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admin 的所有文章

「我能再進一步嗎?」陳如炳牧師講,黃旭曦弟兄記(2016年1月17日)

經文:使徒行傳2:37-47節

在我們人生的裡頭,常常面對著不同的攔阻。遇到攔阻的反應也許是停下來,但我們深信人生是有目標的。特別對基督徒來說,在整個人生的道路上,如果我們能夠為主而再進一步,很多的困難我們必能跨過。

  使徒行傳在早期教會向來受到重視。資深教父特土良曾說過,所有不接受這本書是上帝所啓示的人,都與聖靈無關,他們不能自稱為教會,因為他們不能指出教會在什麼時候、什麼地點建立的。

  使從行傳和教會之間有著緊密的關係,聯繫著四卷福音書,並扮演穚粱的角色。第二章記錄了第一間教會的建立,它是一所充滿活力和能夠改變生命的教會,任何一個年代的教會都應該借此反思及學習,並尋找一個屬靈群體更新的重點。我們可以從兩大範疇作思考: 

  1. 生命更新的向度:

        使徒本是很平凡的人,經歷了生命更新變得不同凡響,無論自覺何等平庸,都可以因為屬上帝的更新成為擁有活力的教會。

        使徒行傳提到彼得講道後,眾人感到「扎心」,意思是刺透、譴責和震驚。這是很有深度的感受,能夠加強實踐的決心,並轉化為行動成為更新的動力。

   更新是以個人為基礎,一間復興的教會,不等於各人都自動在更新的狀態裹。但個人的更新却是教會持續復興的重要基礎。

  基督徒生命的流露,團體的扶持是十分重要。但生命的實況往往在獨處時顯露出來,這時候更加容易發現自己的缺點,需要靠主去改變獨處的狀況。

        罪得赦免是在於悔改,認罪的重要意思就是厭惡罪惡和決心地作改變。

        領受聖靈是信主的過程,每一個信主的人都需要經歷。因此聖靈住在我們心裡,改變我們生命的質素,叫基督徒能夠表達出一種有諸內形於外的生活。

        生活方式和組織的更新,「領受」是歡迎的意思,因內在生活的更新,引進了新生活的模式、和關係組織的改變。

        改變有兩個大的範疇,我們需要靈命的裝備和一個充實有效的肢體生活。

  1. 生命更新的成果

        這些基督徒都是非常有生命力,能夠為社區帶來正面的幫助,所以得到世人的尊重。

        經歷到信徒的合一,在傳福音和教會肢體生活上釋放出一種更有感召力的能量。信徒生活的時候也充滿著喜樂。 成為一個更有效地傳福音和領人歸主的教會,使得救的人數更能持續的增長。

古學賢牧師 「詩章、頌詞、靈歌 (西3:16節)」(2016年1月17日)

每主日詩班在崇拜中頌唱,代表會眾向上帝呈獻信徒嘴唇的祭,並藉歌詞激勵會眾的心。一首美好的詩歌,配合上帝話語的宣講,叫弟兄姊妹的靈命得到建立。我們欣賞詩班的服事,深信上帝悅納他們所獻呈的詩歌,並會繼續賜福他們的事奉。

自第一世紀始,教會已經採用詩章、頌詞、靈歌等多元化聖詩來舉行聚會。今天我們於崇拜中可採用古今中外具感染力的聖詩,使不同年齡層的會眾都透過聖詩心被恩感,歌頌上帝。

「識做」吳俊夫牧師講,孫學榮弟兄記(2016年1月10日)

經文:歷代志下712-16

    當我們認識一個道理之後會嚐試實行,但過程中往往不流暢,需花點時間才可以成功掌握,其實生命之道的實踐也是如此,許多時候我們知道聖經教導,但生命未能因此有所進展是因為沒有起步試行,在實踐過程中群體是一個重要的核心,因為可以彼此感染和互相鼓勵,而結果可以是轉好亦可以是變差,若不是彼此建立便會變成拆毀,所以教會群體需要靠著上帝的恩典去建立。“識做”是先行認識接著實行,我們對“識做”持有二種反應,有兩種人會認為自己是“不識做”,主要是小孩子和長者,小孩子在小時會承認認識不足,但往往當他們長大時便會認為自己懂,其實所知道的可能流於表面,沒用足夠力度去實踐,不一定真正“識”和“做”; 而長者明白自己所知的在某程度上有局限,以謙卑的態度回答。

