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約翰福音4章1-42節
約翰福音4章就是偉大井水旁的對話, 大多數人的焦點都放在心靈和誠實敬拜。我們會用七個疑問詞 講解這個故事:
時間: 發生在正午, 烈日當空之下
地點: 撒瑪利亞的一座城 名叫敘加的一個出名的井,名叫雅各井
人物: 撒瑪利亞婦人和耶穌
事件: 基於天氣炎熱需要找水渴,有肉體的需要
誰 : 撒瑪利亞婦人看得出耶穌不是一般凡人
因 : 真正敬拜者是要用心靈和誠實敬拜,父是要尋找這些失喪的人
結果: 我們怎樣將這個對話的結果應用在基督徒的生命上
耶穌前往加利利,必須經過撒瑪利亞,於是到了撒瑪利亞的一座城名叫敘加。在烈日當空下,肉體的需要就是飲水止渴,耶穌與撒瑪利亞婦人的對話就在雅各井水旁開始。地點的主人翁就是雅各,他的故事十分轟動和震撼,他爭取了母親的支持,並奪取了長子的命份。雅各的故事相當於信心之父,神賜雅各為以色列之父,在創世紀三十二章中,他與神的天使摔跤,他可算是藝高人膽大。所以在雅各井喝水的確令人勾起很多的回億。
耶穌透露了靈魂的需要是更重要的,祂有活水江河,飲過神的靈水,就永遠不再渴了。耶穌又主動指出撒瑪利亞婦人已經有五位丈夫和與一個不是丈夫的男人在一起。撒瑪利亞婦人覺得耶穌不是一般凡人,有問耶穌是否先知,耶穌並沒有回答。之後,婦人再提到舊約的彌賽亞和新舊是基督將要來,耶穌承認了婦人所講的希伯來文的彌賽亞和希臘文的基督就是他。婦人十分驚嚇,並相信了耶穌。
婦人問了一個敬拜的問題,耶穌指出敬拜不用在山上,亦不需要在耶路撒冷,敬拜最重要的是用心靈和誠實。耶穌曾經說祂要走了,並要派聖靈給我們,聖靈就是真理的靈,真理會叫我們得自由。聖靈另一個名字是保惠師或安慰者。神是靈,要用靈和真理拜祂,神也是聖父聖子聖靈,耶穌又說祂是道路、真理 和生命。 聖靈是真理的靈,耶穌又是真理,所以用心靈和誠實是完全正確的。敬拜時,人的靈要與上帝的靈聯合,人的破碎就是要跪下來向神投降, 就能把靈帶出來,靈出來後就可以和聖靈相遇。
七個疑問詞的第一個答案就時靠着聖靈,按着真理敬拜我們的神。 第二個答案就是耶穌就是我們等候基督,我們要得著彌賽亞,並要傳揚這個福音。如果別人將神介紹給祢們,祢們需要親眼去見,如約伯記所說的我從前風聞有祢,現在親眼看見祢。最後,很多撒瑪利亞人都來見耶穌,求他在他們那裡住下,在互相的交通下相信了耶穌。
8月5日睡前覺得天旋地轉,右手麻痺,急喚救護車。不到五分鐘,救護員已到門前,送往伊利沙伯醫院。護士給我量血壓,上壓276,下壓166。我隨即獲安排抽血、被推去照X光、腦掃描、心電圖檢查。每十分鐘量血壓,當值醫生給我注射降血壓藥,隔十分鐘一次,共注射了五次,上壓才降至200。隨即送上E 6急症病房,那時已是凌晨三時半,太太為我禱告後回家休息。
病房裡充滿醫療儀器的響聲,我躺在陌生的床上,生平第一次如此凝望著醫院的天花板。不知道自己的病情有多嚴重,只見左右手都插上注射器,左手吊掛著藥水,右手和胸口連著一些儀器,每半小時自動量血壓;全身動彈不得,醫生叮囑我不准下床。第二天問主診醫生:「我幾時可以出院?」她很認真地說:「你剛從死亡關走回來,還想可以很快出院?耐心接受治療吧!」
住院九天,從醫護人員口中,得知自己能活著是天父的恩典和憐憫。我願再獻身心,為主而活(詩103篇)。
「人皆苦炎熱,我愛夏日長」;是唐代詩人李昂的《夏日聯句》中的首句。炎炎夏日,很多人都討厭那酷熱的天氣,但同樣也有許多人都喜歡夏日的可愛。所以同樣的季節,人人心態各異。上帝創造世界,分出節令,是讓人類可以享受春夏秋冬之美,所以如何在和煦的春日保持悠閒?在炎炎夏日保持從容?在靜靜晚秋保持條理?在嚴寒冬日保持清醒?都是我們要學習和珍惜的!正如聖經以弗所書5:16-17;「要愛惜光陰、因為現今的世代邪惡。不要作糊塗人、要明白主的旨意如何。」
當別人悲傷哭泣,你可會感到不知所措?小時候,我們哭了,成年人就急不及待將我們呵護,逗我們笑。長大後,即使身處煎熬難堪的境況,我們學會盡量壓抑;見到別人痛哭流淚,我們也覺得應該勸止他們。這是我們從小訓練出來處理憂傷情感的方法。有些基督徒宣稱:信耶穌的人要喜樂,不應悲傷!
