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約翰福音6:1-15節
今天的社會是一個講求增值的社會,學歷、資歷、能力各方面都要不斷增值,卻沒有關注屬靈生命是否都要增值!今天的五餅二魚故事能提升屬靈的能量。
當時一大批群眾跟隨耶穌渡過了加利利海,上到對岸的山上。耶穌在加利利地區行了許多醫治的神蹟,這些神蹟傳遍鄉間,而當時也接近逾越節,群眾正準備赴耶路撒冷守節,就轉向跟隨耶穌,期待祂是「彌賽亞」救世主。以當時有五千個男人計,當時聚集的人數大概是一萬五千至二萬人。
一、資源的源頭
耶穌知道這班群眾跟隨祂的目的,也知道在那個時刻他們的需要:他們肚餓了。祂問腓力哪裏買餅給這些人吃(6:5),其實耶穌只是想試腓力信心的程度。面對一個實際問題,腓力也運用了實際和理性的思維去答耶穌。腓力回答說:「就是二十兩銀子的餅, 叫他們各人吃一點也是不夠的。」(6:7)二十個銀錢大概是20天的工資,足夠供給一個工人家庭的一個月生活費,這可能是他們當時門徒群體可以動用的資金,但腓力知道就算動用這些資金,也不夠現在這上萬人食一小點。
第六節其實已經說明耶穌是知道怎樣做,祂是故意問腓力。我們留意,耶穌問腓力的問題,是「哪裏」去買?而腓力心裏面只想著:「如何」去買!他心心念念的是如何去完成這次任務,但沒有看清楚耶穌所問的問題,是從「哪裏」獲得食物,如何維持獲得生命的能量。
事實上我們好多時候都變成腓力那樣子,面對生活上的各種挑戰,工作、學習、與親人關係,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第一時間一定是去好實際地思想如何解決,但好明白有些事情實際上無論如何做都不能解決,於是擔憂、煩惱。這是也因為我們好像腓力太善於計算,因為太過精明而恐懼。
二、資源的尋找
當腓力只見到龐大的需要,卻沒有看到真正的資源從何而來!另一個門徒安德烈就看到資源很重要,他去尋找資源。對耶穌說:「在這裡有一個孩童,帶著五個大麥餅、兩條魚,只是分給這許多人還算甚麼呢?」(6:7) 安德烈看見資源不夠,就立刻去尋找資源回來。安德烈看到一個人群之中微不足道的小孩,擁有一些食物資源,就是五個餅和兩條魚,他立刻通報給耶穌。小孩子願意獻出食物,因為他們不像大人左計右計,只會好單純地想:如果耶穌有需要,獻上就好了。
其實安德烈找到這小孩是做得很好,可惜他向耶穌報告的時候加了句:「只是分給這許多人還算什麼呢?」可見他的心理狀態是:「信心的行動」與「理性的質疑」的交織。即是說,他有信心去尋找需要的資源,並且相信主耶穌能夠運用這些資源,但眼前的現實讓他清醒,使他不能不作理性判斷和質疑。
其實我們大部分人都有安德烈這種矛盾,處於「願意相信耶穌的能力」,但又面對「對資源不足而擔憂」之間,在兩者的矛盾當中,就像許多人在面對巨大挑戰時,學業、工作、生意,甚至是事奉的困境,既想倚靠主,又難以忽視現實的困難。渴望能夠完全相信主耶穌,放心去行動,卻有內心裏質疑,這樣阻礙我們領受主的祝福和恩典。
三、耶穌的三個行動
門徒腓力和安德烈先後嘗試解決當前的問題,卻始終找不到解決辦法。耶穌就親自提供出路,耶穌叫他們做三件事,第一,吩咐他們叫群眾坐下來;第二,派餅;第三收拾零碎,放進12個籃子。(6:8)
耶穌叫他們做的第一個行動,就是「坐下來」。在當時猶太文化中,坐下吃飯是安息與享受的象徵,這也暗示了上帝的供應是無需焦慮的,群眾的飢餓本該引發恐慌,但耶穌邀請他們放下所有掙扎和顧慮,專注於祂的作為。當我們處於困境的時候,的確我們好難會做到安息和享受的狀態,然而,這可能是耶穌再一次邀請我們完全地信任祂的時候,是操練信心的時機。
耶穌第二個行動就是分餅。首先,耶穌「拿著餅,祝謝了,擘開」,把餅分給眾人。祝謝:代表耶穌感謝天父,表明一切供應源於上帝的恩典,而非人的努力。擘開分餅:代表耶穌自己是派出去的餅,耶穌是「生命的糧」。耶穌的生命,是叫人豐盛和足夠的生命。
這節經文有一段說話值得我們留意:「都隨著他們所要的。」我們可以想像這個分餅的過程是平靜,而且是平凡的,卻在平凡裏顯得不平凡。這裏說每人都得到他們所要的,即是每人想吃幾多就吃幾多,取得足夠的食物份額為止。對於在那裏的每個人來說,他們根本看不出耶穌行了什麼神蹟。雖然沒有人注意到,神蹟卻是一路一路地發生著,我們經常渴求上帝在我們的困難當中彰顯神蹟,但神蹟不一定是神奇的,上帝可以通過很平凡的事情來彰顯祂的工作,就好似分餅那樣。
耶穌第三個行動就是收拾。收拾零碎代表對上帝恩典的尊重,不輕看祂所賜下的任何一點祝福。上帝要我們知道,祂的恩典不僅足夠,而且有餘,但我們仍然應該以感恩的心看待每一份恩賜。在第13節,他們將所剩下的零碎食物,收拾起來,都有十二個籃子。群眾收食物的過程表面上是平靜而平凡,實際上是進行著一項神蹟。這項神蹟要去到大家都食飽之後,去收拾,才會認出上帝的作為,才知道恩典是如何豐富。同樣,我們好像每天都過著平凡的生活,可是到我們去數算一直以來上帝的恩惠,才會發現恩典如何奇妙地滋養我們的生命。
四、信心的充值
我們不知道門徒分餅的時候的心情,會否戰戰兢兢,恐怕餅和魚不夠分?他們不斷地分餅和分魚,他們只知道照著耶穌所吩咐的去行,把一切的壓力和焦慮放埋一邊,拋諸腦後。這個過程是一個「增值」的過程。「信心」是需要不斷地經歷上帝的帶領,一步一步按照上帝的旨意行出來,才擁有充實而堅定的信念。
這是耶穌給他們的一個訓練,是一種屬靈提升的機會,事實上我們某些方面又何嘗不是好似這兩位門徒呢?在今天亂世的日子,我們都「信心不足」,因為我們的屬靈能量不足夠。我們都需要「增值」。我們如何可以為自己增值呢?關鍵在於我們要知道我們能力、資源的源頭在哪裏,就是主耶穌。上帝知道我們的需要,祂也知道怎樣做。我們要向上仰望,祂必定一步一步帶領。將來,我們必定看到祂的信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