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admin 的所有文章

古學賢牧師 - 將你最好的獻給主(2016年11月20日)

上主日教會動員了很多弟兄姊妹,搬遷書檯及座椅,將課室騰出來作主日學之用。由於人手充足,大家身手敏捷又主動,很快就完成了這項龐大的工程。對比上一次幼稚園開放日整理課室的情況,真有天淵之別。開放日前後兩天,只有少數弟兄姊妹協助,使人感到在孤軍作戰!感謝天父,在今次活動中,會眾參與的情況令人鼓舞。

    短短兩三個月間,弟兄姊妹體會到家裡的事需要大家同心合意,將各人最好的心意盡獻給主。深信日後教會面對各項挑戰之時,我們會有更大的動員能力。求主加添我們的愛心和力量,使我們「心裡火熱,常常服事主」(羅12:11節)。

「因信前行」 林奕龍牧師講,鍾麗詩姊妹記 (2016年11月6日)

經文:希伯來書11:1-2節                                 鍾麗詩姊妹記

    弟兄姊妹,我們所遇到的很多時有逆境困難,真不容易過,或會有軟弱及疲乏,甚至乎身體有病痛或限制,如何可以讓我們有力向前行及行得有意思?

    困難、限制、障礙、喪親及其他的損失,都是信心的滋養品。

    當我們面對乾涸疲乏無水之地,人會軟弱無力,上帝卻在看顧我們。上帝給我們的安排是最好的。甚麼讓我們有力向前行呢? 我們只需要靠著上帝的話語的應許相信祂便可。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及未見之事的確據」,這確據可透過例子解釋: 假設銀行發出100萬本票,必定可以兌現,未得到我們已相信可以得到。確據是放在上帝本身,信心是我們信在聖經上上帝的話語,亦相信上帝會按著話語成就。詩篇55篇22節: 「你要把你的重擔缷給耶和華,祂必撫養你,祂永不叫義人動搖」。

    感謝主的恩典我們有主的話語,有這位信實及有大能的主,我們信得過祂必會成就,祂是信實慈愛及有大能的,即使患難臨到身上也有上帝的美意在背後,祝福在前面;即使遇到逆景、困難、喪親之痛、患難,逼使我們倚靠主,不再靠自己。我們信得過天父給我們源源不絶的動力,這就是信心及盼望。

    有主真的好,我們的信心不要放在上帝的話語及上帝以外的事物,如果我們將信心放在有形的東西上會很危險,如樓宇、股票、黃金,這些東西都會變及不可靠的。求主將我們的信心放在對的地方,環境不會更好,但在主內必定有更好的明天。主勝過世界環境。有時想為何上帝要讓我們有患難的經歷,後來我領悟到患難讓我們倚靠上帝,上帝會用祂的能力充滿我們。

單單仰望上帝,上帝是可信的,不要倚靠自己的聰明,在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認定主,主必指引你的路,上帝的話語這樣說便這樣成就。上帝說:「我總不掉棄你也不撇下你,我大小事都會保守你,疲乏的我會加你力量,困倦的也會給你力量。」上帝的話語是我們生命的糧。當我們行信心的路便會經歷主的實在及美好,神是一切美善的根源,讓我們一起學習,按著上帝心意生活。我們很不足但上帝卻很愛我們,也會寬恕我們一切的罪,我們透過上帝的話語認識祂,按著上帝的心意行便有力量。當遇到困難時求主讓我們有智慧處理,看到美好的事包括很基本的藍天白雲或有愛我們的父母也可以感恩。完全倚靠主相信我們生活會很不一樣。

吳俊夫牧師 - 天起了涼風!(2016年11月13日)

        入秋以來,天氣總算真的轉涼了。在手機的群組中,不時收到一些溫馨提示,有這樣細心的弟兄姊妹,怎會不暖呢?天起了涼風,除了讓人醒覺多添件外衣,或興緻勃勃準備享用大閘蟹、蛇宴外……聖經中首次描述「天起了涼風」(創3:8)時的情景,總提醒我們不要掉以輕心!天起了涼風之時,正是亞當、夏娃吃禁果後把自己隱藏,不敢見上帝之時;同時,亦是上帝尋找人,並為祂著緊的兒女以皮做衣服給他們穿上之時。每次天起涼風,願我們不單好好照顧我們的身子,更提醒我們要務要聽從上帝的命令,並常常回想祂無微不至的呵護及祂親手為我們所作的一切!

