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還有兩星期就到復活節,我們也應在這段期間安靜心靈,好好地默想耶穌的生平,和祂拯救人類的工作。然而,耶穌在孩童時期成長的經歷,在聖經裏只有好少的記載,最顯著的是孩童耶穌在聖殿裏與教師對話的那段故事。(路二41-52) 當時少年耶穌在聖殿中坐在教師中間,與訓練有素的拉比們有問有答,甚至讓周遭的人對祂感到驚奇。在少年耶穌的概念裡,聖殿才是祂真正的家,與眾人談論祂父親耶和華上帝的事,是理所當然的。祂肉身的父母約瑟與瑪利亞,卻心裏焦急地四處尋找失去的兒子,最後在聖殿裏找到耶穌,問耶穌為何會逗留在聖殿時,耶穌回應:「為什麼找我呢?豈不知我當以我父的事為念嗎?」(路二50)
約瑟和瑪利亞不明白耶穌為何這樣說,眾人也不明白。直至到成年的耶穌走上十字架的道路,完成祂道成肉身的使命,為人帶來永恆的救恩和盼望,眾人就明白到少年耶穌當天在聖殿中說話的意思。這段故事也提醒了我們,我們對事情的看法,有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觀點,或許我們都應該嘗試超越自己所持有的立場,以上帝所在乎的事情為討論基礎,這樣我們或更加能夠抓著事物的中心,放下爭議,同心向前邁進。或許每位事奉上帝的人都需要常常暫停腳步,檢視自己所在乎的,是否合乎上帝心意,那麼我們更能負擔起上帝給我們的使命,生命更豐盛了。
基督降生前七百多年,先知以賽亞預言說:「祂擔當我們的憂患,背負我們的痛苦;我們卻以為祂受責罰,被上帝擊打苦待了。那知祂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壓傷」(賽53:4-5節)。耶穌來了,祂確實擔當我們的憂患,背負我們的痛苦,祂被釘在十字架上,流出寶血,洗清我們的罪。那時我們還未認識主,我們與上帝為敵,墮落到不堪的地步。耶穌受盡痛苦,慘死在十架上,是為了你和我的罪。「祂是愛我,為我捨己」(加2:20節)。
我們一起跪在主面前,默念祂偉大的愛。千言萬語,無法說盡主的恩情。我們感激祂,讚美祂,直到海枯石爛。有一首詩歌這樣說:「主耶穌我愛你,直到世界的盡頭我也願意。你流盡寶血換我的生命,若然沒有祢,一切沒有意義。主耶穌我愛你,不會讓你白白犧牲了自己!」主耶穌為我們流盡最後的一滴血,忍受了至大的痛楚,你和我可以作甚麼來回應祂的大愛?
預苦期又名大齋期,由復活節前的四十天算起,主日除外。按照教會歷史的傳統,預苦期是準備迎接基督復活的重要節期。按計算本年度的預苦期由2月17日開始,至復活節前夕,即受苦節翌日4月3日結束。在這四十天內,信徒奉行屬靈操練來體會與基督一同受苦,藉著禱告、禁食、悔罪、簡樸生活,思想耶穌基督的救恩,感受上帝對人的愛、寬恕和恩典。受苦節是預苦期的高峰,耶穌受死被釘上十字架的晚上,為拯救人類脫離罪,呈現了世上最偉大的愛。
那麼,在這段日子內,我們應當如何預備自己的心靈呢?我們在這段日子的靈修,多思想主所受的苦,和祂為我們的犧牲,恆常禱告、認罪、向主立志、承擔使命。如情況許可,可操練禁食及簡樸生活,在身心上感受主的苦。預備心靈參與在4月2日晚上的受苦節默想會,到時我們全教會一同默想基督為我們所受的苦,和祂無限的愛。願我們效法主的受苦心志,擔起我們的十字架,一同跟從基督,承傳使命,共同復興教會。路九23,「耶穌又對眾人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
太7:7節,主耶穌說:「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親愛的弟兄姊妹,教會復興你我有責,請大家舉起聖潔的手,同心向上帝禱告。本堂將於3月1日起舉行祈禱鏈活動,全教會分為八個單位,輪流在下列指定日子,每天為教會所提供的三件公禱事項禱告。
禮拜日 — 早堂與日堂崇拜;禮拜一 — 以馬內利團契;禮拜二 — KC職青團契;禮拜三 — 百合團契;禮拜四 — 門訓小組;禮拜五 — 閩南小組團契;禮拜六 — 少年團。
雅5:16節說:「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誰是「義人」?是指因信主耶穌而罪得赦免,披戴基督恩典的人。所以,我們沒有一個人因軟弱或不配,以致禱告的時候,不蒙天父垂聽。有一首短詩提醒我們:「多禱告,多有能力,少禱告,少有能力……」若果信徒或教會枯乾不能結果子,主要原因是禱告得太少。世上沒有任何能力比禱告所發出來的功效更大,因這力量是從上帝而來的。
在春節期間,我們在媒體中時常看到好多關於流年運程的節目,甚至直播在年初二朝早某一大寺廟信眾爭奪上頭炷香的環節,這無疑為社會帶入更多迷信的風氣,讓社會人士走向更多偶像膜拜的習俗。我們作為基督徒,應該如何看這樣的社會現象呢?
