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admin 的所有文章

彭偉業傳道-「變賣所有的」(2025年1月12日)

今年我們教會新的主題是「立己顧人,共建家園」,今天我們從「立己」這意義開始說起。首先,我們要搞清楚一些對救恩錯誤的想法,例如通常我們會聽到「天堂是免費的」。事實上,人是無法用自己的努力和金錢來獲得救恩,但聖經從來沒有這樣說:「得著救恩是不需要付任何代價。」(太十三44-46)

讓我們看看一段耶穌對門徒的教導:「天國好像寶貝藏在地裡,人遇見了就把它藏起來,歡歡喜喜地去變賣一切所有的,買這塊地。天國又好像買賣人尋找好珠子,遇見一顆重價的珠子,就去變賣他一切所有的,買了這顆珠子。」經文指出天國就好像人遇到地下的寶貝,或者貴重的珠子,人必須「變賣一切所有」,才能夠得到珍貴的「天國」。救恩的價值不是一個特定的價格,而是「所有」。不論我們擁有的是多少,只要願意用「所有」來換取,就必得著救恩。即是說,想擁有天國的人,必須願意以天國為他們唯一所渴求和所擁有的。而這句說話的重點,就是是否「願意」。

在我們繁忙而且高壓的生活中,信仰對現在的我們還有幾重要呢?期望大家都問問自己這問題:我們是否願意把主耶穌成為我們生命中的唯一呢?願上帝保守大家新的一年,在屬靈生命上不斷長進。

古學賢牧師-「不要切斷蒙福之路」(2025年1月5日)

教會與個人生命的復興,是細水長流的工夫,必須支取從天上來的能力。我們怎能得到上帝的幫助呢?代下7:14節,上帝說:「這稱為我名下的子民,若是自卑、禱告,尋求我的面,轉離他們的惡行,我必從天上垂聽,赦免他們的罪,醫治他們的地。」

宋尚節博士有以下金石良言:

-蒙恩的人有兩個特徵:讀經和禱告。

-魔鬼撒但最怕信徒同心合意倚靠上帝。

-禱告乃奮興我們生命的首要條件。

-禱告是最快樂的事,絕非重擔。

教會與個人生命復興之難,難在哪裏?在於切斷了蒙福的路。甚麼是蒙福之路呢?就是回歸聖經,遠離惡行,過分別為聖的生活,並以見證主耶穌、傳揚福音為使命。

「道成肉身」倫國平牧師講、曾卓謙弟兄記(2024年12月22日)

經文:約翰福音1:1-18

當我們向世人傳福音時,世人經常會拒絕和以粗言穢語對待我們。2001年我回香港參加一間教會在尖東舉辦的聖誕報佳音活動時,路人沒有用粗口指責我們,反而很開心歡迎我們向他們宣講上帝的信息。聖誕節不只是給我們一個開派對的機會,是上帝讓人的心打開來聆聽福音的信息。與福音有關的三個節日—聖誕節、受苦節和復活節,我們除了記念耶穌基督的降生、受死和復活外,更加有假期讓我們安靜下年思想祂的救恩。當這三個節日的含意合併一齊,就是完整的福音。耶穌的復活大能、祂所給予的救恩是最高的,在主裡面沒有難成的事。上帝給予的是非常體貼,我們實在不能忘記祂的恩惠,我們要用最大的讚美回報祂。

約翰福音在開始的敘述不是講耶穌降生的事蹟。在第一節講到:太初有道,道與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作者把耶穌的背景清清楚楚地講出來,用「道」形容耶穌,道就是把人最偉大的理想呈現出來。道就是上帝,經上記著說: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上帝就是上帝。在第3節中,作者說上帝創造萬物,證明祂的偉大到在第4-5節中,提到耶穌來到世上,黑暗不接受祂。我們會把魔鬼和鬼怪當著黑暗,而黑暗不接受祂,就是魔鬼也害怕耶穌會直接審判魔鬼,使牠們下地獄。但是,耶穌的降生是為了拯救世人。

6-10節提到施洗約翰和「這光」—即是耶穌的記載。當我們信耶穌後,我們的心眼會開了,清楚世界和靈裡發生的事。聖經以靈、魂、體描述人,以靈作為優先,但是我們很多時會先關心身體的需要,然後到魂和靈,我們需要緊張自己的靈魂先。我們傳福音時,經常會被問到「信耶穌會得到溫飽嗎?」其實,靈會影響魂,再影響身,當然上帝會祝福我們身體上的需要,而真正需要看重的是我們的靈,因為心靈空虛是最致命的。

