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牧者的話

彭偉業傳道-「公義的苗裔」(2024年12月1日)

今天踏入12了月份,進入傳統禮儀教會的將臨期,其意義是讓信徒紀念和預備耶穌基督的降生,同時也提醒信徒們期待基督的再臨。耶利米書23章5至6節:耶和華說:「日子將到,我要給大衛興起一個公義的苗裔;他必掌王權,行事有智慧,在地上施行公平和公義。在他的日子,猶大必得救,以色列也安然居住。他的名必稱為『耶和華─我們的義』。經文預言了耶穌基督的降生,祂就是公義的苗裔,是上帝所應許的大衛的後裔。祂來到這個世界,為要施行公平和公義,拯救我們脫離罪惡和死亡,帶給我們真正的平安與盼望。

今天也是我們教會的洗禮日,是一班初信者見證自己信仰的重要日子。洗禮是一個神聖的儀式,是我們與基督同死同埋同復活的象徵,見證我們的舊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架,罪過已經被赦免,成為新造的人,在主所賜予的平安和盼望之下,開展一段新的人生旅程。這也提醒我們,必須繼續勉勵我們的親友,邀請他們來參加教會的聚會,聽聞福音的信息,並且在聖靈的引導下,作出信主的決定、受洗,領受公義的苗裔帶給我們的真正平安,把這福氣傳給更多人,更多我們所關愛的人。

古學賢牧師-「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2024年12月8日)

耶穌基督降生前七百多年,先知以賽亞預告:「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有一子賜給我們……祂名稱為奇妙策士、全能的上帝、永在的父、和平的君」(賽9:6節)。主耶穌是上帝所賜的禮物,祂是全人類的盼望!

 「奇妙策士」:主耶穌最「奇妙」之處是「道成肉身」,祂是百分之百的上帝,同時是百分之百的人。主耶穌要救我們脫離世上腐敗、庸俗的生活,使我們得到釋放。「策士」即現代所稱的顧問或專業輔導。我們做重大決定時, 例如買保險、升學和就業, 都想參考專家的意見。主耶穌是人生的專業輔導,祂能救我們脫離「愚昧」的生活。        

「全能的上帝」:來1:2-3節指出,祂「創造諸世界……常用祂權能的命令托住萬有」。主耶穌能平靜風和海、使死人復活,是大有能力的上帝!今天我們心目中的主耶穌是怎樣的呢?我們很容易將自己投射在祂身上,自己做不到的,就覺得主耶穌也做不到。腓力斯寫了一本書,名叫<你信的上帝太小了>,因許多基督徒的信仰太狹窄,不能應付時代的挑戰。其實,在看起來絕望的地方,主耶穌來了就帶來盼望。我們藉著禱告,依靠這位全能的上帝,就可以在人生各種試驗中得勝。願主耶穌帶領我們面對人生一切困境,得著盼望與平安。

古學賢牧師-「你被召作明燈」(2024年11月24日)

主耶穌說:「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裡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約8:12節)。祂也說:「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太5:16節)。

我們蒙召作明燈,為主發光,因為現今的世代黑暗,充滿詭詐和引誘。光能驅除黑暗,使人看清前路,消除恐懼,帶來朝氣、溫暖和盼望,也幫助人分辨事物的好壞……在光裏面有無限的影響力。我們雖然不是真光,但我們要將主的生命彰顯出來。當我們清楚自己被召的身份,生活時刻像明燈,就能成為別人的祝福。

弟兄姊妹,別人能在你身上看見主的光嗎?你的家人看出你信主後有改變,以及你的生命不斷在成長嗎?我們當效法主耶穌的溫柔、寬恕、忍耐,以離惡行善,追求和睦 (參彼前3:11節),作為我們的生活方式。 每一個主內肢體都發光,教會就能成為明亮的燈臺。今天是建堂65週年,創會86週年,願我們各人都在家中、職場、教會和社區中,為主發光。

彭偉業傳道-「不能停下來」(2024年11月17日)

現代人的生活繁忙程度,可以去到「極致」來形容。在我接觸的一些年青人中,尤其是哪些很有責任和奮鬥心的,甚至是一些成年人,他們都能讓我清晰地感受到:他們明白自己的社會角色和責任,抱有遠大的理想,並為這而一直奮鬥。他們不會浪費任何的空餘時間,去兼職、上各類課程,參與各類活動、義工、比賽、講座,不斷去擴闊社交圈。他們流行一句座右銘:「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可惜,他們對教會生活的態度,卻放在可有可無的位置。 這讓我想起一段經文,路加福音10章41至42節:「耶穌回答說:『馬大!馬大!你為許多的事思慮煩擾,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馬利亞已經選擇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奪去的。』」在當時的文化價值觀來看,馬大是值得讚賞的,因為當時的人認為,人應該在廚房服侍、接待客人,反而馬利亞選擇停下來專心聽耶穌講道,這是會引起別人的爭議和反對。耶穌溫柔地提醒馬大,她要從固化的社會角色中釋放出來,她需要懂得從屬天的角度去看自己、看別人和看世界。說穿了,就是什麼才是最重要?是個人的屬靈生命成長,還是順應世界的要求,以及滿足自己的成就感呢?我們要學的,就是要懂得按照上帝透過聖經所教導的方式,來過我們在地上的生活。如果我們為世上繁忙的事而不能停下來,不肯抽時間去親近上帝,這可能會獲得世界的好處,但最後失去自己的靈命,在這彎曲悖謬的世界裏迷失人生的方向,不知生命最終意義為何!弟兄姊妹,我們必須為此警惕,「要停下來」!

