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講道筆記

「雲彩中的宣告」古學賢牧師講(2024年8月11日)

經文:馬太福音17:1-13

一.  上山親見主顯榮光 (1 – 4節)

太16:13-17節,主耶穌問門徒:「你們說我是誰?」西門彼得回答說:「你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兒子。」主耶穌就稱讚彼得,跟著,太16:21節,「從此,耶穌才指示門徒,祂必須上耶路撒冷去,受長老、祭司長、文士許多的苦,並且被殺,第三日復活。」門徒感到晴天霹靂!太17:1節,主耶穌帶著彼得、雅各和約翰上了高山。後來在主耶穌復活之後,彼得成為耶路撒冷教會的領袖,雅各是門徒中第一個殉道的,而約翰是最後一個離開世界的門徒,他寫了啓示錄。

太17:2節,主耶穌向門徒顯出祂的榮耀,使他們對自己的身份及神性有正確的認識,他們的信心得到堅固。來1:3節,「祂是上帝榮耀所發的光輝,是上帝本體的真像……」主耶穌本來是聖潔、全能、創造萬有的上帝,祂「變了形像」,其實是將自己原有的形像顯現出來。太17:3節,摩西是上帝律法的頒佈者,代表律法與上帝公義的要求;他的出現,象徵著主耶穌可以完全滿足上帝對公義的要求。主耶穌只一次將自己獻上,就成為永遠有效的贖罪祭(來7:26-27)。以利亞是先知,他的出現,印證眾先知的預言在主耶穌身上得到應驗。太17:4節,彼得對主耶穌的顯像完全捉錯用神,他只想與主耶穌、摩西和以利亞一同將天國的榮耀留在山上,不願面對主耶穌所講山下十字架的苦難。

二.  天父在雲彩中宣告 (5 – 8節)

太17:5節,上帝從燦爛奪目的雲彩中宣告。為甚麼天父要親自向門徒說話呢?登山之前六日,彼得回答主耶穌說:「你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兒子」,天父刻意確認彼得的答案。當時對彼得、約翰、雅各來說,這是一個極震撼的宣告!比洗腦更深刻,印在他們的腦海裡。太3:16-17節,天父第一次宣告主耶穌的身份,當時主耶穌尚未呼召門徒,彼得、約翰、雅各都不在場。天父第二次宣告主耶穌的身份:「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你們要聽祂。」明顯地門徒真的有些事情不願聽從主耶穌,就是祂說自己必須上耶路撒冷去受苦,以及16:24節,主耶穌對門徒的吩咐:「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

門徒聽見天父的聲音,太17:6-8節,「就俯伏在地,極其害怕。耶穌進前來,摸他們,說:『起來,不要害怕!』他們舉目不見一人,只見耶穌在那裡。」先前彼得要為主耶穌、摩西和以利亞搭棚,如今他們只看見這位無可比擬的基督。

三.  下山實踐使命 (9 – 13節)

當日門徒跟隨主耶穌,期望建立自己在地上輝煌的成就;但現在他們的夢想完全幻滅,門徒開始意志消沉。所以,主耶穌向門徒顯出祂神性的光輝,並有天父宣告祂是聖子,為要門徒重整觀念、目標和方向。登山顯像之後,主耶穌就下山實踐祂的使命。祂再以血肉之軀隱藏自己的榮光,與門徒下山服事人。太17:9節,主耶穌吩咐門徒,不要將所看見的告訴人。因為門徒還未明白主耶穌整個十字架道路的安排,不應隨便說出來。太17:10 -13節,主耶穌又說,祂的先鋒施洗約翰怎樣被人殺害,「人子也將要這樣受他們的害。」

願天父將耶穌基督榮耀的形像刻在我們心裡,使我們更加聽從主耶穌的吩咐,背十字架跟從主,作主忠心的僕人。

「奧運與信仰」吳宗文牧師講、 洪慕冰姊妹記(2024年8月4日)

經文:來12:1節/林前9:24節/提後2:5 / 彼前3:11節/提前4:8節

(一)今屆特殊現象

奧運是世界的盛事,感恩神恩待香港,在過去多屆累積人材,並獲政府重視和投放資源,令今屆取得幾面獎牌。我們在奧運當中能看到很多東西,一是香港成為世界媒體的焦點,二是越來越重視運動的娛樂性和商品價值。奧運是獨立、不受外界及政治影響的,但今屆出現了醜聞,在開幕禮其中一個環節,模仿耶穌「最後晚餐」的場景,用了不雅的造型模仿十二門徒和耶穌,這正代表奧運無法逃避政治的渲染。所以我們能看到沒有一處地方是平等、自由、獨立,唯有耶穌基督的國度降臨才是永久的和平。

(二)運動如何成為競技?

