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牧者的話

彭偉業傳道-「生命何價?」(2025年9月7日)

近年接觸過不少朋友甚至有基督徒、牧者患了重病,有些經過積極治療之後得到痊癒,有些最終不敵病魔,完結了在世上的生命。然而,發現到這些患上嚴重疾病的朋友當中,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特別注重工作,在工作環境當中承受高壓,擔憂和焦慮影響了個人健康。

這樣讓我想起一個知名企業的高管,前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財務長張孝威的故事。他每天工作超過十六小時,週末也常加班,將全副心力投入工作中。然而,長期的高壓生活終於讓他的身體發出警訊,他患上了嚴重的睡眠呼吸中止症,夜間缺氧程度甚至達到危及生命的狀態。後來他的價值觀念改變了,發現信仰的重要性,成為虔誠的基督徒,並分享見證:「過去我以為工作成就就是一切,直到健康瀕臨崩潰,才明白生命有更深的意義。現在我知道,真正的滿足來自與上帝的關係,而不是工作中的成就。」

耶穌提醒:「人就是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可8:36)我們往往為了追求地上的成就,卻忽略了上帝賜給我們最寶貴的禮物——生命本身。今天我們也看到我們的下一代在一個高壓的環境下成長,他們將工作和學業都看成為生命的第一位,卻忽略了健康、肢體相交與靈性。工作和成就都重要,o但不能成為生命的全部,生命最重要的是與上帝的關係,讓我們學習將重擔交給上帝,在祂裡面尋求真正的安息與滿足。

古學賢牧師-「温柔的人有福了!」(2025年8月31日)

由七月份開始,我們閩南家開展了靈修運動。有弟兄姊妹表示,平日不喜歡看書,讀聖經總覺得難以吸收,以致靈命沒有顯著長進。但聖經裡有一個很重要的提示,叫我們毋須氣餒。雅1:21節吩咐我們,要「存溫柔的心領受那所栽種的道」;意思是,我們以一個柔和謙卑的心靈,就能領受上帝的話語。祝願弟兄姊妹在每天的靈修生活中得著餵養。

太5:3節,主耶穌說:「溫柔的人有福了!」在現今這弱肉強食的世代,「溫柔的人有福了」這句話,似乎令人難以理解。其實,「溫柔」絕非懦弱怕事;相反,乃是擁有可以自我控制的能力。主耶穌在世上是「溫柔」最完美的榜樣:祂滿有能力和權柄,卻從不濫用,而是祂完全遵行天父的旨意。在忍受苦難和流血犧牲之際,「祂被罵不還口;受害不說威嚇的話,只將自己交託那按公義審判人的主」(彼前2:23節)。

太11:29節,主耶穌直接指出,每一個屬祂的人當學祂的樣式。願我們全心相信、交託主,毋須擔心週圍所發生的事,也不畏懼罪惡昌盛;我們儘管靠主的能力,活出主耶穌柔和謙卑的樣式。

彭偉業傳道-「上帝的審判臨到祭司」(2025年8月24日)

大家在教會靈修運動的進展如何呢?今天讓我們從《瑪拉基書》1:6–2:9 領受一些亮光。這是先知針對以色列祭司群體的嚴厲斥責,核心在於揭露他們對聖約的輕慢、對神聖職分的褻瀆,並呼籲悔改歸正。

上帝斥責祭司們對事奉的態度:「這事何等煩瑣!」(1:13),這反映了當時他們的事奉動機已經相當腐化,事奉成為他們的重擔,他們離上帝遠了。上帝質問他們:「兒子尊敬父親,僕人敬畏主人;我既為父親,尊敬我的在哪裡呢?我既為主人,敬畏我的在哪裡呢?」(1:6)祭司身為上帝與人之間的中保,卻缺乏敬畏上帝的心,事奉態度輕慢,破壞了聖約關係的基礎。聖經形容他們獻上「瘸腿的、有病的、瞎眼的」牲畜為祭(1:8),表示被擄歸回後,百姓靈性冷淡,祭司貪圖方便,用殘缺的祭物敷衍上帝,這反映了他們的內心是藐視上帝。上帝宣告祭司們的祈禱會不蒙垂聽(1:9),並且宣告審判的來臨:「萬軍之耶和華說:你們若不聽從……我必使咒詛臨到你們……我要斥責你們的後裔」(2:2–3)

敬拜事奉的本質必須是來自對上帝的敬畏,不能妥協。每當我們事奉成為重擔,想某程度上敷衍一下上帝時,我們就離上帝遠了。這提醒我們應該用一個怎樣的心態對待事奉,也叫我們把最好的獻上,尊上帝的名為聖。

古學賢牧師-「哀慟的人有福了!」(2025年8月17日)

