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主日的信息提及「審判」以及「主再來」,或者這信息使我們想到馬可福音13章的經文,6-8節:耶穌說:「將來有好些人冒我的名來,說:『我是基督』,並且要迷惑許多人。你們聽見打仗和打仗的風聲,不要驚慌。這些事是必須有的,只是末期還沒有到。民要攻打民,國要攻打國;多處必有地震、饑荒。這都是災難的起頭。」生活在當今世上,我們不難發現現代的世界正正走向這經文所描述的方向,到處都是「打仗和打仗的風聲」,「民要攻打民,國要攻打國」,都處都是災難「飢荒、颱風、地震」甚至近年經常提及的「地球暖化」。有不少人喜歡運用這經文,來推測主再來將要近,推測第三次世界大戰,透過看穿末日的徵兆而趨吉避兇。 事實上,這段經文的意義原本不是要讓人猜測主再來,而是叫我們作為基督徒的,要保持警醒和謹慎,不要隨便被人迷惑,聲稱基督要回來,因必有人冒認基督。同時,不要見到災難臨近就失去信心,因為打仗和打仗的風聲,各樣的災難,以及國家、社會的瓦解將只會是開始。我們作為基督徒,要為這世界越來越變得混亂、苦難和逼迫而作準備。主耶穌在這段經文裏鼓勵祂的跟隨者,「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13)無論世界將會變成如何,只要我們能夠堅持到底,我們並沒有失去的盼望,因為必然得救將會是我們。
作者 admin 的所有文章
古學賢牧師-「你的救生圈」(2024年10月13日)
賽2:2節,「末後的日子,耶和華殿的山必堅立,超乎諸山,高舉過於萬嶺;萬民都要流歸這山。」上帝在等待我們帶領萬民歸向祂!
使徒保羅說,無論是甚麼人,他都欠他們的債(羅1:14節)。保羅從前是嚴守律法的法利賽人,逼迫基督徒,並且也熱心傳揚猶太教信仰,後來在大馬色的路上蒙主耶穌光照(徒9章)。保羅每當想起主耶穌以祂的寶血來洗淨他的罪,保羅就深深被基督的愛激勵(林後5:14節)。上帝以祂獨生子的性命來救贖我們,我們領受了這份莫大的愛和恩情,上帝卻沒有要我們還甚麼,只要我們愛祂,為基督作見證,使別人同得福音的好處。這兩千年來,許多基督徒走出自己的舒適圈,回應上帝的呼召,去到異鄉還福音的債。
相信你常聽人說:「對於傳福音,我沒有恩賜、時間,也沒有負擔。」但假如你欠了銀行的房貸,無論有負擔與否,你都要依時繳交供款,否則後果嚴重。譬如,當我們得著救恩,就擁有一個又美麗又清潔的救生圈。你把它掛在家裡的牆上作裝飾,還是不停地將它拋出,用來拯救那些浮沉於波濤洶湧罪海中的人呢?
「王者的回歸」彭偉業傳道講(2024年10月13日)
經文:路加福音19:11-27節
這一段是耶穌前往耶路撒冷之前所講的最後的一個比喻。有一個貴冑往遠方要得一國回來,他叫了十個僕人來,交給他們各人一錠銀。後來貴冑得到王權回來,吩咐僕人交代帳目,表面上這僕人比喻是比較不同僕人的服侍成效,實際上它擁有一個更加重要的主題,就是「審判」。
主耶穌在前往耶路撒冷接受釘十架之前,對祂的聽眾,包括門徒,跟隨者,甚至不相信祂的人,說明無論任何人必須面對將來的審判。
一、審判三類人,三種不同的結局
第一類是表明拒絕耶穌的人,他們會被歸來的王殺掉,他們要為不承認主耶穌的身份負上責任,這類人就好像教會外面的群體,他們拒絕承認基督是上帝,不願意將生命主權交給主。
第二類是忠心於耶穌的人,就是這比喻的第一個和第二個僕人,他們忠誠地服侍主人,得到主人的讚賞。這類人就是今天與上帝同行的人,他們完全地順服於上帝帶領,能夠與上帝建立了親密的關係。
第三類人是不忠心於耶穌的人,是第三個僕人。這類人儘管與上帝有某種「聯繫」,但沒有信靠上帝的恩慈,也不能與上帝建立關係,最終不能從他們的生命得著什麼果效,這類僕人甚至會失去他以為已經擁有的東西。第三個僕人代表哪些與教會有關,但不相信也不知道主耶穌的真善美的人。這類人好像是教會中的一部分,卻未曾對恩典作出回應,沒有願意成為主耶穌真正的僕人。