奧運是從希臘的奧林匹克山而來,以前的希臘人很迷信,是多神主意,當保羅來到亞略巴古時看到其中一座壇寫著未識之神,便告訴那裡的人,祢們真正的未識之神就是創天造地的、為人類的歷史、政治權限定立時間疆界,從死裡復活,為多人的罪獻上贖價的耶穌基督。另外奧運其中一個起源是要平息紛爭,他們提議各國派出勇士出來競技,一方面展示國力,另一方面冀止息干戈,和平共處。運動起初是人類作為動物自然的生活形態,為生存和生活的勞動,由保健發展至娛樂。但在資本主義社會,運動異化為商品,媒體及主辦機構賺廣告費用,而由觀眾及贊助機構埋單。

(三)從聖經看其可取處

看了奧運的背景,與我們基督徒的做人處事有什麼關係呢?在聖經新約裡比較明顯,特別是保羅在希臘時代,競技這運動已很普遍,甚至用來娛樂羅馬貴族。而舊約裡也有類似的記載,在撒下2:14-17節,大衛在掃羅死後獲得南國的政權,而北面是掃羅的兒子,兩邊的元帥提議各派十二名少年出來彼此揪頭,用刀刺肋,一同仆倒,這種比試也算是競技的一種。而在新約,保羅很喜歡用賽跑和比武來勉勵信徒,而得獎賞的只有一人,即是祢需要盡力而跑,超越所有人然後得到獎賞。而奧運有四方面的精神來提醒我們基督徒:

(1)  奪獎精神:「我們既有這許多的見證人,如同雲彩圍著我們,就當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來12:1)

(2)  服輸精神:「豈不知在場上賽跑的都跑,但得獎賞的只有一人?祢們也當這樣跑,好叫祢們得著獎賞。」(林前9:24)

(3)  公平精神:「若在場上比武,非按規矩,就不能得冠冕。」(提後2:5)

(4)  友誼精神:「也要離惡行善,尋求和睦,一心追趕。」(彼前3:11)                 聖經教導我們操練身體益處還少因為身體是聖靈的殿,要保養顧惜,但運動不能成為膜拜和迷溺的對象。另外聖經亦提及唯獨敬虔卻有今生和來生的應許,人生的價值是否只在乎身體健康?神給我們的光陰很短暫,榮神、益人、盡己才是我們人生中最重要的。

「歸正學義」彭偉業傳道講 (2024年7月28日)

經文:提摩太後書3:14-17節

今日是培育主日,讓我們思想什麼是基督徒的本分,希望今天的經文給予我們新的體會。提摩太後書是保羅在監獄裡所寫的一封遺書,希望給提摩太最後的勸勉和提醒,叫提摩太回顧從小所受的教導和信仰的根基。

一、信仰根基的來源

在3章14節,「你知道是跟誰學的」,是指提摩太的母親友尼基和祖母羅以。她們從他嬰兒時期開始,就教導提摩太猶太經文,引導他敬虔的生活。她們對信仰的虔誠和熱枕,深深地影響了提摩太的一生。年青人的屬靈生命,其實是直接受其父母,或者家人影響。教會是一個大家庭,教會內的長輩就是年青人學懂「如何確信」的榜樣。「確信」明顯不只是指知識,而是要將把所學到的東西,應用在今時今日當下的處境,使個人品性具備「志向、信心、寬容、愛心、忍耐」(3:10),並且使他們在現代歪曲的價值觀體系裏面,行出基督徒的樣式。

二、教訓、督責

在3章16節,「上帝所默示」原意是「上帝吹氣進入」,這種生動的形容表示了「聖經」的的確確是由上帝而來,並且具有關乎生命的四樣益處,起首兩樣是「教訓」、「督責」。「教訓」是「教導」,將準確的聖經信息和內容傳遞出來,「督責」是指出謬誤,把錯誤的教義和行為指出來,教導者必須要勇敢的指出錯誤的社會風氣和價值觀,讓我們下一代能夠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事實上,異端的思想正不斷影響著我們身邊的人,也影響著我們的下一代,所以我們必須要教導準確的聖經詮釋,並且指出錯誤的思想和行為。

