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牧者的話

彭偉業傳道-「從不離開的上帝」(2025年5月18日)

有次在青年團契裏分享了一項議題:「上帝的同在可以從我們的處境去判斷嗎?」人經常習慣地把自己的渴望投射到對上帝的期望上。當我們看見別人生活得豐富和安舒,一切順利,這就是上帝與他同在的證據。但當我們遇到困難、受迫逼,就覺得上帝並不與自己同在,有時自己興起了與別人比較的心思,甚至問上帝:「主呀,你為何與他同在卻不與我同在呢?」

以賽亞書30章20至21節:主雖然以艱難給你當餅,以困苦給你當水,你的教師卻不再隱藏;你眼必看見你的教師。你或向左或向右,你必聽見後邊有聲音說:「這是正路,要行在其間。」

事實上,聖經中每一個被上帝所揀選和賜福的人,都曾經遭遇過患難。我們需要確認的,是當我們信靠上帝時,我們可經歷與祂同在的真實。上帝的同在是一個應許,但是有一個條件,就是要我們信靠祂和跟隨祂,上帝會以足夠的恩典扶持我們走過險境,張開我們的眼界,經歷祂超乎想像的作為。上帝無時無刻與我們同在,只是被我們遇到不順心的事時的負面思維和情緒,掩蓋了我們屬靈上的感知。在困境時,上帝以艱難作為餅,困苦作為水,祂卻在其中引導,為的是我們生命的成長。上帝必與我們同在。

古學賢牧師-「願新一代蒙福」(2025年5月11日)

上一個主日,早堂三十多位弟兄姊妹聚首一堂,在教會享用了一頓豐富的早午餐。有十幾位彬彬有禮的青少年就近他們的桌前,很投入、很到位地服侍。這是一個很好的場合,締造青少年與會眾互動的機會,青少年展現他們的活力和熱情,會眾表達對他們的欣賞和接納。我們看在眼裏,心中激動,為家內有這一群青少年感謝上帝!

在導師們和總負責人悉心指引下,青少年沒有一個擅離崗位,直到最後仍然協助收拾和整理場地,怎不令人感到興奮和讚賞!我知道這些青少年來自不同的組別,他們的幾位導師們付出了很長的時間教導和關心他們的成長,把福音傳給他們,在基督裏成了他們的屬靈父母(參林前4:14-15節)。

在教會裏成長的青少年真是有福的!如果我們沒有好好地在基督裏培育新一代,沒有為他們守望,撒但很快就會用其他方法招攬他們。許多基督徒覺得作屬靈父母是一件高不可攀的事,其實在我們裏頭的聖靈正感動我們承擔起傳承信仰的任務。甚願我們效法先聖先賢,造就蒙福的新一代,以上帝的話勸勉他們,安慰他們,囑咐他們各人,好像父親待自己的兒女一樣,要叫他們行事對得起那召他們進祂的國、得祂榮耀的上帝(參帖前2:11-12節)!

彭偉業傳道-「不容妥協的信仰」(2025年5月4日)

所羅門王去世後,以色列分裂為北國以色列與南國猶大,北國領袖耶羅波安定都示劍,建立新政權。根據摩西律法規定,百姓需在「耶和華所選擇的地方」獻祭,那就是南國猶大的首都耶路撒冷,耶羅波安擔心北國百姓若持續前往耶路撒冷敬拜,會逐漸心向猶大王,動搖他的統治地位。(王上12:27)

於是,他在北國的南端「伯特利」和北端「但」設立金牛犢(王上12:29),提供百姓就近的敬拜場所,避免他們前往耶路撒冷,從而維護政治獨立。王上12:28:「耶羅波安王就籌劃定妥,鑄造了兩個金牛犢,對眾民說:『以色列人哪,你們上耶路撒冷去實在是難;這就是領你們出埃及地的上帝。』」。在古代近東文化中,牛犢表神明的力量或寶座,耶羅波安意圖將金牛犢作為「耶和華的腳凳」(參詩99:5),試圖將耶和華信仰與當地文化結合,但此舉明顯違背十誡中「不可造偶像」的禁令(出20:4-5)。

然而,對上帝的信仰是不可能被妥協的!耶和華是「忌邪的神」,拒絕任何形式的偶像混合(出34:14)。耶羅波安這樣做,其實代表了他對耶和華信仰的內涵已經腐化了,這舉動也導致以色列北國信仰崩塌,使百姓陷在罪裏,最終導致國家滅亡(王下17:7-23)。

這故事不僅發生在以色列的歷史裏,這種對信仰的妥協是不斷地重複,直至今天,我們也常見到某種形式的對信仰的妥協。我們可否得到提醒和反思呢?

