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牧者的話

鄭淑儀傳道 - 「誰明父母心」(2017年5月28日)

踏入五、六月,是母親及父親節的日子,令我想起白居易的燕詩,一雙燕子生了四隻雛燕,父母親辛勞為孩子的成長所獻上的一切—–「…青蟲不易捕,黃口無飽期。 嘴爪雖欲弊,心力不知疲。 須臾十來往,猶恐巢中飢。 辛勤三十日,母瘦雛漸肥。」 當雛燕長大成人的時候卻忘卻一切的可悲—–「…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樹枝。 舉翅不回顧,隨風四散飛。 雌雄空中鳴,聲盡呼不歸。 卻入空巢裡,啁啾終夜悲。」 養育兒女的悲歡苦悽,體會明白父母的恩情!聖經教導我們:「你們作兒女的,要在主裡聽從父母,這是理所當然的。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長壽。這是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弗6:1-3),因此為人子女者應銘記父母們的恩情及體恤父母的愛心。

古學賢牧師 - 「耶穌退修」(2017年5月21日)

耶穌注重退修以檢視自己的使命,尤其是當眾人對祂有錯誤的期望,或將使祂偏離天父差遣祂的心意時,祂就退到曠野或山上去(約6:15)。除此之外,可6:31-32記載耶穌對門徒說:「你們來,同我暗暗的到曠野地方去歇一歇。」耶穌多次爭取與門徒獨處,目的乃是以天國的真理裝備他們,以致他們能夠承擔託付。

    在我們的生活裡,可有安靜下來並一心一意尋求主的旨意和與主親近?我們或許經常參與事奉,心靈卻與上帝疏遠,甚至偏離祂的心意。我們當效法耶穌,從慣常的環境或事奉崗位退下來,整理行裝,在上帝面前讀經、禱告、默想,「察驗何為上帝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羅12:2)。願上帝教導我們為祂而活。

古學賢牧師 - 「終生學習上帝的話」(2017年5月14日)

我所認識的一些教會不單有各級的主日學,也有三、四十人的長者班,並且由固定導師任教。我非常欣賞不少長者參加崇拜多年,仍然堅持每週上主日學,研讀聖經和學習生活應用。在這方面本堂並不遜色,每主日九點鐘開始,廿多位長者陸續進入副堂,等候上課。有些長者在週三公禱會中已有聽聖經和一同禱告的機會,即使不大識字,也毋減他們追求真理的熱心。感謝主!最近有位年長的姊妹表示因著不斷學習聖經而掌握了如何傳福音和帶人查經。

聖經的真理要正確和活潑的傳遞下去,使上帝的話不斷陶造學生的屬靈生命。提後2:2節說:「祢在許多見證人面前聽見我所教訓的,也要交託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求主賜我們更多盡心竭力地備課和教學、並以生命去實踐真理的教師。

古學賢牧師 - 「愛裡相聚」(2017年4月30日)

很喜歡趙孟準醫生所作的一首歌<愛裡相聚>:「少年曾同被主救贖真理共尋,也曾為祂事工獻奉青春光陰;分享快樂事,分擔困惑事,最難忘是在主愛內真心互見……」上主日應一些舊同學的邀請,我和太太與他們乘船到滘西洲遊玩。四十年前我們一同在閩光書院畢業,現在有幾位仍在閩南堂服事主,其餘的到別的教會事奉,也有些與主疏遠了。

    有人笑指昔日的我調皮、貪玩,我就在心裡感謝天父,祂救我脫離那惡者,現在還給我機會服事祂。當我們還年少的時候,福音種子已植入心田,至今不少同學仍緊緊跟隨主,足見學生福音工作何等重要。雖經歷四十年風雨,在主的愛中我們蒙保守,得指引,這是人生極大的福氣。所以,我們當為教會的學生團契禱告,求主差派傳道同工和導師牧養他們,叫他們年輕的生命活得更有意義。

古學賢牧師 - 「天父在等待」(2017年4月23日)

上週與一位年長的牧者共晉晚膳,他語重心長地慨歎:「我不願看見弟兄姊妹對天父的愛愈來愈冷淡,不多傳福音,教會變成同鄉會,沒有真正的增長。」想到最近所讀的靈修書籍,不約而同傳遞一個信息:唯有當人親近天父,才能滿足祂的心。當我們願意親近天父的時候,這位至高的上帝,就厚賜美物給我們。祂未嘗留下一樣好處,不給那些屬祂的人 (參詩84:11節) 。非因我們有甚麼本領或資格,只因我們原本就是祂的心上人。

或許我們對天父不自覺地維持官式關係,如單單每天靈修十五分鐘、謝飯三次、祈禱兩次等。這種與天父相處的方式,恐怕天父只歎奈何!知否全能的上帝,創造的主宰,尊榮的阿爸父,不嫌我們微小,仍對我們是情深款款?「耶和華你的上帝是施行拯救、大有能力的主。祂在你中間必因你歡欣喜樂,默然愛你,且因你喜樂而歡呼。」 (番3:17節)