  “夜間耶和華向所羅門顯現,對他說:「我已聽了你的禱告,也選擇這地方作為祭祀我的殿宇。我若使天閉塞不下雨,或使蝗蟲喫這地的出產,或使瘟疫流行在我民中,」”  (經文12至13節),昔日上帝向所羅門王顯現衪選擇那地方作為聖殿,聖殿築成後將進行歷時多日的獻殿禮,當中包括有好幾種獻祭儀式,祭司和百姓必須依據上帝的律例典章,按所定次序分別獻上不同的潔淨祭品,同時,亦獻呈自己的心求主悅納。今日我們經常領受上帝的說話,但行事為人也不一定完全是按上帝的心意去履行,觸犯上帝聖怒,故此,生命須要轉化,要將上帝的話語在生活中實踐,兄弟姊妹之間亦需要互相以愛心提醒,互相建立,這樣雙方的生命才會有成長。

  “這稱為我名下的子民,若是自卑、禱告、尋求我的面、轉離他的的惡行,我必從天上垂聽,赦免他們的罪,醫治他們的地。”(經文14節) 教導上帝的子民成為生命“識做”的人,有四個方面需要注意:

  1. 要謙卑:謙卑的人不會自視過高,常存學習的態度,樂意聽取別人意見,對人、對

  教會未完善的地方提出有效的建議,因此,他們的生命成長會更多和更豐富;

  1. 要禱告:基督徒皆知須要禱告,但許多時候我們沒有足夠的禱告,愛用自己的意思

  行事,基督徒要多禱告,特別是處理某些事情前先祈求上帝的旨意, 而謙卑和禱告 

  是互相關連,謙卑的人渴望神的心意及努力遵行 ,這是蒙主喜悅;

  1. 要尋求:尋求上帝的目的是理解上帝,討衪的喜悅,多讀聖經,可令人明白真理,

  認識上帝;

  1. 要轉離: 轉離是要認真地承認自己的罪,從此遠離罪惡,這樣我們才可以經歷豐盛

  的生命,若不轉離,上帝定必會按公義審判,歷代志下7章下半部份述及神警戒以

  色列人若不轉離惡行,衪必將他們在所賜的地上拔起,這亦是給我們一個警惕的訊

  號,要認罪侮改。

「信徒相通樂悠悠」古學賢牧師講(2016年1月3日)

經文:約壹11-4節                 

(一) 信徒相通的基礎

  使徒約翰寫這封信的時候,教會正面臨諾斯底主義的威脅,這異端否認耶穌道成肉身的事實,其中幻影派認為耶穌不過是視覺上的幻影。所以約翰強調耶穌在十字架流出寶血,犧牲性命,使相信祂的人都得著永生。約翰說這道非常真實,是他親眼看過,親手摸過,親耳聽過的;而信徒相通的基礎就是這「生命之道」。

  約翰和其他使徒以他們親身所經歷過的耶穌介紹給人,同樣,今日我們也有責任去介紹這「生命之道」,這道成為最有力的生命見證,而見證的交流和分享就是v. 3「相交」的意思。約翰指出他寫信的目的,是要與讀者分享基督的生命。

(二) 信徒相通的實踐

1.屬靈的相通

  包括聖經真理的分享、彼此代禱、心靈的安慰和扶持等。除此之外,信徒相通亦指到我們一起去達到某個目標。(腓1:5)「從頭一天直到如今,你們是同心合意的興旺福音。」(門6)「願你與人所同有的信心顯出功效,使人知道你們各樣善事都是為基督作的。」

  這兩處經文,顯明了基督徒在屬靈的事上是有默契、合一的,為福音工作樂意奉獻時間和體力。凝聚就是力量,若我們能在福音工作上加倍凝聚,倚靠主耶穌,就像一支軍隊,一定可以攻破魔鬼的營壘。

