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牧者的話
古學賢牧師 - 「唯有耶穌」(2017年7月2日)
人的心靈有無窮的需要,自古以來人們多半以尋求知識、藝術、感情或物質來填補內心的渴求。關注自己心靈的需要是無可厚非的,可是世上沒有永垂不朽的事物,可以恆久填滿我們的內心。唯獨主耶穌早已為我們預備生命所需,祂說:「我就是生命的糧。到我這裡來的,必定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 (約6:35)
天父憐愛屬祂的兒女,在創世以先(弗1:3-9),祂已計劃差遣耶穌來,叫信靠耶穌的人不單有永生,並且得著生命的糧。我們每天可以親近耶穌,以領受祂的話、遵守祂的教訓,來餵養自己的生命。人若用其他方法來滿足自己,即使賺得全世界,心靈還是枯乾。請謹記,心靈滿足,唯有耶穌。
鄭淑儀傳道 - 「年中的反思」(2017年6月25日)
「一年之計在於春」,在每年的初春曾立下許多大志,踏入炎夏的六月,可曾停下檢視過去前半年的人和事,有否為自己所等候的、所規劃的、能合乎自己所達到的目標,倘若未如理想的,會否保持一顆積極樂觀的心,努力再次規劃心中那份美好的藍圖,並細細檢視,每天的生活,先學會經營和反思,要知道信徒們是活在上帝的蔭庇中,用坦然無懼的心告訴天父,祂必指引我們的每一步!面對未來的下半年,仍有許多的時間去經驗,腓立比書 3:13-14說:「弟兄們,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
莫失意,重整步伐,再前行,彼此共勉!
古學賢牧師 - 「生命路」(2017年6月18日)
《桃花源記》描述一個漁夫無意中闖入世外桃源,離開以後,再找不著往桃花源之路。每次讀畢此文章,總會黯然神傷。然而,本堂有幾位弟兄姊妹,他們的際遇與那個漁夫有天淵之別。他們途經天光道,被弟兄姊妹邀請進入,此後常來聚會。他們成為天國一份子絕非巧合,一方面是上帝的恩典與安排,另一方面是弟兄姊妹的主動和愛心。
耶穌是道路(約14:6節),引領我們進入屬天的國度,即使世外桃源也無可比擬。昔日祂向門徒指示通天之途,今天向世人指示天路的責任則落在我們身上。願我們一同邀請更多人踏上這教會道(天光道另一名稱),叫尋道者不會感到失落和唏噓。
古學賢牧師 - 「真光的燈」(2017年6月11日)
耶穌不單自己是世界的光(約8:12節),祂亦宣告跟隨祂的人是世上的光(太5:14節)。當時耶穌在山上向一群普羅大眾講道,他們多半是勞動階層,又居住在窮鄉僻壤中。試問,他們何德何能,可向全世界為主發光?這事對他們來說實在難以置信。但奇妙的是,從這群人開始到今天,耶穌的光已經差不多照遍全世界!
使徒保羅也說:「使你們無可指摘、誠實無偽,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作上帝無瑕疵的兒女。你們顯在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將生命的道表明出來(腓2:15-16節)。」這世界愈來愈黑暗,我們在世上為主發光,雖是逆勢而行,耶穌卻要藉我們指引人到祂面前,使人的生命得著改變。
古學賢牧師 - 「人間真味」(2017年6月4日)
一個晚上,鄰居梁弟兄興高采烈地捧著一碟和牛,來我的家與我分享。他發現了一個使牛扒更美味的秘訣,就是加一點鹽,輕輕一煎。我吃了一口,便覺牛味十足,真是「人間那得幾回聞」!不錯,中國人一向稱鹽為「上味」,任何佳餚若缺了鹽,就會大為失色。我對梁弟兄說:「你和我是世上的鹽(太5:13節)。」
世人營營役役,終日奔波勞碌,無論滿載而歸或僅夠糊口,同有一樣的渴求 ― 人生真味。在枯燥乏味的環境中打拼,喝不到心靈雞湯,嚐不到天恩的滋味。我們有幸認識耶穌,成為世上的鹽,當發揮為世人調味的功用。求上帝激勵我們一同為親人、朋友和鄰舍奉上「天上來的珍饈」,叫他們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