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牧者的話

彭偉業傳道-「生命改變」(2020年01月26日)

曾經有一位神學教授這樣地形容基督徒:「每一個被耶穌接觸過的人,他的生命沒可能沒有改變。」就正如我們在新約看到,當門徒清楚知道耶穌是那位真正的生命之主後,他們再決不猶疑,決心終身廣傳福音,至死不渝。同樣地,使徒保羅形容自己以往是個罪人中的罪魁,這意味著自己需要福音大能的拯救。當他明白主對他的忍耐和憐憫,他決定成為信徒的榜樣。「然而,我蒙了憐憫,是因耶穌基督要在我這罪魁身上顯明他一切的忍耐,給後來信他得永生的人作榜樣。」(提前一16)

我們是信了主、蒙恩的罪人,我們也可反思在信主前後的生命變化,或是在我們現在日常生活各式各樣的活動中,有哪些是為主而做呢?在新春期間,讓我們反思信主後改變了些什麼,我們可以為主做些什麼?

 

古學賢牧師-「留下七千人」(2020年01月19日)

以利亞先知「懇切禱告,求不要下雨,雨就三年零六個月不下在地上」(雅5:17節)。以利亞的禱告能使死人復活(王上17:22節),他與450個巴力先知和400個亞舍拉先知比試,他禱告,上帝就降火焚燒祭物(王上18:36-38節)。以利亞的事奉的確使人羨慕,然而,當他知道皇后耶洗別要殺他,就起來逃命,甚至向上帝求死(王上19:4節) 。

那時,以利亞得不到自己預期的事奉果效,又與列祖相比,加上他以為其他人都軟弱無能,只剩下自己一人忠於上帝,並且他長期單打獨鬥,沒有同伴,身體和心靈都極度疲累。在此時刻,以利亞偏偏沒有禱告仰望上帝,整個人信心就崩潰了。上帝憐恤他,叫他知道上帝親自保守了七千人未向巴力屈膝,並且叫他去找以利沙作他的夥伴。「以利亞與我們是一樣性情的人」(雅5:17),今天我們在事奉中亦需凡事禱告靠主,並且要尋覓屬靈夥伴,「同那清心禱告主的人追求公義、信德、仁愛、和平」(提後2:22節)。上帝必留下眾多弟兄姊妹與我們同心愛主。

鄭淑儀姑娘-「二零二零年新一頁」(2020年01月12日)

新的一年新的開始,還記得小時候新學年開始,便嚷着叫媽媽買新文具及書包去迎接新的學年,隨著年紀漸長,那種對「新」的熱切減退了不少。但當每年的年初我必定買一本新的記事簿,為新的一年的每天記下重要的事項,除記下所要做的,更重要的我有沒有盡心去完成那些事情,因為已過的日子已遛走而不能追悔,未完成的是新的一頁,仍然有空間去努力,所以每一個「新一頁」是重要的。

因此面對人生「新一頁」的際遇,作為基督徒的我們有時真的不知道怎樣面對,為此便要專心仰望上帝的引導帶領,您們認同嗎?

聖經林後5:17 說:「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我們可以有信心去面對未來的每一天。期盼新的一年,我們持守我們的崗位,在主裡繼續實踐對上帝、對人的承諾,用心去完成未來一年的生活。

彭偉業傳道-「教會是家」(2020年01月05日)

關於「教會是家」的概念的聖經根源,或許與保羅教牧書信中把教會形容為「上帝之家」有關。提前三15:「倘若我耽延日久,祢也可以知道在上帝的家中當怎樣行。這家就是永生上帝的教會,真理的柱石和根基。」當時保羅吩咐提摩太留在以弗所教會負責選拔教會領袖及牧養信徒的工作,相信提摩太的確具備適當的經驗和訓練去肩負這項工作。保羅稱呼教會為上帝的家,因為教會是真理重要的基礎。

以教會傳統來看,教會本身就是悔改得救的人屬靈的家,無論是什麼背景、國籍、抑或家景,只要是蒙恩得救的罪人,就成為了屬靈家庭的成員。如果教會是家的話,我們應以什麼態度在教會內與弟兄姊妹相處?若然教會內的人是自己的家人,當與家人意見不同時,那就應以包容、接納的態度與和我們不同的人相處。

弟兄姊妹對於自己在教會的角色定位,自然影響他們在服事與奉獻的參與和投入程度。在一個家庭中作為一個成員,相信會自動的分攤家用、分擔家務,但是今天教會作為一個家,許多人卻不一定有相同的概念。在新的一年,讓我們一同學習怎樣愛護上帝的家!

