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admin 的所有文章

「不可能的祢」古學賢牧師講(2024年11月10日)

經文:約翰福音6:1-15節

一. 許多人因神蹟跟隨主

約6:1節,「這事」就是第5章所記載,主耶穌在畢士大池醫好一個病了三十八年的人。約6:2節,許多人因神蹟跟隨主,不過他們並非尋求上帝的真理。神蹟可以吸引很多跟從者,但神蹟不能使人得救,信靠主耶穌才能得到救恩。約6:3節,主耶穌向群眾講道,太14:15節告訴我們,那時天將晚了,而那裡是野地。主耶穌就放下教導工作,要幫他們解決晚餐的問題。

二.   主訓練門徒

約6:5-6節,四本福音記載主耶穌發出超過一百個問題,有的是考驗門徒,也有的是刺激思想。約6:7節,「二十兩銀子」即是二百個銀錢;當時一般工人一日的工資約為一個銀錢。腓力的反應非常理性,他估計用二十兩銀子買餅,也只能叫每個人食一點;而即使他們夠錢,又可以往何處買餅呢?腓力根據過去的經驗,他的答案是「不可能」!

約6:9節,安得烈對主耶穌說:「在這裡有一個孩童,帶著五個大麥餅、兩條魚」,看來安得烈對主耶穌有信心,但很快他就自打嘴巴,說:「只是分給這許多人還算甚麼呢?」意思是這一點食物能夠滿足這麼多人的需要嗎?不過,安得烈雖然有懷疑,但仍願意帶這個小朋友來到主面前。而小朋友將五餅二魚交出來的時候,主耶穌欣然接納。約6:6節講得很清楚,「祂自己原知道要怎樣行。」主耶穌並非不知怎樣做,祂是要訓練門徒。

弟兄姊妹,當你看見哪兒有需要,你可以禱告,可以參與,也可以奉獻。

當日安得烈從一個小朋友得到五餅二魚,今日主耶穌所要的,是「你與我已經擁有的」。餅和魚不是貴重的食物,但主耶穌沒有輕看,而是要使用它們。奉獻五餅二魚的是個小朋友,他看來微不足道,結果一個不顯眼的人成為最關鍵的人。

三.   不可能的主

當日有多少群眾?太14:21節,「除了婦女孩子,約有五千。」若連婦女、長者與小朋友一併計算,起碼萬多二萬人!約6:11節,「耶穌拿起餅來,祝謝了,就分給……」神蹟就在主耶穌分發的時候發生,餅和魚在主耶穌的手裡,愈分愈多。小孩子將五餅二魚交給主,主耶穌就使有限的成為無限,使不可能的變成可能。餅和魚不斷增加,竟能餵飽接近二萬人!        五餅二魚是很有限,但一經獻在主耶穌手裡面,就產生超過你所想所求的後果。上帝可以用我們奉獻出來的「五餅二魚」餵飽無數人!奉獻的效果絕非我們能預計到的。透過「五餅二魚」的神蹟,主耶穌要我們檢視我們所有的,將它們交給主耶穌,祂能成就大事。弟兄姊妹,將你的有限放在主耶穌的手裡面,上帝豐盛榮耀的恩典就能彰顯出來。主的大能必要超越你的不可能!盡心將自己的恩賜獻給主,必定看見上帝凡事都能!

彭偉業傳道-「不能停下來」(2024年11月17日)

現代人的生活繁忙程度,可以去到「極致」來形容。在我接觸的一些年青人中,尤其是哪些很有責任和奮鬥心的,甚至是一些成年人,他們都能讓我清晰地感受到:他們明白自己的社會角色和責任,抱有遠大的理想,並為這而一直奮鬥。他們不會浪費任何的空餘時間,去兼職、上各類課程,參與各類活動、義工、比賽、講座,不斷去擴闊社交圈。他們流行一句座右銘:「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可惜,他們對教會生活的態度,卻放在可有可無的位置。 這讓我想起一段經文,路加福音10章41至42節:「耶穌回答說:『馬大!馬大!你為許多的事思慮煩擾,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馬利亞已經選擇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奪去的。』」在當時的文化價值觀來看,馬大是值得讚賞的,因為當時的人認為,人應該在廚房服侍、接待客人,反而馬利亞選擇停下來專心聽耶穌講道,這是會引起別人的爭議和反對。耶穌溫柔地提醒馬大,她要從固化的社會角色中釋放出來,她需要懂得從屬天的角度去看自己、看別人和看世界。說穿了,就是什麼才是最重要?是個人的屬靈生命成長,還是順應世界的要求,以及滿足自己的成就感呢?我們要學的,就是要懂得按照上帝透過聖經所教導的方式,來過我們在地上的生活。如果我們為世上繁忙的事而不能停下來,不肯抽時間去親近上帝,這可能會獲得世界的好處,但最後失去自己的靈命,在這彎曲悖謬的世界裏迷失人生的方向,不知生命最終意義為何!弟兄姊妹,我們必須為此警惕,「要停下來」!

