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祢同在,多好!失去祢…又會變成怎樣?」 吳俊夫牧師講,林日麗姊妹記(2016年11月13日)

經文:「哥林多前書1117-34節」                         

    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太遠,關係很疏離,正如與上帝的距離。如果拉近與上帝的距離,能夠觸摸到祂,生命開始轉變。不是上帝離我們遠,是我們自己走開。若盼望生命不再迷惘,要開始拉近距離,距離近了,生命便會改變。

    經文是聖餐之前經常用到的經文,保羅講耶穌基督設立聖餐後,他就非常嚴厲教導一班哥林多教會的人,但嚴厲中多了一份感慨。保羅經歷主耶穌直接對他的呼召,他明白那時與上帝的關係有多麼近,因曾經歷與祂有多遠。他以為自己是熱心盡忠的信徒,一直逼害基督徒,他以為自己很近上帝,其實很遠。主耶穌向他顯現有強光時,他們的關係很近,上帝臨在的榮光照出他心裡黑暗。他跌倒,看不見東西。上帝的聖潔與人的不聖潔走近時,讓不聖潔的人感到他們的有限,並重新檢視自己,發現生命有很多扭曲,只是自己未曾發現生命的污穢。

    保羅看見自己生命的污穢後,亞拿尼亞找他,上帝的愛通過祂差遣的僕人接觸他,他得以經歷上帝,生命得以轉變。當時哥林多教會的人彷彿熟悉上帝,清楚聖餐是怎樣,但保羅罵他們,你們以為自己在守主餐嗎?不是!經文22節中的「我不稱讚!」顯示保羅的痛心疾首,因他們只顧自己吃喝。他們都是信徒,同心合意領受分享基督的愛,但保羅嚴厲講他不稱讚,這成為信徒中很重要的迴響。一班愛主的人領受主餐,但卻混亂了聖餐,只顧自己吃喝,還醉酒,這與我們的生命是否有相似的地方?保羅沒有趕他們出教會,因想挽回他們。每個信徒都有自己的問題,指責別人時,自己是否也有被指責的地方?我們可有嘗試規勸?人生有上帝的同在,所表現的生命是不同。應規勸時規勸,應督責時督責。耶穌督責那些自以為是、不懂反思生命的人。但那些陷在罪裡感無奈痛苦想回轉的人,耶穌會規勸他們。教會群體若不能發揮真誠守望,彼此勸勉,剩下的是正面衝突或背裡暗箭,帶來的結果只會愈來愈差。生命開始被扭曲,因不懂欣賞,少了禱告,少了仰望那位赦罪的主。上帝的同在令生命轉變,人的生命被看重,不是被拆毀。

    經文17節與22節相似,保羅開始就說不是稱讚大家,因他們領受的聖餐「不是受益,乃是招損」。我們再次思想主耶穌設立聖餐與我們的關係是甚麼,我們會否像哥林多教會的人一樣?經文18節中的「分門別類」,若是正向的還好,否則會出現很多問題。人若只看見自己,看不見眼前的十字架,便迷失了。生命中有不少迷失:工作、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與上帝的關係、事奉等。重要的是迷失中要看見那道光,走回正路。保羅寫這封書信說不稱讚這些門徒,目的是要他們按真理行,走近那道光。親近上帝的人有主的生命在裡面,離開上帝的人只會慢慢進入魔鬼的國度。生命是要靠近上帝,人是靠祂在鼻孔吹一口氣成為有靈的活人。

    這班哥林多教會的人看似對聖餐清晰,其實不是。經文21節講他們領受聖餐時,先吃自己的飯。耶穌在逾越節設立聖餐,逾越節紀念以色列人出埃及,經歷一個重要印記。當晚上帝派使者將所有埃及首生的殺了,以色列人在他們的門楣上塗上羔羊的血免除此災,使者便跨越他們的門,不將此災降在他們身上,這便是逾越。以色列人每年會守這逾越節,一群人一起吃飯紀念,數算恩典,這是逾越節的意義。聖餐除了平時的餅和杯,是當晚大家一起紀念上帝的愛和恩典。這班人在守聖餐前,不顧他人,只顧自己吃喝、醉酒,是不合規矩。聖餐中若對上帝缺乏尊崇,聖餐就變質;生命若沒有上帝,生命就變質。聖餐再次提醒我們回想上帝在生命中恩典的工程,靠著祂的寶血讓我們得著新生命,由為奴之家被釋放進入迦南美地。聖餐也提醒我們上帝的同在,以色列人出埃及後在曠野得到上帝的同在。上帝在我們生命做了更多大事,有時經歷一些小事,要懂得感恩;當疲乏無力,要呼求上帝,上帝會賜出人意外的平安。

    我們是同一團隊,屬乎上帝。迷惘時,有時看不見自己,看不到對方也是屬乎上帝,但所有人包括未認識主耶穌的都屬乎上帝。不要再迷惘,再次走回上帝那裡,有上帝同在所見到的也會不同,生命會更精彩燦爛的。盼望能好好愛上帝,在上帝中彼此接納。不要混亂聖餐,要有愛,不要為自己吃喝醉酒,要在主的愛裡領受聖餐。若想生命有改變,要尋求上帝同在,生命就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