神學家莫特曼將希伯來的「應許宗教」(religion of promise)與迦南人的「神顯宗教」(religions of epiphany)作出對照。希伯來人的宗教是以「上帝的應許」為基礎,重點不在於當下神蹟的顯現,而在於上帝所賜下「將來」的應許,就如當耶和華在荊棘火焰中向摩西顯現,所顯現的土地上只有荊棘,但所應許的土地才有流奶與蜜。而迦南人的宗教是以「神蹟的顯現」為基礎, 他們可以膜拜任何能讓他們得到好處的偶像,若動物能夠讓他們豐足,可以拜金牛犢為神,若土地讓他們有好的出產,可以封那土地為聖,就似在無常的人生中抓住一根浮木、一種小確幸。
認清我們的宗教不是「神顯的宗教」而是「應許的宗教」,我們的眼光不應在於眼前的好處或幸福,而是仰望上帝對我們未來的應許。不迷信偶像帶來眼前的好處,而成為偶像的奴隸,反而因為上帝對我們的應許,心靈得到平安、喜樂、和平、富足和充滿愛,生命更具有意義。
過去的庚子年(2020年)是充滿困惑、艱難、人心惶惶的一年,感謝天父看顧保守,恩領我們進入新一年。祈願閩南堂弟兄姊妹身心健壯,家庭和睦,事主蒙福,我們要每天勤讀聖經,得著靈命的飽足;在聖靈裏常常禱告,得著生命的能力;在基督裏與肢體互相聯絡,彼此相顧;以嘴唇獻上讚美的祭,內心喜樂滿溢。
上帝的話引導我們,叫我們從歲首到年終每天過著蒙福的生活。在此謹以上帝的話恭賀弟兄姊妹:
重新得力,如鷹展翅上騰(參賽40:31節) 主恩常在,福杯滿溢(參詩23:5節) 出入蒙福(參申28:6節) 願造天地的耶和華,從錫安賜福給你們!(詩134:3節) 願耶和華賜福給你,保護你。願耶和華使祂的臉光照你,賜恩給你。願耶和華向你仰臉,賜你平安。(民6:24-26節)
將當納的十分之一全然奉上,使上帝的家有糧,上帝為你們敞開天上的窗戶,傾福與你們,甚至無處可容。(參瑪3:10節)
快將到了2021年的農曆新年,相信在這一年大家都有很深感受。我們大概經歷了香港最艱難的一年,在疫情之下,無論是經濟運作、人與人之間的連繫,甚至是我們正常的教會生活,都受到好大程度的衝擊。農曆新年將至,當我們回顧這一年的時候,我們的內心深處將會有什麼期盼呢?
申命記十一章11-12節:「你們要過去得為業的那地乃是有山有谷、雨水滋潤之地,是耶和華你上帝所眷顧的;從歲首到年終,耶和華你上帝的眼目時常看顧那地。」從歲首到年終,耶和華都看顧著那為我們所預備的應許之地,上帝早已預備祂的祝福,給予那相信並倚靠祂的子民。我們目前所面對的困難,也是考驗我們對上帝的信心的時候。耶和華叫祂的子民仰望那應許之地,倚靠祂的帶領,終必會得到那流奶與蜜之地。今天,我們同樣仰望上帝,終必會等到疫情完結,所有事物都回復正常的那天,那時我們會更相信耶和華是真實。在這段日子,我們更應該感受到,上帝在這段時間如何帶領著我們!以及學習如何把盼望全然的放眼於耶和華我們的上帝!