古學賢牧師-「久疏戰陣」(2019年12月29日)

在九十年代,拉利還是個年青人,任職推銷員。因公司倒閉,他兩天沒有吃東西,唯有在一個小快餐店吃了一頓豐富的午餐,然後假裝遺失了錢包。那廚師兼老闆竟然在地上拾起一張紙幣,對他說:「年青人,這一定是你丟失的錢。」拉利在心裏感謝上帝。離開快餐店後,他想到這老闆是不想令他尷尬而為他找一個下台階!拉利向天父立志,說:「主啊,將來我有能力的時候,一定幫助別人。」果然在日後30年的人生中,他用了接近一千萬元去幫助有需要的人。

羅1:14節,使徒保羅說:「無論是希臘人、化外人、聰明人、愚拙人,我都欠他們的債」,他也勸信徒不可徒受上帝的恩典(林後6:1節)。可是很多時候我們久疏戰陣,沒有還福音的債。聖誕節提醒我們,耶穌為我們降世、犧牲性命,使我們得著豐盛的人生,我們當為耶穌而活。我們需要恆切禱告,關愛身邊親朋,鎖定還債的對象,並在團契或小組團隊合作,有策略地長期跟進。在未來新的一年,我們為上帝求大事,為上帝作大工。

鄭淑儀姑娘-「年終檢視 」(2019年12月22日)

「聖靈果子齊學習,恆切禱告交託主,各人盡心同獻上,同心興旺閩南家」年初我寫下這些句子,不經不覺又到年終的時間;這段日子反覆思想聖靈果子的教導,仍有許多進步的空間,禱告不斷,同心賜上為 着家的興旺,透過各樣的事工與活動,教會有不同的更生,但仍需要在年 终 全面檢視,讓明年更能邁進一步;常言道:「不進則退」及「原地踏步」,唯有行動才能突破,您們認同嗎?

期盼踏入新的一年2020 年,我們更加的同心,更加的委身,更加的相愛,繼續倚靠聖靈的能力,上帝的慈愛在不同的時刻都圍繞著我們,上帝帶領我們邁向更美好的信仰旅程碑。正如詩歌「向前走」;向前走呀!努力向前走,一去不回頭。

向前走呀!努力向前走,前進莫退後。手扶著犁向後看的人,不配進神國。

向前走呀!努力向前走,主就在前頭。

彭偉業傳道-「我名叫『群』 」(2019年12月15日)

耶穌趕鬼入豬群,導致2000 隻以上的豬發狂衝 落山崖,在海裡淹死,這故事分別記載在馬可、馬太和路加福音內。這是一有名字的污鬼(可五 9 ;參路八 30)耶穌問他說:「你名叫甚麼?」回答說:「我名叫『群』,因為我們多的緣故」。這污鬼名字「群」的含意,一直以來在釋經學上還未有共識。有一批釋經家認為「群」,原文 Legion ,是外來字,在當時是指一營的羅馬兵團,每營大概有 6000 個士兵。所以在馬可和路加福音的這隻污鬼叫「群」,暗指當時羅馬帝國如魔鬼的軍事力量,將要降服在耶穌的權柄之下,於是這詮釋帶有政治軍事含義。

