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城頌-人生路上的敬拜」羅錫為牧師講,吳家通弟兄記(2017年4月2日)

經文:詩篇122篇                                 

詩篇第122篇至134篇是上行詩集。上行的意思是指當時猶太人每年到聖城三次,走上錫安山敬拜上帝,這顯然是刻苦的表現。如此說,當教會進入禮堂崇拜的時候,門前數級樓梯就是別出心裁的製作了。主後七十年,羅馬政府拆了耶路撒冷的聖殿,數百年過去,原址起了清真寺,成為了回教核心的地方。猶太人走上聖殿山敬拜上帝時,昔日聖殿變成了別處的地方,他們由主人(接待者)變成了客人(被接待),門外看而不得門內看的感覺就截然不同了。

站在門外觀看聖殿,若以一個觀光客來消費的心態,聖殿只會被當作為死物,由你觀賞和享用的 “物”。這是一種生命獵奇﹑消費信仰的做法,要的只為到此一遊並留下了垃圾,帶回家的就是紀念品。其實到來的意義是什麼呢? 帶走的又有何等的價值呢? 還記得一次與妻子旅遊的經歷,看見了耶穌的雕像,就想利用相機把眼前的雕像拍下,好讓自己回味。可惜,相機電量不足,無可奈何就只好牢牢記住雕像的模樣,原地站了十多分鐘後離開。後來才發現,當你能對這物有強烈深刻的印象,你的到來才是有意義,有價值的。

站在門內觀看聖殿,就要肩負起責任以至共融,並且接受信仰上的轉化,就如接受了別人的邀請,共同把腳站在門內。朝聖者同一經歷共融,包括敬拜讚美上帝﹑接受上帝審判﹑為聖城求福等等……同樣地,教會是高接觸的地方,高接觸不是指身體上的,而是指與上帝頻密的接觸。所以,當你踏入這個家,教會不再是他們的地方,而是我們的地方;敬拜的不是死物,而是有生命主宰的上帝,常常讚美衪是出於感恩,感恩衪所作的。

在第5節中,審判的寶座是指支派的審判官無法作出審判時,就把犯人押到耶路撒冷的大祭司去。不過,作為教會並不是來審判弟兄姊妹的地方;若我們審判弟兄姊妹,這豈不是自以為義呢? 把自己全然的擺在上帝話語下受教,在聖靈光照下反省才是這信仰的真諦。最終,凡屬乎上帝子民的,都是愛教會的人,並且在門內共同的成長。

最後是「三福」,願各人的生活都蒙受上帝來的祝福。第一福是興旺,願你做得更好。第二福是平安,願你過得更好。第三福是平靜,願你不必做什麼,這意思不是不用工作,而是因上帝愛你,只要站在衪面前,放心的把事情交託衪就得以平靜。這三福是一個套裝不能被拆除,記緊要帶走這三福,不要帶走紀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