二、惡僕的形成—精明的計算者
要知道為何第三個僕人被主人定罪為惡僕,我們要看第21節和第22節。第三個僕人形容主人是一個嚴厲、不公平,而又難以取悅的人。他說主人沒有放下還要去拿,沒有種下還要去收,主人直接因為他這樣說話就定他的罪,並且形容他為「惡僕」。其實,第三個僕人是一個精明的計算者,他將自己的心態投射於他的主人身上,惡人先告狀。主人反駁僕人,說如果他真的那樣刻薄,為何僕人不將金錢拿去銀行收息,連去銀行的動作都不做。表面上第三個僕人是因為懼怕主人而不作為,實際上是因為他的懶惰而不作為,他根本不想為主人做任何事,他只是想做自己想做的事。心理學認為世上沒有真正的懶惰,一個人被人叫做懶惰,是因為他不在乎,只想選擇自己想做的事,其實懶惰是一種計算行為。一個人如何漸漸成為一個又懶又惡的僕人,都是因為懂得精明的計算而開始。
三、事奉上帝成為了喜樂的源頭
作為跟隨主耶穌的人,我們也應該好好地認識自己,也認識主耶穌。不隨便找個理由推擋主交給自己的任務,也不要計算在主面前可以付出幾多,這樣只會帶來不開心和計較。很多人事奉得不開心,都是因為計算。其實,只要能夠事奉就值得開心,這是信靠上帝恩典的回應。忠心的僕人就是全心投入,事奉上帝成為了喜樂的源頭,這也是將來向主交帳的時候,最好的見證和表達。
「進取的善僕」古學賢牧師講(2024年10月6日)
經文:腓立比書4:8-9節
「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羅12:2節上)、「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腓2:5節)、「你們要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西3:2節),聖經常命令我們管理自己的心思意念。我們不能完全清除腦袋裡的垃圾,我們要刻意用其他美好的事物來取代它們。你願意讓甚麼充滿你的心呢?
一. 這些事我們都要思想 (腓4:8節)
腓4:8節,聖經吩咐信徒:「凡是真實的、可敬的、公義的、清潔的、可愛的、有美名的,若有甚麼德行,若有甚麼稱讚,這些事你們都要思念。」「真實的」:對真理不執著的人,會為利益而說謊,失去誠實、良善的心;我們要操練自己成爲一個真誠無偽的人。「可敬的」:表示令人佩服、高尚、莊嚴的,基督徒要有堅定的立場,遠離那些可恥、不莊重的事。「公義的」:指符合上帝完美公義的標準。每一個上帝的兒女,要在自己的崗位上公平公正地待人處事;弗6:14節「用公義當作護心鏡遮胸」,表明信徒心中應常存公義。「清潔的」:聖經強調內心純一清潔的重要(提前4:12節),我們的心思要保持潔淨,動機要純正。「可愛的」:指和善待人、令人樂意親近;只要主耶穌的美善在我們身上彰顯出來,我們每一個都可以成為可愛的人。「有美名的」:箴22:1節上「美名勝過大財」,在上帝面前有美名的,是那些遵行上帝的道、順從祂心意的人,他們隨時能夠彰顯出耶穌基督的美善。「德行」:進取的基督僕人在品格上要效法主耶穌,例如在環保方面、在社區的貢獻、在公益事上,我們的品格要超越世人的標準,也當輔助弱勢或基層市民。「稱讚」:上帝的兒女要分辨其他人做的事情,是否一個基督徒都應該做;每一個進取的、上帝良善忠心的僕人,都應該期望得到上帝的稱許。
建立品行,從內心開始。箴23:7節,「他心怎樣思量,他為人就是怎樣。」如果別人所做的合乎聖經的教導,我們就要仔細思想怎樣倣效。
二. 這些事我們都要去行 (腓4:9節)
腓4:9節,信徒在保羅身上「所學習的,所領受的,所聽見的,所看見的」,是甚麼呢?
