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講道筆記

「復活後第八天」 古學賢牧師講(2025年4月20日)

經文:約翰福音20:24-29

過去的禮拜五是受苦節,記念主耶穌被釘十字架,死了,埋葬了。對當時主耶穌的門徒來說,所有的希望隨著主耶穌的埋葬,都幻滅了。

.   不可思議的復活

可16:9-11節,門徒聽見主耶穌活了,被馬利亞看見,卻是不信。約20:19-20節,主耶穌向門徒顯現,為了叫他們對主的復活堅信不疑,不再困惑迷茫。主耶穌復活的身體不受物質空間限制,即使門是鎖著的,主耶穌可以隨意站在他們身邊,並且將手和肋旁指給他們看。門徒看見這位為他們受死、受苦的主,真的站在他們面前,正如馬利亞之前所說的,主耶穌復活了,他們就很喜樂。感謝上帝,主耶穌勝過死亡,全世界唯有祂可以做到!約11:25節,主耶穌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耶穌基督是生命的主,復活不是一件太難的事;但上帝的兒子要受死,並且要死在罪人的手上,這才是不可思議!

主耶穌既然是上帝的兒子,祂有能力自己復活,為甚麼徒2:32節、羅10:9節等多處經文都說「上帝叫耶穌復活」呢?原因有三方面:1. 主耶穌既然成為人的樣式,就全心順服上帝,不會強奪這個由自己去復活的權柄。2. 主耶穌在十字架上受死,不是為祂自己的罪,而是一個贖罪祭;上帝叫祂復活,表明上帝悅納主耶穌代表我們所作的犧牲。3. 證明上帝有大能,可以使那些信主耶穌的人照樣復活。林前6:14節,「上帝已經叫主復活,也要用自己的能力叫我們復活。」主耶穌復活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祂開了一條又新又活的路,使跟隨祂的人都像祂一樣,得著復活的生命。但有很多基督徒忽略主耶穌復活的事實,根本沒有給復活這件事影響他們的人生。

. 多馬、你、我、他

多馬跟隨主耶穌,與主耶穌一同生活了三年幾,親身經歷過主耶穌所行的神蹟:在加利利海上,主耶穌平靜風浪,多馬當時都在那船上;在格拉森,主耶穌趕鬼入豬群,多馬看著那二千頭豬投在海裡淹死了!五餅二魚,多馬也在場,那些餅他都吃過;拉撒路復活,從墳墓裡出來,多馬也在現場親眼見到……只是當主耶穌復活顯現給門徒看,多馬沒有與他們一起。約20:25節,多馬動機性遺忘,不記得以往經歷過的一切神蹟奇事;他認為主復活這件事是絕對沒有可能的。我們會說多馬多疑、小信,但事實上,其他門徒同樣都是要看見復活的主耶穌才相信。到這裡為止,這十一個門徒的信心都是建立在看得見的事上。

約20:26-27節,過了八日,主耶穌向多馬顯現,並非很不耐煩地攤開雙手,然後大罵多馬一頓;主耶穌的再出現,是關心多馬,了解他的需要,於是刻意向多馬展示祂手上的釘痕,以及被槍刺傷的肋旁,又叫多馬檢驗一下,來證實祂確實是被釘在十字架上死了的主。主耶穌不是要責備多馬沒有信心,祂瞭解多馬,也瞭解你和我。很多人出生在基督教家庭,自小已經返教會,對聖經故事包括主耶穌生平事蹟都是耳熟能詳;但是他們自己未必認真思考過,主耶穌的復活對他個人的意義。弟兄姊妹,你是深深認識主耶穌,抑或對祂充滿困惑呢?我們要承認,自己都有懷疑的時候,這是我們信心成長的一個過程。我們真誠提出任何問題,都一定會找到真相,只是遲早的問題。

. 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

使徒約翰沒有將主耶穌所行的神蹟都記在約翰福音上,他郤選取多馬事件,來將這卷書帶到最高峯。多馬的經歷,教曉我們需要真實認識主耶穌,要接受主耶穌成為自己生命裡最高的權威。約20:28節,「多馬說:『我的主!我的上帝!』」多馬代表我們所有人說了出來,他將自己完全交託給主耶穌。多馬說出了一個最偉大的認信,最貼切的信仰表達;這就是整卷約翰福音一直在表達的信息。你和我每天都當自己來敬拜主耶穌,祂不單是我們的救主、我們的朋友,祂更是我們生命的主,我們要完全向祂降伏。主耶穌呼召所有基督徒,叫我們用盡一生的努力去宣告:耶穌基督是我們的主,我們的上帝!

約20:29節,主耶穌說「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首先這句話沒有比較的意思,主耶穌不是說「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更加有福」。在那時,主耶穌的視線轉移到所有的基督徒,包括你和我身上。我們沒有機會看見主耶穌的雙手與肋旁,但藉使徒的見證、聖經上的記載,我們只要相信主耶穌,同樣得到救恩,成為有福的人。請大家記得,聖經教導我們,行事為人是憑著信心,不是憑著眼見(林前5:7節)。正如主耶穌時代的人,有些人親眼見過祂行神蹟奇事,最後都不再跟隨祂,棄絕祂,甚至釘祂十字架!

