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基督徒長久未經歷主同在的喜樂。面對的世界不單病疫橫行,且人類到處撕裂衝突,連信徒也因世俗觀點不同而彼此攻擊。如何重尋主内的寧靜呢?上帝叫我們在亂局中安息平靜,在靈性隱密處會面。
「住在至高者隱密處的、必住在全能者的蔭下。」(詩篇 91:1)至高者原文El Elyon,Elyon字根有超越上昇(ascend)之意,El 是上帝。兩字合一, 就是至高的真神,是最高的至高無上者,是極崇高的主宰,最高之處的上帝。
創世記14:18談到麥基洗德 (Melchizedek) 是「至高上帝」的祭司,至高上帝就是El Elyon這字。「他為亞伯蘭祝福,說:願天地的主、至高的神賜福與亞伯蘭。」希伯來書指出麥基洗德象徵耶稣。耶穌基督已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成了永遠的大祭司。(希伯來書 6:20)「成為更美之約的中保」 (希伯來書 8:6)。通過永恆的大祭司耶稣基督的救贖,我們才能得救,進到至高無上的上帝的國度。
隱密處原文是Satar,英釋Secret place較為準確,是指斷絕俗世煩囂,單獨與上帝相交之空間,是得上帝保護、醫治與重建的隱密處所,人在此進入和上帝親密共融、互為感通的境界,在此契會上帝的旨意和使命。
我們要追尋和上帝獨處,找尋隱密處與上帝相交的境界,才能聆聽到上帝的聲音,才洞察世事發展的真相,及其中上帝的旨意。上帝與人會面是人生徹底釋放的境界,在無限慈愛榮光中,親近上帝的完全恩情、聖潔和榮耀,而得極深的甜蜜喜樂。
「在至高之處榮耀歸與上帝!在地上平安歸與祂所喜悅的人(有古卷作:喜悅歸與人 )!」 在與至高的上帝獨處時,可經歷至高之處的榮耀,是一種澄淨晶瑩的榮光、完全靜潔平安,上帝寶座傾流水晶一樣的生命活水到靈魂深處, 人心得大喜悦, 超越一切悲歡憂煩。
「耶和華啊,尊大、能力、榮耀、強勝、威嚴都是祢的;凡天上地下的都是祢的;國度也是祢的,並且祢為至高,為萬有之首。」 (歷代志上 29:11) 上帝是至高,萬有之首,上帝的本體是莊嚴壯麗,充滿榮光與權能,祂的國度就在天地之中。「聖哉!聖哉!聖哉!萬軍之耶和華;祂的榮光充滿全地!」(賽6:3)
但如何可超越普通信徒生活,向上超越而進入至高上帝的隱密處,單獨與上帝傾談,而享受深密靈交的甜蜜喜樂呢?先知以賽亞說:「因為那至高至上,永遠長存,名為聖者的如此說,我住在至高至聖的所在,也與心靈痛悔謙卑的人同居,要使謙卑人的靈甦醒,也使痛悔人的心甦醒。」(以賽亞書 57:15)
至高的上帝只住在痛悔與謙卑的人心中,任何自以為公義,以為自己代表上帝去審判世界的人,或是陷身於權力利益,迷執於俗世政治社會意識形態者,都是狂傲的人,不能經歷上帝隱密處的甜蜜喜樂。
痛悔的心,即因基督而淨化,謙卑的心,即不暗藏自己一套理論與偏見,只是以單純的信心,向上帝開放靈性,以一無可誇,一無所有的心來到上帝面前,成為嬰孩一般天真清純,就能入上帝最高隱密之大愛與榮光中。這是真正清心的人,耶穌在談八福時說「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上帝。」(馬太福音 5:8) 只有清心才能與上帝會面。
清心是以一無可誇之心來到上帝面前,回復原始的單純,在這原始的天真中,產生完全的信心與完全的獻身。上帝「從嬰孩和吃奶的口中建立了能力。」(詩8:2) 耶穌說:「父啊,天地的主,我感謝祢!因為祢將這些事向聰明通達人就藏起來,向嬰孩就顯出來。」 (馬太福音 11:25)
「我們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賽53:6)人一旦有迷執,就偏行己路,失去單純的信心,表面仍是信徒,實質卻等同「不信之人」,他們「被這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不叫基督榮耀福音的光照著他們.基督本是上帝的像。」(哥林多後書 4:4) 靈性要放下一切人的偏見迷執,經歷上帝的煉淨,才能上達到至高處與上帝會面。
耶穌說:「祢所賜給我的榮耀,我已賜給他們,使他們合而為一,像我們合而為一。」(约翰福音17:22) 委身跟從主的人,可進入至高者的隱密處,體會上帝的榮耀與上帝的同在,人可剛強壯膽,對現世的所有危機威脅,無所畏懼。
恐懼 (fear) 來自對危機與威脅的情緒,産生焦慮 (anxiety) 與恐慌 (panic),使人朝夕不安。病疫使人學習瞭解大自然規律的不可抗,人間衝突使人明白人的罪性與人生的苦難。從宇宙規律使人知上帝創造的宏大, 上帝仍在掌管。人間衝突使人知人的虧損陷溺,但也知人的尊貴與良知(心中的律法)。由恐懼轉為敬畏上帝,敬畏至高者的莊嚴壯美,尊敬人性的尊嚴及良知,也尊敬萬物。投身上帝,即生信心與盼望。
住在至高者隱祕處的,必住在全能者的蔭下。我要論到耶和華說:「祂是我的避難所,是我的山寨,是我的上帝,是我所倚靠的。」祂必救你脫離捕鳥人的網羅和毒害的瘟疫。祂必用自己的翎毛遮蔽你;你要投靠在祂的翅膀底下;祂的誠實是大小的盾牌。你必不怕黑夜的驚駭,或是白日飛的箭,也不怕黑夜行的瘟疫,或是午間滅人的毒病。雖有千人仆倒在你旁邊,萬人仆倒在你右邊,這災卻不得臨近你。(詩篇9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