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學賢牧師-「山窮水盡時……」(2023年11月12日)

有一個故事,說有基督徒被天使提到天上,看見有許多住處,其中有大豪宅,也有小房子。每個房屋門前都寫著屋主的名字,有些是他認識的信徒、傳道、牧師和長執。他來到一個榮耀輝煌的大宅門前,其上的名字是他從沒聽過的。他問天使:「請問這房子的屋主是誰?」天使說:「就是那奉獻兩個小錢的寡婦。」

窮寡婦奉獻的事記在可12:41-44節,那時主耶穌明知自己幾日後便要被釘在十字架上。祂在聖殿裡,「對銀庫坐著,看眾人怎樣投錢入庫」。主耶穌絕對不是無事可做而打發時間,祂要藉著眾人怎樣奉獻,來教導門徒有關奉獻的真理。在那時代,聖殿銀庫有13個奉獻箱,狀如喇叭,「有好些財主往裡投了若干的錢」。當銀錢落下時,發出又大又清脆的響聲,眾人都被吸引而行注目禮。「有一個窮寡婦來,往裡投了兩個小錢」,發出的聲音極微小,卻引起主耶穌的注意。當寡婦離開以後,主耶穌召門徒來,說:「這窮寡婦投入庫裡的,比眾人所投的更多。她是自己不足,把她一切養生的都投上了。」也許這婦人在離世以前,還不知道自己所奉獻的兩個小錢,竟然蒙主耶穌如此悅納,並且在這二千多年來傳頌在信徒的耳中。

弟兄姊妹,你試過在失業時、退休後、經濟拮据時,仍然樂意奉獻嗎?

彭偉業傳道-「真假門徒」(2023年11月5日)

馬太福音7章21至23節:「凡稱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進天國;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當那日必有許多人對我說:『主啊,主啊,我們不是奉你的名傳道,奉你的名趕鬼,奉你的名行許多異能嗎?』我就明明地告訴他們說:『我從來不認識你們,你們這些作惡的人,離開我去吧!』」

上主日岑兆麟博士引用了這段經文,提醒我們要做真正的門徒,以致將來面見主的時候,主接納我們進到天國裏。主耶穌說明:唯獨進行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當我們得到這段經文的提醒時,或也需要了解為何主耶穌當時會這樣說。

當時稱呼耶穌為「主呀!主呀!」的人,不一定了解耶穌的神聖屬性:主耶穌與上帝的大能相連,以及與上帝父子之關係。他們稱呼主耶穌為「主」,可能只因懷有尊敬之意,因為他們知道耶穌能夠行神蹟。有一些稱呼主耶穌「主呀!主呀!」的假門徒,並沒有打算真正效法耶穌,也不知道自己說這話的意思。口裏承認耶穌是主,卻可以掩飾心裏未曾真實悔改。因此耶穌說,只有哪些「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天國。

初期教會常常面對不同異端的入侵,假先知挑戰教會的基督信仰,聖經作者期望福音書讀者對福音信仰有好的掌握,在登山寶訓的最後教導中提出這要點,讓讀者好好反思。今天我們同樣要小心異端思想的入侵,什麼是異端思想?就是那些要我們「不去遵行天父旨意」的思維,例如論斷別人、排斥異己、放棄窄門、選擇性執行上帝話語等等。主耶穌的真門徒,是能夠結出好果子的。弟兄姊妹,共勉之!

古學賢牧師-「一切為福音」(2023年10月29日)

徒16:12-15節記載了腓立比教會的開始:保羅宣教來到腓立比,到了河邊,知道那裡有一個禱告的地方,就坐下對那聚會的婦女講道。有一個賣紫色布疋的婦人,名叫呂底亞,素來敬拜上帝。她留心聽保羅所講的話,就信了主耶穌,又帶領她全家一起受洗。河邊那禱告的地方就成為耶穌基督福音的據點,而弟兄姊妹也常到呂底亞家中聚集(徒16:40節)。感謝上帝,腓立比教會就在這大城市的一個小角落漸漸成長。