不過,另一方面,如果我們從來都未曾仔細查究自己信的是甚麼,那多馬要求「親眼看見,親手摸到」的態度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唯有實踐過信仰,例如關顧人、参與事奉、為人祈禱、傳福音等,你才會親自體驗到信仰的真實性,才可以勇敢的面對人生任何的考驗和挑戰。教會除了用愛心安慰、代禱以外,也要用寬容的心來接納軟弱的信徒。不單是多馬,所有門徒都曾經軟弱與懷疑過,更何況是我們一般的信徒呢!既然主耶穌能夠將「懷疑的多馬」轉變成「堅信的多馬」,主耶穌也可以同樣改變你和我的生命。

在主耶穌被捉拿的時候,門徒全部都嚇到不知所措、非常沮喪;所以,今天對那些在信仰上有困惑的人,我們要存愛心容他們發問問題,鼓勵他們認真查考聖經,繼續向傳道同工或成熟的基督徒求問真理,使到我們在信仰的歷程裡面,不斷發現答案,不斷經歷上帝話語的震撼力。弟兄姊妹,主耶穌的復活怎樣影響你今日的生活呢?你身邊的人是否感覺到你事奉一位又真又活的主呢?主耶穌釘痕的雙手與肋旁,表明祂為我們犧牲的愛。願我們這班領受了主耶穌生命恩典的人,一齊來忠心為主作見證。

「凱旋的進城」 倫國平牧師講、林日麗姊妹記(2025年4月13日)

經文:路加福音19:28-40

當時在羅馬政府的管治下,敬拜是很困難,眾人看見耶穌行很多神蹟奇事,當祂入耶路撒冷時,他們認為祂是彌賽亞來拯救他們,到此地接管統治。耶穌知他們有這個想法,講另一個比喻,關於一個主人往遠方前把十錠銀子交給十個僕人,有兩個僕人都賺了銀子,但有一位沒有做任何事,並用一些藉口解釋,這是因他認為主人不會回來。在耶穌離開後和回來前,我們要盡心盡力做事,為上帝擺上。

路18:31-34,耶穌講了即將發生在祂身上的事,門徒還是不知道,但祂還是願意走上一條受苦的路。路19:29-34,耶穌講的時候很淡然,所做的事在祂控制下,而門徒也按祂的話去做。路19:35-36,這些人很尊重耶穌。耶穌早已說這些事情會發生,「錫安的民哪,應當大大喜樂;耶路撒冷的民哪,應當歡呼。看哪,你的王來到你這裡!他是公義的,並且施行拯救,謙謙和和地騎著驢,就是騎著驢的駒子。」(撒迦利亞書9:9)早在四百多年前,撒迦利亞先知已說過這事,原來耶穌在這裡是應驗這段聖經所講的事情。

路19:32,耶穌自己一直在說預言,並應驗了。太21:4-5「這事成就是要應驗先知的話,說:要對錫安的居民(原文是女子)說:看哪,你的王來到你這裡,是溫柔的,又騎著驢,就是騎著驢駒子。」耶穌的舉動是應驗舊約所講的,證明祂是彌賽亞。路19:37-38,這在詩篇118:26也有出現過,這為彌賽亞的讚美詩,在耶穌基督進城時發生,他們敬拜祂,祂行了聖經所預言的事,提醒和安慰門徒將發生的事情,讓他們不要害怕。

啟7:9-10,這是天上的敬拜,提醒將來發生的事情。烏西雅王死時,他的好朋友以賽亞很悲哀,賽6:3記述他見到異像,是天上的敬拜,上帝藉此安慰和鼓勵他繼續堅持。使徒約翰在90多歲遭人軟禁時,上帝讓他看見天上的敬拜,鼓勵他,他寫了啟示錄。主禱文中的「願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每個星期來到上帝的家時,在地上經歷在天上的敬拜,提醒我們在地上是客旅,有一日在天上讚美天父。路19:39-40,石頭也是上帝所創造,詩篇裡提到整個宇宙都有方法敬拜上帝,顯出上帝的偉大。今天來敬拜不是做一些宗教的行為,要好好珍惜上帝給我們的機會,藉敬拜讓我們知道所跟隨的上帝是怎樣的上帝。耶穌基督由出生開始已應驗聖經的預言,祂順服上帝的帶領,這是上帝給我們的救恩,我們有這福份,先嚐天上的敬拜。

約12;16「這些事門徒起先不明白,等到耶穌得了榮耀以後才想起這話是指著祂寫的,並且眾人果然向祂這樣行了。」耶穌藉星期日的棕樹節提醒門徒,三天復活後得了榮耀後,門徒明白祂所做的一切。我們不要像那位甚麼都不做的僕人,以為耶穌不會回來。讚美是永恆的,「凡有氣息的都要讚美耶和華」(詩篇150:6),珍惜上帝給我們的生命,活出和榮耀祂。

「神人大不同」 黃天相博士講、洪慕冰姊妹記(2025年4月6日)

經文:以賽亞書31:1-9

(一) 神人的分別 (以賽亞書31:1-3節)

