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 屈黎懿堅師母講、洪慕冰姊妹記(2025年5月25日)

經文:羅馬書15:1-13節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面對同一件事情我們會從不同的角度去看,便有不同的意見,而人際上也經常會有矛盾或爭辯。早期的羅馬教會分了兩批人,各自有不同的意見、做法,於是便產生了對立的局面。所以保羅便寫信到教會,提醒他們應該怎樣做。今天用羅馬書15:1-13節這段經文看看保羅怎樣提醒當時羅馬教會的信徒,亦讓保羅的提醒成為我們今日的幫助,讓我們在教會當中、家庭當中以及在工作場所裡怎樣與人和諧相處。

羅馬書14章說到羅馬教會分了兩批人,他們各自有不同的見解和做法。有一批人因為信心的緣故他們只吃蔬菜,以及將一些重要的日子非常看重,他們認為不這樣做便會破壞聖經的規條。而另一批人則相信所有食物也能吃,日日也是很重要的。於是這兩批人因見解不同而互相批評對方。所以保羅在經文中詳盡解釋給他們為何不應互相指責,亦提出在相處上應有的原則−就是彼此接納。

保羅在羅馬書15:1-2節說:「我們堅固的人應該擔代不堅固人的軟弱,不求自己的喜悅。我們各人務要叫鄰舍喜悅,使他得益處,建立德行」這段經文將當時的教會分成兩類:堅強和不堅強的人。保羅將自己納入堅強的人,堅強的人代表有能力、認識真理和信心穩固的人。他們很清楚因為主耶穌的救贖而令他們的罪得赦免,而不是守律法、禮儀而得救。而不堅固的人表示信心軟弱的人,他們認為信主耶穌之外,也應遵守生活上的規條才能得救。而堅固的人(有智識的人)往往會看不起不堅固的人(軟弱的人),所以保羅提醒堅固的人應該(有責任)包容、扶助軟弱的人,另外亦提醒他們不求自己的喜悅,不要只想自己,要甘願放下自己,體諒別人的處景,幫助軟弱的人建立更強大的能力,令他們做得更好,讓他們生命被建立、得造就,才能得到喜悅。就如主耶穌亦願意放下身段,服侍門徒,祂想透過自己的謙卑服侍令門徒明白什麼是彼此謙卑服侍。

另外經文中亦說主耶穌沒有求自己的喜悅,並將所有的辱罵都落在祂身上,基督不求自己的喜悅正好扼要地說出主耶穌是以神子的樣式成為一個人子降生到地上,祂甘願奉獻自己服侍世人,一心為完成上帝的心意、去討上帝的喜悅。耶穌基督除了跟有智識的人來往,亦和被看不起的人、罪人來往,在接納人上耶穌給了我們很好的榜樣,如果所有教徒也像耶穌一樣去接納所有人,便不會發生彼此論斷、彼此對立的情況,所以我們要彼此接納,如同基督接納我們,歸榮耀與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