2.物質的相通

  我們應該把對靈性需要、身體需要的關懷,把傳福音與社會責任,作為同一件事來對待。重視靈性而輕視身體需要,重視傳福音而輕視社會責任,這都是不應該的。林後九章,保羅所指的捐輸,也可以是對未信主的人,使他可以感受到神的愛。我們該在捐輸上實際幫助有缺乏的肢體。

  保羅常帶著一些外來教會的奉獻來幫助耶路撒冷教會中的窮人,這是地方教會間的聖徒相通。今天我們中間若有些弟兄姐妹有經濟上的難處,我們也可學習愛心的奉獻。有些時候也不一定是金錢,如幫忙照顧孩子、老年人,或幫助辦手續或幫忙做一些家事,都能帶給極大的幫助。

(三) 信徒相通的果效:

  v.4,是約翰對與信徒相通期望達到的果效:在相交的過程中兩者同時經歷到主裡面的喜樂。基督徒若跌倒犯罪,或誤入異端邪途,便失去喜樂。罪惡是人生痛苦的根源,約翰將生命之道傳給弟兄姊妹,使他們既脫離罪惡的纏累,在基督裡得著滿足,就可以有喜樂的生活。

  「團契」,這一名詞在1930年後流行,而和合本在1919年已經出版了。和合本可譯為「團契」的那一些詞,出現過17次,譯作「同心合意」、「交通」、「同受」……等。故我們在主的愛中「凝聚」必能達致信徒相通樂悠悠。愛是有驚人的延續性;我們愛人關心人的態度和方法,將帶來長遠的影響。耶穌說:「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太25:40)。

吳俊夫牧師 「耶穌的傳真」(2016年1月10日)

提到傳真,自不然想起傳真機(Fax),亦即facsimile的縮寫;其意思是臨摹、傳真、覆寫之意。現今傳真機的需用量已大不如前,取而代之的是在掃描(scan)或擷取(capture)後以電郵(email)或手機應用程式(apps)中發送。應用技術雖不同,唯相同的仍是將「真」正想對方收到的,確切「傳」達予對方。

  在閩南堂中,能認識到不少「真」誠的信徒、領袖,他們「傳」播的是弟兄姊妹間的關愛,以及上帝的愛,確為此而感恩。當然我們也要自省及相互提醒,我們常是「傳真」,或偶有不慎地「假傳」而造成傷害?願真理的靈開啟我們的心,指導我們的口,好讓我們都能「傳真」!Amen!!

「使眾人看出你的長進來」古廖玉明師母講(2015年12月27日)

經文:提前413-16節、提後16-7節                            

    公元64年以前,使徒保羅寫了兩封信給提摩太,一再叮囑他,說:

(提前4:14)「你不要輕忽所得的恩賜 (gift, 單數),就是從前藉著預言、在眾長老按手的時候賜給你的。」

(提後1:6)「為此我提醒你,使你將上帝藉我按手所給你的恩賜 (gift, 單數) 再如火挑旺起來。」

  提摩太要重視他在被按立的時候所得的恩賜;留意這個恩賜是他在按牧的時候即時得到的,而且是以單數來表達的。恩賜是甚麼?恩賜第一個層面是上帝對人一生的培育,第二個層面是基督所賜的職份,第三個層面是職份所需具備的才能。這是一個套裝,所以用單數來表達。要注意,職份是立刻得到的,但是才幹是日後實踐這職份的時候不斷發展的,所以保羅吩咐提摩太:「使眾人看出你的長進來。」又說:「將上帝所給你的恩賜再如火挑旺起來。」

  利6:8-13,耶和華對摩西說:「燔祭要放在壇的柴上,從晚上到天亮,壇上的火要常常燒著。祭司要把壇上所燒的燔祭灰收起來……壇上的火要在其上常常燒著,不可熄滅。」透過提摩太前後書,我們就知道當日基督教傳道人的處境很危險,教會裡面有人事問題,又有異端邪說攪擾,種種不利因素都令提摩太事奉的心蒙上了一層灰,失落了那一團火,沒有熱情,沒有馨香的氣味。保羅對他說,你不能這樣,要「將上帝所給你的恩賜再如火挑旺起來。」因為上帝賜給我們的,不是膽怯的心,乃是剛強、仁愛、謹守的心。