「尋著聖經的那天」 古廖玉明師母講 (2016年10月30日)

經文:代下341-814-21

  • 效法榜樣 敬拜上帝 (代下341-8)

約西亞是猶大國最後一個好王,但他祖父瑪拿西是猶大國最壞的王,父親亞們也作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代下34:1-2節總結了約西亞一生的事蹟:他不選擇跟從他祖父和父親,卻行上帝眼中看為正的事。他作王第八年,即16歲時,就追求他自己個人與上帝的關係。到了20歲,他開始潔淨猶大和耶路撒冷,領導百姓進行全國大規模的除偶像行動。

約西亞作王第十八年,26歲時,下令修葺聖殿。他並非第一個推動宗教復興的猶大君王,代下24章記載他的先祖約阿施收集百姓所奉獻的銀子,用來修理聖殿;代下29-31章記載他的曾祖父希西家潔淨聖殿,當時民眾也剷除國內所有的偶像和邱壇。可見約西亞推動宗教復興,是效法前人的榜樣。

二.研讀聖經 認識上帝 (代下3414-21)

在重修聖殿的過程中,大祭司希勒家偶然找到摩西的律法書。他慎重其事的將這事告知書記,顯示他們已經很久沒有看過律法書。由於這卷書宣告對選民的懲治,它應是申命記,即上帝與以色列人立約的條款。約西亞一聽到書上所寫的,就大感震驚;他才明白原來上帝的子民經歷這麼多外邦的欺壓、很多的苦難,是因為背約,沒有遵守上帝的話。為國家,為人民,為自己,他深深懺悔,撕裂衣服,立刻吩咐大祭司和一班親信,以書上的話求問上帝。

(代下34:24-28節) 上帝叫女先知戶勒大回覆他們說,因著猶大的罪,上帝的審判必定臨到;但由於約西亞認真看待上帝的話,真誠的謙卑和懺悔,在他有生之年必不至親眼看見。(代下34:29-33節) 他把律法書讀給百姓聽,帶領百姓與上帝立約。可惜百姓「心太硬」,改變只是表面的、應酬式的,約西亞一死,他們又拜偶像,向上帝背約。與此同時,他們的國家失去主權,受埃及控制,最後被巴比倫所滅。

應用:這「尋著聖經事件」對你和我有甚麼提醒?

無論到了甚麼年紀,識字或不識字,我們對上帝都要保持一顆柔軟的心。要留心講台的信息,實踐每日靈修,上主日學,參與讀經計劃等。昨日的嗎哪不能作今日的糧食,我們要持續聽從聖經,否則我們隨著自己的喜好行事,並非真正服事上帝。我們毋須與人比較,卻要跟聖經對照,因為上帝是根據聖經來判斷我們。彼前4:17提醒我們,「時候到了,審判要從上帝的家開始。」

一個基督徒由重生至返天家,生活每一個層面,都需要上帝的話。提後3:16-17節,「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上帝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上帝賜下聖經,是要塑造我們的生命,帶領我們過美善的人生。一個不追求真理的人,會順應世界的潮流,會迷信命運,根本未真正活過。所以,教會必須照耶穌的吩咐,以「使萬民作主門徒」為最優先的考慮,這樣祂就常與我們同在,保守我們經過一切的困難,供應我們一切的需要。

古學賢牧師 - 愛的回應(2016年11月6日)

每個主日,我們一起來崇拜天父上帝,這是集體崇拜。詩42:8節「白晝,耶和華必向我施慈愛;黑夜,我要歌頌、禱告賜我生命的上帝。」信徒每天都要個別地向主崇拜(「靈修」),原意純為回應上帝的慈愛;但當我們每天用心靈親近上帝,生命得到更新,不知不覺就變得豐富和成熟了。

    靈修時我們先禱告,求主賜我們敏銳、受教的心去閱讀聖經,聆聽祂的話。我們也可以將心事向祂傾訴,真誠地與祂相交。耶穌愛你,愛我,我們知道;祂想和我們建立一個親密的關係,並幫助我們與肢體連繫 (參約15:12-15) 。所以,實踐每天靈修,久而久之,聖靈就感動我們從心而發地愛主愛人。