以賽亞書裡,當時亞蘭和以色列是一起打猶大的,當時猶大王是亞哈斯,投靠了亞述而解決了難題。他不聽以賽亞的勸告,而應驗了以馬內利給予的兆頭,他付錢給亞述,亞述便幫忙,結果滅了亞蘭和以色列,導致他的兒子希西家要直接受到亞述的威嚇。希西家只有兩個選擇:一是進貢給亞述,二是叫埃及幫忙。結果他選擇了請埃及幫忙,而以賽亞則提出第三個選擇,就是考驗希西家對耶和華的信心是怎樣的。希西家選擇了請埃及幫忙,他只是倚靠埃及的軍隊,以為他們能夠幫忙對抗亞述,但結果埃及卻沒有幫忙。希西家只是看到難處,而沒有看到背後的上帝,這就是問題了。我們很多時遇到困難時,都只是想解決問題,而沒有看到上帝為何安排這個難題給我們。舊約教導我們當遇到困難時,要靜下心來不要出聲,就像摩西帶領以色列人過紅海時叫他們「只管靜默,不要作聲。」當我們遇到困難時焦點應該放在哪裡呢?不看上帝亦不求問耶和華,求問耶和華不是祈禱的意思,求問是尋求上帝的意思,如歷代志下14:4節說:「吩咐猶大人尋求耶和華─他們列祖的上帝,遵行他的律法、誡命;」故不是單單我們祈禱上帝便會回應,而是我們與上帝的關係是怎樣。另外以賽亞書31:2節說其實耶和華是有智慧的,祂是能降災禍的,降災給作惡的人、和幫助他們作惡的人,所以上帝會看我們與祂的關係,不是單單我們有難處而上帝幫助我們就是愛,而是我們要與上帝建立親密的關係。

(二) 上帝的能力 (以賽亞書31:4-6節)

耶路撒冷與上帝的關係就是獅子和少壯獅子的關係,獅子捉住獵物為何要怕牧人來攻擊牠?耶和華就是願意為耶路撒冷為錫安爭戰,就如雀鳥怎去保護雛鳥,耶和華也要照樣保護耶路撒冷。我們很多時遇到困難而得不到幫助時,也會問上帝為何不來幫助我們,其實我們怎樣相信上帝才是最重要。以賽亞書31:6節說得很清楚,核心問題是以色列人悖逆了耶和華,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歸向耶和華,因為一開始他們要面對外敵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離棄了上帝。

(三) 上帝的懲罰 (以賽亞書31:7-9節)

    核心問題是他們要放棄他們的偶像。當然我們不會離棄上帝,但大家有沒有一些東西是就算破壞與上帝的關係也不能放下的呢?上帝就是用一些方法令我們放下,不是單單給我們難處和難受。到最後他們怕亞述,亞述是會倒在刀下的,不是人的刀,是之後有一晚上帝透過祂的使者,擊殺了亞述的軍隊,這就是我們信靠的意思。我們不是知道而去做,而是我們怎樣恢復與上帝的關係。最後他們的磐石必因驚嚇挪去,上帝是以色列人的磐石,而經文中的磐石是指亞述的將領,專長戰爭的他們也被嚇走了,而耶路撒冷和錫安有火、有爐在裡面,火和爐是煉淨人的罪,是潔淨人們的,本身也是令人不舒服的,上帝就是透過亞述軍隊的威嚇,令耶路撒冷和錫安的人不舒服,使他們放棄他們的偶像。到今天不知大家有什麼難處,大家除了想解決難處之外,是否有想過背後有上帝的計劃,或有甚麼給我們可以學習的呢?

「勞苦動搖者的佳音」 陳佩恩姑娘講、林日麗姊妹記 (2025年3月30日)

經文:哥林多前書15:54-58

如果勞碌後有成果,我們會很雀躍,但如沒有成果,我們會感沮喪。今年加州有場大火,政府全情投入救援,但依然無濟於事,加州變成一片死寂的廢墟,之前所有的人力物力都是徒然的。基督徒是否那麼容易讓這些動搖信心?對自己、別人、社會、將來、環境、甚至教會也失去盼望呢?

一、堅定不移,因有復活盼望

保羅勸勉我們堅定不移,因有復活盼望。林前15:54重複53節,這加強論點力度,建立信心期望,表達基督徒在耶穌基督裡有勝利感和自信。林前15:54「那時經上所記死被得勝吞滅的話就應驗了」是參照「祂已經吞滅死亡直到永遠」(以賽亞書25:8),用比喻說明死亡已被「得勝」吞滅。基督徒的死亡像蝴蝶的蛻變,是新生命的開始。死亡在人身上有傷害、毀滅的手段,但基督的勝利已經取代了死亡的勝利。復活不只是在身體,不論心靈是否受過創傷,在主裡可以得到解決,讓生命豐盛。

二、堅心追求,因有得勝把握

耶8:22,基列有乳香、有醫生。我們先要有求生意志和對上帝信心,主是全能的醫生,祂必能治癒。保羅的得勝凱歌「死啊!你得勝的權勢在哪裡?」(林前15:55),表達對死亡的勝利呐喊,帶有嘲弄諷刺的意味。許多信徒都期望自己有美好的靈命,活出上帝賜下豐盛的生命特質,可有時事與願違,依然故我。