聖經記載許多人曾悲傷痛哭,例如:哈拿因對頭激怒而愁悶哭泣(撒上1:7-8),耶利米先知因自己的同胞被殺而晝夜哭泣(耶9:1節),有虔誠的人為司提反的殉道而捶胸大哭(徒8:2節)……這跟我們的神學好像有矛盾:屬主的人不是應當常常喜樂,無憂無慮的嗎?容我們先了解上帝兒女的哀慟是為了甚麼。

    世上每天發生太多不幸和悽慘的事,人生也充滿變幻和意外,撒但又常以不公義和罪惡衝擊基督徒,要使我們懷疑上帝的慈愛和能力。每當看到不法與邪惡吞噬人的身心靈,屬主的人內心難免哀慟,甚至痛徹心扉。當我們為自己所犯的罪、為別人的不義、為世界的苦難,而深切憂傷,呼求上帝憐憫,主耶穌說:「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太5:4節)。內心悲痛的人當來到主的施恩寶座前,這是他蒙憐恤、得安慰的關鍵。

    林後1:4節,「我們在一切患難中,祂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上帝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你在上帝面前的眼淚不會白流,因祂必定安慰你,也使你成為一個安慰者。當你走出死蔭幽谷之後,主也要藉著你安慰心靈破碎的人。

彭偉業傳道-「耶穌要粉絲嗎?」(2025年8月10日)

今天網絡時代,潮流興起的社交軟件和長短視頻,這些應用都有標記「粉絲」人數。對於網頁或者視頻創作者來說,「粉絲」人數的多少決定了創作是否成功。有時,教會也可能陷入追求「粉絲人數」的網羅,有些教會在聚會中,敬拜者和會眾大聲高呼耶穌的名,像追捧明星那樣高喊「我愛你」,敬拜唱頌中表現興奮,情緒高漲。

當年耶穌也曾受過這樣的追捧,例如當祂騎著驢駒進入耶路撒冷的場景,眾人將外衣鋪在路上,並砍下棕櫚樹枝揮舞,高喊「和撒那」。然而,耶穌並不滿足於這樣的跟從。路加福音14章25至27節,「有極多的人和耶穌同行。祂轉過來對他們說:

『人到我這裡來,若不愛我勝過愛自己的父母、妻子、兒女、弟兄、姊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門徒。凡不背著自己十字架跟從我的,也不能作我的門徒。』」

耶穌要求追隨祂、崇拜祂的人全然的委身,背起自己的十字架,做祂的門徒。這涉及到把耶穌基督作為個人生命中的首位,將生命主權完全交給主。願意我們一起學習,互相鼓勵同行,背起十字架跟隨主,為主獻出更多,成為主所喜悅的門徒。

古學賢牧師-「虛心的人有福了」(2025年8月3日)

聽聞有一位雕刻家為主耶穌刻了一個雕像,祂深深的低下頭,雙手張開。一個著名學者參觀這雕像,他高傲地說:「我覺得這雕像沒有甚麼價值,因為連祂的樣貌也看不清。」旁邊有個小朋友對他說:「叔叔,你要跪下來,才可看見主耶穌的樣貌。」請留意,當你虛心來到主面前,抬頭向祂仰望,這是你蒙福的開始(參太5:3節)。

著名的改革宗馬丁路德,他年輕時進入修道院,滿以為只要虔誠行善就可贏得上帝的喜悅。但多年以來,他內心總是充滿失敗和罪疚感,他發覺做甚麼也不能滿足上帝;直到他在上帝面前謙卑下來,單單藉信心仰賴基督的憐憫,他生命裡的改革就開始了。

虛心不是垂頭喪氣、妄自菲薄、失去鬥心、沒有理想和動力。虛心是深刻反省自己,知道自己的心靈貧窮,離了主就不能作甚麼(參約15:5節)。主耶穌是生命的糧,祂使那些虛心的人必得飽足。 弟兄姊妹,一年一度的港九培靈研經大會已經開始了,全港有好幾個地方同步直播,請大家為大會祈禱,並預留時間參加。

彭偉業傳道-「培育之道:扎根與成長」(2025年7月27日)

今天是培育主日,也讓我們思想保羅所託付的培育使命:「我們傳揚他,是用各樣的智慧,勸戒各人,教導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裏完完全全地引到上帝面前。我也為此勞苦,照著他在我裏面運用的大能盡心竭力。」(西 1:28-29)。

從這段經文我們可以看出,基督教培育呈現三重向度。1. 紮根真理,「勸戒」與「教導」。「勸戒」作為警醒之言,助人辨識歧途;「教導」是真理傳遞,建造屬靈認知。教會若然忽略紮實的聖經教導,信徒生命就會如浮萍一般,隨波逐流,被「各樣異教之風搖動,飄來飄去」(弗 4:14)。2.  塑造生命,邁向「在基督裏的完全」。保羅的目標清晰:「把各人在基督裏完完全全地引到上帝面前」,「完全」非指毫無瑕疵,而是生命漸漸成熟,長成基督的身量(弗 4:13)。3. 實踐倚靠主作主工,「照著他在我裏面運用的大能盡心竭力」。我們需擺上時間、心思、創意,設計適切課程與活動;恆切禱告,藉著聖靈的能力運行在學習者心中,使真理進入人的心裏。

