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節談慈父」 陸輝牧師講,尤長明執事記(2021年06月20日)

今天在父親節主日選用一段經文去思考一位慈愛父親的角色。經文中有三位主角:父親、小兒子及大兒子;有三個段落,分別描寫小兒子、父親及大兒子。今天我們會集中去思想小兒子和父親的對話。

前半故事:小兒子有什麼特別之處呢?第一,收拾起來。在猶太人的傳統中,會有父親未離世兒子就會要求分產業的情況。兒子覺得已經成長,不靠父幹,所以要求父親分產業。父親容許分產業,在第13節說小兒子收拾起來,遠離父家。人會成長的,這是正常的現象。上帝造人在地上,當人慢慢地成長,世界上就會出現不相信上帝的人;會出現除了創造天地的上帝,還有假神。人在知識及經歷的領域上成長,開始不愛上帝。小兒子沒有意識到金錢會花光,聖經說他任意放蕩,浪費貲財。人的經驗自以為有無盡的本錢、青春、機會及時間,看不到自己的有限。當您去參觀墓地,您會發現人的生命有著不同的長短,生命本是脆弱的,有一天會完結,生命是有限制的。第二,小兒子沒有錢,便窮苦起。人的年日是可以用盡的,我們要意識一件事:在人生當中,當我們離開上帝,要在未到極限之前,回歸上帝,看見自己的限制,要懂得去感謝和依靠上帝。第三,醒悟過來。人的寶貴是當他什麼也沒有時,他會對人生有著特別的掌握和反醒。反醒的意思是對某一些已經過去的事件去檢示一下,然後學習一個功課,將來更加有智慧,不止是痛定思痛。當人有這樣的思考過程,就不會重蹈覆轍。上帝讓人能去醒悟、去思想、分析及總結。小兒子因為沒有金錢、材幹和學識,於是就去打工。第17節說他醒悟過來:我們需要檢視我們的過往,看看有什麼可以改善,這就是反省的能力。當我們發現人生和生命是有限的,我們所擁有的財富可以一夜之間失去,對人生有新的了解,需要回歸上帝,人生就有方向、有目標。小兒子當醒悟過來,想與其替人打工、吃豆莢,何不往父親那裡去打工。第四,我要起來。起來的意思是不要在痛苦中只是懊悔、不要在困難中自怨自艾、不要在悲劇中放縱自己,及不要在困境中沮喪灰心。起來的意思是人生有第二個機會,無論困難多大,只要有決心,要起來,人生是會被扭轉的。當您發現自己的限制時、當您決定要歸回創造主時,您的一生便會理順。

後半故事:當父親見小兒子回來,就動了慈心。經文說「相離還遠,他父親看見,就動了慈心,跑去抱著他的頸項」。浪子回頭,父親自然就不計較。「與他親嘴」,這是中東人的傳統,表示關係的建立。給小兒子穿袍子,戴戒子。「戒子」 是恢復兒子的身份,表達一種權柄。穿鞋子,然後喫喝快樂、快樂起來。這就是父親的反應。小兒子的決定產生了正面的影響,他的人生扭轉過來,能在困境中超脫,回到父家中不是作工人,父親恢復他兒子的身份,重新享受在父家中的被尊重、接待及平順的生活。關鍵是他醒悟起來、決定起來,有所行動。

這裡的父親是一位怎樣的父親呢?分產業雖有危機,但他尊重兒子的意見,仍把產業分給他們。作為父親,對兒子的關係,會隨著時間去轉變,所以父子關係融合。結果兒子回來時,父親便動了慈心,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功課:能夠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到對方的困難,生發慈心,產生共鳴。因為兒子肯回來,父親就動了慈心。這故事提醒我們,人間需要有情。父親恢復兒子的身份,這就是包容,一件很難學習的功課。因為包容的心,父親看他這個兒子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所以當他回轉時接納了他。這個浪子的比喻反映了父親的慈愛,也反映了創天造地主的慈愛。我們看見了人生的限制,有沒有看到天父的慈愛呢?當我們活在罪惡苦難中,上帝差遺主耶穌降世為我們罪釘十字架,替我們受罪擔刑罰,當信耶穌,罪得清理,我們不需懼怕將來面對罪的刑罰,可以坦然有一個新的開始。當回天父面前,祂會接納我們,有慈愛繼續讓我們享受兒子的福份,帶領我們在這個世界,面對我們的人生有個不同的方向,未來的生活得到上帝的保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