另外有一批釋經家反對把軍事含意讀入經文,認為「群」Legion )這字用途在當時已經普及化,可以因應不同語境,作為形容數量相當多的量詞,像天使、收成,也可以是羅馬軍隊。例如,太二六 53 ,「你想,我不能求我父現在為我差遣十二營多天使來嗎?」,其中「十二營天使」的「營」,其實原文與「群」是同字,即是 Legion ,在這情況,如果將羅馬兵團讀入耶穌所指的十二營天使,似乎有點不合適。所以,釋經家認為「群」這字在新約時期的含義,就只應是「多」的意思,沒有其他。

無論「群」有沒有軍事含意,經文的主旨都表達了人是可以被眾多魔鬼所轄制,失去自己和自由,只有依靠耶穌的力量,才 能得拯救和釋放。

古學賢牧師-「重擔互相擔當」(2019年12月08日)

前有人將 一批鋼具奉獻出來,於是培育部同工、部長和幾位弟兄姊妹搬運回來。當大量的辦公室鋼具一到教會,其他弟兄姊妹紛紛前來接應。十多人短短一小時之內完成接收及搬到適合的位置。大家知道搬運的工作不是只要有氣力便可,因為一個人負重的能力是有限的,但集合幾個人一起搬運一件重型的鋼具,事就這樣成了!雖然只是一件教會家務常事,但是都見到弟兄姊妹殷勤的付出及不計較。

2:4節教導我們,「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每個人都會力有不逮,但一起配搭,卻可完成天國大任。教會的肢體雖多,仍是一個身子(林前12:12節)。上帝的家裏應當沒有獨行俠,我們扮演著各種不同的角色,聖經中的先知和使徒們都需要別人一起同工。今日教會有總務、教導、訪宣、傳道、牧養、敬拜、資訊科技、探訪等事工,期望各人以禱告的心,找著你可獻上的事奉,主必歡呼喜樂。「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加 6:2節)

鄭淑儀姑娘-「珍惜」(2019年12月01日)

若「失而復得」您們的心情會如何?一件東西,或一個人,你所愛的,經營久了,忽然沒了。尋找多時,你心已死,成為傷痛。在你想不到的當兒,忽然又出現,帶來一種驚喜,使你比以前更珍惜,這是信心的考驗。

然而,人就是這樣,沒有經歷失去,便不會珍惜所擁有;到失去以後,方才懊悔昔日的輕率。「珍惜」,不由別人教會,而且也根本教不會,必須靠自己感受過才曉得那是什麼樣的一回事,感謝上帝讓我們有經歷。經歷過後,不難令我們反思生命的意義及人生的價值,更要我們知道所擁有的,都是因為主耶穌愛我們的緣故而賜予,「我們算甚麼,祂竟顧念我們?」讓我們學會珍惜,明白失而復得不是必然,珍惜祂的恩待。

彭偉業傳道-「發光」(2019年11月24日)

「作鹽作光」是繼耶穌講述登山寶訓之後,對門徒的另一個教導(太五 13 -16) 。這是吩咐我們在世上作美好見證,日常生活上忠心跟從上帝,並且依靠祂,將生命的道表明出來。有人或許會問:作為一個人那裡有能力發光呢?所以認為這種光應該是被反射的光,由此推論基督徒是依賴上帝的道來反映出美好的見證,讓其他人因此從基督徒身上看見主的榮光,正如月亮只是反射著太陽的光一樣。

無疑以上對「基督徒作光」的詮釋是值得我們一再反思的。事實上,我們可從原文理解這個比喻。「你們是世上的光」 太五 14) 中的「是」,即希臘文 ἐ στ ε帶有直接的語氣,可以譯成「你們就是世上的光」。耶穌對門徒的教導是「你們本身就是光」,說明了門徒自身有發光的能力。對照保羅在腓二 15 說明信徒要發光,「好像明光照耀」的原文是「要如明燈照耀在世上」,把信徒比喻為發光體,意謂自己能夠發光。觀乎經文的關注點不是光的來源,而是門徒需要理解自己的本質、角色和身份,即基督徒本體上是甚麼 ( being)。若從這個向度理解,我們就會意識到成為基督徒後,我們本身就會發光,因為我們的見證在昏暗的世界中會發出光
芒,這光也絕不能在這世上隱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