古學賢牧師-「耶穌看見就惱怒」(2025年4月27日)

有很多基督徒覺得,信仰應該是自由的,故此毋須太早把子女帶到教會,由得他們長大了,大學畢業之後,才自己作決定吧!但申6:6-7節,上帝藉摩西吩咐祂的子民,要把上帝的話記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訓他們的兒女。無論他們坐在家裡,行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與兒女談論上帝的話。

到了新約時代,可10:13-14節,「有人帶著小孩子來見耶穌,要耶穌摸他們,門徒便責備那些人。耶穌看見就惱怒,對門徒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不要禁止他們;因為在神國的,正是這樣的人。』」弟兄姊妹,你覺得主耶穌的反應是否過分了呢?不是,主耶穌向門徒生氣,因為他們自  把自為,怕小孩子騷擾他們,要把小孩子打發走。

弟兄姊妹,我們應當肯定,教養孩童認識主, 是整個基督徒群體的努力和任務!感謝上帝,閩光書院幼稚園開辦了六年多,現時經幼稚園轉介到提摩太班的小朋友有十多位,他們的父母及長輩也隨同參加爸媽加油站。這一方面是上帝的恩典,賜機會給我們接觸小朋友和他們的家長,另一方面是兒童事工團隊投放的心血。同時我們小學級兒童主日學的人手及資源,亦各樣俱備,期待天父賜我們更多適齡的學生。願我們同心為此禱告,求上帝興旺我們的兒童與家長事工!

彭偉業傳道-「復活的呼召」(2025年4月20日)

今天是復活節,讓我們反思復活的意義。當抹大拉的馬利亞在黎明前的黑暗中走向墳墓時,她的心被悲傷籠罩。然而,這位當時處於社會底層、被藐視的婦女,卻見證了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時刻:石頭被挪開,天使宣告「祂不在這裡,已經復活了!」(太 28:6)這不僅改變了馬利亞的生命,也顛覆了人類對死亡與絕望的認知。

耶穌的復活不是寓言,而是歷史的事件。這震撼的神蹟,打破了自然物理法則的定律,也挑戰每一個世代人的信仰核心:我們是否相信,那位被釘死的耶穌,戰勝了罪與死亡的權勢?今天在我們的生命中,是否有看似「不可能」的困境,需要以信心的眼光,重新仰望主耶穌呢?

主耶穌復活後,對門徒說的第一句話:「願你們平安!」(約 20:19)這平安不是逃避現實的安慰,而是面對逼迫、苦難時仍能堅持的力量。今天,我們發覺這世界好似變得不再一樣,這是一個充滿爭鬥、戰爭、各領域的冷戰熱戰、疾病與絕望的世界。在這世代裏,我們還有沒有這份從主而來平安呢?可否彰顯復活的真實呢?

願我們在這復活節,不只慶祝歷史中的神蹟,更讓復活的主親自開啟我們心靈,使我們具備豐富的屬靈生命力,在黑暗中見證祂永存的盼望。

古學賢牧師-「你把甚麼獻給主?」(2025年4月13日)

在熱戀中的人會盡自己所能將最好的給予對方。弟兄姊妹,你會把甚麼獻給主耶穌,表明你深愛祂?

一個基督徒在夢中遇見天使,他就問天使:「我愛主耶穌,殷勤服事主,為甚麼我仍然没有充足的平安和喜樂?」天使回答他:「我一直守護著你,看出在你的事奉上,摻雜許多自私的動機:為了被人稱讚 、實現個人野心、要表現自我、固執自負、貪慕權力……你愛主愛人的心其實很薄弱。」天使對這個基督徒說:「主耶穌愛你,為你捨棄生命,你願意真誠把自己獻給主當作活祭嗎?」(參羅12:1節)

我認識一對基督徒夫婦,丈夫是香港某大機構任職總經理兼董事,太太則是理工大學的高級講師。他們都真誠地傾慕主耶穌,滿有熱心地關顧人和服事主,廿多年前蒙主呼召,即決心奉獻人生下半場,完成神學訓練,被主差遣到德國宣教並統籌當地的華人福音事工,直到今天。弟兄姊妹,受苦節將到,甚願主耶穌犧牲的愛牽動我們的心,叫我們一同獻上自己,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我們的上帝(參可12:30節)。

彭偉業傳道-「務要牧養」(2025年4月6日)

最近在以馬內利團契查經,分享了彼得前書第五章,那裡指出了一重要主題:「務要牧養」:第二節,「務要牧養在你們中間上帝的群羊,按著上帝旨意照管他們;不是出於勉強,乃是出於甘心;也不是因為貪財,乃是出於樂意;」。彼得藉著經文鼓勵當時在土耳其、小亞細亞的教會,儘管羅馬政府正在逼迫基督徒,甚至情況越來越嚴重,但是彼得依然要求教會領袖堅持照顧看管會眾,在任何情況之下,必須「務要牧養」。

