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上山迎見主」 彭偉業傳道講(2025年7月27日)

經文:路加福音9:28-36

培育事工是教會永續發展的根基。感恩,我們教會是一間重視培育事工的教會,我們盡量維持為每個級別和年齡層的信徒提供合適的主日學。今天,讓我們從經文裡學習和思想培育事工發展的方向和意義。

這段登山變象的經文在28節開始,聖經作者期望讀者注意到八天之前發生過的事情:耶穌問門徒「我是誰?」,彼得確認耶穌是「上帝所立的基督」,耶穌說明基督必須受苦和受死,而門徒必須捨己,背起十字架跟從祂。經文接著登山變象事件,是刻意的佈局,耶穌教徒門徒的延續。可惜,彼得三人看見耶穌登山變象和榮光,以及摩西和以利亞出現之後,打算為他們搭三個棚,期望把榮光留住,讓世人上山來敬拜他們,這樣違反基督需要為世人受苦和受死的使命。在當時,他們並不明白基督的使命,和門徒在世上的使命,這事件讓我們聯想到今天培育事工的三重提醒。

一、人不能靠自己明白上帝。

耶穌多次教導門徒,也用不同的形式,但門徒始終不明白基督真正身份的意義,接受不到一位受苦受死的基督。事實上,人是不能倚靠自己能力去認識上帝。我們舉行主日學做教導,學生表面上認識聖經內容,卻是未理解真正基督的使命。認識基督,不單只是理性上的認識,還包括「捨己」,天天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來跟從主。個人理性上的認知,需要與行動的結合,兩者緊扣。人要去到為信仰「捨己」的階段,絕對不是靠人的作為可以做到,而是經歷主在他生命中的工作。

二、主必定引導人去認識祂。

儘管我們不能靠自己的能力去認識主,但是吊詭的是,主是會不厭其煩,三番四次地引導我們去認識祂。我們再觀察彼得的一生。最初的時候,主耶穌沒有因為彼得多次教而不善而放棄他。彼得在晚年的時候,終於不再是那個「不知道所說的是什麼」的彼得。在主復活,升天,聖靈降臨。彼得自己真正知道了基督是誰,甘願步主的後塵,踏上受苦之路。晚年被羅馬政府捉拿囚禁,到釘在十字架上。

主耶穌被釘之後,彼得重拾打魚的工作,復活的主來到海邊再次找他,三次問他你愛我嗎,重新肯定他。主升天之後,差派聖靈與他們同在,時刻引導他們。彼得最終認識主耶穌,背起十字架跟隨主。彼得的改變,完全是三一上帝的工作。

在一個人一生當中,認識和知道主是有不同的階段和深度。由最初從頭腦理性上的認識,漸漸融入生命,轉化為使命,願意背起十字架,為主捨己。這些轉變需要一個過程,是主主動地不斷地在人的生命上工作。

三、一起上山迎見主。

培育事工的角色就好像,與信徒一起上山迎見主。我們被呼召參與培育事工的,要明白真正的培育者是三一上帝自己,所有參與培育事奉的工作者都是同行者。

我們教會的培育事工,堅持為不同年級和程度的信徒,舉行各種主日學、查經班、信仰探討、團契查經、門徒訓練的聚會,教導他們明白聖經,學做門徒,目的是要陪同他們經歷主耶穌。我們要認定三一上帝自己引導人認識祂,他們的生命有沒有被塑造,取決於他們有沒有在生命歷程中親自經歷主的帶領。我們培育工作者,只是同行者。我們的責任,是要塑造適切的場景,創造條件,讓信徒親自經歷主。這種情況,就好像我們陪伴大家一起上山去面見主耶穌,跟隨主耶穌。在他們人生的信仰歷程裏面,與他們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