林前15:56-57,罪的可怕之處是藉律法去引誘、欺騙、捆綁人,我們很多時給壞的性格和脾氣捆綁,如衝動的彼得、多疑的多馬,老我總是不死,心裡有很多鬥爭,但主可以救我們脫離軟弱。耶18:4-6節,主沒有放棄我們,期望每個信徒都能成為貴重的器皿。得勝的要訣是藉著主耶穌基督得勝,基督藉十字架的救贖,救我們脫離死亡,祂的復活帶給必死的人復活的盼望。

三、堅守崗位,因有得賞應許

保羅講主再來時,我們會得到賞賜。當我們勞碌事奉,但得不到期待的回應,我們會灰心。保羅提醒屬上帝的人當堅守崗位和不動搖,要保持原有的熱誠和堅決心志。面對別人批評,要繼續事奉,竭力多作主工。要緊記上帝的應許,事奉不是徒然的,是有價值、意義和賞賜的。

我們要緊記在主裡面的勞苦並不徒然,要好好為主而活,持守信仰,認定耶穌基督已復活,不斷追求生命更新,將來會有榮美冠冕和賞賜。

「奔行天路的苦與甜」 周力榮牧師講、曾卓謙弟兄記 (2025年3月23日)

經文:出埃及記15:22-27

出埃及記是記載上帝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有人說是類比於今天上帝從罪中拯救我們出來。今天的講道經文為出埃及記15章22-27節,講述以色列人過了紅海第一幕的事件。在跟從上主的第一個經歷中,我們學到的第一個功課是甚麼呢? 作者為了讓我們更了解經文,以對稱和互相倒映的手法編寫了這段經文。A部分為22節和27節下(找不到水和在水邊安營)、B部分為23節和27節上(到了瑪拉和到了以琳)、C部分為24-25節上和26節下(醫治水源和醫治的主)、D部分為25節下和26節上(制定律例典章和叮囑遵行律法)。ABC部分記載以色列人尋找水源的記載,D部分為整段經文的核心教導。

         作者用了類比形式,以以色列人所遇到的苦和甜,來講明尋找奔行天路充滿苦和甜。作者的記載手法充滿象徵性,因為我們在平常生活中也會遭遇到這些事情。22節中提到的 ‘三日’,是指古代人行得最多最長的日子為3天,表示已經走得很疲累; 23節多次提到瑪拉(即苦的意思),多次提出是指以色列人極其困苦; 27節提到以琳有十二股水泉和七十棵棕樹,12股水泉象徵當地水源充足,70棵棕樹象徵全以色列人,整句意思就是上帝能供應一切給以色列人民,在上帝面前凡事都能。

天路歷程一開始都是很辛苦的。以色列人行得累,非常口渴,尋找到水源了,但是水是苦的不能喝。我們信徒信主後,以為凡事風順,事事順景,怎料仍然遭到很多不如意的事。我們的主是救贖主,在救贖以先祂是創造的那一位。風調雨順,萬物都有定時是上帝創造的秩序。上帝降雨給義人,也降雨給壞人,我們不可以弄錯這點。以色列人有水飲不得,禍不單行。以色列人到了瑪拉後發怨言,充滿怨氣,上帝明白; 相比他們到了以琳後,他們是怎樣想的? 就是沒有記載,他們沉默,為什麼? 這2個經驗對照是很好的反省。我們人生滿有祝福之時,為什麼不是充滿感恩?

在困境時,我們會多番發怨言,輕易地忘了上主對生死禍福的主權,失去對祂應有的敬畏; 在順境中,也輕易地忘了這原是上主的恩典施予,失去了對祂應有的驚訝讚頌。我們要好好檢視自己,不可以輕易忘記主恩。

       C部分的24-25節上和26節下(醫治水源和醫治的主),我們會經常拿26節的’..因為我─耶和華是醫治你的’作為醫治的經文。26節所說的疾病,是指耶和華降十災予埃及人。第一災為水變血之災,上帝使其不能飲用; 對比不能飲用的水變為能飲用。尼羅河為埃及人的生命之源,但是埃及人悖逆,所以受到上帝懲罰。我們在走天路時跌倒,但上帝會醫治。我們不是要不跌,而是深信主會醫治我們。我在牧會時,看到弟兄姊妹跌倒,但最失望的是他不緊張自己與上帝的關係。

       最後的D部分是上帝會賜下話語和律法醫治我們,教導我們如何愛祂。律例典章都是上帝很好的引導,就像祂賜瑪哪和鵪鶉給以色列人。上帝對我們生命有很好的指引和教導,盼望我們用心聆聽上帝的教導和跟從祂的心意,在生活中好好應用盡力奔走天路,阿們!