然而,羅12:15節教導我們「與哀哭的人要同哭」。上帝吩咐我們對悲傷的人要有同理心,甚至要與他們同哭,而不是竭力叫他們停止哭泣。這是聖經真理,我們實踐了多少?上帝所賜的淚水能撫平內心的傷痛,抒解憂傷情懷。求主幫助我們以同理心關懷悲苦的人,與他們同行。甚願我們都成為主所用的器皿,將主的安慰帶給傷痛、孤單、困倦和失落的心靈。(此文寫於8月4日)
經文:路加福音9:57-62節
經文中述說了一個主角和三個配角之間的對話,主角正是耶穌基督。對話中輕易地分辨出誰是真心跟從祂,誰是假意的。真心者會更多的親近耶穌,跟從祂到處奔波而沒有顧慮。假意者只是窺探耶穌的能力,沒有真心樂意的跟從,正如社會測試中當一個人望天,就有好幾個人一同望天一樣,這是作無意義的跟從。
58節中耶穌回答說:「只是人子沒有枕頭的地方」,這對於門徒倒是潑冷水的表現。因為他們以為人子的解釋應是駕雲而來,要作為猶太人的王和當來的彌賽亞,是要拯救他們這群亡國人。一瞬間聽到「沒有枕頭」便覺得沒有利益繼而離開,其實基督要這樣說,無非是要成就救贖。這並不是潑冷水,而是要讓門徒結連耶穌和付出代價,跟從祂絕對並不是易走的路,而是付出代價走當行的路。
到了第二個的對話,耶穌貌似說出一句咒罵的說話:「任憑死人埋葬他們的死人」,當然這是深奧的道理而不是咒罵。那人自稱先回去埋葬他的父親才過來跟從基督,但亦可猜測他說謊話急忙離開,要知道不少人聽見耶穌的名就走來目睹,甚至觸踫祂,只要這樣做就可以醫治病患的親人,不排除這人是要回家看看父親是否健在。耶穌這樣說是帶出死人的概念,因為每個人本來是朝住死亡而行,假如眾人不信靠祂,就只好被埋葬卻得不到永生。然而,死人並不是一定要面對死亡,所以祂補充了一句「你只管去傳揚神國的道」,表明了盡力傳福音便不會死亡,正如當教師的有好好的教導學生麼? 但都不及福傳音更為重要。
最後的一人應該是信主很久,在跟從耶穌前只想先辭別家裡的人,看起來合情合理。加上,在列上19:19中提及以利沙在跟從以利亞前,也要求先與父母親嘴道別,那時以利亞也回答說:「你回去罷」。不過在今次事情中耶穌卻道:「手扶著犁向後看的、不配進神的國」。相信這話並不是要責怪此人,而是道出跟從基督的重要性。跟從耶穌基督和跟從以利亞是兩種程度,前者是上帝的獨生子,象徵著救贖並拯救罪人; 後者是先知,坐著旋風升天。在這樣莫大的程度下,跟從基督比跟從任何人還要重要千倍萬倍。
路加福音看似沒有答案﹑沒有結束,但路加醫生所述的三個對話是要提醒我們三點。第一是計算清楚,作為門徒理應跟從主的同時就背起十架。第二就是不推諉,不推諉負起十架和傳福音,只管把福音傳開,永生大門就為你們打開。第三是關乎到愛主的程度,雖然世俗是非常之吸引,但應以三位一體的信仰居於首位,這樣才配得進入主的國。阿們!