古學賢牧師-「請你用牙線清潔牙縫!」(2024年11月10日)

多年前,我因牙痛就醫。那位牙醫是我老相識,他說:「你的牙齒蛀了,沒辦法,只能拔掉。古牧師,請你每天用牙線清潔牙縫,免得食物殘渣藏在牙縫內,讓細菌繁殖,侵蝕鈣質導致蛀牙。」可惜我沒有把他的建議記在心上,回到家中,仍然只是刷牙就算了,沒有使用牙線。不久,牙齦出血、牙痛等情況又出現。牙醫再次為我脫牙,又苦口婆心勸我每天用牙線。我笑口多謝他提醒,但回家之後,每個月我只用一兩次牙線;結果,這十多年間我已經脫了五隻牙齒。今天我悔改了,現在每天都用牙線。

弟兄姊妹,你知道古代的以色列人有多頑梗嗎?先知們多次多方提醒他們,但以色列人一直「隨從自己頑梗的惡心去行」,他們「犯罪作孽,又隨從別神」;他們為偶像築壇,其數目「與耶路撒冷街道的數目相等」(耶11:8、10、13節)。先知們不斷呼籲他們離開詭詐悖逆的路,轉而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上帝同行。但百姓仍然對上帝冷漠無情,頑梗不聽,終於在公元前586年亡國被擄。

上帝是滿有恩典憐憫的,一旦我們回轉歸正,上帝必帶領我們度過困境,扭轉人生的局面。頑梗是因為驕傲和自我中心,願每一位上帝的子民察驗自己的心,常存溫柔順服的心與主同行。

彭偉業傳道-「聽命勝於獻祭」(2024年11月3日)

在上主日的信息中,杜牧師提及上帝厭棄掃羅。或者有人會覺得奇怪,掃羅原本是上帝所揀選作為管治以色列百姓之人,為何後來上帝會不喜悅掃羅呢!最後上帝放棄掃羅,另外膏立大衛成為以色列將來的王。撒母耳記上15章22節,撒母耳向掃羅說明了他被上帝厭棄的原因:「撒母耳說:耶和華喜悅燔祭和平安祭,豈如喜悅人聽從他的話呢?聽命勝於獻祭;順從勝於公羊的脂油。」

「聽命勝於獻祭」就是掃羅被棄絕的關鍵。雖然我們明白這段經文的要點,但是如果我們代入掃羅的處境,或者會發現其實掃羅有他的難處。當初他接受命令滅盡亞瑪力民族,戰勝之後他看見肥美的牲畜,那是巨大的財富,原本打仗最大的作用就是掠奪敵人的財富,他需要戰利品,慰勞士兵勇將。他不想浪費,就編了一個藉口,說是要找最好的牛羊獻祭給耶和華,藉此留住財富。他心裏想這樣做上帝是會接受。

其實他沒有完全執行耶和華的命令的原因,是他沒有真正了解上帝。我們可以從聖經裏面看到他沒有像大衛那樣會直接向上帝祈求、認罪悔改。他所有與上帝之間的聯繫都是通過撒母耳達成的,就像這次攻打亞瑪力人,都是撒母耳代上帝命令掃羅去做的。(15:1)事實上,他和上帝沒有建立關係,所以他不明白、也不知道「聽命勝於獻祭」,他一直以為上帝只喜悅人的獻祭,卻不是人的「完全順從」。

這個故事實際上提醒我們,要為上帝做事,首先要與上帝建立關係,明白上帝的屬性,恆常祈禱親近上帝,以致我們不會犯上與掃羅相似的錯誤。

古學賢牧師-「你曾懷疑上帝的慈愛嗎?」(2024年10月27日)

一個在痛苦流離困境中的人,多麼渴望上帝同在;若患難持續,人就容易懷疑上帝的慈愛離開了自己。詩66:20節,詩人說:「上帝是應當稱頌的!祂並沒有推卻我的禱告,也沒有叫祂的慈愛離開我。」當時詩人落入網羅和急難中,他仍確信上帝垂聽禱告,也深知上帝的慈愛沒有離開他。

再看舊約的雅各,他被兒子約瑟接到埃及,法老就召見他,問他的年歲。雅各感慨說:「我寄居在世的年日是一百三十歲,我平生的年日又少又苦……」(創47:9節)又少又苦,這是雅各對自己一生的慨歎。但雅各年輕時,上帝應許他,無論他往哪裡去,上帝必保佑他,總不離棄他(創28:15節);而當雅各回迦南地,要面對以掃的時候,雅各向上帝禱告,坦言說:「你向僕人所施的一切慈愛和誠實,我一點也不配得;我先前只拿著我的杖過這約但河,如今我卻成了兩隊了」((創32:10節)。在雅各勞苦的一生中,無論在甚麼景況,上帝總看顧、憐恤他。

