我們豐足預備。上帝是我們人生最大的祝福,我們領受祂的恩典後,要好好追求上帝。今天的講道經文為出埃及記33章7-11節,繼續記載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在出埃及的茫茫前路中,摩西遇上很多挑戰,要帶領以色列人走出曠野進入迦南是不容易的。這班以色列人不認識上帝,經常抱怨上帝和摩西,所以帶領他們實在不容易。但是,他們建立會幕後可以跨越困境,上帝更親自和他們說話。上帝親自和我們說話是非常莊嚴的,所以我們要好好敬拜祂。摩西在上帝眼前蒙恩,他向上帝祈求、指示、顧念他一同前行,就像我們希望上帝在自己的事業、婚姻、家庭同行。我們透過敬拜和上帝相遇,上帝就像朋友和我們說話,目標就是得到祂的指引和顧念。

根據美國衛生署的報告,美國有很多人有三高,他們吃很多垃圾食品,如炸雞和汽水,不吃蔬菜和水果。結果他們的肚子都是脂肪,容易引致肥胖。我們的心靈和腦袋都是一樣,內裡填滿甚麼就是我們的指標。我們和上帝更親近就是我們靈性生命的指標。我們的腦袋是裝甚麼呢? 我們有好好思想上帝的話,成為我們的指標嗎? 我們有花時間給上帝嗎? 期望我們能好好預留時間給上帝。

當上帝向我們說話時,我們是有轉化和更新。在出34:29節提到,摩西親近上帝後面部發光。他沾上上帝的榮耀,得著祂的榮美。上帝是真實和有能力的,能感染我們。之前有幾位歐洲商人到亞馬遜森林旅行,由當地導遊和土人帶領。他們發現導遊和土人們都在晚間讀聖經,了解後得知之前有 5位宣教士前往亞馬遜森林傳福音,雖然宣教士們被土著所殺,但他們的後代再向土人們傳福音,使其大受感動並受洗歸主。當人經歷上帝後,可以得著恩典和愛,生命變得不一樣。我們尋找上帝,祂會改變我們,修剪我們的生命。我們有很多苦毒、壞習慣等軟弱,但上帝會改變和除去這些軟弱。

作為上帝的子民,我們是敬拜者,不是旁觀者。我們應該敞開生命,全程投入讓上帝臨在我們中間。約4:24節提到,我們要以心靈和誠實敬拜,讓上帝的慈愛進入我們的生命。每星期每天我們都要預留時間給上帝,獻在壇前。我們有把自己的時間和心思放在上帝面前嗎? 當我們為著某事情而忙時,代表我們覺得它的重要性是非常大的。之前有姊妹因為經常上大陸購物而停止聚會,多次勸告提醒也不聽。這讓我反思我們如果不把上帝排第一,我們如何得到上帝的祝福?

今天,我們要重視敬拜,把上帝放在首位。我們不可以作旁觀者,要作敬拜者。敬拜的時候要專心,用心靈和誠實敬拜,得著上帝的福氣,讓上帝進入我們的生命觸摸我們。當上帝進入我們生命後,便會改變、修剪我們,使我們壞掉的枝子和其他苦毒一併清除。讓我們彼此同心勉勵,求上帝祝福,阿們!

古學賢牧師-「邀請未信者共赴靈筵」(2025年6月8日)

6月29日本堂舉行福音主日,有聯合詩班和長者詩班獻唱,亦有司徒永富博士宣講福音信息,感謝上帝! 一般來說,舉辦佈道會最困難的是號召全教會男女老少一同出席,守望代禱;另一方面,主日崇拜的參與者都是基督徒,聚會中普遍會用很多屬靈詞彙,未信者難以理解,甚至會感到困惑,使他們不容易投入基督徒的圈子裡面。但福音主日全體會眾同來崇拜,而我們又可顧及未信者或懷疑者的需要,以他們能夠了解的方式來宣講,可謂兩全其美。

詩117:1節作者呼籲:「萬國啊,你們都當讚美耶和華!萬民哪,你們都當頌讚祂!」使萬民出席敬拜的唯一方法,就是上帝子民刻意誠邀他們出席,共赴靈筵。我們必須有一個使未信者覺得友善的環境,使他們感受到教會的溫暖和接納。福音主日亦可激勵信主多年的兄姊們,我們透個邀約親友一起敬拜,都可以實踐基督的大使命(太28:19-20,「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