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admin 的所有文章
「先知的申訴」 黃天相博士講、林日麗姊妹記(2025年9月14日)
上帝在耶利米書第一章呼召耶利米時,他已知道自己的工作情況及結果,即猶大人不會回轉,而上帝也會讓猶大亡國,然後猶大人被擄後再回來重建。耶利米面對這個困局有甚麼反應?耶15:1,先知其中一項工作是代求,上帝開始已讓耶利米不用代求,因祂知道災禍必會臨到,故耶利米求上帝「求你記念我,眷顧我」(耶15:15)。記念和眷顧是兩個動詞,上帝會記念人和監察人,如我們作惡,祂也會追討人的罪孽,祂知道我們所做的一切。有些人面對困境時是坦然無懼,有些還未遇見困難時就開始埋怨,這基於我們對上帝的信心,不是在於環境,而是在於與上帝的關係。
耶利米讓上帝去「向逼迫我的人為我報仇;不要向他們忍怒取我的命,要知道我為你的緣故受了凌辱。」(耶15:15)。耶利米知道是上帝掌管一切,在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沒有好結果時,該如何堅持?如果認為重要,我們一定會去做,如不重要就可以隨時放下。耶15:16,耶利米捉緊在上帝面前感受快樂,這是他在遵行上帝吩咐後的反應,安然面對所在的處境。信了主後也會遇到問題,但面對問題的方法和態度應該跟未信主前不一樣,有時要接受自己的無能為力,並學會面對問題。即使無法改變所面臨的問題,耶利米也遵行上帝的說話,「因我是稱為你名下的人」(耶15:16)。我們是否屬上帝,並不單是按自己的感受肯定或否定上帝與我們的關係,而是基於我們平時如何做。
耶15:17,我們的感受不代表一切。面對不如意時的反應,才真正表達我們的信仰。上帝讓耶利米不高興,但這不是情緒的發洩,而是經歷上帝如何憤恨地對著那些猶大人,因先知的其中一個工作是經歷上帝的體會。耶15:18「我的痛苦為何長久不止呢?我的傷痕為何無法醫治、不能痊癒呢?難道你待我有詭詐,像流乾的河道嗎?」這問題在於耶利米與上帝的關係,詭詐是善變和不忠,夏天時沒有雨水,以色列的河道乾了。耶利米問上帝是否待他這樣,捉摸不到。有時我們是否把信仰功利化?
耶15:19,上帝的第一個要求是回轉,面對困境時的質疑,首要是回到上帝那裡,如我們不願意,上帝如何與我們建立正常關係,面對不正常的環境?另外,要分辨甚麼是重要或不重要,才能經歷上帝,代替上帝宣講信息。面對各種處境時,焦點在哪裡?以色列民最後會歸向上帝,國破家亡後他們認為耶利米是真先知,因預言耶路撒冷被毀是真的,他們問耶利米要留在耶路撒冷,還是逃到埃及。昔日城未被攻破時,耶利米讓以色列民順從,被擄後上帝會施行拯救。在懲罰臨到後,耶利米讓他們留在耶路撒冷,因懲罰已完成,只需回轉上帝。如逃難到埃及,他們要面對另一場災禍。 耶15:20,這在第一章上帝呼召耶利米時也講過,重要是耶利米是否相信。不是環境的惡劣來決定事奉的價值,先知如何面對問題成為我們的學習。耶15:21,耶利米承擔上帝所呼召他做的事,上帝會與他同在,面對困境。
「久病得醫治」 梁清恒博士講、曾卓謙弟兄記(2025年9月7日)
經文:約翰福音5:1-18節
今天的講道經文為約翰福音5章1-18節,記載耶穌在畢士大池旁邊醫治癱子的神蹟。在四福音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耶穌醫治神蹟的記載,究竟作者們想表達和教導我們甚麼呢?今天的經文背景是發生在一個節期,地點是畢士大的池子。在這段經文中可以看到三個場景:第一個場景是耶穌在畢士大池旁邊醫治好病了38年的人,第二個場景是那位病人被猶太人指責犯安息日,第三個場景是病人與耶穌再之相遇並展開對話。