  提摩太要將恩賜挑旺,但人很難中肯地評論自己的狀況,所以聖經說要「使眾人看出你的長進來」。身邊的弟兄姊妹一方面好像鏡子照出事奉者的本相,另一方面可以欣賞他們的成長而使他們得到鼓勵。至於長進的秘訣,離不開「殷勤、專心」四個字。

  提摩太在教會的工作包括宣讀、勸勉、教導;雖然這些都是傳道人在教會的基本職責,是慣常的工作,但是他要殷勤,要專心。恩賜已經給了他,只要甘心去做,不能因懶惰而埋沒自己已得的恩賜。長進固然是出於上帝的栽培,但是正如田裏的農作物,需要事奉的人持之以恆去耕種,才能得到收成。

應用:

  1. 順服上帝對我們生命的培育。

  2. 確認上帝給我們的職份,並且信得過祂將所需的才能賜給我們。

  3. 除去我們祭壇上的灰。

  4. 在事奉的心志和技巧上追求進步。

  5.  要有別人為我們守望。

古學賢牧師 「耶穌的身影」(2016年1月3日)

上帝期望我們把基督的生命在我們身上彰顯出來。

  我在閩南堂事奉了六個月,經常看見耶穌的身影,就是弟兄姊妹遵主而行,關顧有病的人、接載長者、提攜幼嫩、服侍基層、無條件奉獻時間和體力。

  「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可10:45)身為一個傳道人,我渴求望見耶穌的影蹤;在閩南堂弟兄姊妹當中,我看見了!感謝天父深恩。

「承蒙天福」林錦濤牧師講,黃旭曦弟兄記(2015年12月20日)

經文:約翰福音1:1-14節

聖誕節是為了紀念主耶穌基督的降世,這一件事是上帝給世人的一個福份,問題卻在於我們是否能夠準備好自己去承受這一個天福。雖然,聖誕節裹頭有新生命的出生,另一邊廂或有未接受主耶穌生命的人離開。好讓我們快樂的時候要感恩,憂傷的時候更加需要尋求和仰望主。

  約翰福音「1:1-5」- 在這裡聖經講到一樣東西,就是神送了一份很大的禮物給我們。這禮物是從上帝而來,太初有道中的“道”介紹了這份禮物是指耶穌基督、真理、與上帝同在,萬物都是藉著祂造的。上帝創造人是十分複雜,我們與動物有所不同的地方是人類腦部附近的顳葉讓我們懂得去尋找和接收靈界的信息。這是可等奇妙,上帝給了我們這個最寶貴的東西。所以今天我們的存在是這道(上帝)所造。 

  約翰福音「1:10」- 約翰好清楚地講出,上帝送給大家這份如此貴重的禮物,卻沒有人願意接受祂。上帝給我們的恩典從來不需要包裝,沒有俊美的外貌。所以有些人就把上帝這份禮物放在一邊沒有拆開,上帝會感到可惜,因為我們沒有好好去享用。這份禮物的好處就是生命的延續,人類與世界上其他物種在比較下,人類的貢獻相對不大。人類最值得存在的意義就是能夠傳宗接代,離開了世界之後,留下基因,這是十分寶貴的。

  這份禮物雖然好,但不是人人會接受。耶穌基督降生於猶太的地方,是純正的猶太人。 但猶太人卻沒有接受耶穌為他們的上帝,反而覺得耶穌是背叛了猶太教的人,還要釘祂上十字架。今天我們應該要感謝神,在我們人生過程中遇上耶穌,並得著祂的生命,使我們的生命連結到耶穌那裡去。

  約翰福音「1:14」- 有人拆開了這份禮物,這滿有恩典和真理的禮物就住在我們裡面。當耶穌基督進駐在我們生命裡,我們就會擁有上帝的樣式,這是真基督徒應該去渴想的事情。約翰福音「1:12」- 如果我們接受了這份禮物,就可以成為上帝的兒女,天父就必看顧我們

「以祢為榮,以你為榮」吳俊夫牧師講,霍燕冰姊妹記(2015年12月13日)

