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危機」黃天相博士講,林日麗姊妹記(2015年11月29日)

王紀上19:1-18

    面對生活,我們想做好,希望經歷上帝,但期望與結果往往是兩回事。今天講的人物以利亞,他的出現是針對巴力的問題,外邦人相信巴力是降雨的神,由亞哈和耶洗別引入以色列。列王紀上18章,以利亞在迦密山贏了450個巴力先知。列王紀上19章,亞哈將以利亞在迦密山所作的告訴妻子耶洗別,她便要追殺他。以利亞是有經歷的先知,贏了巴力先知,一生對抗偶像崇拜,但受到一個女人的恐嚇便逃跑,還要求死。以利亞為甚麼會變成這樣?

    以利亞與上帝的關係是有事時,上帝直接吩咐他。他清楚明白上帝的指示,所以起初他不祈禱,不降雨,他也是沒水喝,沒食物。上帝便叫他去基立溪旁,鳥鴉供養他。溪水沒了,上帝直接吩咐他往西頓的撒勒法,有寡婦供養他。上帝是直接通知他,他跟著做便可以。信徒有沒有聆聽、行動,與上帝建立良好關係?面對生活,有些人可以過一些難關,有些則不行。這不關乎環境好壞的問題,是自己價值的感受。

    第二是以利亞的經歷是甚麼。有事時上帝不通知他怎樣做,但他一祈禱,上帝立刻回應。那個寡婦的兒子死了,以利亞祈禱,上帝立刻答應讓他復生。對抗巴力先知時,他祈禱,上帝立刻降火。第一是上帝事前通知他如何做,第二是上帝沒有告訴他,但他一祈禱,上帝便回應他。第三是以利亞沒有祈禱,也不是處於危難,對抗巴力先知後,上帝給他出人意料的經驗。上帝的手捉住他,帶他到耶斯列的城門前,快過亞哈的馬車。這是以利亞事奉上帝、經歷上帝的方法。以利亞有全部信徒與上帝建立關係的方法,但他今次遇到麻煩,被人追殺。上帝沒告訴他該如何做,沒回應或有特別的經驗。

    以利亞不怕死,因為他求死,他講「我不勝於我的列祖」,他沒有經歷上帝昔日帶領列祖那樣。上帝安靜下來,是給人的考驗,看我們如何面對,這就是真正的信仰。信仰不是因環境而改變,是需要經歷上帝,經歷上帝是需要勇氣,因為上帝有些情況是不回應,讓我們自己面對。以利亞的問題不是在於逃跑,而是走時的表現。他在羅騰樹下求死,躺在地上,一蹶不振。他昔日教導人,因不關己事,說得很輕鬆。但自己遇到時,能否做到自己所教的?他肚餓時,叫寡婦給他餅吃,給他水喝。寡婦剩下很少麵粉,他說不要懼怕,因他不是處於寡婦的境況,覺得沒有問題。他自己經歷過生死,小孩死了,他令小孩復生,但現在他卻沒有經驗。教導人要先自己做到。尼希米時代有個叫以斯拉,熟悉律法。他去耶路撒冷教導時,做了三部分:第一、專心考究;第二、自己遵行;第三、做了後才叫人去做。

    信仰不是我們如何得,而是因上帝的緣故放下一些東西。上帝今次通過天使供養以利亞,之前是鳥鴉和寡婦,上帝有不斷進深的要求。上帝讓我們的屬靈生命在不同處境有進深,不是亳無改變,問題是我們如何回應。王上19:10講以利亞面對危難的焦點,他不甘心,自己做得那麼好,為甚麼上帝會這樣?上帝的回應不是解釋原因,而是要做一些事:首先叫他出來站在山上,在上帝面前,然後回去做一些事。上帝不理會原因,而是著重我們在做甚麼。我們可以為上帝去到多遠、付代價?

    上帝吩咐以利亞去「膏哈薛作亞蘭王,又膏寧示的孫子耶戶作以色列王,並膏亞伯米何拉人沙法的兒子以利沙作先知接續你」。祂有自己的計劃,找人接替他。以利亞以為自己做得好,其實身邊有很多人做得很好,有七千人「未曾向巴力屈膝的,未曾與巴力親嘴的」。不要讓難處阻擋一切,我們應該要做得好。上帝讓我們在世上是有祂的目的,我們能否掌握目的是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