這段經文藏了幾個細節,第一就是第1節和第14節同樣出現的那句「這事以後」,這裡顯示記述時間的隔開,即是耶穌是隔了一段時間再見到病人。第二是經文沒有記載那位病人患了甚麼病,但從經文所說他病了38年,可見他病得很嚴重。第三是8節耶穌叫那位病人拿起褥子走,以病人剛痊癒的身體狀況理應不能拿起,但耶穌叫他拿走,證明耶穌已經完全醫治了病人,是神蹟的醫治。第四是猶太人指責那個病人在安息日拿褥子是不合法,他們其實是憎恨和打算謀害耶穌,因為耶穌稱上帝為父。第五是14節所說的「他已經痊癒了,不要再犯罪,免得你的遭遇更壞」。耶穌想他反思甚麼是罪和提醒他不要犯罪。
在這段經文中,我們看到有2個思考的地方。第一是病人好像不想痊癒,我們會否好像那個病人不想受到耶穌的醫治和恩典?耶穌醫治了這個人的重病,這個人應該好奇耶穌是誰,但是他沒有。今次醫治他的,即那位有能力施行神蹟的主耶穌。如果他知道,他一定想更加了解主耶穌。他差點失去得到醫治的機會,但耶穌最後醫治了他。我們清楚耶穌基督的能力嗎?如果耶穌想扭轉我們的生命、一切,我們會給他改造嗎?我們心中有很多改不掉的壞習慣,當耶穌問你想不想改變,我們會想嗎?我們不可以拒絕。我們清楚耶穌能改變我們,所以要接受和用行動回應衪。當我們想改變,就不可以繼續之前的生活和觀念,聖靈會提醒和引導我們。所以我們要珍惜上帝給我們改變的轉機。
第二是我們要珍惜耶穌給我們的醫治。神蹟扭轉了病人的生命,但沒有扭轉他的想法。這個病人被猶太人質疑因為耶穌的原故犯了上帝的安息日,但安息日是上帝設立,他應該好好反駁這班猶太人。之後他有另一個機會接觸耶穌,但是沒有跟隨耶穌,反而跟猶太人報告他的行縱,也無視上帝的教導。如果我們是病人,我們應該怎樣做?作者記載這個病人的故事,想提醒我們不要好像這個病人,要好好記錄上帝的拯救和恩典。得到恩典後要好好記住和正確回應,不要成為忘恩之人。今年有幸到土耳其事奉,認識了不同神學老師,在學院也承擔更多職位。回望上帝的恩典,我們要好好記住主恩。每次有新的機會事奉和學習,都是上帝的能力和恩典。我們要好好預備事奉和分享,捉緊上帝的恩典。
耶穌透過不同的方法教導我們成長,賜了很多恩典給我們。我們不要忽視這些恩典,要清楚知道這些恩典是十分寶貴,盼望我們不要成為忘恩的人,要透過耶穌基督給我們的改變,在生活見證上帝,阿們!
古學賢牧師-「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2025年9月14日)
有一班志同道合的人組織了一個機構。起初他們滿有衝勁,有目標,有理想。不幸他們感染了一種病毒,這病毒最明顯的特徵是叫人漸漸失去胃口,不想進食,令到身心靈耗盡。有人說,這好比今日許多基督徒的光景!
太5:6節,主耶穌說:「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飢渴慕義的意思是強烈渴慕凡事尊主為大,遵行上帝的旨意,願意上帝在自己生命中掌權。他們這樣渴慕和尋求上帝,上帝必親自滿足他們。飢渴慕義在原文是現在進行式,表示不是一次就完成的,而是持續地渴慕、追求。詩34:8節說:「你們要嘗嘗主恩的滋味,便知道祂是美善;投靠祂的人有福了!」
弟兄姊妹,我們不以追求世上的福樂為滿足,以致失去屬靈的胃口。願我們不自滿,我們內心逼切,常常處於飢渴的狀態,不斷透過敬拜、事奉、互相關顧、查經和靈修等,使我們愛主的心常在燃燒!