兒童主日學於上個月舉辦了暑期聖經班,其中兩天在突破青年村進行親子營。第一天,家長和孩子們享受了營會的活動和晚上的專題講座;第二天,
在八號烈風訊號下,我們舉行了簡短的敬拜和結業禮,剩下半天精彩活動沒法進行。
誰能預料暴風雨何時再臨?今天下午青少年夏令營(UFO Camp)開始了,我們務要為整個營會迫切禱告。耶穌說:「趁著白日,我們必須作那差我來者的工;黑夜將到,就沒有人能作工了」(約9:4節) 。耶穌指出有機會服事上帝的時候,就當把握時機為主作工。現今世界時局動盪不安,天災人禍頻繁,人的際遇瞬息萬變,一切都不是我們可以控制的。今天,當我們的身體仍然健壯、環境仍然許可的時候,這刻就是耶穌所提及的「白日」了。願我們體貼主的心意,努力多作主工,無愧見主的面。
經文:以弗所書5:15-19節
聖靈往往是神秘的化身,因為我們了解上帝的特徵是慈愛﹑公義和信實等等,或是耶穌降世為人並經歷苦難,為我們釘死成就救贖。我們比較清楚後兩者的角色,但聖靈的角色卻是陌生的。有從事屬靈工作者表示異夢與聖靈有直接的關係,這一點我不否定。我相信靈恩運動出現,以致對這較抽象層次的學習蒙上神秘的色彩。究竟祂的存在與基督徒﹑教會﹑每天生活的關連是如何呢?
第一,在探討聖靈的果子和恩賜時,我們明白到聖靈是有位格。構成位格的三大元素是有知識﹑有感情﹑有意志。有知識是指了解日常生活的常態﹑思考方面是具有邏輯和理性的。有感情是指有感動為他人所擔憂,正如聖經所說「不要叫聖靈擔憂」。有意志是指有能力作決定的。三大元素對我們的作息和未來人生鋪排都是必須和重要的基礎。若教會重視聖靈果子的培養,他們較為有禮貌的,例如想到和平就聯想到少衝突,想到溫柔就聯想到說話時聲量細點,這些都是正確的。所以,有不少信徒將屬靈果子發揮出來,成為吸引別人的正能量,建立內外均衡成長的教會。
第二,我們應以與聖靈同在作為準則,成就三種屬靈生活。弗5:18中保羅將醉酒與聖靈充滿作對比論述,其重點是人會因外在力量的介入,而造成截然不同的表現。當中醉酒使人失控,反之聖靈充滿叫生命有上帝管理,表現超乎平常的生命見證。約16:13中敍述主耶穌對門徒的提醒中提及到聖靈的工作,只等真理的聖靈來了,要引導祢們明白一切的真理。有聖靈同在的人會看見及明白人生的前路,感受上帝的同行,安心踏上每一步,這是有指引性的生活。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容易被五光十色的事物影響,叫人看不清楚,故此我們需要有判斷力的生活。林前2:14-3:1帶出「屬血氣、屬靈、屬肉體」的概念。屬血氣是未信主、沒有聖靈的人;屬靈是能分辨及判斷事物的價值;屬肉體是一切基督裡的嬰孩。故此,盼望聖靈會幫助人建立準確的原則,頭腦的清醒,看見事物的真正價值,過喜樂、榮神益人的生活。最後是靠上帝得勝的生活,得勝的反義詞是「放蕩」。放蕩不單指道德上的缺失,也包含「內耗、浪費」,人生若處於內耗、浪費的狀態,消極與積極就一目了然,最終一定離得勝越來越遠了。
提摩太前書4:1記載末世時代有假冒的靈,這會讓人逃避現實而且不探討真相。信徒是靠聖靈得生,並要靠聖靈行事,達至三種屬靈生活。讓眾人同心努力,經歷聖靈更新與加力,完成上帝託付的使命!