經文:約翰福音7:14-18節 

  今天讓我們一同去思想受洗的意義。受洗的其中一個重要意義就是以上帝為榮。受洗的日子是榮耀上帝的日子。每一個準備受洗的人都應該有此心態。我們不單是為有人見證我們受洗而高興,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去榮耀上帝,因為上帝將我們的生命改變。試想像若我們信主後生命沒有改變,在洗禮這大日子我們就沒有喜樂。經上記述「到了節期,耶穌上殿裡去教訓人。猶太人就稀奇說: 這個人沒有學過, 怎麼明白書呢? 」(約翰7:14-15) 因為耶穌只是木匠的兒子沒什麼學識,猶太人就奇怪為什麼耶穌能說出很多的道理。「耶穌說我的教訓不是我自己的,乃是那差我來者的」(約翰7:16) 也就是說耶穌所說的話是從上帝而來。我們傳福音時,是將上帝的福音傳給別人,還是傳自己的福音呢? 聖經說我們應該行那差我來者的事情,我們要學習耶穌去行、去講上帝的事,而不是自己的事。

  約翰7章初段記載五餅二魚的神蹟,當中吃飽的男性有五千,若包括婦孺和小孩估計人數約有二萬。但這神蹟之後沒有很多人去跟隨耶穌。耶穌說我的肉是可以吃的,血是可以喝的,你該來吃我的肉喝我的血。這言論後很多人就不跟蹤耶穌,經上記述「門徒多有退去的」,因為聽到的人心裡驚慌懷疑這是邪教。耶穌又說若不是藉著我沒有人能到天父那裡去,當時的人不明白,只認為耶穌自誇自大。

  中國諺語「人不為己,天株地滅」但人不應為自己。人生命的原意是享受上帝賜與,管理上帝交給我們的世界,榮耀上帝。我們要以上帝為榮! 在難處時我們會呼求上帝的幫助,當經歷上帝經過苦難,我們會說: 「哈利路亞 ! 」,「路亞」是讚美上帝的意思。因為祂是值得讚美的上帝,唯有祂才能帶領我們經歷一切艱難,所以我們內心就忍不住說「哈利路亞 ! 讚美主! 」,我們的生命就是要讚美上帝,榮耀祂的名! 禮堂上的十字架都放在高位,因為我們要高舉基督,祂是世界上的唯一。 

  在生命中我們也要高舉基督,以我們的生命去彰顯耶穌基督的生命。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正高舉自己的金錢、能力和地位? 或是在生命中不斷表彰耶穌基督的榮耀呢? 講題「以祢為榮、以你為榮」,前者的「祢」是指上帝, 後者的「你」是指我們。我們要以教會中的長者為榮,他們積極服侍,事事主動幫忙,看見上帝就願意付出從不計較,他們盡力服侍比較其他信徒習慣了「留力」更讓我們看到長者們在事奉上的耗盡。相信上帝會悅納他們的熱誠服侍,以他們為榮。另一「以你為榮」的群體是敬拜隊,他們為將讚美上帝的心帶給會眾,花上很多時間努力練習。盼望每位會眾都能做到以上帝為榮,以上帝為尊。

  「人憑著自說:是求自己的榮耀,惟有求那差他來者的榮耀,這人是真的,在他心裡沒有不義。」(約翰7:18)  經上所記「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所以我們不要自誇,若我們自覺有好生命,就更要時常感謝上帝改變我們的生命,要將榮耀歸於上帝。當人看到上帝的榮耀,就不會計較付出什麼得到什麼。若昔日耶穌計較付出,我們沒有一人能得著拯救。因為祂的無私付出,我們才能得著救犢。願每一位弟兄姊妹都以上帝為榮,盼望上帝認為我們能夠榮耀祂。

吳俊夫牧師 「由不安到平安」(2015年12月27日)

12月24日──當天耶穌降生的「不安夜」!

12月24日──傳統報佳音的「平安夜」!

12月24日──今天我們所渡的節日「平安夜」!

12月24日──可以發生不安事件的平安夜!

12月24日──即使面對不安,卻極需耶穌基督所賜的平安夜!

平安夜──不是12月24日,而是有否耶穌基督的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