彭偉業傳道-「生命何價?」(2025年9月7日)
近年接觸過不少朋友甚至有基督徒、牧者患了重病,有些經過積極治療之後得到痊癒,有些最終不敵病魔,完結了在世上的生命。然而,發現到這些患上嚴重疾病的朋友當中,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特別注重工作,在工作環境當中承受高壓,擔憂和焦慮影響了個人健康。
這樣讓我想起一個知名企業的高管,前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財務長張孝威的故事。他每天工作超過十六小時,週末也常加班,將全副心力投入工作中。然而,長期的高壓生活終於讓他的身體發出警訊,他患上了嚴重的睡眠呼吸中止症,夜間缺氧程度甚至達到危及生命的狀態。後來他的價值觀念改變了,發現信仰的重要性,成為虔誠的基督徒,並分享見證:「過去我以為工作成就就是一切,直到健康瀕臨崩潰,才明白生命有更深的意義。現在我知道,真正的滿足來自與上帝的關係,而不是工作中的成就。」
耶穌提醒:「人就是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可8:36)我們往往為了追求地上的成就,卻忽略了上帝賜給我們最寶貴的禮物——生命本身。今天我們也看到我們的下一代在一個高壓的環境下成長,他們將工作和學業都看成為生命的第一位,卻忽略了健康、肢體相交與靈性。工作和成就都重要,o但不能成為生命的全部,生命最重要的是與上帝的關係,讓我們學習將重擔交給上帝,在祂裡面尋求真正的安息與滿足。
「我有為基督定界線嗎?」 劉惠珠牧師講、洪慕冰姊妹記(2025年8月24日)
經文:腓立比書3:1-11節
今天的講題可以從兩個角度去看,一是我們是否有為自己定界線,甚麼是可以和不可以做的,二是我們是否有限制基督的作為。
腓2:5-8節是講基督的形象,12-30節講腓立比信徒的故事,保羅提到他們向來都是順服的,腓立比教會是保羅第一間建立的外邦信徒教會,他們立志實行上帝的話,無可指責。腓3章是保羅講自己的故事,他是猶太教徒,出世第八天就受割禮,割禮代表孩子是屬於耶和華,他是純種的猶太人。在守律法方面,他是法利賽人,無可指責,法利賽人是猶太教的其中一個派別,非常嚴謹。在熱心方面,當時猶太教是反對人跟從耶穌,當時猶太教的領袖都是反對基督,故保羅當時逼迫基督徒。
保羅提醒我們要提防那些「狗」,提防作惡的人,提防那些自行割損的人。猶太教徒聽過真理後,轉信耶穌,而這些人是領袖,在教會仍是德高望重,保羅提醒我們要提防這班血統純正、跟隨基督、地位超凡的人。腓1:27-28,保羅提醒當時的腓立比信徒,行事為人要與基督的福音相稱,不要怕威嚇,要有為基督受苦的心志。當時羅馬帝國的宗教背景是對君王效忠,進行帝王崇拜和祭祠,但已接受猶太教割禮的信徒獲得豁免。當時的猶太教基督徒領袖教導外邦信徒行割禮,有了割禮的記號,確定基督徒身份,但這違背保羅先前的教導,因保羅教導外邦信徒不用行割禮,而是因信稱義。如果外邦人不行割禮,遭受批評不團結,同時面對羅馬政權威嚇,因不參與祭祠,可能面對牢獄之苦,這就是保羅於腓立比書第1章所提到的威嚇。
很多人可能會把循理會(Free Methodist Church)與循道衛理混淆,循理會於1860年成立,至今已165周年。Free這個字可以指自由或免費,創會者為羅伯茲牧師。羅伯茲牧師當時是循道衛理會,教會面對拮据,經濟缺乏時,不少教會有「買位」制度,增加收入,猶如戲院買票,但他認為不符合教會的核心價值,故反對,另外也為解放在奴隸制下的黑奴,但不獲教會接納,故他創立循理會。