「立己於真道」 古學賢牧師講(2025年3月16日)

經文:來4:12-13

希伯來書3章7節開始,到4章11節,作者引用以色列人的歷史作例證,提到以色列人雖然已經在迦南定居,仍得不到安息;這是因為以色列人硬著心,不聽上帝的話。

.   活潑有功效的真道

幾千年來,聖經受過無數次的挑戰和攻擊;許多遵行聖經的人受到嚴刑逼害,但他們仍然堅守上帝的道。聖經是最經得起考驗的。

截至2024年12月,世界上最暢銷的書:1.《聖經》,超過50億冊;2.《毛主席語錄》,超過 9億冊;3.《哈利波特》,超過 6億冊;4.《新華字典》,約 5.67億冊;5.《雞皮疙瘩》,約 4億冊;6.《雙城記》;超過 2億冊……至於譯本方面,威克理夫國際聯會2024年報告,超過3756種語言已經有聖經譯本。2023年世界上被翻譯為最多語言的書籍:1.《聖經》,3756種語言(2024年);2.《小王子》,380種語言;3.《皮諾丘歷險記》,260種語言;4.《道德經》,250種語言;5.《共產黨宣言》,200種語言;6.《愛麗絲夢遊仙境》,174種語言……

來4:12節上,「上帝的道是活潑的,是有功效的。」活潑,意思是充滿活力,突顯出不是死板呆滯的規條,而是與生活息息相關,歷久常新,適切每一個時代的需要,永不過時。世界上過去的事物差不多都已經衰殘或不存在、過期或失去效用。在某個聚會裡,余德淳博士告訴我們,他在理工大學教輔導時,每個暑假將超過15年的期刊和研究報告丟掉。

來4:12節話,上帝的道第二個特性是有功效的。詩19:7節上,「耶和華的律法全備,能甦醒人心。」當我們的靈性低沉,對屬靈的事麻木的時候,惟有上帝的道能使我們的心靈甦醒。上帝的道可以改變人的生命,使人得著盼望。我們本來對罪的防避意識很低,對上帝漠不關心,甚至公開反對;但上帝的道喚醒我們的良知,打開我們的心眼,叫我們不再被魔鬼欺騙。當我們謙卑領受,上帝的道就在我們生命裡面產生果效。如果沒有聖經真理的提醒,我們的屬靈生命就會愈來愈倒退!唯有聖經真理可以防止我們心靈退化,可以恢復我們心思意念的敏感度。

彼前2:1-2節,「你們……就要愛慕那純淨的靈奶,像才生的嬰孩愛慕奶一樣,叫你們因此漸長,以致得救。」上帝的道就是純淨的靈奶,一直建立我們,叫我們因此可以強壯,有能力抵抗罪惡。例如方文聰弟兄,他今年40歲,曾經吸毒、入黑社會,16歲被判入勞教所。之後他經營黃賭毒等偏門生意,很年輕就賺到很多錢。他開酒吧,又做色情行業的大班。方文聰讀過基督教小學,聽過福音。有一晚,在酒吧裡面,方文聰聽到一把聲音,叫他脫離黑暗世界。他相信是上帝呼喚他,之後他返教會聽道,信主之後7年內將黃賭毒完全戒除。後來方文聰蒙召作傳道,他用了8年時間讀神學。他創辦了玻璃海樂團,以聖經取材創作敬拜歌曲,深受歡迎。

.   顯明本相的真道

來4:12節下,作者形容上帝的道比兩刃的劍更鋒利;弗6:17節告訴我們,上帝的道是聖靈的寶劍。來4:12節不是說上帝要將我們的「靈」與「魂」、「骨髓」與「骨節」分開,而是以醫學的術語,來形容上帝的道有極之強的穿透力。上帝的話勝過最先進的儀器,能夠顯出我們身心靈各樣的疾病。今日有AI人工智能、尖端科技和大量學術研究,可惜不單沒有將人類的道德水平提升,相反地,人類已經去到一個道德與人格破產的時代。來4:12節,「連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上帝的道要將我們心裡面的感覺和動機,統統整頓妥當。真理使我們得到自由,將我們從內心的監獄裡面釋放出來。

來4:13節,我們所行的每一件事都呈現在上帝面前,人以為最秘密的事都瞞不過祂雙眼。啓1:14節形容耶穌基督的「眼目如同火焰」,我們一切的光景,祂都看得清清楚楚。「那與我們有關係的主」,原文可譯作「那位我們要向祂交帳的主」,審判我們的標準正是聖經!在人面前,我們可以穿著服飾來掩飾自己,但在上帝面前,我們無所遁形,要一五一十承擔自己所做過的一切。

許多信徒心想:「我對真理的認識,都吸收了不少,應該都夠了!」但請大家留意,無論你是少年人、成年人,或長者,每個人的生命都還有很多栽種的空間;你將上帝的話不斷加添在你心裡,除了更新你的心靈之外,還能強化你的生命,直到見主的面。因為當你願意接受上帝的話進入你裡面,真理就會更新你的生命。所以每個人都需要在真理上繼續建立自己,你要認識與經歷上帝的道,你的生命才可以愈來愈像主耶穌。

. 以真道建立自己

今日很少基督徒仔細研究聖經,他們的思想充滿世俗的價值觀;但我們應該有耶穌基督的心思,而這種心思乃是由聖經的真理慢慢建立起來的。請大家每日減少上網、看電視和追劇的時間,要有穩定的靈修與讀經生活。讀經是要用上帝的話來到沖淡世俗的污染,洗滌我們的心靈,使我們可以依循上帝的話而生活。我亦鼓勵大家養成「自己去退修」的文化,藉著默想上帝的話、安靜敬拜,使事奉蒙上帝喜悅,重新得力。弟兄姊妹也可以分享大家在上帝話語或靈修裡的得著,發揮互相關顧的作用。