我們需要每日親近上帝話語,恆常禱告,建立紮實的靈修生活。為人父母的,在家中建立信仰傳承的氛圍,以真理對話,禱告守望,以身教成為榜樣。我們不單作「聽道者」,更要追求成為「踐行者」,並在團契中實踐彼此相愛、勸勉與擔當。讓我們倚靠聖靈的引導,在個人、家庭、教會中,盡心竭力,一同邁向「在真道上同歸於一」。

古學賢牧師-「主的話滲透我們的心靈」(2025年7月20日)

世界對不同的基督徒有不同的滲透方式,魔鬼更千方百計攻取你和我的心。如果你的心被世上的事物充塞了,你還有能力渴慕天父上帝嗎?

雅4:7-8節教導我們,「務要抵擋魔鬼,魔鬼就必離開你們逃跑了。你們親近上帝,上帝就必親近你們」。我們每天敬拜親近主,不像拜偶像的人為積功德或趨吉避凶, 而是為回應天父救贖的宏恩和大愛。上帝是獨一全能的真神,世上沒有任何事物,配得取代上帝在我們心中至高無上的位置!相信每一個基督徒都願意愛上帝,不過,愛是要用時間培養和積累的,沒有捷徑能使我們更愛上帝,除非我們每天親近祂、認識祂、讓祂的話滲透我們的心靈,這樣,我們才會更深的愛慕上帝。

求天父將渴慕祂的心賜給我們,以致我們每天安排時間靈修親近敬拜祂,用心閱讀、思想、謹記和遵行祂的話。因為上帝總知道甚麼對我們是最好的,所以求主不斷以祂的話更新和塑造我們。詩篇119 :18節,「求祢開我的眼睛,使我看出祢律法中的奇妙。」願聖靈引導我們、光照我們,叫主的愛吸引我們,使我們快跑跟隨祂!

彭偉業傳道-「建造上帝的家」(2025年7月13日)

當我們路過建築地盤,或者會留意建築工程的進展,基本上建築工序有四階段:先是深挖地基,再立鋼筋骨架,然後澆築混凝土,最後砌牆蓋頂,一座穩固建築的成形,絕非偶然。這使我們思想:教會的建造,應當依循怎樣的藍圖?

使徒行傳二章42節:「都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擘餅,祈禱。」這段經文描述了建立教會應當依循的藍圖:1. 「遵守使徒的教訓」是教會存在的根基。離開聖經真理,建造便如沙土上築屋。我們應當高舉上帝話語的權威,讓真理塑造群體生命;2. 「彼此交接」(κοινωνία)是生命的緊密連結。初期信徒「天天同心合意⋯⋯存歡喜誠實的心用飯」(46節),這超越表面的問候,在小組中真誠分享、互助擔當,方能見證基督的愛。3.「擘餅與祈禱」,聖餐與愛筵象徵在基督裡的合一,集體禱告顯明對上帝的倚靠。這讓我們分別為聖,在敬拜中與上帝和會眾互相連結。4. 當我們如此建造的教會,自然「得眾民喜愛,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47節)。當真理、團契與敬拜真實地交融,教會便成為照亮世界的燈臺。

讓我們齊心努力,按照這從上頭來的藍圖,建造一個扎根真理、滿有愛心、熱切敬拜、見證有力的教會。當我們忠於這託付,必看見上帝親自將得救的人數,加給我們的家園!

古學賢牧師-「培育新生命」(2025年7月6日)

葛培理牧師是著名的佈道家,但你會想不到,他竟說:「傳福音用了我們百分之五的力量,然後我們要用百分之九十五的力量去栽培初信者!」保羅在西1:28節說:「我們傳揚祂,是用諸般的智慧,勸戒各人,教導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裡完完全全的引到上帝面前。」請留意,他用各種方法和智慧傳揚復活的基督,也耐心勸戒和教導信徒,為要把每一個人完完全全的引到上帝面前。「完全」是指「成熟」,而「引到」有「呈獻」的意思。吕振中譯本將西1:28節譯作:「我們傳揚祂……勸戒各人,教導各人,好把各人獻上、做在基督裏長大成熟的人。」換句話說,傳福音的最終目的,是要帶領和栽培初信者成為「成熟的基督徒」獻給主。一個成熟的基督徒認識基督、活出信仰和熱心傳揚福音。

每一個屬靈的嬰孩都可以長大成熟嗎?當然可以,但我們必須為此勞苦,靠著主盡心竭力地培育他們。福音主日過去了,感謝上帝帶領慕道者和初信者到我們教會,但願他們在這個屬靈的羊圈裡得著愛心栽培,長大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