後來,保羅寫信給腓立比教會,說:「每逢為你們眾人祈求的時候,常是歡歡喜喜的祈求。因為從頭一天直到如今,你們是同心合意的興旺福音」(腓1:4-5節)。「興旺」是當時行船的人常用的詞彙,意思是「乘風破浪,向著目標前進」。興旺福音不單指人數增長,更是說到在極其困難的環境下,仍堅持宣揚主的福音。

如今我們正在籌備佈道會,弟兄姊妹也為福音齊心努力。有肢體獻上時間和恩賜,在各崗位上分工合作;有不少肢體努力邀請家人、親友、同學和同事赴會;而全教會多次以禱告托著佈道會的籌備工作。保羅在林前9:16節說:「若不傳福音,我便有禍了」。保羅這句話值得我們深切反思!因為這是關乎我們身邊每一個未信者得享永生或受永刑。上帝吩咐我們去傳福音,我們當甘心順服,竭力討祂喜悅。有人說:「我未能邀請親友出席佈道會,我不用來了。」在此我呼籲弟兄姊妹人人出席,一同以祈禱唱詩來見證上帝奇妙的大愛!當講員呼召的時候,我們也可鼓勵身邊的新朋友起來決志。盼望大家一起同心合意興旺福音。

彭偉業傳道-「也使他們知道我是已經愛你了」(2023年10月22日)

上主日的證道宣講講述了老底嘉教會的「不冷不熱」的問題(可參考今期週刊的講道撮要),這教會受到耶穌基督嚴厲的責備。之後有弟兄姊妹問,既然耶穌會責備祂的教會,那麼有沒有教會耶穌不會責備,並且讚賞呢?事實上是有的,在啟示錄給予非拉鐵非教會的信中(啟三7-13),找不到耶穌對這教會有不滿的地方,卻看到耶穌為著這教會對信仰的堅守,給予高度的肯定和鼓勵。

「我知道你的行為,你略有一點力量,也曾遵守我的道,沒有棄絕我的名。看哪,我在你面前給你一個敞開的門,是無人能關的。那撒但一會的,自稱是猶太人,其實不是猶太人,乃是說謊話的,我要使他們來,在你腳前下拜,也使他們知道我是已經愛你了。」(啟三8-9)

耶穌知道菲拉鐵非教會一向忠心,守住祂的道,沒有背起祂的名,即使他們已經受過一些迫害,他們依然勇敢走過這條信仰之路。那些自稱為真猶太人,被耶穌否定他們的身份。只有追隨主耶穌的人,才是真猶太人,真正得到主耶穌的愛,得著終極盼望的應許。耶穌要讓人知道,堅守主道的人,最終會獲得主的終極賞賜。

這些年來教會具有不少變化,整個香港基督教的生態也在改變和調整當中,當有人問及我們應該如何應對?我回應:「堅守主道,無論情況幾艱難,專注竭力做主喜悅的事。」堅持到底,直到「得勝」之日,主耶穌也會讓世人知道祂是愛我們的。

古學賢牧師-「避難所」(2023年10月15日)

最近哈馬斯突襲以色列,以巴衝突隨即升級,過千人被殺害,死傷人數每日增加。早前摩洛哥和阿富汗地震,共造成近五千人死亡,大量災民家園盡毀。

中國東北和利比亞暴風水災,死亡人數過萬,逾百萬人受災。俄烏戰爭延續至今,國際戰事小的未曾停止過,大戰一觸即發。放眼世界,令人心驚膽跳。

昔日耶路撒冷遭敵軍圍困,危在旦夕,在詩46:2-6節,詩人以「地改變」,「山搖動到海心」,「水匉訇翻騰」,「山因海漲而戰抖」來形容「外邦喧嚷,列國動搖」。他向聖民宣告:「上帝是我們的避難所,是我們的力量,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詩46:1節)。