「檢視生命,追求至寶」屈偉豪博士講、曾卓謙弟兄記(2024年11月3日)

經文:創世記4:1-16

現時很多人覺得,出街沒有帶電話會是最糟糕的事情。如果沒有帶銀包,我們可以用電話溝通和付款,但是沒有帶電話我們甚麼都做不了。甚麼對我們基督徒的人生最為重要? 我們與上帝的關係是最重要的,要擁抱和珍惜這段關係。今次所選擇的經文是各位很熟悉,記載該隱和亞伯的故事,當中的核心提醒是我們要以上帝的關係為最緊要。當時獻祭的供物是以工作的範疇來提供給耶和華,耶和華對兩個供物有不同的反應,祂看中了亞伯的祭物。聖經沒有明確指出祂為什麼看中亞伯的祭物,有學者指出上帝喜歡牲畜、含油脂的供物,但我不認同,唯一所看到的是亞伯獻上的是頭生的供物,好像在伯特利神學院中,很多畢業的同學都會把第一份薪金奉獻給上帝,獻上最好的給祂。

    經文提到由於上帝不看中該隱的供物,他非常憤怒,動了殺機打算殺掉阿伯。他沒有在意和重視耶和華,只是顧及到自己。如果我們真的重視耶和華,我們會聽上帝的說話和教導,更加不會像該隱欺騙上帝。在世俗中,我們會追求名利、面子、稱讚,好像會用面書和美圖軟件吸引別人注意和榮辱來贏取別人認同。在教會生活和事奉中,我們會以別人的認同和得到利益而作為事奉動機目的嗎? 我們不可以只為了眼前利益,忽視和欺騙上帝,核心追求不是得到基督。

    我們亦要反省上帝在我們心中的位置。該隱的著眼點不是上帝,如果他著眼耶和華,他不會變臉和欺騙上帝。難道一句說話就能夠欺騙上帝? 如果我們深信幾句說話就能欺騙上帝,那就是非常不對的事情。猶大書1章21節提到: 「保守自己常在上帝的愛中、仰望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憐憫、直到永生」。我們要保守和上帝的親密關係才是對信仰的真正追求。我們作為罪人,但是耶和華會等我們悔改,就像祂在等待該隱悔改一樣。只可惜,該隱沒有悔改,所以耶和華沒有看中他的供物。我們可以看到祂是先看重人再看重供物,所以祂是看重人的本質再看他的供物是甚麼,由此看出祂是看重我們與祂的關係。

    我們的上帝是安慰人的上帝,該隱指責上帝但是上帝苦口婆心勸他悔改。上帝不喜歡不義和罪,祂不想我們陷在罪中,也不想我們因罪而死亡。祂想我們回轉悔改,知道自己過錯,所以我們要擁抱上帝,得到美好祝福。只可惜,我們在經文中看不到該隱悔改,他看重個人安危和刑罰。他只看到生命困境而不見主面,但是上帝顧念和保守他。在15節提到他保護該隱,免得他受害,因為祂希望該隱回轉,就像所多瑪和蛾摩拉的故事一樣。當耶和華要滅城時,羅得顧念他在所多瑪和蛾摩拉的人和財物,祂都派了天使拉住他們走。耶和華明白我們的軟弱,但祂都顧念和幫助我們,道成肉身的耶穌基督便是很好的例子。

    16節提到耶和華為該隱做了保護的記號,我們也清楚上帝給我們的恩典和印記嗎? 耶穌基督為我們的罪釘十架就是最好的恩典印記和祝福,就算我們叛逆,上帝都一樣愛我們、像耶穌為我們犧牲。上年我去了葡萄牙旅行,到達一個小鎮時,發現有一間教堂,門前有條柱名為羞辱之柱。這條柱是綁住犯法的人並受鞭打之刑,他的名字也會被刻在柱上。如果我們的名字被該在柱上,會怎樣渡過每一天?但是,耶穌基督承擔了我們的罪,其實被罰的應該是我們。

    今天,我們要有對上帝追求的心,要緊記有恩典的印記,這也是對我們基督徒非常重要的核心。我們要從該隱身上學到功課,不可以欺騙上帝,也要緊記上帝會安慰和保守我們。所以,我們需要每天擁抱和上帝的關係,不可以離棄祂,阿們!

