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牧者的話

彭偉業傳道-「有恩典有真理」 (2019年6月30日)

約翰福音一14上:「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這節經文的子句「有恩典有真理」值得我們深思。

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約十四6)。這真理不是指好像各樣學科的知識一樣,那是人用理性論證拿捏得來的。這真理不是「死物」,是在三一上帝的信仰裡,這真理就是上帝本身,是道成肉身的耶穌基督。這真理從永恆來到人間,以真光照耀世間的黑暗,「住在我們中間」,尋找我們,充滿我們。「有恩典有真理」表示真理與恩典是並存的,道成肉身的耶穌基督既是真理也是恩典,人藉基督「住在我們中間」而得著這真理,我們因而能夠接觸、認識,和看見上帝。世界時局正在變化,在各人爭拗誰對誰錯的時候,請不要忘記什麼才是真理!什麼才是恩典!讓我們一同仰望祂!

古學賢牧師-「聖徒的禱告」 (2019年6月23日)

從起初神學畢業後在閩南堂事奉到今天,在牧會上經歷甚多困難。情緒及靈命亦有起起跌跌,但總覺得有一股從聖靈而來的感動及能力,不住地鼓勵我繼續努力。每當受到打擊,快要倒下的時候,卻感覺到上帝的扶持(詩63:8節),祂愛的激勵是何等奇妙,這叫我能領受智慧,重新振作起來。

有一天,重遇一位早年認識的弟兄,他對我說:「古先生,一直到今天,我常常為你敬畏上帝的心禱告。」經此一句話,對弟兄的關愛感激不盡!我親身體會到,原來一個傳道人不單要為弟兄姊妹禱告,也需要聖徒的代禱。亞4:6節告訴我們,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上帝的靈方能成事。今天教會仍能為主作明亮的燈臺,豈不是需要我們一起為教會,為弟兄姊妹多方禱告(弗6:18節)嗎?請大家齊來作禱告勇士!

鄭淑儀姑娘-「六月的迷思」 (2019年6月16日)

六月是我一個既愛且恨的月份,愛的原因是它提醒我生命成長歲月的更生,恨的因由是小時候至成長學習階段往往在六月份是考試期,那些日子忙得令人納悶,天天拼命温習,加上六月天氣常有颱風暴雨,暗暗沉沉的氣氛被壓住,往往令人喘不過氣!但感恩是創造宇宙的上帝的恩典藉着詩歌給我們鼓勵,基督兒歌「天陰天晴天下雨」的歌詞提醒我們:「平平凡凡的人兒,和平平凡凡的笑臉,是怪,或是醜,或是多漂亮,在基督的眼中都是甜;就算天陰天晴天下雨,主都會錫住你,就算天陰天晴天下雨,主都會祝福你。」就是有上帝的愛興祝福,所以我們可以無懼明天,靠着上帝的恩典以笑臉去迎接未來的生活,互勉,阿門!

彭偉業傳道-「從來沒有人見過上帝」 (2019年6月9日)

《約翰福音》一18:「從來沒有人看見上帝,只有在父懷裡的獨生子將祂表明出來。」這裡講出了一個事實,就是在這世上從來沒有人見過上帝,這事實卻有機會讓我們在傳福音的路途上遇上不少的波折。大部份人不會相信自己看不見的東西,所以寧願將自己的信念,寄託於自己所能看見的偶像,例如黃大仙、佛祖、車公,甚至是金錢、權力等等。

 

「只有在父懷裡的獨生子將祂表明出來」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解答,雖然我們看不到上帝,但我們可藉著祂獨生子耶穌基督的作為,就能知道那位創造天地萬物、而且深愛著每一個人的上帝,是的的確確的存在,並邀請我們與祂建立關係,進入祂的國度。如我們期望世人相信上帝,直接的方式是讓他們看見上帝的愛,即我們在世人面前,能夠彰顯耶穌基督犧牲的愛,才能讓他們看見那不可見的上帝。我們努力吧!

古學賢牧師-「上帝看重基督徒的孝親」 (2019年6月2日)

某護老院掛著一個標語:「世界上有兩件事不能等待:行善與孝順」。此外聖經也告訴我們上帝極看重信徒對雙親的孝道,尤其在十誡中的第五誡是人倫關係的重要一個誡命。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不辱,其下能養。」就是說孝親三個重要的層次,最先就是使雙親得到尊榮及喜悅,其次是不要使他們受到羞辱,並且奉養他們也是作為兒女的天職。

我們作為基督徒,當然不能單顧教會的事,而把父母忽略,甚至漠視;否則上帝必然震怒。我們不單要有外表的行為,更要添上真誠的孝心,處處顧念雙親,使他們喜悅,正如所羅門說:「智慧之子使父親歡樂;愚昧之子叫母親擔憂」(箴10:1節)。更重要的是求上帝多方面賜給我們傳福音的機會,設法把父母從魔鬼手中帶到基督的救恩裏面。

鄭淑儀姑娘-「同理心」(2019年5月26日)

「同理心」是個好東西,希望人人都有。能夠身處對方立場思考的一種方式。透過換位思考,體會他人情緒和想法,才能站在他人角度理解與處理問題,對於人際交往與關係的建立來說,是一項很重要的溝通能力。

「你們願意別人怎麼樣待你們,你們就這樣對待別人」。這就是耶穌要求我們能懂得明白及去實踐的命令。我們常常在生命低谷中希望別人安慰和鼓勵,在生病時希望有親朋好友來醫院看望,在困難中有人伸出援助之手,在孤獨寂寞時有人陪伴……可是我們有沒有留意他人的需要?