很多人說:「生活這麼不容易,我們不用人幫已經好了,沒想過要去關顧其他人!」但請你認真記著:當上帝的說話在你生命裡面發生功效,你就不單可以建立自己,還有能力和感動去關顧其他人。申8:3節下,「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耶和華口裡所出的一切話。」上帝的話使我們得堅固,重新得力,軟弱變為剛強。

求主賜福我們閩南堂,人人喜愛研讀聖經,渴慕親近主,用上帝的話建立自己的生命。

「凡事長進共建賜福花園」 彭偉業傳道講(2025年3月9日)

經文:歷代志上16:1-15

上次與大家分享了大衛搬運約櫃回耶路撒冷時,遇到烏撒被上帝擊殺的事件,今次將會講述大衛知道自己犯錯之後,如何為上帝獻上最真誠的敬拜。聖經記載了以色列人朝拜上帝的內容,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方面向君王呈獻自己,另一方面從君王哪裏得到領受。首先以色列人重視呈獻音樂,以色列人載歌載舞,呈獻了一場大匯演,來表達歡樂的氣氛,並且帶有敬畏的心情。

一、獻上貢物

16章1節提到兩種獻祭,燔祭和平安祭。燔祭是要將自己完全獻上,用動物祭牲來代表自己。平安祭象徵與上帝重新和好,以及感恩、還願或自願奉獻,獻祭部分祭牲,剩下部分由獻祭者和家人分享,作為與上帝同享的筵席。敬拜上帝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帶著禮物來到上帝面前獻給上帝。這與「消費文化」和「個人主義」的崇拜觀念截然不同。我們要用一種「獻祭」的概念去思想崇拜。

第四節提到三種事奉(獻祭)「頌揚,稱謝,讚美」。「頌揚」意思是記憶、回顧、複述,「頌揚」上帝就是複述祂的作為,祂對屬於祂子民的拯救行動。我們來到上帝面前「頌揚」,獻上我們禱告的祭,祈求上帝記念我們,承認自己的不足和缺乏,表達全然倚靠的心態,也是敬拜者應有的心態。「稱謝」意思是「承認」,「承認」上帝的偉大和信實,進一步將這些經歷轉化為「感恩或者稱謝」,獻上感恩祭。「讚美」涉及讚美耶和華的本性和作為,要高舉祂,高舉上帝的作為、特性、好處,並且公開的表達出來。敬拜就是在崇拜中獻上這三項獻祭,我們要留意所揀選的詩歌的內容有沒有幫助弟兄姊妹做到這三方面的獻祭。

二、集體意義

崇拜具備很重要的集體意義。第二節,大衛將約櫃迎入耶路撒冷後,先獻上燔祭和平安祭,接著以「祝福」作為整個敬拜行動的高潮。祝福對象是「全體百姓」,這樣強調敬拜的終極目標是上帝的子民一同領受應許。今天崇拜完結時,牧師祝福給予會眾,宣告教會是「蒙福的群體」,是群體合一的見證。

第三節,大衛向群眾分享獻祭完成所剩下的食物,這個「集體分享」的概念很重要。就好像教會舉辦愛筵,有種「肢體間的合一與分享」屬靈含義。第15節,分餅記念「上帝與祂子民的約」。今天,我們透過守聖餐這集體行動,記念新「約」。

聖餐在某種意義上是重複耶穌基督的獻祭,表明我們是靠著祂為我們獻上的祭,來到上帝面前;同飲聖餐的杯,是為耶穌與我們立「約」的血。聖餐就像一項獻祭儀式,有集體行動的意義。

不單止祝福和分餅,從第七節開始,經文是以詩歌的形式,傳揚上帝的作為,記念祂奇妙的事。這些詩歌的作用,也是屬於集體行動的多種形式,一起宣讀上帝的話語、教導和談論。崇拜中的讀經和講道,也是重新講述上帝作為的集體行動。

敬拜是一個集體行動,敬拜不是一個人的事。從聖經裏的教導得知,教會崇拜其實是一種集體獻祭的時刻。我們是同一個「約」之下的群體,在上帝的話語中,我們來到大君王面前領受祂所賜的福氣,一起集體地記念祂的作為。

我們應要存著敬畏的心,反省自己用什麼心態來到上帝面前,祈求這位大君王的恩典,祈求祂接納我們,悅納我們獻上的祭。這才是真正的敬拜。

「凡事長進共建賜福花園」陳明海牧師講、洪慕冰姊妹記(2025年3月2日)

經文:以弗所書4:15-16節

當我知道今年你們教會的主題是「立己顧人、共建家園」,我便想起這教會有一個「賜福花園」很吸引我,因它背後有著故事,教會的成立就像故事一樣是藉著弟兄姊妹,教會不是一座建築物,聖經所指的教會是一班重生得救的基督徒,他們將自己的生命傳遞出去,以至更多失喪的靈魂能夠得到祝福。