古學賢牧師-「請你用牙線清潔牙縫!」(2024年11月10日)

多年前,我因牙痛就醫。那位牙醫是我老相識,他說:「你的牙齒蛀了,沒辦法,只能拔掉。古牧師,請你每天用牙線清潔牙縫,免得食物殘渣藏在牙縫內,讓細菌繁殖,侵蝕鈣質導致蛀牙。」可惜我沒有把他的建議記在心上,回到家中,仍然只是刷牙就算了,沒有使用牙線。不久,牙齦出血、牙痛等情況又出現。牙醫再次為我脫牙,又苦口婆心勸我每天用牙線。我笑口多謝他提醒,但回家之後,每個月我只用一兩次牙線;結果,這十多年間我已經脫了五隻牙齒。今天我悔改了,現在每天都用牙線。

弟兄姊妹,你知道古代的以色列人有多頑梗嗎?先知們多次多方提醒他們,但以色列人一直「隨從自己頑梗的惡心去行」,他們「犯罪作孽,又隨從別神」;他們為偶像築壇,其數目「與耶路撒冷街道的數目相等」(耶11:8、10、13節)。先知們不斷呼籲他們離開詭詐悖逆的路,轉而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上帝同行。但百姓仍然對上帝冷漠無情,頑梗不聽,終於在公元前586年亡國被擄。

上帝是滿有恩典憐憫的,一旦我們回轉歸正,上帝必帶領我們度過困境,扭轉人生的局面。頑梗是因為驕傲和自我中心,願每一位上帝的子民察驗自己的心,常存溫柔順服的心與主同行。

「認識基督,作主精兵」陳明海牧師講、洪慕冰姊妹記(2024年10月20日)

經文:以弗所書6:10-19節

大家有否想過,我們信了主耶穌之後是進入了一個戰場?我們是在打一場仗,但是做基督徒是要打仗的嗎?原來聖經裡有三段經文也提及信徒都要抵擋魔鬼:

(一)雅各書4:7節:「故此,你們要順服上帝。務要抵擋魔鬼,魔鬼就必離開你們逃跑了。」

(二)彼得前書5:8-9節:「務要謹守,警醒。因為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 你們要用堅固的信心抵擋牠,因為知道你們在世上的眾弟兄也是經歷這樣的苦難。」

(三)以弗所書6:11節:「要穿戴上帝所賜的全副軍裝,就能抵擋魔鬼的詭計。」

以弗所書是保羅在監獄中寫的書信,保羅是很有創意的,在古時的囚犯是有一位兵丁跟他一起鎖著的,一同吃飯一同睡覺,保羅看到這些兵丁便得到靈感,從跟他一起鎖著的兵丁身上所穿帶的軍裝,每一樣東西作比喻給基督徒知道,要怎樣配戴這些軍裝,來打一個屬靈的仗。保羅就用以弗所書其中一段經文記述了這事。

除了在11節裡提及過「上帝所賜的全副軍裝」在13節也提及了:「所以,要拿起上帝所賜的全副軍裝,好在磨難的日子抵擋仇敵,並且成就了一切,還能站立得住。」保羅重複說了這句話,是要告訴我們穿戴軍裝時缺一不可。另外在經文裡我們又學到另一樣屬靈課題:這套軍裝是誰賜予的?在經文也是兩次提及是「上帝所賜的」,這告訴我們不要想著單靠自己的力量去打這場仗,是要倚靠上帝所賜的。所以這裡提醒了我們,我們這些信了主耶穌的人,上帝已賜給我們一套全副軍裝,讓我們能夠去抵擋魔鬼。以下講解一下這六件屬靈的軍裝:

真理的腰帶:奧林匹克舉重選手在舉重最後一刻也要束緊腰帶,為的是要令腰壯起來,才能背負更重的重量。所以保羅以腰帶作比喻,上帝的真理就是我們的力量。

公義的護心鏡:這公義不是說我們的義,在腓立比書3:9節說:「不是有自己因律法而得的義,乃是有信基督的義,就是因信上帝而來的義,」所以這護心鏡的義是上帝的義,是耶穌基督自己成為公義(義人),而我們是靠著耶穌基督的義,成為我們的義。