我們不知道世界的動盪會如何發展下去,但根據馬太福音24章主耶穌的預言,末世的國際戰事必愈來愈激烈,民族之間有內亂,災難全球化,世界經濟動盪……在這人心惶惶的世代,我們更要緊緊倚靠上帝,就如大衛以上帝為他的避難所。他在人生不同的階段中,總要逃避那些想要殺害他的人,每次上帝都成為他的拯救。大衛呼籲百姓說:「你們眾民當時時倚靠祂,在祂面前傾心吐意;上帝是我們的避難所。」願我們警醒禱告,廣傳福音,使自己和別人在主裏面得真平安。

彭偉業傳道-「基督從死裏復活了」(2023年10月8日)

在傳福音的過程裏可能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向福音對象解釋「基督復活」。很多人以為基督的復活是一種「靈魂復活」,只是一種形而上的存在,即是說沒有真實的身體復活。事實上我們沒有親身看見,面對這些問題,我們只能憑著自己的知識和世界觀,去嘗試說服未信者的疑惑。面對這類的挑戰,我們應如何應對?

保羅曾經在哥林多前書15章為信徒堅立闡述這教義,「我當日所領受又傳給你們的:第一,就是基督照聖經所說,為我們的罪死了,而且埋葬了;又照聖經所說,第三天復活了,並且顯給磯法看,然後顯給十二使徒看;後來一時顯給五百多弟兄看,其中一大半到如今還在,卻也有已經睡了的。以後顯給雅各看,再顯給眾使徒看,末了也顯給我看;我如同未到產期而生的人一般。」(林前十五3-8)

保羅解釋基督是按照聖經所說為我們受罪而死、埋葬、復活,顯現給磯法、十二使徒、和五百多弟兄,這些是基督復活的見證人。然而,當他講到自己的時候,他用「我如同未到產期而生的人一般」來形容自己。保羅不是基督復活升天的見證人,然而他是另類的見證人,主耶穌額外親自顯現,在大馬士革改變了他的一生。保羅把他遇見主的見證傳揚開去,成為了「特別、另類的見證人」,祝福了無數的生命。

若然我們遇到別人挑戰我們的信仰,最好的對應方法應該是學效保羅,在別人面前說出自己如何與主相遇,主如何改變我們的生命,復活的主如何在我們生命中引導我們的一切,這些活生生的生命見證的說服力,遠遠大於任何辯證論述的果效。

劉玉麗姑娘-「感受犧牲的愛」(2023年10月1日)

各位好,我是劉玉麗姑娘,大家可以稱我為JOYCE姑娘。我畢業於建道神學院,有幸來到閩南家事奉實在感恩。

來到閩南家報到的那一天,看見閩南週刊的本月金句的時候深深讓我觸動,因為這金句就是我在少年門訓時,導師要我們背誦的第一句金句。

「凡我所行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為要與人同得這福音的好處。」哥林多前書9章23節)這句金句之前的一句,就是「向軟弱的人,我就作軟弱的人,為要得軟弱的人。向甚麼樣的人,我就作甚麼樣的人。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哥林多前書9章22節)

這一句金句讓我回想起起初信主時,導師沒有以甚麼高言大智來教導,他們只在乎我們能否在教會及弟兄姊妹身上,感受到耶穌對我們那份被釘死在十架上犧牲的愛。事實上,導師們願意擺上自己的時間以聖經教導我們成長,他們為贏得我們這班「細路」,放下成年人的包袱「扮細路」被人取笑為「大細路」等等事情 ,他們願意遷就我們,讓我和團友們深深明白到耶穌基督那份犧牲的愛。

願我們都能活出耶穌基督那份犧牲的愛,為主贏得更多得救的靈魂。

古學賢牧師-「每逢佳節」(2023年9月24日)

「明月光,為何又照地堂……孩兒在公司很忙,不需喝湯」,這段歌詞講述兒女在與父母的隔閡和疏遠,近日又觸動我的心。

每逢中秋節,做父母的總會花上不少心思為兒女預備燈籠、水果,安排賞月、追月等慶祝活動,為的是與兒女們歡度佳節。現在你和我都長大了,每逢佳節,我們有沒有關懷及陪伴父母呢?現代人生活極為繁忙,各人都出盡心力為生活奔波,為事業打拼,常常忽略了身邊的親人。提前5:8節提醒我們:「人若不看顧親屬,就是背了真道,比不信的人還不好,不看顧自己家裡的人,更是如此。」我們在節日實踐看顧親屬、孝敬長輩,這是上帝所喜悅的。祂願意世間多一份關愛,人與人之間多一份親情的溫暖。