我們的不同取向會有不同的結果。如保羅寫腓立比書,腓立比書為其中一個監獄書信,當時的猶太教領袖認為如行了割禮可以幸免於難,但保羅講我們能夠為基督受苦是於我們有益,我們如何在這兩者中取捨?今天的信徒只相信上帝會給我們永生,卻不肯定上帝會在信仰掙扎中出手,腓立比信徒的故事,也是我們的故事。腓3:3,保羅講真正的信徒不是身體受了割禮的人,而是靠着上帝的靈敬拜,以基督耶穌為我們所誇耀的,為我們成就救恩。有時我們會跟基督說自己的能力有限,但基督的能力勝過我們的限制。我們不要為主定界線,因上帝在我們生命裡所造就的事多於我們所想所求。
古學賢牧師-「温柔的人有福了!」(2025年8月31日)
由七月份開始,我們閩南家開展了靈修運動。有弟兄姊妹表示,平日不喜歡看書,讀聖經總覺得難以吸收,以致靈命沒有顯著長進。但聖經裡有一個很重要的提示,叫我們毋須氣餒。雅1:21節吩咐我們,要「存溫柔的心領受那所栽種的道」;意思是,我們以一個柔和謙卑的心靈,就能領受上帝的話語。祝願弟兄姊妹在每天的靈修生活中得著餵養。
太5:3節,主耶穌說:「溫柔的人有福了!」在現今這弱肉強食的世代,「溫柔的人有福了」這句話,似乎令人難以理解。其實,「溫柔」絕非懦弱怕事;相反,乃是擁有可以自我控制的能力。主耶穌在世上是「溫柔」最完美的榜樣:祂滿有能力和權柄,卻從不濫用,而是祂完全遵行天父的旨意。在忍受苦難和流血犧牲之際,「祂被罵不還口;受害不說威嚇的話,只將自己交託那按公義審判人的主」(彼前2:23節)。
太11:29節,主耶穌直接指出,每一個屬祂的人當學祂的樣式。願我們全心相信、交託主,毋須擔心週圍所發生的事,也不畏懼罪惡昌盛;我們儘管靠主的能力,活出主耶穌柔和謙卑的樣式。
「安居神家」 陸幸泉牧師講、洪慕冰姊妹記(2025年8月17日)
經文:詩篇84篇
今天的經文第4節最尾有兩個細字括著「細拉」,而在第8節結尾亦同樣括著「細拉」二字,究竟「細拉」是什麼意思呢?「細拉」就像我們音樂裡的休止符,這篇經文是很有規則的,在經文裡有四個字出現了三次,就是「便為有福」,剛好將經文分開三段講解,第1-4節是居在神家的便為有福;第5-8節是嚮往神家的也便為有福;最後的就是倚靠神的便為有福。
一、居在神家的便為有福
第1-4節說:「萬軍之耶和華啊,你的居所何等可愛!我羨慕渴想耶和華的院宇;我的心腸,我的肉體向永生上帝呼籲(歡呼)。萬軍之耶和華─我的王,我的 上帝啊,在你祭壇那裏,麻雀為自己找著房屋,燕子為自己找著菢雛之窩。如此住在你殿中的便為有福!他們仍要讚美你。」今天誰住在耶和華的殿中?就是你和我。今天我們在耶和華的殿裏敬拜祂便為有福。在以前耶路撒冷的錫安山頂起了聖殿,當時的猶太人要走上三千呎的高山才能到達聖殿,他們在山上逗留七天,每天也敬拜上帝,這是一個福氣,能夠住在殿中便更有福了。
二、嚮往神家的便為有福
第5-8節說:「靠你有力量、心中想往錫安大道的,這人便為有福!他們經過「流淚谷」,叫這谷變為泉源之地;並有秋雨之福蓋滿了全谷。他們行走,力上加力,各人到錫安朝見上帝。耶和華─萬軍之上帝啊,求你聽我的禱告!雅各的上帝啊,求你留心聽!」猶太人辛苦往返聖殿,途中還會遇到賊人,但他們這麼辛苦也覺得有福,因為他們就算經過「流淚谷」都變為泉源之地,又有秋雨之福蓋滿了全谷,所以他們越走便越有力,亦相信來到聖殿禱告必蒙垂聽,所以嚮往也是一種福氣。
三、倚靠上帝的便為有福
第9-12節說:「上帝啊,你是我們的盾牌;求你垂顧觀看你受膏者的面!在你的院宇住一日,勝似在別處住千日;寧可在我上帝殿中看門,不願住在惡人的帳棚裏。因為耶和華─上帝是日頭,是盾牌,要賜下恩惠和榮耀。祂未嘗留下一樣好處不給那些行動正直的人。萬軍之耶和華啊,倚靠你的人便為有福!」因為上帝是我們的盾牌、我們的日頭,祂是賜福與我們的上帝。當我們這樣渴慕來親近、倚靠祂的時候,我們便會蒙福。
「豐盛的家園」 古學賢牧師講(2025年8月10日)
經文:以弗所書1:15-23節
基督徒有兩個家園,一個是肉身的家庭,一個是上帝的家園。弗1:15-16節提到,保羅聽到以弗所教會「信從主耶穌,親愛眾聖徒」,這兩方面已經非常之不簡單,保羅就為他們不住的感謝上帝。
