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牧者的話

吳俊夫牧師 「I Will Be Back……我準備回來了!」(2016年5月22日)

 I Will Be Back……經典的電影對白,卻帶出了很重要的信息──捲土重來的信心。人生旅程難免會有所高低起跌,然而卻不因跌盪而輕言放棄。接近兩個月的心靈假期將完結了,標示著的正是再啟航;生命需要重新揚帆前進。

筋疲力竭的事奉人員──願您們能宣言“I Will Be Back”

生活見證載浮載沉者──願您們能呼喊“I Will Be Back”

對人失去信心、愛心──願您們能呼求“I Will Be Back”

對屬靈追求渴慕成長──願您們能宣告“I Will Be Back”

Amen! 阿們!!

古學賢牧師 「「耶穌愛小孩」」(2016年5月15日)

早前我和兩位姊妹到醫院向一位病患者傳福音,她說仍記得小時候曾唱<耶穌愛我我知道>,於是她在病榻上想起耶穌,渴望得到祂的幫助。大家聽了很感動,對她說:「耶穌現在仍然愛你,你願否認罪悔改,接受耶穌為救主?」她的心已經預備好,我即時帶領她一句句開聲禱告。感謝主,四十多年前一首兒童詩歌仍在她心裡,並引領她回到耶穌的懷抱。

耶穌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太19:14) 這話是對所有成年人的提醒。閩光幼稚園現正裝修,數以百計基督教兒歌將會薰陶每個可愛小孩的心靈,就讓我們為幼稚園神聖的福音工作同心禱告。

吳俊夫牧師 「誰是我的母親?」(2016年5月8日)

耶穌回答說:「誰是我的母親?誰是我的弟兄?」……「凡遵行上帝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親了。」

  在母親節的主日,祝願每個母親都能享受家人對妳們加倍的愛,更願為人子女的對母親更能「加倍」珍惜及愛護。

  往往我們都或會疏忽了對母親的關懷,忘記了母親的付出,然而耶穌基督並非忘卻母親的恩情,然而祂更點出了重點所在:何謂「親」?「親」──就是要遵行「愛」(上帝的愛),願在母親節的今天開始,我們正開始「遵行」愛!

古學賢牧師 「有恩典有真理」(2016年5月1日)

 約1:14「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整個約翰福音描述主耶穌風度翩翩、待人寬厚地將真實的上帝活出來。這也是上帝對我們待人處事的要求。

教會是上帝的家,也是每位信徒的家。我們若要建立家的意識和發揮她的功能,最重要的是學習耶穌的榜樣,無論是傳道同工或各崗位的弟兄姊妹,必須放下世俗的眼光,以上帝的恩典營造一個滿有安全感和動力的環境,並且彼此以恩慈相待、激發愛心。如此,教會就能堅持基督的恩典與真理,使人看出上帝在這裡。

吳俊夫牧師 「人生總有中途站!」(2016年4月24日)

        人生總有中途站,在兩個月的心靈之旅中,想我也過了一半,同樣處身中途站中。

     人生總有中途站,在這人生中轉站中,我們或會迷茫,或會思考當如何走,或生活、或信仰,這正是該停下想想的時候。

     人生總有中途站,在這站中暫且停下的時間,在思索人生、思想信仰的過程、整合後,是要盤算著準備如何再踏上的時機。

    人生總有中途站,停下思索準備又是時候回去──再次提勁起航!否則中途站就顯得沒甚意義。

       人生總有中途站,其重要性乃指向著:「人生總有終途站!」別白過!!

古學賢牧師 「盡力愛祢」(2016年4月17日)

 幾個月前,一位弟兄對我說:「我的朋友陳先生入院治療癌症,我很想向他傳福音,但知道他和太太有著複雜的民間信仰,難以接受救恩。」我就和他一起禱告,並隨他到醫院探望。此後我多次與陳氏夫婦接觸,發現教會早已有多位弟兄姊妹藉著家訪、探病、請飲茶、剪髮、接載到郊外遊覽、逛街、品嚐街頭小食等,來關心這對夫婦。這些肢體都是大忙人,卻不吝嗇寶貴時間,用愛心來見證耶穌。

  陳先生進出醫院,弟兄姊妹把握關鍵時刻,帶領他接受耶穌。不久他在家裡接受洗禮,這班熱心的弟兄姊妹來觀禮和恭賀,剎那間我看見主耶穌也在其中歡欣喝采!(約翰三書4節)

吳俊夫牧師 「讓心靈放放假!」(2016年4月10日)

各位弟兄姊妹,相信大家看到這篇牧言,我已經暫時離開您們了!期待已久,安排多時的悠長假期開展了,為的是──讓心靈放放假,對生命重新整理一下。若行程順利,今天正好是踏上以色列之旅的第一天。

休息,確實為要走更長遠的路,也許想到假期,我們都會積極地編排得密密麻麻,不能錯過每一刻,原來我們更需為心靈放放假,可以充實卻不充塞,可以悠閒而不白活。每天的生活,我們願意放多點時間享受同上帝傾偈?多看祂寫給我們的信?甚至多點唸起祂愛我們的細節而不自覺地笑了出來?

雖然人已不在,卻肯定的是,記掛著您們,也盼望記念我的心靈大假呢J

同樣會記念著大家呢──以馬內利!

古學賢牧師 「受難節默想」(2016年4月3日)

主耶穌受難至今近二千年,祂仍然等待我們與祂同行。上禮拜五教會舉行受難節默想會,由禱告開始,唱詩,默想苦路十四站,講道,至聖餐,所有程序配以合適的燈光和音效,環環相扣,整個聚會充滿感染力。

由敬拜小組至每位參與事奉的弟兄姊妹均有充實的準備,將最好的呈獻給主;會眾的心靈也預備好被聖靈感動。我們真實地體會救贖的代價何等大,感謝主耶穌,祂今天仍毫不改變地愛我們到底!

吳俊夫牧師 「新、生、活!」(2016年3月27日)

復活節向我們揭視透過耶穌基督從死裡復活,就是勝過了死亡的權勢,

展現出復活的意義及盼望:我們都能過「出死入生」的「新生活」!

  今天是復活節,每年都有復活節,我們每年都會過復活節,然而卻又不等同於我們都過著「新、生、活」!可是我們都必須要過「新、生、活」!

新──即或信主多年,對基督有新的經驗?有更新的渴慕?

生──生命影響生命,反思現在的生命,是為了影響生命?

活──展現出活的能力,真實地為基督而活,不白過每天!

古牧師舉辦的「新生命、新生活」課程,豈不就是挑戰著我們?鼓勵踴躍參加!

古學賢牧師 「來到施恩的寶座前」(2016年3月20日)

跟大家分享一個關於「憐憫」的故事:一個母親懇求拿破崙特赦他的兒子,拿破崙說:「這年青人已兩次犯了同一項罪,要按公義處死。」那母親說:「我不是求公義,乃是求憐憫。」拿破崙說:「你的兒子不值得可憐!」婦人大聲呼求說:「如果他是配得,那就不是憐憫了,而我所求的只是憐憫。」拿破崙便說:「那麼,我便施行憐憫吧!」就是這樣,他便饒了這兒子一命。

憐憫是聖經中一個很重要的信息,說到上帝對人的苦難生出憐憫的心。心碎的人,哭泣的人,請放心來到上帝施恩的寶座前,得憐恤,蒙恩惠。(來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