近幾年來,全世界不斷面對多重的衝擊,天災、地震、海嘯、人禍時而有之。現時新冠肺炎震動列國,確診人數多達1億萬,奪去超過216萬人性命,全球經濟亦受到重創。疫情現時仍在全球大爆發,歐美各地不喜用口罩的人也意識到的確不可鬆懈!防疫措施是如此,屬靈生命就應保持更高警醒,因為幽暗世界裏的攻擊更加劇烈。主耶穌在客西馬尼園提醒門徒:「總要儆醒禱告,免得入了迷惑」(太26:41節)。故此我們必須謹記主的叮嚀:「總要儆醒禱告。」
在這艱難時刻,我們須將個人及教會的需要帶到上帝面前,因祂是「我們的避難所,是我們的力量,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詩46:1節)。交託倚靠是我們當迫切要作的事,如何成就乃是由上帝的安排。本堂傳道部因應弟兄姊妹的需要,稍後舉行祈禱鏈活動,擬將全教會分為多個組別單位推動進行,期盼每位會友同心參與。懇請弟兄姊妹留意日後公布的細節,一同面對屬靈爭戰、抗衡疫情帶來的各項衝擊、將教會的需要及弟兄姊妹的代禱事項交託上帝。
這年來因為疫情之下,團契聚會不能回到教會進行,我們開始了在網上進行團契和崇拜。最近我們發覺,在網上團契相交的時間甚至比回教會相聚的時間更長,相交比以前深入了,可能在家上網帶來一定程度的方便和放鬆,大家更自由地交談。
最近讀到一篇文章,論及崇拜和團契形式如何影響參與者的投入,當中說到:「信徒群體是否在一起,在網上能否出現互相扶持的團契,就變得更重要。崇拜和團契真若只著重活動畫面和效果,最終就真的淪為觀賞用的聚會,人的生命就沒法改變。如果團契有肢體的相交,並且一起互相承托對方的生命,即使不能同時同地進行崇拜,但仍然可以達到聖徒相通一同敬拜上帝。」其實聚會形式不比信徒相通重要,若然我們信徒之間的心靈互相連結,就算我們在家單獨進行網上崇拜,也不會覺得孤獨,因我們心中也會感受到弟兄姊妹之間的同心,一同在敬拜主。我們並不孤單,我們在共同的聖徒空間內敬拜讚美上帝。
儘管疫情還未能完結,似乎還要通過網上聚會好一段時間,但若然我們能抱著與弟兄姊妹之間相通的心靈,超越地域限制,投入團契、崇拜,與主親近,保持合一,我們依然能在在疫情當中互相支持及成長,以生命影響生命。(弗四4)願主祝福我們!
有一個生來瘸腿的人,天天被人抬到聖殿,求進殿的人施捨。彼得和約翰進聖殿禱告,那瘸子就求他們賙濟。彼得說:「金和銀我都沒有,只把我所有的給你:我奉拿撒勒人耶穌基督的名,叫你起來行走!」這人已經四十多歲,一生中從來沒有邁出過一步,他沒有期盼自己可以行走,只望得到小小的賙濟。想不到他的身體不但得到醫治,並且經歷耶穌基督的權能。他最軟弱的地方,卻最能見證上帝。他的心靈充滿著欣喜,不是讚美使徒,卻是進入聖殿,像小鹿般跳躍、讚美上帝 (賽35:6節)。
回想不久以前,彼得對主耶穌的信心十分軟弱,現在卻奉耶穌基督的名施行神蹟。因彼得經歷主耶穌將他挽回,又被聖靈充滿,生命完全更新改變。現在他已不是那膽怯的彼得,而是充滿信心,大有能力。弟兄姊妹,我們只能把屬於自己的東西給別人。惟有全然靠賴基督,經歷祂復活的大能,我們才能將基督的福音傳給人,成為上帝大能的器皿。
文章導航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