10-11節提到,雖然世界是上帝所造,但是世界不認識祂。上帝願意拯救世人,縱使祂看到很多問題,祂都願意來到這個世上。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耶穌在世時三番四次遇到不同挑戰和不同的批評,但都願意面對和教導他們。14節: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祂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耶穌來到這個黑暗的世界中,很多人都不歡迎祂,世界不歡迎祂,所以聖誕節真正重要意義就

在這裡。上帝愛我們,就算有很多攔阻都來拯救我們,住在我們中間。舊約時上帝住在會幕,在我們中間; 所羅門建完聖殿後,上帝住在我們中間。在新約時,耶穌住在我們中間,所以我們是非常有福氣的。在上帝裡沒有難成的事,我們信主後可以靠著上帝面對不同的挑戰和難題,非常感恩。耶穌在世時,祂與貧窮、有殘疾等不被社會接受的人士同行,我們要學好這個事情,以耶穌為榜樣。

聖誕節不只是單單慶祝主耶穌的降生,我們要清楚明白耶穌降生的意義。祂面對很多攔阻,在世的挑戰,也願意來這個黑暗的世界拯救我們,所以我們會好好珍惜這份救恩。除了珍惜外,我們也要盡力,把這個大好的消息傳給未信的世人,使得救人數增添,阿們!

彭偉業傳道-「跑盡了的路」(2024年12月29日)

今天是2024年最後的主日,這兩年來我們經常在信息和宣講中,多次用多種角度去解釋「認識基督,作主忠僕」,在這主題的最後的一個主日,想與大家作一總結。在我看來,提摩太後書四章七節,是給予一個忠心服侍主的僕人最美好的結局和鼓勵,也是保羅對他自己生命的總結。

大家嘗試想像一下,如果有一天我們與主耶穌相遇,我們第一句說話,會向主耶穌說些什麼?我就會跟這段經文一樣地說:「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我們每個人都會面對不同的挑戰和困難,這些挑戰可能來自於生活的壓力、工作的困擾,或者是信仰上的掙扎。然而,正如保羅所說,我們被呼召去打那美好的仗,去跑那當跑的路。

我們要以堅定的信心來面對生命中的每一天,無論前方的道路多麼艱難,上帝都會與我們同行,賜給我們力量去克服一切困難。我們彼此勉勵,持守所信的道,不斷在上帝的恩典中成長。無論經歷任何處境,我們都要記得最終目標是榮耀上帝,並在祂的愛中完成祂給予我們每個人的獨特使命。

作為主的「忠心僕人」,期望我們能像保羅一樣,跑到終點,守住信仰,並在那日見主面時,能夠充滿信心和無愧地向主耶穌說:「我盡力了!」願我們的主祝福每一個忠心的僕人!阿門!

「工作艱難,仍要堅持」司徒永富博士講、林日麗姊妹記(2024年12月15日)

經文:雅各書4:13-15節、希伯來書12:1節

雅各書4:14「其實明天如何,你們還不知道。你們的生命是什麼呢?你們原來是一片雲霧,出現少時就不見了。」今天跟各位分享是我對生活及工作的體會。世界每天都在變,很多事都不在自己的計劃中,我們以甚麼心態面對?

香港人的幸福指數僅僅合格,跟第三世界的敘利亞差不多,心境態度是非常重要的。有基督徒以為工作是罪以後的詛咒,但創世紀提到人未犯罪之前要在伊甸園治理、管理、修理和看守,工作是祝福和榮耀上帝。以前的工作順利,因上帝創造我們與祂同工,但人犯罪被逐出伊甸園後,經文提到地長出荊棘和蒺藜,如工作面對的困難,工作變成終身勞苦。不只是外在環境的艱難,心境也是艱難。我們為了追逐自己的目標,與別人比較,隨波逐流。今天希望跟大家檢視內在的自己,以下有五個堅持和兩個相信:

  • 量力而為(羅馬書 12:3)

我十年前曾有輕生的念頭。當年我努力為公司上巿,有外來的和對自己的壓力。最後公司成功上巿,但我整個人耗盡了,後來我好好修理治療自己。做好該做的事,放下重擔,學習交託給上帝,量力而為。

