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在耶利米書第一章呼召耶利米時,他已知道自己的工作情況及結果,即猶大人不會回轉,而上帝也會讓猶大亡國,然後猶大人被擄後再回來重建。耶利米面對這個困局有甚麼反應?耶15:1,先知其中一項工作是代求,上帝開始已讓耶利米不用代求,因祂知道災禍必會臨到,故耶利米求上帝「求你記念我,眷顧我」(耶15:15)。記念和眷顧是兩個動詞,上帝會記念人和監察人,如我們作惡,祂也會追討人的罪孽,祂知道我們所做的一切。有些人面對困境時是坦然無懼,有些還未遇見困難時就開始埋怨,這基於我們對上帝的信心,不是在於環境,而是在於與上帝的關係。
耶利米讓上帝去「向逼迫我的人為我報仇;不要向他們忍怒取我的命,要知道我為你的緣故受了凌辱。」(耶15:15)。耶利米知道是上帝掌管一切,在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沒有好結果時,該如何堅持?如果認為重要,我們一定會去做,如不重要就可以隨時放下。耶15:16,耶利米捉緊在上帝面前感受快樂,這是他在遵行上帝吩咐後的反應,安然面對所在的處境。信了主後也會遇到問題,但面對問題的方法和態度應該跟未信主前不一樣,有時要接受自己的無能為力,並學會面對問題。即使無法改變所面臨的問題,耶利米也遵行上帝的說話,「因我是稱為你名下的人」(耶15:16)。我們是否屬上帝,並不單是按自己的感受肯定或否定上帝與我們的關係,而是基於我們平時如何做。
耶15:17,我們的感受不代表一切。面對不如意時的反應,才真正表達我們的信仰。上帝讓耶利米不高興,但這不是情緒的發洩,而是經歷上帝如何憤恨地對著那些猶大人,因先知的其中一個工作是經歷上帝的體會。耶15:18「我的痛苦為何長久不止呢?我的傷痕為何無法醫治、不能痊癒呢?難道你待我有詭詐,像流乾的河道嗎?」這問題在於耶利米與上帝的關係,詭詐是善變和不忠,夏天時沒有雨水,以色列的河道乾了。耶利米問上帝是否待他這樣,捉摸不到。有時我們是否把信仰功利化?
耶15:19,上帝的第一個要求是回轉,面對困境時的質疑,首要是回到上帝那裡,如我們不願意,上帝如何與我們建立正常關係,面對不正常的環境?另外,要分辨甚麼是重要或不重要,才能經歷上帝,代替上帝宣講信息。面對各種處境時,焦點在哪裡?以色列民最後會歸向上帝,國破家亡後他們認為耶利米是真先知,因預言耶路撒冷被毀是真的,他們問耶利米要留在耶路撒冷,還是逃到埃及。昔日城未被攻破時,耶利米讓以色列民順從,被擄後上帝會施行拯救。在懲罰臨到後,耶利米讓他們留在耶路撒冷,因懲罰已完成,只需回轉上帝。如逃難到埃及,他們要面對另一場災禍。 耶15:20,這在第一章上帝呼召耶利米時也講過,重要是耶利米是否相信。不是環境的惡劣來決定事奉的價值,先知如何面對問題成為我們的學習。耶15:21,耶利米承擔上帝所呼召他做的事,上帝會與他同在,面對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