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牧者的話

彭偉業傳道-「新」的開始(2019年2月3日)

慶祝農曆新年是中國人的文化特色。傳統上農曆的春節是一個新農作週期的開始,即使今天我們所處的環境已經變遷,由農作為主的社會,轉變成以資訊科技和工商業為主的社會,但我們卻沒有因為社會環境的變遷,失去了這個文化意識,我們仍會在農曆新年一同歡喜慶祝,期盼新一年「萬象更新」。農曆年是我們的傳統價值,文化的根源,在農曆年親友互相探望、祝賀、飯聚或互送禮物,都是為了在這文化根基上,鞏固我們對這文化傳統的認同,繼而再彼此激勵,從新得力。

教會是我們的家,在年初一舉行的新春祈禱會,是我們教會重要的傳統價值,也是信仰和文化傳統的結合。讓我們在新春的第一天為教會、家人與弟兄姊妹,互相禱告守望、激勵。在新的一年,立志將一切所行的事上認定主,求祂指引我們的道路。聖經說:「當將你的事交託耶和華,並倚靠祂,祂就必成全」(詩37:5 )。將我們的希望、計畫,完全交在主大能的手中,讓祂帶領我們擺在前面的道路。

古學賢牧師-「重鎚出擊」(2019年1月27日)

去年許多弟兄姊妹努力將福音廣傳,為主大發熱心,計有長者帶幾位同鄉來閩南堂參加崇拜和團契、有肢體邀約朋友來佈道會、有職青領親戚到教會聚會、有十多位職青參與紅磡土瓜灣區聖誕嘉年華的事奉、有肢體當義工派舊衣物和剪髮、有姊妹印製見證集向朋友分享自己信仰的生活,並陪他們出席合適的聚會等等。作為傳道同工,見到弟兄姊妹如此熱誠事奉主,我們十分雀躍,隨即開設查經課程來栽培慕道或初信者。

親愛的弟兄姊妹,在未來一年你有沒有栽培或傳福音的計劃呢?主耶穌說:「你們是世上的光」(太5:14節),只要我們常存為主發光的心態,有時只是一句說話,一個行動,就能把人介紹給主。許多信徒都經驗過,世上沒有甚麼事比領人歸主更令人快樂。甚願在2019年,我們在栽培及傳福音的事上繼續重鎚出擊,上帝在我們中間必因我們歡欣喜樂,默然愛我們,且因我們喜樂而歡呼(參番3:17節)!

鄭淑儀姑娘-「詠春」(2019年1月20日)

「春水春池滿,春時春草生。春人飲春酒,春鳥弄春聲」;無名氏所作的《詠春》。重複八個“春”字,歌頌春日之美,抒發心中喜悅。也提醒我們春回大地,嚴寒已過,萬物復甦是令人異常喜悅的一段時光;溫暖和生機又來到人間。正如上帝創造宇宙奧秘的啟迪,春天帶來生氣, 給生命帶來希望,給人生帶來驚喜。上帝對人類慷慨的施予,顯示了上帝所賜的恩典。申命記十一章十三、十四節說『你們若留意聽從我今日所吩咐的誡命、愛耶和華你們的上帝、盡心、盡性、事奉祂、祂必按時降秋雨春雨、在你們的地上、使你們可以收藏五穀、新酒、和油』,在新的一年裡,我們屬上帝的人聽從上帝的吩咐,可以得到上帝的祝福。

彭偉業傳道-「效法前人的信心」(2019年1月13日)

在基督新教的發展過程中,各個宗派和每間獨立教會都會各自發展屬於自己的信仰傳統,而這些「傳統」會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來到我們現在這一代,可能當中有些新一代的肢體開始感到疑惑,教會是否需要繼續保存某些傳統的活動嗎?然而,在處理這些問題之前,我們必須明白「傳統」對一個信仰群體的重要性。

教會的傳統活動其實是前人對上帝信心的見證。每所教會的傳統都存在著獨特性,即代表了某一種信仰群體獨特的信仰經歷。那麼,「傳統」也代表了該信仰群體的本質,若果傳承不顧及傳統價值,那就失去傳承的意義。基督教會是一個很重視信仰傳統的群體,雖然在教會策略及運作上有一定程度上的彈性,能夠因應不同時空的變化而有所調整,然而在最基本的內涵上,仍然堅守以基督為中心,保存獨特群體信仰經歷的傳統價值。我們應該效法先賢的信心、生命見證,反思他們留給我們的信仰遺產,思考如何調整將來教會的運作(來十三7)。

古學賢牧師-「活出使命」(2019年1月6日)

祈願今年上帝賜我們美好的事奉機遇。因國際形勢的轉變,香港人在工作及營商上心力會消耗更大,外來環境的轉變是我們始料不及的。有見香港人常面對巨大的精神壓力,在這個活得不容易、極需求使命感的年代,屬上帝的人要成為明亮的燈臺,活出主的使命:「你們顯在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將生命的道表明出來」(參腓2:15-16節)。