二、永恆價值(提前 6:7-10)

懂得為人生排序,外面環境太多引誘,提醒自己甚麼才是永恆價值,如親情、情感、愛等,而上帝的真道應放在最高位。

三、工作與生活融合(傳 3:1、11)

我們的生活不只是工作,上帝安置的不只是工作,還有其他板塊,如在社會、家庭中的角色,這些身份不是分離,因我們是一個整體,工作與生活互相影響。有本書《總體領導力》提到工作與生活融合的三個原則:活得真實(認識自己)、活得完整(生活很多板塊和角色)、活得創新(要虛心學習新事物)。

四、成為金錢的主人(太 6:24)

我們要成為金錢的主人,不需要跟其他人比較。慾望是無窮的,追逐慾望是很辛苦,簡約生活能夠減少自己的壓力。

五、要安息(創 2:2-3)

上帝創造世界,第七日就安息,定這日為聖日,這是命令。休息不是為了娛樂,而是為安頓,回顧過去上帝如何參與我們的生活,將一切美善的歸榮耀給上帝,休息後再重新上路。 雅各書4:15「你們只當說:主若願意,我們就可以活著,也可以做這事,或做那事。」提醒真正掌管我們的是上帝,不要自大。只要上帝願意,我們才可以做到某件事,否則寸步難移。第一個相信,是相信上帝掌管所有事。第二個相信,是相信上帝帶領,「我們既有這許多的見證人,如同雲彩圍著我們,就當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來12:1),我們要一生跟隨主。

古學賢牧師-「再思『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2024年12月22日)

賽9:6節,「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有一子賜給我們……祂名稱為奇妙策士、全能的上帝、永在的父、和平的君。」上次我們思想了基督是奇妙的策士、全能的上帝,今次我們分享祂是「永在的父」與「和平的君」。

「永在的父」:「父」在原文是永恆的創始者,有領袖、元首的意思,故此這裏的「父」不是就基督與聖父的關係而言,而是指到祂與信徒的關係。永在的父突顯了主耶穌的永恆性,祂是自有永有、不會改變、永遠長存的上帝。祂可以長遠看顧我們,帶領我們奔走前路。主耶穌滿有溫柔和體諒,祂愛屬祂的人到底(約13:1節)。這位「永在的父」甚至願意將永恆(永生)賜給我們!

「和平的君」:今日世界充滿仇恨,國攻打國,民攻打民。你和我需要的是和平,戰爭卻愈發頻繁。若要得著真和平,必須將福音傳至地極,使萬民悔改,接受這位和平之君耶穌基督。當主耶穌降生的時候,天使宣布:「在至高之處榮耀歸與上帝,在地上平安歸與祂所喜悅的人」(路2;14節)。主耶穌到世上來,以自己的身軀廢掉人與上帝之間的冤仇。祂在十架上代替罪人受死,滿足上帝公義的要求,用自己的血成就了上帝與人之間真正的和睦。請謹記,上帝「藉著基督使我們與祂和好,又將勸人與祂和好的職分賜給我們」(林後5:19節)。 趁著聖誕佳節,願你和我作基督忠心的使者,努力傳揚基督這位奇妙的策士、全能的上帝、永在的父、和平的君!

「選擇那上好的」彭偉業傳道講(2024年12月8日)

經文:路10:38-42

我們作為基督徒,如何避免陷入「生命不知為何」的處境呢?今天的經文或者幫助到我們!馬大和馬利亞的故事應該是我們所熟悉的,馬大給人的印象不好,好像在埋怨耶穌容許馬利亞不去幫手做服侍。在當時一個家庭如果招呼一位夫子到家作客,是一件大事,並且必定要做到最好。馬大原本想自己妹妹可以幫手,現在卻一力承擔,忙亂之際發了牢騷也不出奇。然而,耶穌的回應值得深思:

一、唯一重要的

在前一段撒瑪利亞人的故事中,聖經作者提出「盡心、盡性、盡力、盡意,去愛上帝」的主題(10:27)而馬大和馬利亞的故事就是為這主題作解釋:「愛上帝的關係」是應該如何建立和維繫。馬大心裡為很多的事牽掛;馬利亞卻只選擇做一件事,就是親近耶穌。我們每天生活都十分繁忙,並且正在陷入一種危機,就是再沒法專注於主耶穌。我們需要自問,究竟耶穌在我們的心中還有幾重要?