平安福音的鞋:在古羅馬時代人們穿的是沒有包頭的涼鞋,而當時的兵丁所穿的涼鞋鞋底是有釘子的,為的是能爪緊地面,令他們站立得穩。

信德的盾牌:信德即是信心,我們要以此信心作盾牌來保護自己。撒旦會用許多暗箭在我們不儆醒的時候來攻擊我們,所以我們要以信心去抵擋仇敵。

救恩的頭盔:頭對我們來說是很重要的,有思考的大腦也能控制身體,我們的行為思想一切也在頭部,而撒旦的招數其中就是給人苦難來對付我們的信心,還有用花言巧語令我們對上帝失去信心,所以我們需要救恩的頭盔來保護我們的頭部。

聖靈的寶劍:在經文裡保羅用寶劍比喻「上帝的道」,全套軍裝只有一件能攻擊仇敵,就是我們要熟悉上帝的話,所以弟兄姊妹們不要看輕上帝的話。在聖經裡有一段記載用上帝的話去對付撒旦,馬太福音4章裡耶穌在曠野受魔鬼撒旦試探,魔鬼對耶穌說:「你若是上帝的兒子,可以吩咐這些石頭變成食物。」耶穌卻回答說:「經上記著說: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上帝口裏所出的一切話。」 魔鬼就帶耶穌進了聖城,叫他站在殿頂上對他說:「你若是上帝的兒子,可以跳下去,因為經上記著說:主要為你吩咐他的使者用手托著你,免得你的腳碰在石頭上。」 耶穌對他說:「經上又記著說:『不可試探主─你的上帝。』」 魔鬼又帶他上了一座最高的山,將世上的萬國與萬國的榮華都指給他看, 對他說:「你若俯伏拜我,我就把這一切都賜給你。」 耶穌說:「撒但,退去吧!因為經上記著說:當拜主-你的上帝,單要事奉他。」所以上帝的話是我們唯一能攻擊撒旦的武器。就如希伯來書4:12節所說:「上帝的道是活潑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兩刃的劍更快,甚至魂與靈,骨節與骨髓,都能刺入、剖開,連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所以我們亦要將上帝的話放在心裡。

    我們一直談著全副軍裝,但戰場在那裡呢?18-19節說:「靠著聖靈,隨時多方禱告祈求;並要在此警醒不倦,為眾聖徒祈求,也為我祈求,使我得著口才,能以放膽開口講明福音的奧祕。」保羅要求以弗所的弟兄姊妹為他祈求,原來我們屬靈的戰場是在禱告裡面,當我們有上帝的話,然後我們同心跪在上帝的面前爭戰,便能與魔鬼撒旦打一場屬靈的仗。然而這場屬靈的爭戰,最後勝利誰屬?13節告訴我們:「所以,要拿起上帝所賜的全副軍裝,好在磨難的日子抵擋仇敵,並且成就了一切,還能站立得住。」感謝主,我們為上帝的國爭戰背後的元帥是主耶穌基督,祂亦是我們的救主、獨一的真上帝。在啟示錄裡實實在在記載主耶穌基督是得勝者,祂勝過掌死權的撒旦,所以能從死裡復活,並且將來帶領我們向仇敵跨勝。啟示錄12:11 說:「弟兄勝過牠,是因羔羊的血和自己所見證的道。」所以我們所信的道就是上帝的話。

「獻上最美的祭」杜其彪牧師講、林日麗姊妹記(2024年10月27日)

經文:撒母耳記上15:1-3節、10-12節、17-23節

撒上15:1-3,如果只看這段經文,有人認為上帝很殘忍,要滅絕所有事物。但要完整從舊約看到新約,才能認識我們的上帝。出17:11提到亞瑪力人與以色列人爭戰,然後被以色列人擊敗。摩西其後築了一座壇,「耶和華已經起了誓,必世世代代和亞瑪力人爭戰。」(出17:16) 上帝要滅亞瑪力人是因他們惡貫滿盈,不悔改,故吩咐掃羅帶領以色列人攻打亞瑪力人。