經文:詩篇100篇
在二十一世紀,是個人主義、感受的時代,是非常強調「我」覺得如何,有人喜歡安靜的敬拜,有人喜歡活潑的敬拜,但敬拜的焦點不是我們,而是上帝,上帝喜歡怎樣的敬拜呢?讓我們看看詩篇100篇。
上帝對我們的敬拜是有要求的,不是隨隨便便,在第一節:普天下當向耶和華歡呼。「當」是「應該」的意思,是一個命令,這命令就是「歡呼」,而不是嚴肅的,就像耶穌騎驢進耶路撒冷的時候,眾人歡呼,高唱「和散那!」
第二節指出:事奉上帝,是開心的!其實敬拜和事奉在原文是同一
個字,可指事奉,也可指到敬拜。有時候可能因為現實社會的影響,把我們弄得疲累不堪,而魔鬼撒旦就會指控我們:這就是上帝子民敬拜的樣子嗎?所以,我們應該歡喜快樂來敬拜上帝,而不是嚴肅的!
但人生不如意的事十常八九,我們應該假扮歡喜快樂敬拜上帝嗎?斷乎不能!第三節指出我們當曉得耶和華是上帝,「當曉得」不單只「知道」那麼簡單,更是「經歷」,耶穌清楚指出凡勞苦擔重擔的人要到祂那裏來,祂一定會幫。我從來未聽過有人信靠上帝但上帝是不理會的,除非是妄求的,但按著上帝的心意走,是不會走錯的。萬事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萬事不一定是好事,重點在於能否幫助我們成長,最重要是我們愛上帝與否呀!
上帝是完全、完美的,完全上帝是不會有錯誤的!祂的計劃必定是最好的,問題是我們是否願意經歷祂。有很多人說基督教不是宗教,而是關係,耶穌基督為我們釘上十字架,為要拯救我們,與上帝恢復關係,所以當我們心中有上帝的時候,就不再空虛,是歡喜快樂的!這不是指我們沒有患難,有疾病,而是當我們面對困難的時候,有上帝同在的平安,生命是豐富且精彩的!
當我們經歷上帝的時候,我們一定會感恩,正如第四節:當感謝祂、稱頌祂的名。為甚麼呢?答案就在第五節:因為耶和華本為善。祂的慈愛、存到永遠、祂的信實、直到萬代。不要到最後關頭,別無他法的時候才倚靠上帝,上帝希望我們每一件事都與我們并肩作戰,祂的愛是不會改變,是永不改變,永不失敗的!
學生們經歷了一年的學習,休息後等候進升到另一階段,開學期間父母們為子女勞心勞力協助他們學習,甚至公公婆婆、爺爺奶奶也忙於看顧孫兒的活動,正因踏入七月學期結束暑假開始,大家可以歇一歇、休一休及鬆一鬆。在繁忙的日子中,每天恆常的生活,很少停下腳步,去享受上帝給我們美善的世界,利用悠閒的日子,多休息多親近上帝外,要有親子之聚、有戶外之樂;共享天倫之樂!「祢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我必在外邦中被尊崇,在遍地上也被尊崇。」(詩四十六:10)
學生們經歷了一年的學習,休息後等候進升到另一階段,開學期間父母們為子女勞心勞力協助他們學習,甚至公公婆婆、爺爺奶奶也忙於看顧孫兒的活動,正因踏入七月學期結束暑假開始,大家可以歇一歇、休一休及鬆一鬆。在繁忙的日子中,每天恆常的生活,很少停下腳步,去享受上帝給我們美善的世界,利用悠閒的日子,多休息多親近上帝外,要有親子之聚、有戶外之樂;共享天倫之樂!「祢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我必在外邦中被尊崇,在遍地上也被尊崇。」(詩四十六:10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