* 保羅完全順服上帝,甘願被聖靈帶領到任何地方;
* 保羅尋找每一個可能的機會,向人傳講福音;
* 保羅確信基督的大能,奉主耶穌基督的名趕出邪靈;
* 保羅為傳講基督,忍受棍打、監禁;
* 保羅為主受苦仍然充滿喜樂,唱詩讚美上帝…… 保羅對弟兄姊妹說:「這些事你們都要去行。.」一個行道的人,對上帝的道百聽不厭,並且把握機會去實踐。每一個行道的人會更多認識自己,因為上帝的道就像一面鏡子,使人看見自己的軟弱而更倚靠主。我們是奉公守法的良好市民,遵守社會上各種不同場所的「禁令」。上帝的話既然是腳前的燈、路上的光,我們就要更加配合上帝的指示。我們的思想要甦醒過來,要被上帝更新、掌管。願我們都將美好的事存在心裡,又思想又實行。
彭偉業傳道-「使命力量的來源」(2024年10月6日)
再過多一個禮拜日,就是教會佈道會的日子,我們現在是否已經預備好自己參與這次佈道會呢?因著大使命,我們每一個基督徒都有傳福音的責任,已經有邀請對象的弟兄姊妹,請繼續為福音對象禱告,而沒有福音對象的弟兄姊妹,也應該參與佈道會同心領受主的帶領,並且和應主的呼召。有時候,我們會覺得傳福音是困難的,人總是拒絕我們的邀請。然而,我們不需要變得灰心,因為踐行福音使命的力量來源,是由主而來。
馬太福音 28 章 18-20 節(現代中文譯本):耶穌走近他們,對他們說:「上帝已經把天上和人間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國萬民都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 並且教導他們遵守我所給你們的一切命令。記住!我要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日。」主基督擁有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我們傳福音,並不是要建立自己的國度,而是按著基督的權柄,代表祂呼召人成為祂的門徒。和合本在第20節的翻譯,沒有翻譯「看哪」behold 的希臘文,現代中文譯本或者比較貼近原意:「記住!我要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日。」這句法是肯定句,不是條件句,即是說,主會與我們同在直到世界末日,並不是因為我們遵行了主的吩咐,而是主已經確定祂必然同我們同在,祂必然給予我們幫助,與我們同行,讓我們忠心地執行祂的大使命。
所以,我們不應該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傳福音,因為主實在地與我們同在,定必給予我們足夠的力量,祂是使命力量的來源。
「掙脫困厄向前走」陳佩恩姑娘講、 林日麗姊妹記(2024年9月22日)
經文:路13:31-35節
路13:31「正當那時,有幾個法利賽人來對耶穌說:離開這裡去吧,因為希律想要殺你。」耶穌正要向前,但有人來提醒祂離開,停止向前走,不要繼續完成使命,因生命正受威脅。有一首詩歌講基督徒人生的路不容易,當中充滿荊棘、試探煩惱、迷濛危險、痛苦與困倦、憂慮,很多事情在拖我們後腿。一對年青夫婦喜聞懷孕的消息,但幾個星期後檢查發現所懷的胎,患有唐氏綜合症,但他們的家庭狀況似乎不容許這個嬰兒的出生,因會為家庭帶來無限的困難,經濟會有很大壓力。有位基督徒於聚會聽道後立志,但每次都遇到父親的攔阻,反對她返教會,家庭關係受到影響,她感到很困難,是否仍在上帝面前立志。
但耶穌面對生命的威脅,仍堅定勇敢向前。路13:32-33「耶穌說:你們去告訴那個狐狸說:今天、明天我趕鬼治病,第三天我的事就成全了。雖然這樣,今天、明天、後天,我必須前行,因為先知在耶路撒冷之外喪命是不能的。」這是當時人的常用語,意思是我好像只有三天的時間與你們在一起,但不論時間有多少,祂與你們同在的日子也要繼續向前。這顯示一個進程。
I. 認定人生使命
面對生命的威脅,但使命感讓耶穌勝過難處,繼續向前。那些人跟耶穌說有人要殺祂,這並非出自好意的忠告,而是忌恨的惡言排擠,他們妒忌有很多人跟隨祂。耶穌洞悉撒但詭計,狐狸是一種沒多大本領,連一隻羊也不能殺死,卻狡滑無比的小動物,這裡的「狐狸」比喻狡猾詭詐之人的「雕蟲小技」、微不足道的技俩。彼得於書信曾提及提醒信徒「務要謹守,警醒。因為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彼前5:8)。雅各勸勉信徒說:「務要抵擋魔鬼,魔鬼就必離開你們逃跑了。」(雅4:7)。有位姊妹是護士,每次當值後回家換衣服返教會時,頭便會劇痛,不能出門。後來發現與家人從泰國帶回家中的偶像有關,這是撒旦的勢力。後來姊妹堅持忍痛出門,走了一小段距離,就沒有頭痛。
