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的手中」黃天相博士講,林日麗姊妹記(2016年5月1日)

經文:以賽亞書45:1-13節

今天的經文是以色列人被擄後歸回,上帝揀選一個人叫古列,是波斯帝國第一個君王,是「耶和華所膏的」,即受膏者。上帝揀選外邦君王,幫他解決所有難處,令列國降服在他面前。上帝為何會對外邦君王這麼好?古列不認識耶和華,但上帝揀選他,賜他權柄能力。因為上帝不單是我們的主宰,也是外邦人的主宰。我們的焦點不要只在上帝對我們如何,或按著自己的感受和喜好看世界,有時看上帝供應是單方面我們自己的感受。經文「我是耶和華,在我以外並沒有別神」,耶和華是世上的主宰。  有時只是因自己的感受不快覺得那樣東西不好,不是代表那樣東西不好。有時覺得一些東西不好,但上帝覺得沒有問題,如生男生女。

    以前如果生女兒,媽媽不潔六十六天;若是生兒子,不潔三十三天。我們認為不潔是不好,但這是上帝賜福的狀態。如繁殖後裔,要夫婦同房,同房後,男女是不潔到晚上。若只是單方面感受,不是上帝的標準,這只會令我們痛苦。上帝揀選古列的目的是拯救以色列人,因古列是第一個君王將以色列人和其他被擄的民族放回原居地。我們若被上帝揀選,與上帝建立關係,遇到一些事,上帝可能有祂的目的。舊約中,上帝興起外族人懲罰以色列人和猶大,同樣可以興起他們來拯救以色列人,這在於我們把焦點放在哪裡。經文很清楚講上帝不只是為古列,也是為以色列人去揀選,更是為全地。經文第6節顯示祂是創造主,上帝不只是眷顧我們,令我們開心,而是背後有目的,要向其他人顯露祂的身份。

    我們時常希望上帝解決一切問題,上帝「造光,又造暗」、「施平安,又降災禍」。創造世界時,有冰雹掉下來,使人死亡。上帝不只想賜福給人,也想這個世界有公義,顯出公義。要反省和上帝的關係,是否糾纏於上帝給我們某些東西?接受不了身處的環境,然後在吵鬧?我們經常要求上帝的慈愛,要求上帝慈愛所給的東西,其實是某些好處,可能是犧牲其他人的好處,為了自己利益。以西結書講的是面對信仰的逼迫,持守信仰的會犧牲。但以西結書中提到如何面對信仰逼迫,沒有問上帝的慈愛在哪裡,或為何上帝的公義不臨到,為何愛主的人殉道。面對信仰逼迫有兩個目的:第一、以色列人犯罪,災禍的目的是為了結束罪過,終止罪孽。面對作惡的人,通過信仰逼迫,停止他作惡。第二、中間有智慧人會仆倒。惡劣環境能分辨誰是真正的敬虔人,誰是只說不做的「敬虔人」。大家平安無事,都會說愛主,但真正愛主是在那個環境中怎樣面對,這才是真正的信仰。不論是否有權勢,我們不斷祈求上帝給一些東西,不是上帝給不給的問題,而是我們接受背後目的的問題。有時不是自己要求,但我們接受了有些利益,當了是上帝的恩典,其實不是恩典,而是一些好處。

    經文9-13節講上帝是創造主,我們是受造物,無權要求上帝做任何事,受造物要受到受造物的限制,最大的問題是受造物以為可以和創造主爭論。9-10節,是一個比喻,指不同的身份。11-13節,更重要的是上帝按著祂的計劃而造,我們可以提問有關我眾子的將來,或吩咐關乎祂手的工作嗎?這是不可以,我們不能控制上帝的計劃。我們只能控制面對環境時,我們可以做甚麼。我的一位學生癌病復發,學生不打算再接受化療,因為上次的經歷太辛苦,而且人終會死。我回應:無論是否繼續治療,你都會死,因人總會死。但死後,如何面對上帝?因為害怕,不想再面對痛苦的治療而死,跟努力繼續治療、盡力事奉上帝,最後也死是不同。如盡力治療,死後也可與上帝交代。上帝是美善,不會愚弄人,但不是按著我們喜好滿足我們。經文講因上帝是創造主,最後「憑公義興起古列」,目的是放以色列民,不是為好處,「不是為工價,也不是為賞賜」,單憑成就上帝的計劃。我們要成就上帝託付的計劃,不是只祈求上帝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