    以弗所書4:11-12節說:「他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 」基督的身體就是指教會,全篇以弗所書最重要的主題便是上帝的教會,亦是上帝屬靈的家。使徒和先知在以弗所書2:20節說是代表教會的根基,有基督耶穌自己為房角石,房角石是一個形容詞,意思是整個教會的弟兄姊妹要以基督為一個標準,來到去發展及成長。

另外4:13節說:「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上帝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保羅很清楚知道雖然弟兄姊妹們有不同的背景,但我們有著上帝的話語,令大家在上帝的道上同歸於一,與耶穌基督建立緊密的關係。我們開始信基督的時候就如嬰孩一樣,靠著上帝的話語餵養後便慢慢成長,並得到屬靈的生命,靈性好的基督徒每天也與主同行,就算當我們走錯了路主也能夠教導我們返回正路。耶穌基督最大的使命不是傳福音,最重要的是使萬民作上帝的門徒,就如幫一個剛剛信主的人成為真正的基督徒,以至他能行上帝教導他的真理。而若果基督徒沒有成長,便如4:14節說:「使我們不再作小孩子,中了人的詭計和欺騙的法術,被一切異教之風搖動,飄來飄去,就隨從各樣的異端;」感謝主,我們今天仍在上帝的家裡、教會當中,全因有主的保守。

    而真正令一個人成長,就要像以弗所書4:15 說:「惟用愛心說誠實話,凡事長進,連於元首基督, 」保羅到最後仍然提醒我們要與耶穌基督保持緊密的關係,便能凡事長進,並用愛心說誠實話。「愛心」是指像上帝無條件的愛,羅馬書5:8節說:「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上帝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我們要用上帝給我們的愛一樣去說誠實話。另外,如要教會成長的話,便要從自己做起,當我們與主保持緊密的關係,便能像4:16節說:「 全身都靠祂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求主繼續幫助我們,藉著查考這篇保羅受感動而寫的經文讓我們領受主的道,使我們在主的殿裡一同成長。

「豐盛的生命-敬拜的生命」倫國平牧師講、洪慕冰姊妹記(2025年2月23日)

經文:約翰福音10:1-10

詩班在教會的歷史裡面是不會停下來的,教會不能沒有詩班,詩班不單只是唱歌,唱歌除了是敬拜,也是一個見證。我們敬拜上帝時不單是唱詩歌給祂聽,是要用生命和心去榮耀上帝。如我們一起只是用口說見證,便會不合拍子又不合音,只有音樂這個語言,就能令我們同聲同氣、同心合拍去敬拜上帝。

    耶穌將約翰福音10:1-5節的比喻告訴法利賽人:「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人進羊圈,不從門進去,倒從別處爬進去,那人就是賊,就是強盜。從門進去的,才是羊的牧人。看門的就給祂開門;羊也聽祂的聲音。祂按著名叫自己的羊,把羊領出來。既放出自己的羊來,就在前頭走,羊也跟著祂,因為認得祂的聲音。羊不跟著生人;因為不認得祂的聲音,必要逃跑。」但法利賽人不明白耶穌甚麼意思,所以耶穌又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我就是羊的門。凡在我以先來的都是賊,是強盜;羊卻不聽祂們。我就是門;凡從我進來的,必然得救,並且出入得草吃。盜賊來,無非要偷竊,殺害,毀壞;我來了,是要叫羊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耶穌在這段經文很清楚告訴我們,當我們去跟隨祂的時候,世界也不會放過我們,苦難依然會有,但我們可以放心,因祂已勝過世界,耶穌說的話處處也是為了我們、看顧我們、安慰我們、鼓勵我們。

    另外約翰福音10: 5節:「羊不跟著生人;因為不認得祂的聲音,必要逃跑。」“跟隨”和“跟著”是不同的,“跟隨”是我們順順服服地跟隨上帝,而“跟著”是只跟著祂走看看會發生什麼事。 在美國有些電視佈道人叫信徒奉獻越多越得到保佑、而韓國又有些教主叫信徒去賣花,將所賺得的全奉獻給他,如果我們沒有認真跟隨上帝,便很容易被這些盜賊欺騙。而我們除了跟隨上帝,原來我們亦要接待祂,約翰福音1:12說 :「凡接待祂的,就是信祂名的人,祂就賜祂們權柄作 上帝的兒女。」接待是一個關係的開始,我們經常說相信耶穌,但我們的心有否接待祂進去成為生命的救主?而我們接待上帝、得到祂的權柄又是什麼呢?就是當我們遇見困難,我們能以這權柄去祈求上帝拯救我們。如果我們不知道有這權柄,又怎去經歷豐盛的生命呢?

