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牧者的話

古學賢牧師-「清心的人有福了!」(2025年10月12日)

你是否一個清心的人?許多時,人總喜歡評論別人的內心和動機是否純潔,但主耶穌提醒我們,勿以論斷別人為己任,反當時常省察自己(太7:1-5)。

「清心」是甚麼意思?是指以單純潔淨的心,全神貫注地愛慕和追求上帝,不以任何事物取代對上帝的專注,並以上帝為滿足和喜樂。請留意,這種屬靈情操不是與生俱來的,箴20:9節說,「誰能說,我潔淨了我的心,我脫淨了我的罪?」沒有人可以憑自己的努力洗淨自己的內心,我們要作清心的人,必須先接受主耶穌的犧牲和祂補血的潔淨。另一方面,「清心」是需要付上代價不斷操練的,透過靈修、讀經、禱告、唱詩讚美上帝,將上帝的話實踐在生活當中,並且在不同場景或事奉及工作裡以信心來經歷上帝的作為。來11:6節上,「人非有信,就不能得上帝的喜悅。」 清心的人有敏銳的觸覺和屬靈洞察力,主耶穌說:「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上帝。」願我們眾肢體都作清心的人,常見主的恩典與榮美,彰顯在教會當中。

彭偉業傳道-「逆境顯真心」(2025年10月5日)

約伯記一章21節:「我赤身出於母胎,也必赤身歸回;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約伯失去了他的孩子和產業之後,說出這句話,顯示出他對上帝的真誠信靠。後來,他自己全身也長了毒瘡,他的妻子對他說:「你仍然持守你的純正嗎?你棄掉上帝,死了吧!」(伯二9)他的妻子質疑他對上帝的忠誠是否有作用,約伯卻堅定地回應:「你說話像愚頑的婦人一樣。噯!難道我們從上帝手裡得福,不也受禍嗎?」(伯二10)約伯明白,人生必定有福也有禍,總不能得祝福的時候就讚頌上帝,遇到災禍的時候就背棄上帝。

信主儘管有「好處」,卻不是「為了」好處。如果只是為了好處而相信主耶穌,也就墮入了魔鬼的圈套裏,結果信了主而遇見逆境,就毅然放棄信仰。真心的信仰,是在逆境裏依然堅定愛上帝,讚美祂,將生命的主權依然託付給祂,用信靠的心去過每一天。有人曾經這樣說:一個人在順境中能愛上帝、讚美上帝是很正常,我們不能隨意評論別人的信仰的真假,但當我們遇見一個人在患難的時候,依然堅守信仰的話,這可以得知這人的信仰的真實。一個人對上帝不離不棄,上帝也會對他不離不棄。

古學賢牧師-「憐恤人的人有福了!」(2025年9月28日)

太5:7節,主耶穌說:「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憐恤是甚麼意思?有人說,憐恤就是饒恕,我們要饒恕人,才能得到上帝的饒恕;對嗎?聖經告訴我們,饒恕並非憐恤的唯一表達方法,上帝的憐恤大於單純的饒恕。每一位天父的兒女都蒙受上帝莫大的憐恤和恩典;恩典是指我們白白得來的,而憐恤是指我們沒有承擔自己所當受的。天父赦免了我們的罪,不單使我們脫離當受的刑罰,反叫我們領受祂的大愛,並得著永生。

    提前1:2節,保羅對提摩太說:「願恩惠、憐憫、平安從父上帝和我們主基督耶穌歸與你!」約貳3節,使徒約翰說:「恩惠,憐憫,平安從父上帝……必常與我們同在!」上帝的憐憫 (憐恤)不是一次過的,我們今天至將來也需要主的憐憫,因為我們每天與罪爭戰,我們需要來到主的施恩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

    天父既如此憐恤我們,祂也吩咐我們去憐恤別人。我們憐恤人,可以施捨錢財、送贈食物、探望關懷……當然包括饒恕,把怨恨變為祝福。而憐恤人最有意義的方法,就是將福音傳給未信的人,或是為那些心靈軟弱、被罪捆綁的弟兄姊妹禱告。世界充滿苦難,願我們以這樣的方式生活,以致自己和別人都蒙憐恤。

彭偉業傳道-「忠誠的見證」(2025年9月21日)

記得曾經有人提過,不要讓基督教的聚會太沉悶,如果講聖經,年青人就不會願意再回來了。但我的回應是,如果教會不講聖經,那教會就不成教會了。聚會裏講聖經,不一定是沉悶的,但為了別人不覺得沉悶而不去講聖經,就是「以福音為恥」。馬可福音8章38節:「凡在這淫亂罪惡的世代,把我和我的道當作可恥的,人子在祂父的榮耀裡,同聖天使降臨的時候,也要把那人當作可恥的。」