古詩有云:「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我們要珍惜時間,善用上帝給我們與家人相聚的機會。人心中渴望團圓,故此中秋節將至,祝願大家妥善安排好,與家人歡度佳節。

彭偉業傳道-「同苦、同榮、同樂」(2023年9月17日)

「若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若一個肢體得榮耀,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快樂。」(林前十二26)這經文教導我們:教會內每一位弟兄姊妹,都是神家裏不可或缺的成員,是我們的家人!我們要同苦、同榮、同樂!

當我們思想到原來教會就是我們的家人的時候,需要與其他的成員榮辱與共,那麼我們應當對身邊的弟兄姊妹有更多的認識和關心。然而,我們可能發覺,儘管我們日常崇拜,坐在同一個禮堂的弟兄姊妹,我們之間的認識其實不夠深。究竟對方近期的情況如何?會否遇到什麼困難?而我們可能仍然懵然不知,一直到對方從我們的聚會消失,才驚覺原來對方正在遭遇困難,或是在信仰上遇到困惑,我們才知道對方已決意離開我們,離開這個家,努力挽回也可能太遲了。

我們經常強調關顧的重要,但關顧的前提是「互相認識、交心」,我們發現能夠做到認識和交心的相處,在我們教會內仍是少數。可能一方面我們在關顧方面仍然未夠主動,但是在另一方面不少兄姊仍然處於「沒有打算向別人傾心吐意」的心態,這使關顧的功效大大減少。若然弟兄姊妹體會一同受苦、一同榮耀的意義,重視弟兄姊妹之間互相扶持的相處之道,願意與人分享、慰問、支持、代禱,相信我們必定可以成為在團契生活中,所期待的「互相結連」的信仰群體。只要每人踏出多一步,收穫將會十分豐盛。

古學賢牧師-「搭順風車」(2023年9月10日)

一位基督徒在公路上搭順風車,傾談之間,知道車主心中有困擾。基督徒就向他分享見證,鼓勵他倚靠主耶穌。車主很留心聽,基督徒就把握這機會向他傳福音,最後帶領他認罪,接受主耶穌。基督徒到達目的地時,車主留下聯絡資料,請基督徒再與他分享信仰。一個月後,基督徒再到那地方,準備探望車主,不料他已因意外離世了!他太太也是信主的,哭著對基督徒說:「我為丈夫禱告了多年,天父沒有聽我禱告,他始終沒有信主……」基督徒馬上將當日搭順風車時,帶領商人信主的過程告訴他太太,她心裡就得著安慰。她抹乾眼淚之後,禱告感謝上帝,因為有一天她可以在天家與丈夫重聚。

約4:35節,主耶穌對門徒說:「你們豈不說『到收割的時候還有四個月』嗎?我告訴你們,舉目向田觀看,莊稼已經熟了,可以收割了。」農夫一定懂得分辨農作物成熟的特徵,會把握最佳的時間收割。主耶穌叫門徒「舉目向田觀看」,因為門徒看見莊稼要過四個月才可以收割,主耶穌就是要開拓門徒的視野,看見那裡有許多飢渴的心靈。收割福音莊稼是非常之迫切,我們若認真關心世人真正的需要,主會給我們看見身邊還有很多失喪的靈魂,他們每時每刻都需要救恩。

禱告:親愛的天父上帝啊!你是生命的主,你滿有恩典與憐憫!求你幫助我們,使我們看見莊稼已經熟了,可以收割了。求你大大動工,願人剛硬的心變得柔和謙卑,接受寶貴的救恩。天父啊!願我們的心能夠專注,像主耶穌一樣舉目向田觀看,將人引領到你面前。禱告奉主耶穌的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