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牧者的話

古學賢牧師-「良善愛心齊抗疫」(2020年03月01日)

人生就像一場馬拉松,祢的起點高也好,祢的跑速快也好,但結果比較的是誰能堅持到最遠最後的得勝。

小時候,我也很喜愛跑步,但因身型的龐大,每每跑到一段長時間的距離時,往往感到吃力難支持下去,在快要放棄的那一刻,常會有一個意念在腦中浮現,跑得慢不是錯,不跑放棄才是失敗,盡自己的努力去完成當下的賽跑才是最終的勝利者,要堅持去完成至最終為止,憑著這信念去面對生活上的各種問題和難處,面對解決人生的每一次的馬拉松。

正如聖經腓立比書3:13-14所說:「弟兄們,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

鄭淑儀姑娘-「馬拉松的人生」(2020年02月23日)

人生就像一場馬拉松,你的起點高也好,你的跑速快也好,但結果比較的是誰能堅持到最遠最後的得勝。

小時候,我也很喜愛跑步,但因身型的龐大,每每跑到一段長時間的距離時,往往感到吃力難支持下去,在快要放棄的那一刻,常會有一個意念在腦中浮現,跑得慢不是錯,不跑放棄才是失敗,盡自己的努力去完成當下的賽跑才是最終的勝利者,要堅持去完成至最終為止,憑著這信念去面對生活上的各種問題和難處,面對解決人生的每一次的馬拉松。

正如聖經腓立比書3:13-14所說:「弟兄們,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

彭偉業傳道-「人的盡頭」(2020年02月16日)

近期新型肺炎疫症不斷擴散,我也關注重災區湖北武漢的情況,在網絡視頻上有一輯真人記錄片,講述一位不幸感染了新型肺炎的武漢女醫護,每日在家中隔離的狀況和病情的變化。她的丈夫每天無微不至地照顧她,為她煮食、清潔、消毒,提醒她吃藥,記錄體溫和咳嗽情況。女醫護在10日內原本由高燒漸轉為微燒,之後最近的3天已經退燒,身體活動能力也大有改善,大家都覺得是痊癒的徵兆,於是她丈夫決定帶她到醫院作掃描檢查。誰不知檢查後,發現感染加重了,這對小夫妻原本由希望變成絕望,哀哭不斷,丈夫不斷地自責為何不及早送妻子到醫院。

網友們不斷的發言,叫他們不要灰心,繼續與病魔搏鬥。很多外國的網友不斷為他們祈禱,有些叫他們放棄無神論的思想,信靠上帝向祂祈禱,在這時候只有上帝才是人的幫助。讓我們從耶穌的說話中得著應許——耶穌看著他們,說:「在人不能,在上帝卻不然,因為在上帝凡事都能」(可十27) 。

古學賢牧師-「慎防病毒」(2020年02月09日)

執筆之際,武漢肺炎在國內確診數字已超過二萬四千人,不幸地香港有首位患者離世。我們的工作和生活都受到影響,很多人忽然發現人的生命是如此不堪一擊。在營營役役的生活中,我們自己靈性的需要是否被忽視了?當病毒四處擴散,正走近我們身邊,我們除了小心謹慎做足防疫措施之外,更要檢視自己心靈是否健壯。

許多基督徒信主日久,與上帝應有緊密的關係反而疏遠了,受到災病衝擊,難免驚惶失措。故此,無論我們屬靈光景成熟與否,是次疫病提醒我們要堵塞自己心靈的破口,不致被罪惡病毒入侵。撒旦比病毒更可怕,牠不需要破壞我們人生每一方面,只要找到些微空隙,牠便乘虛而入,擊潰我們的信心,使我們離開上帝,如同人感染病毒一樣,命懸一線。所以我們要殷勤藉基督的寶血洗滌自己的心靈,使我們手潔心清,逃避世俗的污染(提後2:22節)。

鄭淑儀姑娘-「易、義的生命」(2020年02月02日)

適逢今天是二零二零年二月二日, 令我聯想起一些「二」字同音的字「易」; 「易」的意思是「輕鬆自在地;流暢地」, 若容易及輕易的生命, 誰人不想? 往往我們的生命所經歷的並「不容易」, 但在艱難過後回想所經驗過的, 是我們內心的體驗及提醒, 尤其在「不容易」的時間裡, 沒有出路可去時,便想到人的盡頭便是上帝的開始, 所以再次互相提醒, 在我們在「不容易」的時刻中不要氣餒, 坦然無懼向上帝求出路 ,上帝必看顧我們並指引我們的路。

另一個「二」字同音的字「義」;「義」的意思是「合宜的事情,正義的」, 相信每個人也想過一個有意義的生活,怎樣是「有意義」的生活? 基督教的人生意義是獲得耶穌的救贖並得永生之福樂, 在世上能為上帝多作見證榮耀上主的名。

「易」和「義」的生命學習, 是我們一生的追求, 因着今天的二月二日的日子, 再次一起反思, 共勉!