我們傳福音的時候會對人說:「信耶穌死後可以上天堂」。這說話沒有錯,但有時卻過度簡化了福音,使人以為在腦海裏做一個相信的決定之後,就已經完成了「相信耶穌」的任務,與日後的生活毫無關係。然而,一個真心相信基督的人,一定會努力按照聖經的教導和耶穌的榜樣去生活。

我們生活在一個價值觀混亂的時代,社會文化高舉個人自由、物質成功和世俗智慧,作為基督徒的我們,可能會被嘲笑、被排斥,但我們應該堅持不去不去隱藏基督徒的身份。主耶穌清楚地告訴我們,我們今日對祂的態度,將決定祂再來時對我們的態度。我們如何定位自己與基督的關係,基督也將如何定位我們與祂的關係。我們應該將生命交託給主耶穌讓祂掌管,讓信仰生活成為我們生命的首位,在這世代堅持做光明和忠誠的見證。

古學賢牧師-「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2025年9月14日)

有一班志同道合的人組織了一個機構。起初他們滿有衝勁,有目標,有理想。不幸他們感染了一種病毒,這病毒最明顯的特徵是叫人漸漸失去胃口,不想進食,令到身心靈耗盡。有人說,這好比今日許多基督徒的光景!

太5:6節,主耶穌說:「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飢渴慕義的意思是強烈渴慕凡事尊主為大,遵行上帝的旨意,願意上帝在自己生命中掌權。他們這樣渴慕和尋求上帝,上帝必親自滿足他們。飢渴慕義在原文是現在進行式,表示不是一次就完成的,而是持續地渴慕、追求。詩34:8節說:「你們要嘗嘗主恩的滋味,便知道祂是美善;投靠祂的人有福了!」

弟兄姊妹,我們不以追求世上的福樂為滿足,以致失去屬靈的胃口。願我們不自滿,我們內心逼切,常常處於飢渴的狀態,不斷透過敬拜、事奉、互相關顧、查經和靈修等,使我們愛主的心常在燃燒!

彭偉業傳道-「生命何價?」(2025年9月7日)

近年接觸過不少朋友甚至有基督徒、牧者患了重病,有些經過積極治療之後得到痊癒,有些最終不敵病魔,完結了在世上的生命。然而,發現到這些患上嚴重疾病的朋友當中,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特別注重工作,在工作環境當中承受高壓,擔憂和焦慮影響了個人健康。

這樣讓我想起一個知名企業的高管,前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財務長張孝威的故事。他每天工作超過十六小時,週末也常加班,將全副心力投入工作中。然而,長期的高壓生活終於讓他的身體發出警訊,他患上了嚴重的睡眠呼吸中止症,夜間缺氧程度甚至達到危及生命的狀態。後來他的價值觀念改變了,發現信仰的重要性,成為虔誠的基督徒,並分享見證:「過去我以為工作成就就是一切,直到健康瀕臨崩潰,才明白生命有更深的意義。現在我知道,真正的滿足來自與上帝的關係,而不是工作中的成就。」

耶穌提醒:「人就是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可8:36)我們往往為了追求地上的成就,卻忽略了上帝賜給我們最寶貴的禮物——生命本身。今天我們也看到我們的下一代在一個高壓的環境下成長,他們將工作和學業都看成為生命的第一位,卻忽略了健康、肢體相交與靈性。工作和成就都重要,o但不能成為生命的全部,生命最重要的是與上帝的關係,讓我們學習將重擔交給上帝,在祂裡面尋求真正的安息與滿足。

古學賢牧師-「温柔的人有福了!」(2025年8月31日)

由七月份開始,我們閩南家開展了靈修運動。有弟兄姊妹表示,平日不喜歡看書,讀聖經總覺得難以吸收,以致靈命沒有顯著長進。但聖經裡有一個很重要的提示,叫我們毋須氣餒。雅1:21節吩咐我們,要「存溫柔的心領受那所栽種的道」;意思是,我們以一個柔和謙卑的心靈,就能領受上帝的話語。祝願弟兄姊妹在每天的靈修生活中得著餵養。

太5:3節,主耶穌說:「溫柔的人有福了!」在現今這弱肉強食的世代,「溫柔的人有福了」這句話,似乎令人難以理解。其實,「溫柔」絕非懦弱怕事;相反,乃是擁有可以自我控制的能力。主耶穌在世上是「溫柔」最完美的榜樣:祂滿有能力和權柄,卻從不濫用,而是祂完全遵行天父的旨意。在忍受苦難和流血犧牲之際,「祂被罵不還口;受害不說威嚇的話,只將自己交託那按公義審判人的主」(彼前2:23節)。