耶穌面對生命的威脅,仍幫助地上面對著悲哀痛苦、疾病疼痛、死亡的人,並完成使命。在危難之前,不是看著困難,而是著眼最終的成果,才能跨越困難。賽53:11「祂必看見自己勞苦的功效,便心滿意足。有許多人因認識我的義僕得稱為義」,面對年老、死亡等困難,可以跨越這些困難,但耶穌成就救恩,人可以因耶穌的緣故得救。1956年美國有五位年輕人,為福音跑到南美的瓦達尼部落去,最後都被部落的人殺害,但他們的妻子和孩子都遷居到瓦達尼部落,繼續他們的工作,向土著傳揚福音,帶領他們歸向主。如果有使命,就會跨越痛苦仇恨,不會畏縮後退,而是向前行。
路13:34「耶路撒冷啊!耶路撒冷啊!你常殺害先知,又用石頭打死那奉差遣到你這裡來的人。我多次願意聚集你的兒女,好像母雞把小雞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們不願意。」耶路撒冷的人不聽從主的勸告。路13:35「看哪,你們的家成為荒場留給你們。我告訴你們,從今以後你們不得再見我,直等到你們說: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因看見人的苦況,耶穌有使命感,屬靈的體會成為祂向前的負擔,成為催逼祂向前的動力。以色列人不聽先知的勸告,殺害先知,拒絕救贖,自絕後路。這不只是身體的死,也是靈魂的永死。耶穌不想看見人的靈魂永死,故立志要成就救恩,要上耶路撒冷拯救世人脫離罪與死的權勢,死而復活救贖世人,使信者有永生。
II. 必須前行
賽53:4-6「他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背負我們的痛苦……他為我們的罪孽壓傷……因他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他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我們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耶和華使我們眾人的罪孽都歸在他身上。」有位姊妹家中的兩位孩子有特殊學習需要,女兒屬超級典型高敏兒童,兒子有輕度自閉,照顧他們很辛苦。但這位母親有使命感,願意花自己的時間、金錢,用盡資源為孩子安排理想的學校,讓孩子慢慢回復正常。入讀國際學校需花費很多,但她收到數萬元的獎學金。縱使面對沖擊,靠主可以度過。
III. 愛與使命
愛可以讓我們面對和實踐使命時更有力,愛是無比的推動力和能源。路13:34-35是聖經中最難誦讀的一段經文,當中充滿上帝心碎的語調,是懷著最終憐憫的悲歌。人不肯接受救恩,上帝很緊張心痛,祂犠牲自己為要救助在痛苦中的世人。
醫生團契、護士團契、病人福音聚會、SEN孩子事工、盲人事工、弱能人士事工等都是因為看見人的需要而成立的組織。你知道自己的人生使命嗎?看見身邊活在困厄中的親友嗎?我們自己或許也有困難,但是能否堅定靠主,立定心志,不論任何困難,也堅定向前行,完成主交託給我們的使命?
古學賢牧師-「蓄勢待發」(2024年9月29日)
每次舉行佈道會,你會發覺最忙碌、奮力迎戰的,是那空中黑暗的勢力。撒但使教會弟兄姊妹沉睡、有心無力、忙於己務,很堂皇地讓佈道會輕輕溜過,只有寥寥可數的未信者出席;於是撒但又一次獲勝。可知道天父「不願有一人沉淪」(彼後3:9節),求主用慈繩愛索牽引我們與祂同心同行。
距離10月13日不足一個月,務請眾肢體一齊興起為耶穌,參與這一場屬靈爭戰,捆綁撒但一切攪擾的作為。請大家為以下幾個事項繼續禱告:
* 為佈道會當日有適宜的天氣;
* 求上帝使福音對象的心靈開放柔軟,接受邀請並切實赴約;願聖靈在他們心裏
動工,使他們當日決志接受救恩;
* 願主捆綁撒旦的工作,保守佈道會順利進行;
* 求上帝賜講員葉松茂博士身心靈強健,帶著從上帝而來的智慧和能力,將福音
信息宣講出來;
* 為所有事奉人員禱告,包括招待、主席、領唱小組、司琴、影音組、陪談員、
傳道同工,使我們認清己罪,蒙主寶血潔淨,被主使用;
* 求主幫助每一位來賓清楚填寫回應表,並願意接受跟進栽培。
林後10:4-5節,「我們爭戰的兵器本不是屬血氣的,乃是在上帝面前有能力,可以攻破堅固的營壘,將各樣的計謀、各樣攔阻人認識上帝的那些自高之事,一概攻破了,又將人所有的心意奪回,使他都順服基督。」願弟兄姊妹將佈道會當成自己一個重要的責任,全力以赴!