因百姓厭棄上帝的管理,故上帝揀選掃羅為王,代替祂在地上管理以色列人,但掃羅需要作上帝忠心的僕人。亞瑪力人是以掃的後裔,不斷與以色列人作對,因亞瑪力人一直犯罪,故上帝要以色列人擊打亞瑪力人,「滅盡他們所有的」(撒上15:3),即無一倖免,掃羅是否有聽從?我們是否有聽從上帝的命令,明白上帝的心意?還是只完成一部分,並隨己心意而行?撒上15:11「我立掃羅為王,我後悔了;因為他轉去不跟從我,不遵守我的命令。」其他經文提到上帝絕不後悔,但這裡為何說上帝後悔?另一個翻譯是上帝感到遺憾,本來上帝應該祝福掃羅,但掃羅按自己的心意而行。

撒上15:12「掃羅到了迦密,在那裡立了紀念碑,又轉身下到吉甲。」掃羅立紀念碑是紀念自己打勝仗,然後往吉甲拿亞瑪力人當滅的牛羊去獻祭。我們要滿足上帝的心意,一定要認識我們的上帝。上帝有恩典憐憫,有豐盛慈愛,但祂也是公義、也會發怒。如果我們做得不好,上帝會管教我們,讓我們不要錯下去,並再回到祂身邊。上帝不是每次戰爭都要以色列人滅盡所有。我們要滿足上帝的心意,因祂也會難過,我們是否有做過讓上帝難過的事?當撒母耳問掃羅獻祭的事,掃羅有很多藉口,指百姓留下好的牛羊獻給上帝,我們犯罪時經常為自己找借口。

我在泰國時,住的城巿有很多黃色事業,有弟兄姊妹的工作是駕駛汽車送遊客往那裡,然後把賺到的錢拿來奉獻。如知道這些不合乎上帝的心意,但又拿來獻給上帝,上帝會喜歡嗎?若我們人生中有不潔的事物,如拜偶像、占卜、賭博、色情、欺詐、不忠、弄權、欺凌等,上帝必不祝福我們,祂知道我們所想的。求聖靈光照我們,讓我們在上帝面前自潔。

撒上15:17-19,撒母耳感到心痛,因耶和華差遣他膏掃羅為王,他希望掃羅可以一生忠於上帝,但掃羅沒有尊主為大,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撒上15:20-23,掃羅隨自己的意思去行,這是叛逆。擄掠財物為貪婪,如同拜偶像。將當滅的物獻給上帝,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這是厭棄上帝的命令。今天,上帝希望我們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並且愛人如己,將生命最好的獻給上帝。我們所奉獻的是否上帝所喜悅的?

彭偉業傳道-「聽命勝於獻祭」(2024年11月3日)

在上主日的信息中,杜牧師提及上帝厭棄掃羅。或者有人會覺得奇怪,掃羅原本是上帝所揀選作為管治以色列百姓之人,為何後來上帝會不喜悅掃羅呢!最後上帝放棄掃羅,另外膏立大衛成為以色列將來的王。撒母耳記上15章22節,撒母耳向掃羅說明了他被上帝厭棄的原因:「撒母耳說:耶和華喜悅燔祭和平安祭,豈如喜悅人聽從他的話呢?聽命勝於獻祭;順從勝於公羊的脂油。」

「聽命勝於獻祭」就是掃羅被棄絕的關鍵。雖然我們明白這段經文的要點,但是如果我們代入掃羅的處境,或者會發現其實掃羅有他的難處。當初他接受命令滅盡亞瑪力民族,戰勝之後他看見肥美的牲畜,那是巨大的財富,原本打仗最大的作用就是掠奪敵人的財富,他需要戰利品,慰勞士兵勇將。他不想浪費,就編了一個藉口,說是要找最好的牛羊獻祭給耶和華,藉此留住財富。他心裏想這樣做上帝是會接受。

其實他沒有完全執行耶和華的命令的原因,是他沒有真正了解上帝。我們可以從聖經裏面看到他沒有像大衛那樣會直接向上帝祈求、認罪悔改。他所有與上帝之間的聯繫都是通過撒母耳達成的,就像這次攻打亞瑪力人,都是撒母耳代上帝命令掃羅去做的。(15:1)事實上,他和上帝沒有建立關係,所以他不明白、也不知道「聽命勝於獻祭」,他一直以為上帝只喜悅人的獻祭,卻不是人的「完全順從」。

這個故事實際上提醒我們,要為上帝做事,首先要與上帝建立關係,明白上帝的屬性,恆常祈禱親近上帝,以致我們不會犯上與掃羅相似的錯誤。

古學賢牧師-「你曾懷疑上帝的慈愛嗎?」(2024年10月27日)