讓我們一起學習主耶穌有憐憫和慈悲心腸,多察看身邊的人,感受他們的需要,並作隨時的幫助。學習操練「同理心」;將周遭的人常放在心上,每日睡前默想你今天與人的互動狀況。每日早晨默想:今天有哪一位需要我向他表達同理心,希望有時機去表達。願天父上帝給我們一顆敏銳的心去看顧周遭的朋友。

彭偉業傳道-「黑暗卻不接受光」(2019年5月19日)

約翰福音一章5節:「光照在黑暗裡,黑暗卻不接受光。」具有相當深遠的意義。「光照在黑暗裡」代表了光的本質和使命,就是要在黑暗裡帶來光明。「黑暗」代表了渺無希望、毫無生命氣色的境況;「光」就是要在黑暗裡帶來生命和盼望。但事實上「黑暗卻不接受光」,「黑暗」在本質上是與「光」互相矛盾的,所以「黑暗」缺乏相應的智慧去明白和接受「光」,這往往當「光」來到黑暗裡的時候,都會本能上作出反抗和拒絕接受。

我們不難明白約翰所指的「光」就是道成肉身的耶穌基督,「黑暗」就是我們所處的世界。因為「光」和「黑暗」的矛盾,所以我們傳福音時往往遇到不少困難和拒絕,就像耶穌基督被人唾棄和拒絕一樣。然而,我們不需要氣餒,因為黑暗沒有勝過光,光最終會勝過黑暗。我們要努力傳福音,相信我們的努力不是徒然的。

古學賢牧師-「誰來搶救?」(2019年5月12日)

我偶然在<每日頭條29/11/2018>網站看到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一個中年人在清晨沿著海邊散步。沙灘上有許多小魚,是被昨夜的暴風雨捲上岸來的;牠們被困在淺水窪裡。不到中午,水窪裡的水就會被太陽蒸發掉,這些魚兒都快要死了。他繼續往前走,看見一個小孩不停地撿起水窪裡的魚,然後捧在手裡,送回大海。那人說:「孩子,你救不了多少。牠們不過是小魚,誰在乎呢?」小孩回答說:「這條在乎,這條也在乎!還有這一條,這一條,這一條……」小孩繼續把魚兒一條一條撿起來。

今天,我們也須學會看重生命。雖然我們救不了所有人,但是,我們還是可以傳福音去救人,藉分享主的愛來使他們回到天父身邊。主耶穌說:「你們中間誰有一百隻羊失去一隻,不把這九十九隻撇在曠野,去找那失去的羊,直到找著呢?一個罪人悔改,在天上也要這樣為他歡喜,較比為九十九個不用悔改的義人歡喜更大」(路15:4、7節)。

鄭淑儀姑娘-「第三年的五月天」(2019年5月5日)

日月如梭,光陰似箭,轉眼間屈指一算,我剛在閩南家事奉了第三個年頭,其間有許許多多的點點滴滴,常刻劃在我心田。

每星期三的公禱會,會友們不只準時出席,而且很多的成熟姊妹更早一小時便到達齊集閒聊及唱詩,除用心聆聽牧者分享聖經外,盡心為有需要及軟弱肢體恆切禱告,並常常有感恩分享,大家萬眾同心互相關心鼓勵,看到關愛的温馨美景。

每月約三次的探訪安排,也令我感受良多,有幾位患病的弟兄姊妹在病中仍持守對上帝的信靠,有些弟兄姊妹已回到上主的懷抱,我心中有難捨及牽掛之情,但深信他們在天家與上帝同在,免除世上的苦難也是對家人的安慰。

每次的講道分享,我帶着戰戰兢兢的心在講台宣講信息,期望成為流通的管子,讓會眾能深入淺出更明白聖經的真道,聽而明白行出道來。

這些事奉要不斷更生反省,每每有進步的空間,期望天父幫助我走第?年的五月天更有力量和恩典同在。

彭偉業傳道-「凡事都可行」(2019年4月28日)

根據哥林多前書十章23節:「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這是保羅回應當時哥林多信徒應否食用祭過偶像的肉的教導。這段經文提出一點最重要的原則:凡事應以是否造就別人的角度來考慮,所做的事是否會對別人的信仰生命有正面的影響。換言之,決定做某樣事情時要知道能否為基督作好的見證,否則不作也罷,若然做了某事更有機會令別人在信仰生命上跌倒,這些事更加不要作。

就以打撲克或麻雀為例,有人問基督徒以不涉及金錢賭博的原則來參與有何不妥?就正如保羅當時所說:「凡事都可行」,但凡事「不都有益處」並且「不都造就人」,基督徒要弄清楚,不是所有事都能幫助別人加深對信仰的理解。基督徒若然參與了這些普遍公認是賭博行為的活動,雖然沒有涉及金錢,但這樣太容易被別人以為基督信仰是接受賭博,使人絆倒。那麼,這些娛樂消遣不作也罷,何不考慮其他也可團契相交的活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