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型態」與「擁有型態」的生命狀況」陳如炳牧師講,林日麗姊妹記(2017年3月19日)

經文:弗4:17-32節                                        

     著名心理學家弗洛姆提到人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有兩種型態,其中是「擁有型態」(Having mode)。努力學習時,發現有不明白的地方,會解決這種狀況。但學習的過程,有時未必有決心令這種知識變成生命的元素。第二種學習知識型態是「存在型態」(Being mode)。學習時會更用心將所學的知識,提取核心價值,盡量內置在生命中,持之以恆在生活中表達出來。基督徒應該有「存在型態」心態,將上帝給的珍貴核心價值變成內在部分。

    以弗所書4:17-19,保羅提了兩個不同意思的「心」。「虛妄的心」指狂妄和不實在。17節的「心」與感覺思想有關,日常生活會受到身邊一些事情影響情緒。18節「心地昏昧」,「心地」是可用聖經的話,上帝教導生活原則去分辨判斷生活的事。實踐上帝的話時,會否過份重視肉體的感覺而扭曲背棄上帝要我們表現的生命?18節「無知」這無知不是基於知識理解的能力,而是不知應要這樣生活。要不然,心會剛硬,良心喪盡,落入可憐可怕的光境。

    24節「穿上新人」,新約聖經中有兩個希臘文表達「新」。“Neos”指時間上的新,隨時間會變舊。另一個“Kainos”指品質上的新,歷久常新,經得起時間上的新。如一顆一百年前的鑽石,品質是沒有改變的,。就如上帝給你我一種歷久常新的新生命品質。

25-32節中有幾個讓基督徒明白和操練的生命原則:   

    第一、基督徒是有感受和情緒的。發脾氣不是好事,但保羅在26節講「生氣卻不要犯罪」,如何做到呢?聖經讓我們知道生氣可以不犯罪,耶穌看見人在聖殿做買賣很生氣,在怒氣中彰顯公義,讓他們深刻知道這是錯的,所以祂推翻兌換銀錢的枱、趕走牛羊和斥責賣鴿子的人。但耶穌生氣是很有分寸,令他們不要重蹈覆轍。保羅用命令式講這句話,英文即 “Be angry!”。若有人得罪你,生氣吧!但不要詛咒、用計謀或記恨。這提醒我們是有感情情緒的,不要遇到一些事情就界定自己有罪,不要過於責怪自己。

    第二、信徒是會犯錯的。若基督徒不會犯罪,聖經就不會有這麼多的書信教導如何說話、生活和待人接物。「擁有型態」的人不敢犯錯,重視別人看法,不容易或不會接納犯錯的人。保羅在羅馬書6:1講上帝有無窮赦罪的恩典,但是否可犯更多的罪,「叫恩典顯多嗎?」這是一個很好的提示。但基督徒不應覺得自己犯錯,上帝便離開自己,覺得沒有希望,因聖經講基督徒是會犯錯的。

    第三、在這一切外,要成為一個有愛心、寬宏大量的人和包容別人的錯失,每個人都嚮往這種高尚品格和生命。27節「也不可給魔鬼留地步」,不要讓魔鬼在生命範圍有落腳點。保羅提醒聖靈關心你我,在對與錯抉擇的關鍵時刻,是否更有決心站在上帝的一邊?因著這個過程,逐漸成為「存在型態」基督徒,我們是否有活力活出耶穌基督賜的新生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