使命感是內心動力的源泉,決定我們做事的態度與方式,也是成功的關鍵。因此,求主給我們看見自己的使命,並賜我們信心和力量去實踐。我們在基督裏要持守敏銳的心靈,隨時留意身邊同事、鄰居、家人及親友的景況,多關心慰問及鼓勵。單是我們有使命是不夠的,我們要將使命傳遞予身邊的弟兄姊妹,常常一起禱告,支取屬天的愛心及智慧,指引在百般困境中的人來到施恩的寶座前,使他們因認識耶穌尋著人生真正的方向。

古學賢牧師-「年終禱文」(2018年12月30日)

仁慈親愛的天父,祢滿有恩典憐憫,感謝祢使我們弟兄姊妹陸續帶領家中長幼信主,又增添兒童及青少年事工的人手。兒童和青少年是教會承先啟後的動力。聖靈啊!祢感動青年及長者事奉態度更加投入,尤其在關顧及兒童主日學的參與上,使人手不足的情況暫得紓緩。感激天父,祢恩待幼稚園的裝修及籌款順利進行,利未學院和教會各項維修蒙祢保守,祢又感動眾肢體為所需費用奉獻。感謝主,職青們的生命更趨成熟,尤其願意奉獻金錢及時間傳福音與訪宣。

主啊,祢知道我們愛祢(約21:15節),但許多時候立志為善由得我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們(羅7:18節),行事為人很多方面未能完全滿足祢的心意,求祢赦免並使我們重新得力,在未來日子紮根聖經,結出聖靈的果子。奉耶穌基督聖名祈求,阿們。

鄭淑儀姑娘-「年終的『心事』」(2018年12月23日)

每年的年终總有許多的「心事」未完成,心中記掛的事應該是重要的,我常常在年终時就想起家人未信主,我的姐姐哥哥大部分是拜偶像的,他們對基督教的認識不多,尤其是當我由老師轉做傳道人,他們也不理解我做傳道的工作,每每在年终家人聚餐時,他們也問問我的工作,告訴他們我在教會的各樣預備等等。

明白到傳福音給家人不是容易的事,但仍要抱有信心和盼望,多祈禱、多守望;最要緊做好自己,讓他們看見我的好行為,等待時間,讓上帝介入當中。

年终的「心事」仍纏繞心頭,記掛他們的得救,相信我的「心事」,也許是其他弟兄姊妹同樣的「心事」,讓我們一起交託賜恩的上帝,早日為我們解決我們的「心事」。正如詩篇 37:5「當將你的事交託耶和華,並倚靠祂,祂就必成全。」

鄭淑儀姑娘-「感恩的心」(2018年12月16日)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感恩是“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的感動;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誠。年終我們各人可有顆“感恩的心”?細數歲首到年终,上帝所賜下許多的恩典。

懂得感恩,才會懂得付出,才會懂得回報。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就會擁有快樂,擁有幸福。感恩是一種生活的方式,它是來自生活的愛和希望。可能未必我們全有恩典,也有經歷攔阻和困難,但我們的生活需要一顆感恩的心來破繭化蝶的勇氣和信念。我們的心靈更需要一顆感恩的心來滋養。帖撒羅尼 迦前書5:18「凡事謝恩;因為這是上帝在基督耶穌裡向祢們所定的旨意。」

彭偉業傳道-「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2018年12月9日)

啟示錄一8:「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是昔在、今在、以後永生的全能者」,是具有重要意義的經文。「阿拉法」(Alpha)是希臘文字母的第一個字母。「俄梅戛」(Omega)是希臘文最後一個字母。意即「首與末」和「始與終」,表示耶穌基督是首先萬有的本源,也是末後萬有的歸結。在啟示錄結尾的部分,重述這個主題:「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後的,我是初,我是終,那洗淨自己衣服的有福了」(啟廿二13-14),足以證明耶穌與父上帝同等,並且表明代罪羔羊基督的寶血,能洗淨人一切的罪污。

我們知道耶穌是有憐憫、了解我們,並且幫助我們解決困難,好像我們的知心朋友。然而,我們對主耶穌的認識,也應超越好朋友的階段。耶穌有與父上帝同等的神性和權能,為了我們的罪,死在十字架上,三天後復活,祂是我們生命的主,祂要求我們遵循祂的話語,作祂的門徒,我們依靠這位創始成終的主,讓我們得著永生。

古學賢牧師-「堂慶感言」(2018年12月2日)

歡欣感謝我們的上帝,祂確實在閩南堂行了大事:弟兄姊妹帶領家人朋友信主、樂意學習真理、重視親近敬拜上帝、追求更美好的肢體生活、殷勤以禱告守望教會、近年前往內地及海外交流訪宣、關心本地社區基層家庭……幼稚園正式開課、與我們親密合作的利未學院也啟航了、附近街坊主動參加聚會……

在發展事工的同時,我們不忘「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上帝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弗4:12-13節)。

過去八十年教會面對種種的荊棘與困難,然而我們每一位弟兄姊妹都感受到上帝與我們同在,鍛鍊我們專一跟隨祂,使祂的心意成就在我們身上。「耶和華果然為我們行了大事,我們就歡喜。」(詩126:3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