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恩與情深」周于琴實習傳道講,林日麗姊妹記(2015年5月17日)

經文:路7:36-50節

今天的經文反映了一個情景,一個忘恩角色和很多情深角色。有一個女人拿著一個盛香膏的玉瓶要膏耶穌,四卷福音書都有記載過有女人拿著香膏去膏耶穌的故事,但有不同的地方,通過它們的記載,可感受到所記載的焦點是不同的。路加福音特別的地方是將整件事放在法利賽人和一個有罪女人怎樣與耶穌互動,路加喜歡將角色性格或角色之間的互動細緻描寫。西門是忘恩角色,情深角色是那名女人、耶穌和一個台下角色債主。

西門是有點冷漠,從三點可得知。第一、耶穌到他的家吃飯作客,但他連基本待客之道都不足。路7:44-46,耶穌直接跟西門說他招呼不周。中東文化中,一個被主人重視的客人到家中作客時,主人一般會叫僕人先拿洗腳水幫客人洗腳,然後親自出來迎接客人,在他的臉上左右親一下,表示歡迎,再撒少許香油在他身上,表示尊重。但耶穌來到時,西門沒有叫僕人拿洗腳水幫耶穌洗腳。第二、西門心中對那女人摸耶穌、幫耶穌抹腳情況下,心中有句話,路加寫西門在心中稱呼耶穌為「這人」對主並不尊重,但耶穌在教導西門時直接叫西門。第一世紀猶太文化中有榮辱文化,一個人能被人以名字稱呼,代表被尊重。第三、西門對耶穌的招呼不只是不周,對別人對耶穌周詳的招呼有意見。他的焦點放在律法上,若是屬上帝的人,不會與罪惡為伍。但那女人服事耶穌,祂沒拒絕,他心中已下批判,覺得耶穌不認識聖經。從這三點可見西門是忘恩的人,他的焦點放在律法和定罪上,同席的朋友也是這樣。因為耶穌赦免那女人,他們在想這人是何人,竟可以赦罪。他們不是看人的需要,而是從律法中指出人的不是。

那女人在路加筆下沒說過話,但從她的行動可感到她愛耶穌,願意服事和尊榮祂。路7:37-38,那女人知道耶穌在法利賽人家時,拿著盛香膏的玉瓶站著等候。她站在耶穌背後,倚著耶穌哭,弄濕祂的腳,然後用頭髮擦乾,用嘴連連親祂的腳,用香膏抹,這些動作表示對耶穌的尊榮。在榮辱文化中,頭部對當時的人是很重要,一個尊榮的代表,腳相對來說不太重要。一個人的臉若被掌摑,是很大的羞恥。這個女人用眼淚、嘴、頭髮來服事耶穌,全是生在頭部,她用自己最尊榮部分去服事耶穌最卑微地方。她的焦點放在耶穌上,希望祂得到尊榮。

另外一個隱藏在耶穌比喻裡的深情角色是債主。路7:41-42,可感受債主是一個富裕、憐憫人的人。耶穌用債主來譬如上帝,而欠債是指我們虧欠上帝的東西。比喻中欠債人因無力償還,債主便免了他的債。在第一世紀欠債不是奇怪事,當時的勞動階層要繳立大約四成收入去交稅,還要生活,很多時要借錢。欠債人沒有能力償還,債主看見他們陷入困苦,所以主動取消債務,其實最後有虧損的人是債主。債主的焦點不是取債,而是幫助在困境中的人度過。

忘恩的人,他的焦點永遠不在上帝那裡,可能在喜歡的東西或人上,但看不見上帝和祂的愛。情深的人看見上帝,聚焦在上帝所關心的人身上。很多教會充滿批評的聲音,弟兄姊妹在上帝家裡聽到的並不是造就的說話,特別在教會人數下降,氣氛不好時,很容易互相指責,不能同心。這些是失去焦點(失焦)的基督徒,會成為教會實踐使命的拉力,當弟兄姊妹費盡心力處理教會的紛爭和幫自己療傷,很自然困在教會這個建築物,很難去關心上帝所關心的人,如精神病患者。

要把焦點放在上帝上,但會發現很多時我們的焦點不是上帝。最後一位情深角色耶穌告訴我們不用害怕,祂的焦點是將失焦的人帶回焦點上,將忘恩的人重新帶回情深的世界。那女人可能犯了一些罪,罪的大小不是我們定的,是上帝定的。她覺得自己的罪大,耶穌赦免她時,她能夠從罪的焦點轉到耶穌的愛上。犯罪時,我們的焦點是放在罪上,看不見耶穌、上帝。上帝的赦罪,通過耶穌基督的臨在,跟我們說要把焦點放在上帝的愛中,祂已派耶穌基督為我們的罪付出贖價。

耶穌基督親身指導西門,說出他的不足,使他明白他在上帝的愛裡,同時讓西門看見那女人為她的罪做了補足。若不是罪的緣故,我們不會失焦,與上帝的愛能自由往來。但罪阻隔我們經歷上帝的愛,未能將焦點放在上帝身上,是否有東西阻隔我們與上帝的連繫?若不能把焦點從仇恨、受傷、不忿、對人的期望放在上帝赦免的愛裡,很難由心去饒恕,不能去愛。約翰在約翰一書2:9-11講,恨弟兄的人,仍然在黑暗裡,而且走在黑暗中,也不知到那裡,因為黑暗叫他們眼瞎了。讓我們把握機會,將焦點放在上帝的愛上,活在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