    很多基督徒也對聖經不太了解,我們為何要讀聖經呢?約翰福音5:39-40節:「你們查考聖經(或譯:應當查考聖經),因你們以為內中有永生;給我作見證的就是這經。然而,你們不肯到我這裏來得生命。」聖經就是耶穌的見證,所以我們要怎樣跟隨耶穌,就是要看聖經。讀聖經不是但求心安理得,而是要從中得到教導,去認識耶穌、跟隨耶穌基督,當我們懂得跟隨耶穌基督,就能改變自己的生命,經歷更豐盛的生命。

「共建家園的信心,忍耐,智慧」陳榮超牧師講、林日麗姊妹記(2025年2月16日)

經文:雅各書1:1-8

教會今年的主題是「立己顧人,共建家園」,今天跟大家分享雅各書1:1-8節。雅1:1-2,雅各寫信問候「散居在各處的十二個支派的人」,「我的弟兄姐妹們,你們遭受各種試煉時,都要認為是大喜樂」。雅各清楚明白這些信徒的處境,故跟他們說堅持不懈的話,讓他們有希望和動力。這班信徒雖是散居,但不會因散居而分散,有凝聚力共建家園。雅各引用猶太人熟悉的詞語十二支派,這有三個意思:一、以色列的王朝,是過去輝煌的驕傲傳統,在以色列人心中這是被上帝揀選子民的身份。雖然沒有像過往歷史的輝煌,但無論在何處,仍是上帝的子民。二、散居還有使命感的意義,以前在耶路撒冷安居樂業,但現在是散居,有上帝子民的使命,雅各提醒他們不要忘記初衷。三、教會是上帝所立的新約子民,共同建立上帝的國度和家園。雅各幫助這群散居的人去迎合上帝的心意,共建上帝的家園。

雅各提到共建家園是一個挑戰和操練,要親身經歷過程,有方向與策略。移居到一個新的地方會有不同的困難,我和太太在加州的三藩市區住了40多年,近一、兩年前決定搬離這熟悉舒適的地方,搬往住在南加州家人的地區,感覺像散居的人,這不是容易的事情。散居帶來心裡的不平安,如語言、文化等都不一樣。我13歲時離開香港移居到不熟悉的美國,回顧過去,因時間太短,沒有太多時間跟朋友道別。移民不是旅行,是信心之旅,沒有往返,心裡的不安在於目的地的模糊,但盼望有個方向,讓我們有動力和信心。

最近我去了印尼,探訪當地一個華人教會,我認識那位牧師已有19年,那牧師朋友離開北京往印尼雅加達開展上帝的工作。那裡也有一群來自北京的年輕人,有些人開了咖啡店,每個咖啡店都是信徒聚會的地方,每間咖啡店大約50多位信徒。過去四年,他們開了15間咖啡店,也開了一個培訓中心,讓信徒一星期五天上課,培訓一年,培養傳道人,然後又開咖啡店。他們在陌生的印尼,建立一個新的屬靈家園。那位牧師朋友於2021年6月曾給我發訊息,表示自己已到印尼,開始事工,雖較艱難,但蒙上帝保守。那裡的人太陌生,語言不通。期後2022年12月,那牧師朋友又發了訊息,上帝大大賜福給他們,那裡已有200人聚會,事工全面展開。2023年5月,他邀請我到印尼見面,我2024年往印尼,與他們交流幾天。本在北京教會的信徒的一家人逐漸遷移到雅加達,立了決心,為了傳揚上帝的訊息,願意在那個地方做主的工作。

2025年1月,那牧師朋友告知我他們計劃招生200人,除了華人,他們也接觸當地來自不同地方的人。另外,他們也開了一所學校,由小一至高中,校訓是「要愛惜光陰,因為現今的世代邪惡。不要做糊塗人,要明白主的旨意如何。」(以弗所書5:16-17) 校訓給信徒清楚的方向。還有,他們於2022年開辦美門聖經學院,有來自中國、非洲、印度、尼泊爾的學生,新建的家園已經超過了舊家。上帝是造新事的上帝,他們有這樣的信心,上帝就會賜福。

共建家園的方向與策略有三個關鍵詞,首先要有「信心」,困難是「試煉」,試煉讓我們更有耐心,更有信心,得到上帝賜的「智慧」。

「試練」是為了尋找方向,「你們遭受各種試煉時,都要認為是大喜樂」,雅各鼓勵他們。他們遇見三方面的試煉:精神上的挑戰大於身體的辛勞,如語言不通、溝通問題;如何決定面前的方向,如教會要改變方向;確定方向是最考驗人的時刻。

到了目的地不等於達到目的,要達到目的需要經歷信心的考驗,當摩西在曠野,民眾向他抱怨,有些要返回埃及,但摩西忍耐不動搖。雖然不知道目的地,但方向清楚,信心生忍耐,忍耐完成信心,相輔相成。建造房屋最辛苦的是地基工作,花了很長時間才給大眾看到。共建家園,但是家園並非花園。前者需要深厚的基礎,經歷誤解、錯誤失敗、心灰意冷等困難,家園的根基慢慢地被建立起來。信心激發熱情,熱情激發更大和更深的信心,才會有不同的果實,然後看見花園。

如缺少智慧,雅各講要求智慧,上帝會賜給我們。智慧是最基本的人生常識,是在上帝面前最應該做的事,有理解能力,聰明行事。有智慧家園的特徵包括常常以信心祈求、運作上資訊透明、誠實正直、言行一致,不三心兩意。不懷疑、不搖擺不定、面向試煉。試煉可以增加信心,因為經歷「試煉」的人有福了,在上帝的國度建立信心,他們會得著從主而來的「信心」和「智慧」,共同建立屬靈家園,榮神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