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化以弗所?」陳如炳牧師講,孫學榮弟兄記(2015年5月31日)

經文:弗1:1-2節

以弗所教會的名聲是十分正面的,按啟示錄第2章描述在當時七個教會排名,應該是排第一、二位。在保羅年代是一個重要城市,無論在交通、政治、文化、經濟和藝術等都發展旺盛,相信當時在信仰上亦需面對各種挑戰,信徒們能活出活潑的屬靈生命,實不容易;香港也是一個繁榮的都會,當思考教會如何成為表彰上帝豐盛生命和榮美的屬靈團隊。

  在2011年第三屆洛桑世界福音宣教大會(全球性基督教團體,探討世界各地推廣福音事工議題),出席會議的約2,200位來自世界各地的基督教領袖對未來福音發展的看法有較大的差別,在教會面對的挑戰方面,危機主要原因是來自入侵教會的文化,首三項危機分別是世俗主義,消費主義,及性與暴力,這些危機與基督徒生活息息相關。香港教會更新運動2014年的普查報告,青少年人參加崇拜人數比上一次普查減少50%,即每年下跌10%,面對危機,需多一點關心和守望、承傳下一代,讓他們接棒。底馬因貪愛世界,離開團隊放棄堅持的使命和目標,然而若善用現代化生活模式是可以協助福音工作,使之成為快捷和有效率的福音平台,帶來正面動力。

  世俗化的危機有二方面,第一個是失去方向,現代人有太多的方向和目標去完成,所以要選擇重要的方向,使徒行傳22章記載保羅在大馬色路上蒙上帝光照,他問了二個問題,按次序是“主啊,你是誰?”及“主啊,我當作甚麼?”,有些人遇到人生大事時才學懂得思考行走人生道路,其實每一個人都有核心責任,除關注個人屬靈生命成長外,也要將信仰活潑表達,努力參與教會事奉。第二個危機是失去感染力,活在這年代的任何一個人,按守則辦事雖然是符合標準及沒有錯漏,卻給人官僚和負面的印象,這提醒我們要留意將基督徒生命活現人群中,感染力是不能忽略的課題,需外展將未信主的朋友帶到教會,讓慕道者感受教會是一處尋找生命方向的地方。以弗所教會雖出色,但卻將起初的愛心遺忘,所以今天的信徒及教會要宣告成為有感染力群體。

  要脫離世俗化的威脅,需要尋求出路,保羅是奉上帝旨意成為使徒,領受上帝的差遣,帶著清晰的生命目標,進入世俗化的地區,建造生命工程。今日上帝也在差遣香港的基督徒,在香港為主建造生命工程;若有人在事奉時懷疑自己的質素和能力,人若甘心將自己獻上,上帝必定接納,《天路歷程》的作者本仁約翰是位鐵匠,佈道家慕迪先生是位鞋匠,便是好例子,他們願意為主作工,上帝就大大使用,求主讓我們可以凝聚足夠的勇氣、決心和信心,立志為主作工。香港教會面對的困難,令人不能安枕,相信沒有人認為基督教會自動向前發展,今天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刻,讓教會的領袖和信徒一起反思,現在可能信徒暫時未有一個去推動香港教會更新或是振奮香港教會的偉大使命,但在此時此刻每一位信徒必需一起努力關注教會、團契和小組,在充滿困難、挑戰和威脅的環境下,拿出勇氣及時間,奉獻精神和力量,同心為香港教會一同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