彭偉業傳道-「生命改變」(2020年01月26日)

曾經有一位神學教授這樣地形容基督徒:「每一個被耶穌接觸過的人,他的生命沒可能沒有改變。」就正如我們在新約看到,當門徒清楚知道耶穌是那位真正的生命之主後,他們再決不猶疑,決心終身廣傳福音,至死不渝。同樣地,使徒保羅形容自己以往是個罪人中的罪魁,這意味著自己需要福音大能的拯救。當他明白主對他的忍耐和憐憫,他決定成為信徒的榜樣。「然而,我蒙了憐憫,是因耶穌基督要在我這罪魁身上顯明他一切的忍耐,給後來信他得永生的人作榜樣。」(提前一16)

我們是信了主、蒙恩的罪人,我們也可反思在信主前後的生命變化,或是在我們現在日常生活各式各樣的活動中,有哪些是為主而做呢?在新春期間,讓我們反思信主後改變了些什麼,我們可以為主做些什麼?

 

古學賢牧師-「留下七千人」(2020年01月19日)

以利亞先知「懇切禱告,求不要下雨,雨就三年零六個月不下在地上」(雅5:17節)。以利亞的禱告能使死人復活(王上17:22節),他與450個巴力先知和400個亞舍拉先知比試,他禱告,上帝就降火焚燒祭物(王上18:36-38節)。以利亞的事奉的確使人羨慕,然而,當他知道皇后耶洗別要殺他,就起來逃命,甚至向上帝求死(王上19:4節) 。

那時,以利亞得不到自己預期的事奉果效,又與列祖相比,加上他以為其他人都軟弱無能,只剩下自己一人忠於上帝,並且他長期單打獨鬥,沒有同伴,身體和心靈都極度疲累。在此時刻,以利亞偏偏沒有禱告仰望上帝,整個人信心就崩潰了。上帝憐恤他,叫他知道上帝親自保守了七千人未向巴力屈膝,並且叫他去找以利沙作他的夥伴。「以利亞與我們是一樣性情的人」(雅5:17),今天我們在事奉中亦需凡事禱告靠主,並且要尋覓屬靈夥伴,「同那清心禱告主的人追求公義、信德、仁愛、和平」(提後2:22節)。上帝必留下眾多弟兄姊妹與我們同心愛主。

鄭淑儀姑娘-「二零二零年新一頁」(2020年01月12日)

新的一年新的開始,還記得小時候新學年開始,便嚷着叫媽媽買新文具及書包去迎接新的學年,隨著年紀漸長,那種對「新」的熱切減退了不少。但當每年的年初我必定買一本新的記事簿,為新的一年的每天記下重要的事項,除記下所要做的,更重要的我有沒有盡心去完成那些事情,因為已過的日子已遛走而不能追悔,未完成的是新的一頁,仍然有空間去努力,所以每一個「新一頁」是重要的。

因此面對人生「新一頁」的際遇,作為基督徒的我們有時真的不知道怎樣面對,為此便要專心仰望上帝的引導帶領,您們認同嗎?

聖經林後5:17 說:「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我們可以有信心去面對未來的每一天。期盼新的一年,我們持守我們的崗位,在主裡繼續實踐對上帝、對人的承諾,用心去完成未來一年的生活。

彭偉業傳道-「教會是家」(2020年01月05日)

關於「教會是家」的概念的聖經根源,或許與保羅教牧書信中把教會形容為「上帝之家」有關。提前三15:「倘若我耽延日久,祢也可以知道在上帝的家中當怎樣行。這家就是永生上帝的教會,真理的柱石和根基。」當時保羅吩咐提摩太留在以弗所教會負責選拔教會領袖及牧養信徒的工作,相信提摩太的確具備適當的經驗和訓練去肩負這項工作。保羅稱呼教會為上帝的家,因為教會是真理重要的基礎。

以教會傳統來看,教會本身就是悔改得救的人屬靈的家,無論是什麼背景、國籍、抑或家景,只要是蒙恩得救的罪人,就成為了屬靈家庭的成員。如果教會是家的話,我們應以什麼態度在教會內與弟兄姊妹相處?若然教會內的人是自己的家人,當與家人意見不同時,那就應以包容、接納的態度與和我們不同的人相處。

弟兄姊妹對於自己在教會的角色定位,自然影響他們在服事與奉獻的參與和投入程度。在一個家庭中作為一個成員,相信會自動的分攤家用、分擔家務,但是今天教會作為一個家,許多人卻不一定有相同的概念。在新的一年,讓我們一同學習怎樣愛護上帝的家!

古學賢牧師-「久疏戰陣」(2019年12月29日)

在九十年代,拉利還是個年青人,任職推銷員。因公司倒閉,他兩天沒有吃東西,唯有在一個小快餐店吃了一頓豐富的午餐,然後假裝遺失了錢包。那廚師兼老闆竟然在地上拾起一張紙幣,對他說:「年青人,這一定是你丟失的錢。」拉利在心裏感謝上帝。離開快餐店後,他想到這老闆是不想令他尷尬而為他找一個下台階!拉利向天父立志,說:「主啊,將來我有能力的時候,一定幫助別人。」果然在日後30年的人生中,他用了接近一千萬元去幫助有需要的人。

羅1:14節,使徒保羅說:「無論是希臘人、化外人、聰明人、愚拙人,我都欠他們的債」,他也勸信徒不可徒受上帝的恩典(林後6:1節)。可是很多時候我們久疏戰陣,沒有還福音的債。聖誕節提醒我們,耶穌為我們降世、犧牲性命,使我們得著豐盛的人生,我們當為耶穌而活。我們需要恆切禱告,關愛身邊親朋,鎖定還債的對象,並在團契或小組團隊合作,有策略地長期跟進。在未來新的一年,我們為上帝求大事,為上帝作大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