一個在痛苦流離困境中的人,多麼渴望上帝同在;若患難持續,人就容易懷疑上帝的慈愛離開了自己。詩66:20節,詩人說:「上帝是應當稱頌的!祂並沒有推卻我的禱告,也沒有叫祂的慈愛離開我。」當時詩人落入網羅和急難中,他仍確信上帝垂聽禱告,也深知上帝的慈愛沒有離開他。

再看舊約的雅各,他被兒子約瑟接到埃及,法老就召見他,問他的年歲。雅各感慨說:「我寄居在世的年日是一百三十歲,我平生的年日又少又苦……」(創47:9節)又少又苦,這是雅各對自己一生的慨歎。但雅各年輕時,上帝應許他,無論他往哪裡去,上帝必保佑他,總不離棄他(創28:15節);而當雅各回迦南地,要面對以掃的時候,雅各向上帝禱告,坦言說:「你向僕人所施的一切慈愛和誠實,我一點也不配得;我先前只拿著我的杖過這約但河,如今我卻成了兩隊了」((創32:10節)。在雅各勞苦的一生中,無論在甚麼景況,上帝總看顧、憐恤他。

弟兄姊妹,在你還未認識上帝、沒有討上帝喜悅的時候,祂已經愛你了!甚至當你得罪了祂的時候,上帝仍然愛你。上帝已與我們立了約,並且這個約不是一種交易,全然是上帝的恩典!賽54:10節,「大山可以挪開,小山可以遷移;但我的慈愛必不離開你;我平安的約也不遷移。這是憐恤你的耶和華說的。」

彭偉業傳道-「堅持到底」(2024年10月20日)

上主日的信息提及「審判」以及「主再來」,或者這信息使我們想到馬可福音13章的經文,6-8節:耶穌說:「將來有好些人冒我的名來,說:『我是基督』,並且要迷惑許多人。你們聽見打仗和打仗的風聲,不要驚慌。這些事是必須有的,只是末期還沒有到。民要攻打民,國要攻打國;多處必有地震、饑荒。這都是災難的起頭。」生活在當今世上,我們不難發現現代的世界正正走向這經文所描述的方向,到處都是「打仗和打仗的風聲」,「民要攻打民,國要攻打國」,都處都是災難「飢荒、颱風、地震」甚至近年經常提及的「地球暖化」。有不少人喜歡運用這經文,來推測主再來將要近,推測第三次世界大戰,透過看穿末日的徵兆而趨吉避兇。 事實上,這段經文的意義原本不是要讓人猜測主再來,而是叫我們作為基督徒的,要保持警醒和謹慎,不要隨便被人迷惑,聲稱基督要回來,因必有人冒認基督。同時,不要見到災難臨近就失去信心,因為打仗和打仗的風聲,各樣的災難,以及國家、社會的瓦解將只會是開始。我們作為基督徒,要為這世界越來越變得混亂、苦難和逼迫而作準備。主耶穌在這段經文裏鼓勵祂的跟隨者,「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13)無論世界將會變成如何,只要我們能夠堅持到底,我們並沒有失去的盼望,因為必然得救將會是我們。

古學賢牧師-「你的救生圈」(2024年10月13日)

賽2:2節,「末後的日子,耶和華殿的山必堅立,超乎諸山,高舉過於萬嶺;萬民都要流歸這山。」上帝在等待我們帶領萬民歸向祂!

使徒保羅說,無論是甚麼人,他都欠他們的債(羅1:14節)。保羅從前是嚴守律法的法利賽人,逼迫基督徒,並且也熱心傳揚猶太教信仰,後來在大馬色的路上蒙主耶穌光照(徒9章)。保羅每當想起主耶穌以祂的寶血來洗淨他的罪,保羅就深深被基督的愛激勵(林後5:14節)。上帝以祂獨生子的性命來救贖我們,我們領受了這份莫大的愛和恩情,上帝卻沒有要我們還甚麼,只要我們愛祂,為基督作見證,使別人同得福音的好處。這兩千年來,許多基督徒走出自己的舒適圈,回應上帝的呼召,去到異鄉還福音的債。

相信你常聽人說:「對於傳福音,我沒有恩賜、時間,也沒有負擔。」但假如你欠了銀行的房貸,無論有負擔與否,你都要依時繳交供款,否則後果嚴重。譬如,當我們得著救恩,就擁有一個又美麗又清潔的救生圈。你把它掛在家裡的牆上作裝飾,還是不停地將它拋出,用來拯救那些浮沉於波濤洶湧罪海中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