- 賜智慧和啟示的聖靈 17節
弗1:17節,智慧的意思,是指能夠明白上帝深奧事情的智慧;而啟示的意思就是揭開。「心中的眼睛」需要先被聖靈光照,才能夠「真知道」上帝。「真知道」原意是「充份的認識」;若我們真是充份認識上帝,就會發現屬靈的事一點都不簡单、不抽象,而是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 上帝恩召的盼望 18節上
弗1:18節,我們對屬靈的事,必須依靠聖靈才能够明白得透徹。上帝的恩召使我們由一個使上帝發怒的人變成上帝所喜愛的兒女;信徒受呼召的「盼望」是非常豐富的,包括身體的改變、永恆的賞賜、將來必定與基督一同作王等等。因為有這些盼望,我們對上帝的信心就更加堅定不移。其次,弗3:18節,保羅亦祈求以弗所信徒能夠明白,「基督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在這個被罪惡所污染的世界裡面,我們知道有很多不公平、不完美的事,就算你怎樣努力也改變不了。但是我們不需要灰心失望,因為我們的一生都是在上帝的手裡,祂愛我們,祂知道甚麼對我們是最好。
- 上帝榮耀的家園 18節下
弗1:18節下,「祂在聖徒中得的基業有何等豐盛的榮耀」,基業就是產業的意思,申4:20節,「耶和華將你們從埃及領出來,脫離鐵爐,要特作自己產業的子民,像今日一樣。」原來,被上帝拯救的以色列人就是上帝的產業。到了今天,上帝的產業包括了你和我,就是主耶穌用寶血買贖回来的萬國萬民。上帝以人作祂的產業,而且在祂的眼中看我們為寶貴,這樣真是令人難以想像。上帝的家園大有榮耀,我們只有靠著聖靈的光照,才可以稍為一開眼界。
- 上帝浩大的能力 19-23節
弗1:19-21節,死亡是人類最大,並且是不可能解決的困難,但上帝的大能使基督戰勝死亡。保羅祈求上帝,叫以弗所信徒「可以看得見」,上帝要運行在他們身上的能力,是如何的浩大。弟兄姊妹,今日我們能夠脫離罪惡和永遠的死亡,就是靠著這個浩大的能力。這個大能不單只使基督從死裡復活,這個大能亦都使基督坐在上帝寶座右邊,使基督超過萬有。弗1:22-23節,上帝使基督成為宇宙的元首,基督亦都是教會的頭,「教會是祂的身體」。主耶穌拯救你和我之後,没有立刻帶我們離開這個世界,就是要給全世界的人透過教會,透過我們看見基督。上帝要藉著教會,上帝的家園,使祂的榮耀得著稱讚。
彭偉業傳道-「上帝的審判臨到祭司」(2025年8月24日)
大家在教會靈修運動的進展如何呢?今天讓我們從《瑪拉基書》1:6–2:9 領受一些亮光。這是先知針對以色列祭司群體的嚴厲斥責,核心在於揭露他們對聖約的輕慢、對神聖職分的褻瀆,並呼籲悔改歸正。
上帝斥責祭司們對事奉的態度:「這事何等煩瑣!」(1:13),這反映了當時他們的事奉動機已經相當腐化,事奉成為他們的重擔,他們離上帝遠了。上帝質問他們:「兒子尊敬父親,僕人敬畏主人;我既為父親,尊敬我的在哪裡呢?我既為主人,敬畏我的在哪裡呢?」(1:6)祭司身為上帝與人之間的中保,卻缺乏敬畏上帝的心,事奉態度輕慢,破壞了聖約關係的基礎。聖經形容他們獻上「瘸腿的、有病的、瞎眼的」牲畜為祭(1:8),表示被擄歸回後,百姓靈性冷淡,祭司貪圖方便,用殘缺的祭物敷衍上帝,這反映了他們的內心是藐視上帝。上帝宣告祭司們的祈禱會不蒙垂聽(1:9),並且宣告審判的來臨:「萬軍之耶和華說:你們若不聽從……我必使咒詛臨到你們……我要斥責你們的後裔」(2:2–3)
敬拜事奉的本質必須是來自對上帝的敬畏,不能妥協。每當我們事奉成為重擔,想某程度上敷衍一下上帝時,我們就離上帝遠了。這提醒我們應該用一個怎樣的心態對待事奉,也叫我們把最好的獻上,尊上帝的名為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