弟兄姊妹,在你還未認識上帝、沒有討上帝喜悅的時候,祂已經愛你了!甚至當你得罪了祂的時候,上帝仍然愛你。上帝已與我們立了約,並且這個約不是一種交易,全然是上帝的恩典!賽54:10節,「大山可以挪開,小山可以遷移;但我的慈愛必不離開你;我平安的約也不遷移。這是憐恤你的耶和華說的。」

彭偉業傳道-「堅持到底」(2024年10月20日)

上主日的信息提及「審判」以及「主再來」,或者這信息使我們想到馬可福音13章的經文,6-8節:耶穌說:「將來有好些人冒我的名來,說:『我是基督』,並且要迷惑許多人。你們聽見打仗和打仗的風聲,不要驚慌。這些事是必須有的,只是末期還沒有到。民要攻打民,國要攻打國;多處必有地震、饑荒。這都是災難的起頭。」生活在當今世上,我們不難發現現代的世界正正走向這經文所描述的方向,到處都是「打仗和打仗的風聲」,「民要攻打民,國要攻打國」,都處都是災難「飢荒、颱風、地震」甚至近年經常提及的「地球暖化」。有不少人喜歡運用這經文,來推測主再來將要近,推測第三次世界大戰,透過看穿末日的徵兆而趨吉避兇。 事實上,這段經文的意義原本不是要讓人猜測主再來,而是叫我們作為基督徒的,要保持警醒和謹慎,不要隨便被人迷惑,聲稱基督要回來,因必有人冒認基督。同時,不要見到災難臨近就失去信心,因為打仗和打仗的風聲,各樣的災難,以及國家、社會的瓦解將只會是開始。我們作為基督徒,要為這世界越來越變得混亂、苦難和逼迫而作準備。主耶穌在這段經文裏鼓勵祂的跟隨者,「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13)無論世界將會變成如何,只要我們能夠堅持到底,我們並沒有失去的盼望,因為必然得救將會是我們。

古學賢牧師-「你的救生圈」(2024年10月13日)

賽2:2節,「末後的日子,耶和華殿的山必堅立,超乎諸山,高舉過於萬嶺;萬民都要流歸這山。」上帝在等待我們帶領萬民歸向祂!

使徒保羅說,無論是甚麼人,他都欠他們的債(羅1:14節)。保羅從前是嚴守律法的法利賽人,逼迫基督徒,並且也熱心傳揚猶太教信仰,後來在大馬色的路上蒙主耶穌光照(徒9章)。保羅每當想起主耶穌以祂的寶血來洗淨他的罪,保羅就深深被基督的愛激勵(林後5:14節)。上帝以祂獨生子的性命來救贖我們,我們領受了這份莫大的愛和恩情,上帝卻沒有要我們還甚麼,只要我們愛祂,為基督作見證,使別人同得福音的好處。這兩千年來,許多基督徒走出自己的舒適圈,回應上帝的呼召,去到異鄉還福音的債。

相信你常聽人說:「對於傳福音,我沒有恩賜、時間,也沒有負擔。」但假如你欠了銀行的房貸,無論有負擔與否,你都要依時繳交供款,否則後果嚴重。譬如,當我們得著救恩,就擁有一個又美麗又清潔的救生圈。你把它掛在家裡的牆上作裝飾,還是不停地將它拋出,用來拯救那些浮沉於波濤洶湧罪海中的人呢?

彭偉業傳道-「使命力量的來源」(2024年10月6日)

再過多一個禮拜日,就是教會佈道會的日子,我們現在是否已經預備好自己參與這次佈道會呢?因著大使命,我們每一個基督徒都有傳福音的責任,已經有邀請對象的弟兄姊妹,請繼續為福音對象禱告,而沒有福音對象的弟兄姊妹,也應該參與佈道會同心領受主的帶領,並且和應主的呼召。有時候,我們會覺得傳福音是困難的,人總是拒絕我們的邀請。然而,我們不需要變得灰心,因為踐行福音使命的力量來源,是由主而來。

馬太福音 28 章 18-20 節(現代中文譯本):耶穌走近他們,對他們說:「上帝已經把天上和人間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國萬民都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 並且教導他們遵守我所給你們的一切命令。記住!我要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日。」主基督擁有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我們傳福音,並不是要建立自己的國度,而是按著基督的權柄,代表祂呼召人成為祂的門徒。和合本在第20節的翻譯,沒有翻譯「看哪」behold 的希臘文,現代中文譯本或者比較貼近原意:「記住!我要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日。」這句法是肯定句,不是條件句,即是說,主會與我們同在直到世界末日,並不是因為我們遵行了主的吩咐,而是主已經確定祂必然同我們同在,祂必然給予我們幫助,與我們同行,讓我們忠心地執行祂的大使命。

所以,我們不應該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傳福音,因為主實在地與我們同在,定必給予我們足夠的力量,祂是使命力量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