二、不能奪去的那一份

「上好的福分」可以翻譯成「最具有價值的一份」,人在生活中要處理眾多不同的人和事,但有一件事是最重要並且超越了一切的:就是一個人與上帝的關係,就像與自己家人的關係,是不可以奪去的。維繫與上帝的關係是需要專心一志地去做,不容許任何人或事奪去其位置。馬利亞決心選擇了做這件事,其他的事情就不能奪去這件事。我們經常面對很多急需處理的事務,被許多繁瑣的事務纏繞著,其實它們都是不重要的,但我們卻容讓它們奪去真正應該做,真正重要的事的時間和空間。我們要細心分辨什麼是真正重要的,什麼是緊急的,千萬不要被緊急的事奪去首要的事,就是建立與上帝的關係和連繫。而且很多時表面上緊急的事,其實未必真的緊急。

三、勇敢的選擇

       馬利亞的「選擇」在原文裏包含一種強烈的偏愛,就算她看見姐姐馬大忙到氹氹轉,仍然不為所動,堅持選擇聽道。平時當我們繁忙的時候,返不到教會或團契聚會,或者靈修讀經,我們都很容易抱怨這是環境造成。因為生活太逼人,是環境使我們身不由己。所以,親近不到上帝,就不是自己問題,責任不在我,是被環境逼成的。然而,馬利亞的選擇是她的取捨,她不會將責任交給環境,這種選擇其實並不容易,需要莫大的勇氣。耶穌所說的「選擇」,是需要我們留一個空間給主耶穌,堅持自己的選擇,是需要勇氣,表達自己具有愛上帝的勇氣。

坊間流行一個水缸裝沙石的比喻:如何將沙和石填滿一個水缸?問題的答案著重於次序:就是必須要把大石頭放進水缸,然後小石頭,之後沙粒,就可以把一個水缸填滿;當先後次序搞錯了,小石頭和沙粒不會留空間給大石頭,會導致水缸不能填滿。這比喻叫我們必須果斷地給予空間給重要的事,留空間給主耶穌就是至關重要的事。只有重要的事得到滿足,其他的事也可以順利地完成。

我們都知道上帝愛我們的方式是去到盡的,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回應祂的愛。從來愛的關係都是雙向的,單方面的愛就建立不到關係。我們必須選擇上帝成為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一份」,必須留空間給主耶穌,讓我們與上帝的關係成為我們生命中的首要選擇。

彭偉業傳道-「背起十字架」(2024年12月15日)

12月份是我們記念和預備耶穌基督降生的日子,也提醒我們基督的再臨。耶穌基督曾說過:「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路加福音 9:23)這句話提醒我們,作為基督徒,我們不僅要信靠主,更要願意背負十字架,跟隨祂的腳步。

最近看到一段關於信仰的漫畫視頻:一班年青人各自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一步一步的向前行,其中一位青年感到十字架太重,要求主容許他把十字架修改,變成較小型和較輕的。十字架被修改之後,這位年青人步伐輕鬆了,但他仍不滿足,要求主讓他把十字架再修整得更加小型一些,於是這年青人比其他人行得更快。但生命路途去到某一點,遇上了懸崖深淵,其他人因為十字架較大較長,可以把十字架作為橋樑連接上懸崖對面的山坡,因此能夠繼續前行。但是這位青年人的十字架因為太小,長度不足夠去連接對面的山坡,他就再無法前行了,只能後悔莫及。 有時主耶穌給我們的十字架的確很重,但可能是為我們將來的道路作預備,叫我們更加堅強壯膽。我們可能會面對挑戰、試煉和迫害。然而,正是在這些困難中,我們的信心得以鍛煉和成長。我們需要相信上帝的計劃總是最好的,祂會給我們足夠的力量去面對一切。

「飲水思源同謝恩」張福民牧師講、洪慕冰姊妹記(2024年11月24日)

經文:歷代志下 6:1-17節

今天的人們是無情無義、忘情忘義的,但我們從聖經裏看到,教會應該是有歷史的,當我們數算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上帝的恩典是很豐富的。教會的歷史是很重要的,從開始到現在,感謝主,我們閩南堂歷史很齊全。在本會立會的時候是在一個非常困難的時期,以前的香港閩南堂還需借用墳場來聚會,無論如何,已經86年了,當年建堂的弟兄姊妹們愛主的心是可以証明的。今天我們飲水思源,我們是否有這動機呢?