這樣我想起初返教會時候的經歷,當時有一對年青夫婦經常約我吃飯,閒話家常,關心我的日常生活,與我一起祈禱,鼓勵我多靈修,多參與事奉。今天回想起,這對夫婦對我留下美好的見證。這對夫婦並不是帶著事奉崗位的教會領袖,他們關心我是出於甘心樂意,渴望我這位新來的弟兄可以在信仰追求方面成長。

今年我們教會主題:「立己顧人,共建家園」,是需要這樣的生命見證。大家不論是否教會領袖、職員、長執,都願意顧及別人,抽時間與人相處,鼓勵對方投入信仰生活,讓別人與我們建立屬靈親人的關係。若然每人都為「共建家園」出一分力,我們必然會得到美好的果效。

古學賢牧師-「以上帝為樂」(2025年3月30日)

哈巴谷是巴比倫人攻陷猶大國時的先知,他當時一直勸喻百姓悔改歸向上帝,但百姓不肯聽從,導致最後亡國。哈巴谷預知同胞將被巴比倫人屠殺或俘虜,他彷彿親眼目睹,內心非常悲痛。

但當哈巴谷向上帝禱告的時候,他宣認上帝的威榮和能力,思念上帝昔日拯救百姓脫離埃及、經過紅海;哈巴谷因聽見上帝的話語就懼怕戰兢(哈3:2、16節),先知的心靈有著巨大的轉化,他發出信心之歌:「我只可安靜等候災難之日臨到,犯境之民上來。雖然……田地不出糧食,圈中絕了羊,棚內也沒有牛;然而,我要因耶和華歡欣,因救我的上帝喜樂」(哈3:16下-18)。哈巴谷知道,那時,猶大國的財富與人才被擄掠殆盡,餘下的百姓陷入絕境;但一切物質和環境都是身外物,不能奪走上帝所賜藏於心靈深處的喜樂。上帝滿有憐憫,祂必復興自己的百姓,並在巴比倫人身上伸張公義。

詩37:4節,「要以耶和華為樂,祂就將你心裡所求的賜給你」;尼8:10節下,「因靠耶和華而得的喜樂是你們的力量。」弟兄姊妹,願我們一起以上帝為樂,得著祂所賜的力量,奔走前面的路程!

彭偉業傳道-「真自由」(2025年3月23日)

現代人講求自由,自己喜歡做什麼就做什麼,不想別人管束,厭倦社會制度以及道德觀念的限制。眾多電視廣告也鼓吹這種個人主義,把「想做就去做」這種思想解放觀念放置在我們的心裏,甚至影響著我們年青的下一代。

說到自由,我們要思想基督信仰如何理解「真自由」。哥林多前書九章19節:「我雖是自由的,無人轄管;然而我甘心作了眾人的僕人,為要多得人。」聖經所講的自由,並不是指沒有約束和隨便的生活。保羅形容自由是不再做罪的奴僕,卻成為了上帝的奴僕(羅 6:12)。「真自由」是我們藉著倚靠主來生活,讓主帶領我們如何活出每一天,接受主的教導和祂話語的約束,以至我們可以過聖潔的生活,脫離罪的枷鎖,成為一個真正自由的人。我們為了愛,為了更崇高的使命,甘心放下自己「任意而行」的權利,順從真理的指引,所以保羅說成為了眾人的僕人。這是「真自由」的真諦。

要知道,「任意而行」容易變成「任意妄為」,在罪的邊緣裏徘徊穿梭,永遠無法脫離罪的捆綁和鉗制。事實上,在基督話語裏生活的人,才是真正自由的人。願意我們都成為真正自由的人,將來在上帝的國度裏,無愧地與主相遇、相親。

古學賢牧師-「成為環境的守護者」(2025年3月16日)

日前到外地旅遊觀光,在某景點看到一句標語:「每天為環境做一個貢獻」,即時給自己一個很大的鼓舞:自問確實每天為環境做了些貢獻!多年前我和太太已實行垃圾分類;另外,自2024年2月開始,我們更將家中生果及蔬菜的渣滓、廚餘、一切可磨碎的食材,放在打磨機裏化為糊狀,然後沖入廁所。算起來,我們為堆填區減少了相當多垃圾。

假設上帝將一萬億港元交給全港基督徒管理,相信眾教會即時召開大會,商量如何成為忠心的託管人,善用這筆財富。請問你有沒有留意,詩24:1節:「地和其中所充滿的,世界和住在其間的,都屬耶和華」,而上帝將治理這地、管理各樣活物的責任交託給我們(創1:18節)?這裡的「管理」是指照顧和守護,但人類失責,造成環境破壞及污染、生態危機、氣候不穩、全球暖化、南北極冰雪融化、生態受到危害……現時大地正在呻吟,「一切受造之物一同歎息、勞苦」(羅8:22節)。

各位天父所愛的兒女,既然我們已蒙委派作大地的受託者,天父上帝是主人,你預備好成為一位環境的貢獻者和守護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