古學賢牧師 - 「真相」(2017年4月16日)

一隻受了傷的毒蠍子來到河邊,遇見一隻青蛙,就對牠說:「請你背我過河,我必以美食報答你,並且我絕不會傷害你。」青蛙見牠傷勢嚴重,就相信牠的話,背牠渡河。中途青蛙突然大聲慘叫:「痛死我了!你為甚麼要螫我?」蝎子說:「我無意害你,但我的本能驅使我這樣做。」青蛙痛苦地掙扎了一會,最後,蝎子也和牠一同淹死了。

    詩篇1:1節「不從惡人的計謀,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褻慢人的座位。」這話隱藏了驚心動魄的真相!小心,不要信任世俗的甜言蜜語。「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詩篇1:2節) 「有福」原文是「多麼快樂!」要常將上帝的話存在心中,才可避過空中掌權者(撒但) 的殺戮。

古學賢牧師 - 「人算甚麼」(2017年4月9日)

人類相比浩瀚的宇宙,只不過是一顆看不見的微塵。站在地球的角度看,人也不過像早晨發芽生長的草,晚上就割下枯乾 (詩90:6節)。從魔鬼的角度看,人不過是一塊「肉扒」、「午餐肉」(彼前5:8節)。從天使的角度看,人是非常軟弱、容易犯罪的,卻是承受救恩的 (來1:14節)。從受造之物的角度看,人是牠們的管理員 (詩8:6-8節)。在上帝的眼中,每一個人都是屬祂的;上帝差耶穌到世上來,尋找、拯救每一個屬祂的人。

我們又當怎樣看自己?我們原是上帝精心的傑作,在基督耶穌裏造成的 (弗2:10節),我們的生命有無比的價值,上帝要藉我們彰顯祂奇妙的智慧與能力。天父啊,祢的名在全地何其美!

 

古學賢牧師 - 「父母的抉擇」(2017年4月2日)

多年來探訪不少主內家庭,感謝上帝,常見到他們的孩童滿有恩賜,在音樂、運動、語言、繪畫、領導等各方面表現優異,甚至在一些具代表性的比賽中獲獎。家長們與別人談起自己的孩童,便津津樂道,以孩子們的成就為榮。我心中默默祝福小朋友,甚願將來他們充分發揮恩賜,為主所用。

環顧很多小朋友在升上中學以後,因讀書的壓力和父母的期盼,只顧埋首於書本中,一心追逐成績,漸漸地將天父給他們的恩賜埋沒了!作為父母不單應該重視子女的學業和前途,亦要留意上帝所給子女的恩賜,多方禱告和栽培。恩賜用來服事教會、建立生命 (參弗4:12節、彼前4:10節),才能滿足施恩的上帝。

古學賢牧師 - 「耶穌迷」(2017年3月26日)

不久之前我和一些弟兄姊妹宴請一位資深的牧者。席間,大家訴說對牧者的心底話。當中許多人道出他的事奉與牧養是「生命影響生命」,他毫不吝惜地將自己的恩賜、愛心及全人完全獻與主。我視他為屬靈戰友,感到他是個重量級「耶穌迷」,他效法耶穌重情義、愛禱告敬拜親近天父。記得他曾說,耶穌的生命太豐盛了,他要多用時間重讀福音書。

    細心觀察,經過這位傳道者多年牧養之後,不少弟兄姊妹在不知不覺間感染了他的優點,不但富有熱誠和愛心,並且願意竭力學效耶穌。一個美好的生命被上帝所用,可以無限量地感染眾多生命。所以使徒保羅說:「弟兄們,你們要一同效法我,也當留意看那些照我們榜樣行的人。」(腓3:17節)

古學賢牧師 - 「他們獻上了愛心」(2017年3月19日)

上週KC職青團契戶外活動,連新朋友共廿二人到大埔沙螺洞遊覽,先是五位弟兄出車出力,擔當司機將眾人送到山腳。我們懷著無比興奮的心情上山,沿途景色清幽脫俗,微微涼風伴隨細雨,步行十多分鐘後,彷如置身仙境,慨嘆天父實在恩待我們。漫步半小時仙地遊蹤以後,到達目的地,分兩圍享用即席煮的私房菜,隨後唱詩禱告,在意猶未盡之際歡呼回程。

我心中滿載喜樂,衷心欣賞團契職員們竭盡心力呼喚團友參加;他們用了諸般方法,構思多姿多彩的活動,好叫弟兄姊妹體驗主內肢體相通相愛。林前3:7-8節,「栽種的算不得甚麼,澆灌的也算不得甚麼,只在那叫他生長的上帝。栽種的和澆灌的,都是一樣,但將來各人要照自己的工夫得自己的賞賜。」無盡感恩歸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