「相信耶穌都會笑」 吳俊夫牧師講,霍燕冰姊妹記 (2016年10月23日)

經文: 「歌羅西書1:6-14節」                         

    倘若我們希望生命能彼此感染, 內在素質是非常重要。 信徒生命就是我們有上帝在心內, 然後彼此感染。

    聖經中並無提及耶穌笑, 但在福音書中耶穌讚賞人的時候相信是帶著笑意的。祂讚賞清心仰望上帝的人和信心堅固的人。 真正令耶穌笑是一班跟隨著耶穌心意而行的人, 他們生命有著轉變, 悔改進入天國, 這樣耶穌見了這些人就感到開心。

     歌羅西書 1:6-14, 描述以巴弗建立歌羅西教會, 但受到外邦 文化影響, 他們敬拜天使, 走向異端。以巴弗請教保羅並要將保羅書信帶回教會, 為要將純正的道帶回他所牧養的教會。以巴弗要修正教會, 雖然遇到很多挑戰, 但他堅決持守真道。 反觀今日當我們遇到問題, 我們是按著上帝的真理去持守或是隨世俗所影響? 相信耶穌只會為持守真道, 不妥協的人而笑。 堅持將真道行出來, 耶穌就喜悅。當有人說「同性戀是可以的, 教會應為同性戀舉辦婚禮。」 我們反對就好像站在道德高牆上。 但我們要堅持真道, 要分辨同性戀是上帝所憎惡的, 不應任隨世俗所影響。同性戀者不是上帝所憎惡的, 但不悔改就是上帝所憎惡的。

     那什麼是上帝喜悅的事呢? 施洗約翰說: 「天國近了, 你們應當悔改」要跟過去不好的事情割蓆 , 進入上帝的國度。 耶穌是愛我們的, 但我們所作的是否討上帝喜悅呢 ? 哥羅西書 1:6 「這福音傳到你們那裡, 傳到普天之下, 並且結果增長, 如同在你們中間, 自從你們聽見福音, 真知道神恩惠的日子一樣。 」信徒們首先要結果增長, 然後傳開給別人, 而結果不是一次的, 是持續不斷的。 討主喜悅是不斷結果, 不斷增長, 不斷認識上帝。 我們當回想剛信主的時候熱心追求, 但後來討上帝喜悅的心思就停下來, 要知道結果、增長是一生的事情, 要從內心增長起來。

    除了愛上帝、愛人、傳福音, 我們可時刻與上帝結連, 把服事上帝的心態融入生活中。 在日常生活上我們可多記念上帝, 多與人分享上帝。心裡記掛著上帝, 口裡就會時常提及。讓行為配合, 生命就與上帝結連, 讓世俗的事進入屬靈的國度, 不是讓屬靈的國度進入世界裡面。 今天我們思想上有沒有與上帝結連, 感受上的同在, 想起上帝都會笑? 因為時常想起上帝的人生命會有所改變, 盼望我們時常與上帝結連, 從日常生活中討上帝喜悅, 從與上帝的相處而得到喜樂。

朱淑芬傳道 - 我們不要「萬聖節」(2016年10月30日)

萬聖節 (Halloween) 是在每年10月31日,當天晚上人們喜歡打扮成「鬼」樣來嚇人。萬聖節的來源自天主教教會,每年的11月1日,是天主教慶祝諸聖的節日。在萬聖節前夕,也是二千多年前的塞爾特族人慶祝每年的豐收祭典,象徵一年的結束,及新一年的開始。同時,他們相信「死亡之神」會在當晚帶著鬼魂重返人間,像我們農曆七月開鬼門的傳說。在那一天,他們會燃點火炬,獻上動物為祭,各人會用動物的頭或皮作服飾,發出古怪的聲音來嚇走鬼魂。

    我們相信耶穌的人,不用這樣來慶祝,因為我們所信的是獨一的真神,在十誡中第一誡:「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上帝。」(出二十3)。利未記十九31也提醒我們「不可偏向那些交鬼的和行巫術的,不可求問他們,以致被他們玷污。」    

吳俊夫牧師「行得正、企得正!」(2016年10月23日)

「我行得正,企得正,怕乜嘢俾人話呀?」這或許是不時會聽到的說話。但當我認真再「唸唸」,此話並不好說呢!要行得正、企得正,這當然是應有的態度,在某一方面,我們或可自豪地疾呼;然而當認真地檢視自己,我們便不得不把音量收細,「行得正,企得正!」又真是「談何容易」?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這是聖經的斷言!腦中響起了另一句,我們都是蒙恩的罪人!不錯,我們只是蒙了恩而矣,而不是我們的本質。不要自誇,不要只懂數算別人的惡及不足,努力朝著上帝的訓言而行,以祂的真道成為指標。緊記「行得正,企得正」是行事為人的追求態度,而非作為自義或指責的工具。求主垂憐!

