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召者的生命特徵」 陳如炳牧師講,孫學榮弟兄記(2016年6月19日)

經文:「以弗所書4:1節」                         

    以弗所書第一至第三章是真理的教導,從第四章開始保羅要引導信徒實踐真理,注重生活方面的見證,“我為主被囚的勸你們、既然蒙召、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弗4:1)是很明顯的宣告,如果教會要實踐在上帝計劃裏她所擔負的那份工作,教會裏的每個信徒必須是怎樣。

一、 經文的重點

    教會所使用的中文聖經是和合本,而新約原文是以希臘文寫成,若以不同的英文版本,例如NIV (新國際版聖經) 、 NASB (新美國標準聖經) 及 KVJ (英王欽定本)互相對照,相信對能對經文有更多的了解。

  1. “勸”:“Urge ,催促 (NIV)”、“implore,苦勸 (NASB)”,希臘文Parakaleo在新約共有108次,例如“鬼就央求……….. ”(可5:12);“苦勸保羅…….” (徒21:12),所以“勸”有到身邊、勸告、懇求的意思。

  2. “蒙召”:“Called,被呼召 (KJV ,NASB)”、“Calling,呼召 (NIV) ”,希臘文Kaleo在新約共出現106次,包括“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2:9),被召是身份角色及任務的改變。

  3. “行事為人”:“Walk (KJV, NASB)”、“ to live a life (NIV) ”原文Peripateo 同出現96次,在四福音都用在形容行動、行走,進入書信,例如“ 一舉一動……….” (羅 6:4),此詞都用在“行事為人”。

  4. “相稱”:“Worthy,值得、配得上的  ( KJV, NASB, NIV )”,希臘文Axios 出現在:“合乎聖徒的體統”(羅16:2)、“行事為人對得起主”(西1:10),此詞含“值得、配得上”的意思。

二、 生命的型態

    有人説教牧同工壓力大,我認為人人都在高壓中生活,做教師、社工、父母、兄姊等也不見得輕鬆,壓力的來源是別人對你的期望要求,對自己宣示的價值觀、道德品行要持之以恆實踐。所有選擇“以生命影響生命”的人,都必須掌握生命型態的理念,才會更有可能邁向知行合一的大道。美籍德國猶太人心理學家埃里希•弗洛姆 (Erich Formm) 提出人類學習知識的兩種型態:

  1. 擁有型態 (Having Mode)

人類努力學習是期望擁有更多知識,並且用心盡力去運用,努力完成學位、專業資格是最普遍的方式,也包括父母學習幫助孩子脫離沉溺電腦的方法。擁有型態的人為生計、成就及解決問題而學習,未有決心或預備按所擁有的知識去生活。

  1. 存在型態(Being Mode)

我確信所有人都必須從“擁有型態”學習知識,然而“擁有型態”的人之價值觀是從起初已經下定決心,讓擁有的知識成為生命的一部分,立志成為言行合一的人,為自己、別人以至世界帶來祝福。

    你在旁人眼中是怎樣的人,他們都是按你日常言行做了決定。你的親友遇到困難會找你嗎?為什麼?你的孩子情緒低落、失戀,會找社工、老師或是與你傾訴?主耶穌說:「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 約8:32),蒙召者生命的特徵是活出真理,對沒有打算成為存在型態的信徒,學習真理越多會越不安。你決心成為存在型態的蒙召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