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羅門王去世後,以色列分裂為北國以色列與南國猶大,北國領袖耶羅波安定都示劍,建立新政權。根據摩西律法規定,百姓需在「耶和華所選擇的地方」獻祭,那就是南國猶大的首都耶路撒冷,耶羅波安擔心北國百姓若持續前往耶路撒冷敬拜,會逐漸心向猶大王,動搖他的統治地位。(王上12:27)
於是,他在北國的南端「伯特利」和北端「但」設立金牛犢(王上12:29),提供百姓就近的敬拜場所,避免他們前往耶路撒冷,從而維護政治獨立。王上12:28:「耶羅波安王就籌劃定妥,鑄造了兩個金牛犢,對眾民說:『以色列人哪,你們上耶路撒冷去實在是難;這就是領你們出埃及地的上帝。』」。在古代近東文化中,牛犢表神明的力量或寶座,耶羅波安意圖將金牛犢作為「耶和華的腳凳」(參詩99:5),試圖將耶和華信仰與當地文化結合,但此舉明顯違背十誡中「不可造偶像」的禁令(出20:4-5)。
然而,對上帝的信仰是不可能被妥協的!耶和華是「忌邪的神」,拒絕任何形式的偶像混合(出34:14)。耶羅波安這樣做,其實代表了他對耶和華信仰的內涵已經腐化了,這舉動也導致以色列北國信仰崩塌,使百姓陷在罪裏,最終導致國家滅亡(王下17:7-23)。
這故事不僅發生在以色列的歷史裏,這種對信仰的妥協是不斷地重複,直至今天,我們也常見到某種形式的對信仰的妥協。我們可否得到提醒和反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