「成為屬靈恩賜的管家(二)」 陳如炳牧師講,黃旭曦弟兄記 (2016年10月16日)

經文: 「以弗所書4:11-16節」                           

    保羅在(弗4:11-12) 帶出了建立教會的四重職事,分別是使徒、先知、傳福音者、牧師和老師。 上帝賜給教會的第一個恩賜是「使徒」,他們是被差派去完成使命或任務的。  (約20:21)提到耶穌和門徒再次相遇的時候說了一句話,就是父怎樣差遣了耶穌,耶穌也照樣差遣他們。這表明了主耶穌是第一位使徒,祂繼續呼召及差遣信徒去完成使命。除了十二使徒之外,新約聖經清楚說明具使徒職份者包括保羅、巴拿巴、耶穌兄弟雅各、安多尼古及猶尼亞。由於猶大放棄了使徒的位份,初期教會補選使徒,提出兩個具體的候選人條件分別為:

  • 常和主耶穌和其他使徒作伴

  • 同心為復活主作見証。

    雖然現今沒有人可以達到第一項,不過現代教會的設立,容許了我們在屬靈的層面與主親近的人,並擁有前瞻性的視野帶領教會,用無比的勇氣及決心開拓新路,為復活主作見証。

    第二個恩賜是「先知」。其含意是代表上帝去宣告及有責任地去演繹其內容,因為上帝的宣告常與未來有關,令人誤解先知是說預言。先知與使徒、 牧師都可以宣告和講解神的心意,但他們是有職能的區別。先知不是專注在一個群體或教會作開發和教導。舊約及初期教會的先知都是巡行於不同的群體、國家或地區,並宣告上帝對該時代的心意。今天盼望上帝去興起一些很直接能領受上帝心意的人,並在教會、團契和小組裏說明上帝的心意。

    第三個恩賜是「傳福音者」。福音就是主耶穌為人類釘死十架及復活的好消息,這是歷久常新地存在我們中間。這福音如同產品一樣,無論如何優秀卓越,若缺少有效的營銷推介,成就是十分有限。始終這個福音是需要地上的基督徒去傳道,才能帶領別人相信耶穌。因為教會佈道的熱誠、行動及成效,都在反映教會及信徒的屬靈健康狀況。據韋拿博士(Peter Wagner)的研究,教會約有10%的信徒擁有傳福音恩賜,所以最有力量去推展教會佈道事工的團隊需要有佈道恩賜者,加上信主三年以內的信徒。因為這些初信的信徒應該擁有一個比較大的未信親友網絡,我們應該好好珍惜和利用這些關係。

    第四個恩賜是「牧師」和「教師」,在新約聖經共出現18次。教師是做教導工作,包括知識的傳授及擁有提升生命的任務,令別人在教導過程得到鼓舞。學者馬芬雲信(M.Vincent) 提到牧師和教師屬於同一系列的工作,所以今天教會的教導與牧養工作是息息相關的。

    今天地方教會、堂會的事工必須由會友共同承擔,教會才能長遠持續及有活力地成長,任何方面的缺乏,都會對事奉者及接受牧養者做成可大可小的影響。

「感恩的心」 古學賢牧師講(2016年10月9日)

經文: 「詩篇103:1-22節」                           

    大衛所寫的詩103篇,是以感謝頌讚為主題。

一、呼籲自己的心來稱頌上帝 (詩103:1-5)

    第1-2節:「我的心哪,你要稱頌耶和華!凡在我裡面的,也要稱頌祂的聖名!」這是個人的讚美,包括整個人的心思、意志、情感。全世界的頌讚由個人開始,我們不要等別人讚美上帝,乃要像大衛一樣,說:「從我開始,我要有一顆讚美的心。」大衛知道上帝賜給他的恩惠很豐富、很特別,他提醒自己不可忘記上帝的一切恩惠。不可忘記!因為忘記上帝的恩惠在一般情況下不是記性不好,而是對主悖逆,故意否認上帝。大衛定意「不可忘記上帝的一切恩惠」,他知道上帝為他所做的,沒有一件是太小而不值得被記念的。