「新造的忠僕」古學賢牧師講(2024年9月15日)
經文:哥林多後書5:17-21節
一. 在基督裡成為新造的人
林後5:14-15節,保羅因為被基督的愛激勵,從此他不再為自己活,他所做的一切完全是為主而做。惟有對主有強烈的愛慕,才會將自己完全獻上。主耶穌是我們的知心友,更是我們生命的主。「不再為自己活」,保羅承認不再擁有自己,他已經將自己的一切,全都獻給主耶穌。我們應該不再為滿足自己而生活,而是全心滿足上帝。林後5:17節,「新造的人」是甚麼意思呢?信主之後,我們在家裡的角色、本來的職業、在社會上的責任等等,都沒有改變。不過,當主耶穌介入我們的生命裡面,從此我們可以體察上帝的心意,活在主耶穌的愛與恩典中。未信主的人以自己為人生的主人,新造的人由基督掌管人生,與上帝和好。很多人誤以為,若將自己的生命主權交給主,就受到很多約束!不是的,你將生命交給主,你才經歷到真正的自由;有這種自由才會有平安,有平安才會有喜樂。
二. 在基督裡成為新造的忠僕
基督徒活在世上,是為了甚麼呢?為基督而活,這是新造的人應有的生活目標。如果你愛主耶穌,祂必定將你的生命攪動,使你很想向人分享你對主耶穌的經歷。當你以基督的愛來看人,你會發現你的同學、同事、家人、你身邊的人,他們的生命是可愛的。林後5:18節,上帝是復和行動的開始者,我們得罪了祂,祂卻採取主動要與我們和好!上帝竟然主動差遣主耶穌在十字架上為我們受死,解決了罪的問題,使我們可以在上帝裡得稱為義。聖經強調,復和是來自上帝主動的恩典。
林後5:18節,「祂藉著基督使我們與祂和好,又將勸人與祂和好的職分賜給我們。」所有耶穌基督的跟隨者都從上帝領受了這個職分,沒有一個例外。人與至親不和、教會裡弟兄姊妹之間也有不和、國家、民族之間有不和,同事之間有矛盾。全世界切實需要和睦,大家都以那些使人和好的人為寶貴,予以獎勵。太5:9節,「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上帝的兒子。」使人和睦是上帝兒女的天職;勸人與上帝和好,是蒙福的職分。這不是一個選項,是一個命令,我們沒有選擇的餘地。「為耶穌多得一人!」新造的人成為上帝的代表,去勸人與上帝和好,同享天國的福氣。
林後5:19節:「上帝……將這和好的道理託付了我們。」今天還有許多人從未聽過「這和好的道理」,他們未接受上帝提供的「復和」,也沒有感到「復和」的必要。所以,在傳福音的事上,我們真是責無旁貸的。罪的本性使人不想親近上帝,故意不認創造主,但上帝卻想盡辦法要與人和好。林後5:20節,耶穌基督是和平使者的領隊,為履行和好的職責來到世界。保羅體會上帝的心腸,他說:「我們替基督求你們與上帝和好」,這是何等懇切的態度!
主耶穌能夠醫治一切傷痛,祂邀請我們在人與人之間帶來和平;第18節說,這是我們特定的職分。願當日感動保羅的聖靈,雙倍的感動我們。我們一生要作耶穌基督忠心的僕人,常被基督的愛激勵,使我們在勸人與上帝和好的職分上得上帝的喜悅。
彭偉業傳道-「大使命」(2024年9月22日)
大家已經預備好參與10月13日下午4時的佈道會嗎?一年一度的佈道會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時刻,是我們向親友傳遞福音、見證主愛的寶貴機會。請大家不要輕看自己的參與和責任!
