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中學時期,自以為是的性格,可真是把老師氣得半死!成積表中的評語只有六字真言:「滿招損,謙受益」。這──就是一種生活態度。
人生追求滿足並無可厚非,但追求滿足並不等於局限於自滿。追求滿足的人正因自知不足而繼續努力,然而諷刺的是當人追求滿足到一個程度
,不自覺便生出自以為是的態度!自滿使人再不能有所寸進,甚或倒退作井底蛙,受損的不單是自己,往往更會損害與我們相處的人。
然而我們對人、對己、對家庭,所需的卻應是另一種「生活態度」:謙!
5-7月為家庭節期,「百行以孝為先」,想一談「孝」道!
孝親:雖稱父親、母親,往往相對卻不相親,因失卻孝「心」!
孝心:常說愛唔係做俾人睇,可悲係乜都冇做,因冇孝「行」!
孝行:有行動不等於好,多思考對方「想」要及「需要」是…
愚孝:當別人提醒不要愚孝,但別忘愚孝總比不孝好不知多少倍
不孝:不多想如何、怎樣去孝,徨論可做廿四孝兒女
24孝?24小時x孝(做個名符其實的24孝)
母親節當日我沒有與自己的媽媽慶祝,而陪了一位獨居長者,事緣當日我放工後接到一朋友的來電約我去探望一位82歲的長者,她丈夫已離世,她兒子一家在外國,起初,這位長者婉拒我們到她家探訪,說家裡很亂,後來,我們轉往她家附近的茶餐廳與她見面,原來,她當日早上沒有返教會聚會因怕觸景傷情,她也分享有一次,她病倒在家中,她本不想找人幫忙,心裡消極地想,如果這次失救她就會離開世界,幸好,有一朋友因打錯電話而使她獲救,她還說了幾次大難不死的經歷,都是神救回她的生命,後來,經醫生介紹去見輔導,現在她的心情已變得開朗,最终,我們可以到她家一坐,看著她燦爛的笑容說:「這天是神給她一個開心的母親節。」
近日尼泊爾地震,死亡逾8000人,傷逾17,000人!
地的搖撼、以致家的淪陷、引發心的震撼!
天災展示出生命的脆弱及人生的無常。
當根基不穩,家園容易陷落;對上帝信心不穩、扎根不深,則易於動搖!
人有幾叻?只需在心靈中一震──便會揭示出我們的渺少、無力!
當震撼到來,我們能經得起考驗嗎?震──給「你」帶來的揭示又是什麼?
家之成家:不單是家中有「人」,而是家中有「愛」!
無家者:不單是沒有住的「地方」,而是沒有了家的「溫暖」!
回到家中,沒主動關心、自成一角,飯時見面不相談──「有家仿無家」!
雖至親或已不在,或有孤單、追念,卻仍因在上帝這個家中──「無家卻有家」!
天父──有祢才有愛、有祢才有溫暖、有祢才真正有家,願我們都有『祢』!
+:多一點愛、關懷、付出、溝通
-:少一點恨、紛爭、埋怨、計較
X:倍添以誠、忍耐、承擔、歡樂
÷:除去自我、批評、怒氣、冷漠
在上帝家中,豈也不要+-X÷?主內共勉!
常言道:「人的盡頭就是上帝的起頭」。最近認識一位主內的姊妹,她未信主之前性格十分任性,可能與她成長背景有關,她生於富裕的家庭,年幼時從未坐過巴士,出入有名貴房車接送,後來她留學澳洲,畢業後回港,經朋友介紹認識一男士,彼此相識很短時間就結婚。她本是千金小姐,卻要與丈夫及其家人住在屯門一居屋。婚後,她與丈夫之間的關係出現問題,導致她與丈夫分居,她需要飛往澳洲冷靜一回,考慮他們的婚姻是否可以挽回?
在澳洲期間,有朋友邀請她返佈道會,因著過去她經歷了很多不愉快的事情,聖靈在佈道會中感動了她信主;這一刻,她感到如釋重負,背上的重擔卸下了,成為一個新造的人。後來,她回港面對她的婚姻,與丈夫復和,後來她的丈夫也信了耶穌。感謝主!當人不再任性,願意順服上帝的帶領時,生命就不再一樣,願我們都──不再任性!
說起咖啡,會令您想起什麼?飲品?提神(含咖啡因)?品味?悠閒?抑或顏色?按互聯網站「維基百科」描述,咖啡是社會最廣泛流行飲品之一,亦是全球期貨貿易額第二高之物(最高是石油)。對筆者而言,咖啡亦為筆者所鍾物之一,平均每天也會品嚐一杯J然而這又與這與信仰有何關聯?要廣泛流行確不易,基督信仰既是這樣真確,豈不應要著力活出滿有品質的生命,期能廣泛流行。
信仰途上,我們或會累了、倒退了,「心靈」咖啡就成為了「醒神」的助力。基督信仰,就是以基督為主,仰望基督,正是醒神的最佳原因。
精品咖啡在現代或與品味、悠閒劃上等號,信仰豈不應也表達出是品味與使人安舒的狀況嗎?從而添上色彩的人生嗎?我們的心靈有咖啡嗎?
要做到「無愧」,談何容易!達到無愧可分不同的層次。
-
自比無愧於心──這個狀況是自我感覺良好,看不到實況。
-
別人看似無愧──這或許好一點,至少在別人眼中評價頗高,當然當事人「自己知自己事」。
-
上帝稱讚無愧──這個就真的是當之無愧,然而誰知道主的心、主的讚賞?豈不是到那日在天上才公佈揭曉?
正因如此,要當個無愧的工人,我們也言之尚早,未到最後,也不能
輕言無愧!深願我們更竭力,更多作主工,不輕忽地朝著無愧之事主路途進發、互勉!
創世之時,上帝將一口氣吹入人的鼻孔內,我們就成了有靈的活人。如此,我們便活了。當人叛逆上帝,我們就需經歷死亡,死便因一人帶入世界。如此,我們都要在罪中死。然而上帝的愛,讓我們因基督的救贖,我們便能再次活過來。正因一人代死,我們都能活了,如此,我們又再得以活了。當人繼續選擇叛逆上帝,我們就只能復死,死亦因自己一人再次帶來。然而當我們一心一意想恢復這寶貴的生命,以及上帝兒女寶貴的關係,復「活」亦因個人的決定而得以恢復。
復活節期豈不是一再發出了挽回的呼召嗎?您──要恢復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