    第3-4節,大衛數算上帝的恩惠,首先為上帝的赦免獻上感謝。唯有當赦罪之恩扭轉了我們腐朽的人生,上帝其他的福氣,才會源源不絕地輸送給我們。上帝若只赦免我們大部分的罪,留下小部分不赦免,這樣我們不是大罪人,但仍是一個罪人,結果都是沉淪。耶穌說:「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太9:12-13)。罪是靈魂的不治之症,將我們尊貴的生命摧殘,使它變為污穢,唯有耶穌降世親自來拾身拯救。赦罪是絕對必須的,否則無論得到甚麼其他恩典,我們仍要滅亡。上帝不單赦免我們的過犯,並且使我們脫離一切的疾病,包括身體上的毛病、心理上的問題和靈性上的軟弱,上帝都能將我們醫好。

    第4節,大衛又想起上帝多次救了他的性命。死亡雖是最可怕的敵人,但上帝賜給我們永遠的生命和復活的盼望,死亡不再是最後的結局。上帝不單赦免、醫治和救贖,祂並且恩上加恩,以仁愛和慈悲為大衛的冠冕。大衛和我們一樣都是罪人,上帝卻堅持以不變的愛作我們頭上的冠冕,叫我們的生命成為尊貴,而祂使我們的心靈有新的追求的方向,渴慕和追求美好事物,上帝賜給我們,叫我們心裡面的滿足和歡欣並重新得力(第5節),就好像老鷹重獲青春活力一般。我們實在要滿心感謝上帝,全人投入地稱頌祂。

二、呼籲眾人來稱頌上帝 (詩103:6-18)

    大衛呼籲眾人一起來稱頌上帝的公義和慈愛。

  • 上帝的公義:第6-7節,大衛想到以色列人在埃及受奴役,上帝就降十災刑罰埃及人。以色列人出埃及後,遇到困難便發怨言,上帝就管教他們。祂又頒布律法,使摩西知道祂的法則,叫以色列人曉得祂的作為。

(2) 上帝的慈愛:這一段有三次提到上帝的慈愛-

  1. 第8節:「耶和華有憐憫,有恩典,不輕易發怒,且有豐盛的慈愛。」

  2. 第11節:「天離地何等的高,祂的慈愛向敬畏祂的人也是何等的

       大!」

  1. 第17節:「耶和華的慈愛歸於敬畏祂的人,從亙古到永遠,祂的

       公義也歸於子子孫孫。」

    上帝不會永遠發怒,我們何時願意回轉,祂又再次赦免我們。天離地有多高?東離西有多遠?上帝的慈愛及祂赦罪的深恩,是過於我們所能測度的。我們是祂造的,祂明白我們不過是塵土,但祂從來沒有輕看我們。衪的寬恕是徹底的,祂一赦免就不再記念我們的罪愆 (耶31:34、來8:12) 。世人就如花草般短暫,上帝的慈愛和公義卻是永不改變的,要臨到敬畏祂的人。「敬畏」即懼怕,敬畏上帝非怕上帝懲罰,而是因著上帝的偉大和慈愛,我們完全降服。敬畏上帝並不是宗教活動,而是涉及生活每一個部分的生活態度,常常記著上帝的恩典,敬拜事奉祂;常常留意自己的思想行為,遠離惡行;常常關心上帝所愛的人,服侍鄰舍。

    上帝這麼愛我們,我們怎可以令祂擔心呢?當我們記念祂的話並且遵行,我們的子孫都會蒙福。每一個敬畏上帝的人都應該來稱頌祂。

三、呼籲萬有來稱頌上帝 (詩103:19-22)

    大衛覺得人的頌讚不足以完全彰顯上帝的榮美,還要天上的天使天軍一齊來頌讚上帝。所以,在這個詩篇結束的時候,大衛向天使、天軍、一切受造之物及自己的心發出總呼籲,要大家一齊來稱頌上帝。讚美、感恩由我個人開始,同時,我們也期望有更多人讚美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