在歷代志上17章說:「大衛住在自己宮中,對先知拿單說:『看哪,我住在香柏木的宮中,耶和華的約櫃反在幔子裏。』拿單對大衛說:『你可以照你的心意而行,因為上帝與你同在。』當夜,上帝的話臨到拿單,說:『你去告訴我僕人大衛,說耶和華如此說:『你不可建造殿宇給我居住。自從我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直到今日,我未曾住過殿宇,乃從這會幕到那會幕,從這帳幕到那帳幕。凡我同以色列人所走的地方,我何曾向以色列的一個士師,就是我吩咐牧養我民的說:你為何不給我建造香柏木的殿宇呢?』現在你要告訴我僕人大衛,說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我從羊圈中將你召來,叫你不再跟從羊群,立你作我民以色列的君。』」上帝領以色列人從埃及到迦南,在西奈山頒布十誡,然後造了約櫃,將十誡和發芽的杖放在約櫃裏,這表示上帝的揀選、上帝的應許、及與上帝同在。但很多時候當以色列人打仗時,甚至把約櫃抬出,他們不是倚靠上帝,他們是想藉著約櫃來幫助他們,結果約櫃被非利士人搶走了。一個代表與上帝同在的約櫃,被非利士人搶去,上帝會怎樣想呢?上帝的子民為何會這樣呢?感謝主,上帝用奇妙的方法,令非利士人將約櫃恭恭敬敬地送回來。而大衛在經歷了許多苦難後,住在香柏木的宮中,享受著上帝的恩典,在這時候便想起上帝的約櫃,他有意為上帝建造聖殿,因他體會到無人能體會的,從來沒有人為上帝預備聖殿,但上帝不要大衛幫祂造聖殿,而是要大衛的兒子造,於是應許了大衛許多許多的福氣。大衛的心很感動,因他只是想著為上帝建聖殿,但上帝已明白他的心意,還應許他、賜福給他的子孫。但大衛仍然不放棄,他為聖殿預備好一切材料,奉獻一切金銀財寶去召集領袖、族長,叫他們為著聖殿來奉獻,呼召所有的民眾一起為聖殿努力,大衛預備好一切,待兒子為上帝建造聖殿。

大衛只是微小家中一個微小的人,上帝竟揀選了他,又揀選他的兒子為祂建聖殿,弟兄姊妹們,今天我們處在平安裏面,我們有想到上帝的事嗎?有想到教會的需要嗎?有想到上帝給我們的使命嗎?大家在上帝的恩典裏,要同心敬拜上帝,讓基督徒的生命彼此會合。耶穌基督臨離世的時候,祂給我們一個命令就是彼此相愛,並不斷禱告,求上帝賜給我們合而為一的心。今天我們坐在這裡,有沒有彼此相愛呢?我們有合而為一嗎?我們有否給魔鬼留地步呢?在今天混亂的社會裡,魔鬼破壞教會,不是從外面攻進來,而是從裡面引起事端,所以我們要彼此相愛,合而為一,求主幫助我們。

彭偉業傳道-「公義的苗裔」(2024年12月1日)

今天踏入12了月份,進入傳統禮儀教會的將臨期,其意義是讓信徒紀念和預備耶穌基督的降生,同時也提醒信徒們期待基督的再臨。耶利米書23章5至6節:耶和華說:「日子將到,我要給大衛興起一個公義的苗裔;他必掌王權,行事有智慧,在地上施行公平和公義。在他的日子,猶大必得救,以色列也安然居住。他的名必稱為『耶和華─我們的義』。經文預言了耶穌基督的降生,祂就是公義的苗裔,是上帝所應許的大衛的後裔。祂來到這個世界,為要施行公平和公義,拯救我們脫離罪惡和死亡,帶給我們真正的平安與盼望。

今天也是我們教會的洗禮日,是一班初信者見證自己信仰的重要日子。洗禮是一個神聖的儀式,是我們與基督同死同埋同復活的象徵,見證我們的舊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架,罪過已經被赦免,成為新造的人,在主所賜予的平安和盼望之下,開展一段新的人生旅程。這也提醒我們,必須繼續勉勵我們的親友,邀請他們來參加教會的聚會,聽聞福音的信息,並且在聖靈的引導下,作出信主的決定、受洗,領受公義的苗裔帶給我們的真正平安,把這福氣傳給更多人,更多我們所關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