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約翰福音五1-18節
未信主的人不認識耶穌,然而信了主的也未必深入認識耶穌。今次的經文讓我們更深入地思想耶穌是誰。耶穌在畢士大池,醫治了一個癱瘓了三十八年的人,但卻被指控在安息日醫病,觸犯了安息日的誡命。明顯這段經文的焦點不是在於耶穌的神蹟大能,而是耶穌的身分。
-
親自憐憫、醫治人的主
在畢士大池的周圍都躺臥著好多嚴重的病人,有瞎眼的、瘸腿的、血氣枯乾的。(約5:2-3)他們抱持著對得到醫治的一絲希望,聚集在水池的周圍。根據傳說,在水在動時,誰能搶先落水,誰就能得醫治。耶穌來到一個癱瘓了三十八年的人旁邊,問這人:「你想痊癒嗎?」(約5:6)那人卻回應耶穌:「先生,多年來,當水動的時候,都沒有人把我放在池水裡面」。這麼多年來,總是有其他人比他先落水,使他沒有得到醫治。(約5:7)這個人的回答是超乎我們的想像,他不是渴求耶穌去醫治他,而是向耶穌發洩他的埋怨。這人只想向耶穌宣洩心中不忿,藐視耶穌對他的關心、慰問,他心底裡不相信耶穌會醫治他。
我認識一位信主的弟兄因工作需要對人講大話,擺脫不到這種生活,遲遲不想受洗。也有些人擺脫不到之前的心靈創傷而不肯受洗,他們同樣心底裡不相信耶穌能夠醫治他們。
今日經文的這位癱子,同樣都是不相信耶穌可以醫治他,直至他跟耶穌指示去做,即刻起來、行走,才知道自己已經完全地痊癒。(約5:8)雖然這個人不明白耶穌是那位具有生命主權,主動地憐憫、醫治人的主,但他嘗試去聽從耶穌的說話,當他行耶穌的指示之後,就知道自己已經被醫治。
-
直接、無條件的主
考古學家於耶路撒冷聖殿以北的聖安妮堂,發掘出相信是聖經所記載的畢士大池的遺址。水源來自雨季時下雨所造成的臨時山泉水,當山泉水流入水池,水池便有泉水冒出來,便像天使攪動一樣。原來畢士大的傳說,是由人工設計配合天然的雨水而做成,並沒有神奇力量所帶動。病患的人覺得自己需要配合神奇力量,在水動時爭先落水,覺得自己要有付出才有收獲。
但耶穌沒有要求人去做任何東西,祂醫治這個癱子時,只命令他做三個行動,「起來」、「拿起你的褥子」、「走罷」。(約5:8)每個行動都能證明耶穌已經醫治好這癱子,並給予他力量過新生活。耶穌沒有要求這個癱子做什麼,只用他的話語,就能直接地醫治人。
我們作基督徒要小心,不要以為要為神聖的力量作一點事,要討好它,才可以得到神聖力量的幫助。同樣我們敬拜、事奉上帝,不是因為要為上帝、為耶穌做一些東西,以致可以得到上帝的保守和幫助。我們敬拜、事奉上帝,是因為我們被上帝對我們的愛所感動,我們以愛去回應上帝。
-
叫人不要再犯罪的主
猶太人責備這人用手拿住褥子走路,他竟將責任推卸給醫治好他的耶穌。(約5:10)耶穌在聖殿裡面重遇這人,對他說:「你已經痊癒。不要再犯罪,恐怕你遭遇的更加利害。」(約5:14)耶穌似乎暗示這人過去的病痛與他所犯過的罪有關,耶穌警戒他不要再犯罪,否則將會有更大的災難。這是指他將要面對終末的審判,他最重的罪是沒有真正認識這位拯救人脫離罪的主耶穌。他沒有認罪悔改,最終要接受終極的審判,接受永遠的死亡。
對於這個人來說,耶穌對他的拯救和醫治,只是廉價的。一切來得太容易,是耶穌的主動憐憫、無條件的醫治。潘霍華指出當代教會盛行一種「廉價恩典」的教義,當人得到赦罪的應許,人就可安心繼續過自己想要過的生活,照舊按著世界或自己喜歡的標準而行。這信息也提醒了今日的基督徒,我們要警惕自己的心靈,避開外顯的屬世的罪,和隱密的驕傲的罪。耶穌是叫人不要再犯罪的主。
信了主的基督徒依然會繼續犯罪,最基本的原因是因為大家未真正清楚耶穌是誰。第17節開始透露耶穌的身份,當猶太人因為耶穌在安息日行醫治而逼迫耶穌時,耶穌對他們說:「我父作事直到如今,我也作事」,在猶太傳統裡面,只有上帝才會不停地工作,所以耶穌所說的「我父」就是上帝,耶穌稱呼上帝為祂的父親,也因為這樣,猶太人決定要殺耶穌。
耶穌是上帝的兒子,當時的猶太人不相信,要殺耶穌。這個癱子雖然得到醫治,卻不明白耶穌是上帝的兒子。今日可能有些基督徒頭腦上知道耶穌是上帝的兒子,卻在行為上沒有真正地跟從祂,歸根究底,他們潛藏在內心的深處,未能真正順服耶穌的權能和神性,他們未真正認識耶穌是上帝的兒子。
耶穌救贖我們,我們因祂的名得生命。耶穌不單只是我們的知心友,更加是我們生命的主。祂有上帝的慈愛,祂主動地憐憫、醫治人;祂有上帝權能,祂拯救人的方式是直接、無條件的;祂有上帝的公義,祂叫我們不要再犯罪,要我們持守聖潔,順服祂的旨意,因為耶穌能給予人永生,但也會在將來審判所有人。耶穌擁有上帝的權能和本性,這些都說明了祂就是上帝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