我們每一位基督徒都被賦予了一個神聖的使命,那就是傳福音。耶穌在馬太福音 28 章 18-20 節中告訴我們:「耶穌進前來,對他們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傳福音不是一個選擇,而是一個命令。我們被呼召去分享上帝的愛,去見證耶穌基督的救恩,使更多的人能夠認識和接受祂。
羅馬書 10 章 14-15 節說:「然而,人未曾信祂,怎能求祂呢?未曾聽見祂,怎能信祂呢?沒有傳道的,怎能聽見呢?若沒有奉差遣,怎能傳道呢?如經上所記:『報福音、傳喜信的人,他們的腳蹤何等佳美!』」傳福音是使人得到拯救的唯一途徑,只有當我們把福音傳出去,人們才能聽見、相信並接受耶穌基督作為他們的救主。
傳福音也是我們回應神愛的一種方式,我們把這份無條件的愛分享給他人,使他們也能體會到上帝的愛和救恩。(約 3:16)傳福音是我們順服上帝命令的一種表現,當我們順服並行動時,聖靈會賜給我們力量,使我們能夠有效地見證基督。(徒 1:8)讓我們一起同心合意地完成這個神聖的使命,順服上帝的帶領!
「齊齊愛回家」張福民牧師講、 洪慕冰姊妹記(2024年9月8日)
經文:詩篇122篇
今天和大家分享詩篇第122篇,經文說他們要去耶和華的殿,即是去屬上帝的殿,是敬拜上帝的地方、是人們相交的地方、也是祈禱交託的地方。經文開首有些細字,寫著「大衛上行之詩」,而在詩篇120至134篇中一共有十五篇寫著「上行之詩」。「上行之詩」亦稱為「登階之詩」。據說耶路撒冷聖殿有十五級台階,朝聖者以每登一級台階就由詩篇120篇開始齊唱,一直唱完這十五篇,登完十五台階進入聖殿敬拜上帝,雖不及今日回教徒麥加朝聖的情况,但我們可想像是何等震撼雄偉的埸面。
一、如何建成上帝的殿
弗2:19-22節:「這樣,你們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與聖徒同國,是上帝家裏的人了,並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穌自己為房角石,各房靠祂聯絡得合式,漸漸成為主的聖殿,你們也靠祂同被建造,成為上帝藉着聖靈居住的所在」。藉著主耶穌被釘十字架為我們受死,使信主的人不至滅亡反得永生,成為上帝的兒女,加入教會成為上帝家的人,也成為建殿的材料,上帝看聖殿的大小和宏偉,不是以所羅門聖殿材料作準,乃是依據信徒的多少及屬靈生命的特質。
二、為什麼要渴想上帝的殿
今日我們來到教會做甚麼? 詩篇122:1說:「人對我說,我們往耶和華的殿去,我就歡喜」這句話是否代表你的心聲,一個愛上帝的殿、愛上帝家的,教會既是敬拜上帝的殿,又是上帝賜給我們一個屬靈的家,蒙恩得救成為上帝的兒女,返到聖殿敬拜親近上帝是應該的。路加福音2:49節耶穌在聖殿中回答養父母說:「為甚麼找我呢?豈不知我應當以我父的事為念嗎?」照樣我們應當重視上帝的殿上帝的家,不但自己要回家,更把親朋戚友帶到聖殿,加入我們屬靈的家,共相聚齊團契,同心合意敬拜上帝。
三、建造整齊堅固成長的聖殿
這世代的人好勝心強,爭權奪利,心懷不詭的惡人,提供勝利的財物武器,成為好勝者依靠恩人,以致不停爭鬥,國際如是,社會如是,但上帝教導我們要被建造,我們加入教會之前如一塊三尖八角的石頭,必須被修改建造,靠上帝恩典成為活石,方可成為連絡整齊的城(上帝的家),主最後的命令是彼此相愛、合而爲一。
四、爲上帝的殿、我們的教會祈檮
你有為教會祈禱嗎?你有為教牧祈禱嗎?你有為弟兄姊妹及家人祈禱嗎?詩篇122:6-9節教導我們為耶路撒冷上帝的聖殿祈禱,其中三個願望成為我們為教會祈禱的內容:
1. 願你城中平安:教會是我們敬拜事奉上帝的基地,是有恩有愛有溫暖的靈家,我們要為教會,教牧同工,長執及弟兄姊妹祈禱求平安。
2. 願你宮內興旺:基督徒有上帝的靈住在心中,你的心可稱為上帝的殿,也被稱為靈宮。求主興旺我們的心,使心裏火熱,亦為教會興旺人力靈力,質與量都倍加。
3. 願平安在你中間:猶太人見面都以「平安」互相祝福,潮洲教友也有以「平安」對話,這句話在我們中間,彼此代求,彼此祝福。
讓我們從詩篇122篇認識聖殿、上帝的殿、教會、我們心中的靈宮,與我們重要的關係。教會和我們每個人、每個家庭都要火熱、平安、興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