太11:29節,主耶穌直接指出,每一個屬祂的人當學祂的樣式。願我們全心相信、交託主,毋須擔心週圍所發生的事,也不畏懼罪惡昌盛;我們儘管靠主的能力,活出主耶穌柔和謙卑的樣式。

彭偉業傳道-「上帝的審判臨到祭司」(2025年8月24日)

大家在教會靈修運動的進展如何呢?今天讓我們從《瑪拉基書》1:6–2:9 領受一些亮光。這是先知針對以色列祭司群體的嚴厲斥責,核心在於揭露他們對聖約的輕慢、對神聖職分的褻瀆,並呼籲悔改歸正。

上帝斥責祭司們對事奉的態度:「這事何等煩瑣!」(1:13),這反映了當時他們的事奉動機已經相當腐化,事奉成為他們的重擔,他們離上帝遠了。上帝質問他們:「兒子尊敬父親,僕人敬畏主人;我既為父親,尊敬我的在哪裡呢?我既為主人,敬畏我的在哪裡呢?」(1:6)祭司身為上帝與人之間的中保,卻缺乏敬畏上帝的心,事奉態度輕慢,破壞了聖約關係的基礎。聖經形容他們獻上「瘸腿的、有病的、瞎眼的」牲畜為祭(1:8),表示被擄歸回後,百姓靈性冷淡,祭司貪圖方便,用殘缺的祭物敷衍上帝,這反映了他們的內心是藐視上帝。上帝宣告祭司們的祈禱會不蒙垂聽(1:9),並且宣告審判的來臨:「萬軍之耶和華說:你們若不聽從……我必使咒詛臨到你們……我要斥責你們的後裔」(2:2–3)

敬拜事奉的本質必須是來自對上帝的敬畏,不能妥協。每當我們事奉成為重擔,想某程度上敷衍一下上帝時,我們就離上帝遠了。這提醒我們應該用一個怎樣的心態對待事奉,也叫我們把最好的獻上,尊上帝的名為聖。

古學賢牧師-「哀慟的人有福了!」(2025年8月17日)

聖經記載許多人曾悲傷痛哭,例如:哈拿因對頭激怒而愁悶哭泣(撒上1:7-8),耶利米先知因自己的同胞被殺而晝夜哭泣(耶9:1節),有虔誠的人為司提反的殉道而捶胸大哭(徒8:2節)……這跟我們的神學好像有矛盾:屬主的人不是應當常常喜樂,無憂無慮的嗎?容我們先了解上帝兒女的哀慟是為了甚麼。

    世上每天發生太多不幸和悽慘的事,人生也充滿變幻和意外,撒但又常以不公義和罪惡衝擊基督徒,要使我們懷疑上帝的慈愛和能力。每當看到不法與邪惡吞噬人的身心靈,屬主的人內心難免哀慟,甚至痛徹心扉。當我們為自己所犯的罪、為別人的不義、為世界的苦難,而深切憂傷,呼求上帝憐憫,主耶穌說:「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太5:4節)。內心悲痛的人當來到主的施恩寶座前,這是他蒙憐恤、得安慰的關鍵。

    林後1:4節,「我們在一切患難中,祂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上帝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你在上帝面前的眼淚不會白流,因祂必定安慰你,也使你成為一個安慰者。當你走出死蔭幽谷之後,主也要藉著你安慰心靈破碎的人。

彭偉業傳道-「耶穌要粉絲嗎?」(2025年8月10日)

今天網絡時代,潮流興起的社交軟件和長短視頻,這些應用都有標記「粉絲」人數。對於網頁或者視頻創作者來說,「粉絲」人數的多少決定了創作是否成功。有時,教會也可能陷入追求「粉絲人數」的網羅,有些教會在聚會中,敬拜者和會眾大聲高呼耶穌的名,像追捧明星那樣高喊「我愛你」,敬拜唱頌中表現興奮,情緒高漲。

當年耶穌也曾受過這樣的追捧,例如當祂騎著驢駒進入耶路撒冷的場景,眾人將外衣鋪在路上,並砍下棕櫚樹枝揮舞,高喊「和撒那」。然而,耶穌並不滿足於這樣的跟從。路加福音14章25至27節,「有極多的人和耶穌同行。祂轉過來對他們說:

『人到我這裡來,若不愛我勝過愛自己的父母、妻子、兒女、弟兄、姊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門徒。凡不背著自己十字架跟從我的,也不能作我的門徒。』」

耶穌要求追隨祂、崇拜祂的人全然的委身,背起自己的十字架,做祂的門徒。這涉及到把耶穌基督作為個人生命中的首位,將生命主權完全交給主。願意我們一起學習,互相鼓勵同行,背起十字架跟隨主,為主獻出更多,成為主所喜悅的門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