三、歸正、學義

保羅在第16節提出第三和第四個聖經的益處,「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使人歸正」就是糾正錯誤的意思,在學習聖經的過程中,會不斷發現在自己和身邊的人有做錯的事,因而加以糾正。「學義」,是養成做人的美好品格,從第2章22節,看到保羅對基督徒品格的要求:「逃避私慾,清心禱告,追求公義、信德、仁愛、和平。」

事實上,人性是複雜和多面的。每個人都有善良的潛能,如同情心、愛心和正義感,但也有自私、貪婪和暴力的傾向。這些善良的潛能和罪惡的傾向,會在不同的處境之下展現出來。所以,一個人所處的環境和所接受的教育是十分重要,這在塑造人性方面起著重要作用。良好的教育和環境可以激發人性的善,反之,惡劣的環境和教育則可能助長人性的惡。

所以,我們作為基督徒,就要以教會為核心,提供良好的教育和環境,激發每個人良善的潛能,培育每個人能夠邁向保羅所說的要求。保羅這句「教導人學義」中的「教導」,這希臘文是用來形容教育制度,提供訓練的過程。所以經文所啟示的是要我們作為教會,提供一套信仰訓練制度,給予不同年齡層的信徒,以至每個人能夠在公義、信德、仁愛、和平上不斷長進。

今天是培育主日,我們從經文看到教會的本分,是要提供完善的聖經學習制度,因為外面的世界的德育教導一定不及教會的信仰價值觀教導全面。這也是教會主日學的吸引力。保羅在第17節,說出基督徒的本分,就是叫人「得以完全」、「行各樣的善事」,就如今日的主題:「歸正學義」。「學聖經,係我哋嘅本份」!

「苦中取樂!」黃庭得牧師講、林日麗姊妹記(2024年7月21日)

經文:詩篇119:92

回顧過去幾個十年:2014年我在醫院住了87天、2004年12月26日發生南亞大海嘯,死亡人數達數十萬人、1994年1月14日我的父親離世、1984年我與太太正式交往,並往泰北短宣體驗、1974年我在上帝的帶領下於華英中學就讀預科班,11月有弟兄帶我回母會。我有幾個身份:一、天國保險從業員;二、屬靈健康食品營銷商;三、屬靈的導師;四、修士。今天要跟大家分享8節經文:

11992「我若不以你的律法為樂, 早就在苦難中滅絕了!」(和修)

我若不是喜愛你的律法,早就在苦難中滅絕了。」(和合本)

人生有時太苦,我有糖尿病,住院時要吃糖尿病餐,沒有味道,每餐都一樣。有些病人請家人買一些醬油,雖然只有少許調味,但已是苦中取樂。求上帝賜我們智慧,學習如何在上帝的話語中感到甘甜,讓我們可以苦中取樂。

11928「我因愁苦身心耗盡,求你照你的話使我堅立!」(和修)

「我的心因愁苦而消化;求你照你的話使我堅立!」(和合本)

「我因愁苦而流淚,求你照著你的話使我堅強。」(新譯本)

上帝的工作是使我們堅強,人的責任是倚靠上帝。面對愁苦,身心耗盡時,需要祈禱求上帝賜我們心靈的力量。

11967「我未受苦以先曾經迷失,現在卻遵守你的話。」(和修) 
「我未受苦以先走迷了路,現在卻遵守你的話。」(和合本) 
「我受苦以先,犯了錯誤;現在我謹守你的話。」(新譯本) 
「我曾迷失徘徊,直到你管教我;現在我緊緊跟從你的話語。」(新普及)

受苦與管教在這裡是有關連的,如小時候父母管教我們。

11971「我受苦是我有益,為要使我學習你的律例。」(和修)
「我受苦是我有益的,為要使我學習你的律例。」(新譯本) 
「我受的苦難於我有益,因苦難教導我留心你的律例。」(新普及) 

要好好讀上帝話語,先從約翰福音開始讀,然後讀使徒行傳、羅馬書,讀完新約再讀舊約,發現上帝話語是很寶貴。只要願意留意上帝的律例,我們就會得益處。

11975「耶和華啊,我知道你的典章是公義的;你使我受苦是以信實待我。」(和修)
「耶和華啊,我知道你的判語是公義的;你使我受苦是以誠實待我。」(和合本) 

誠實是形容人,而上帝是信實、公義的,萬不以有罪為無罪的,必追討他的罪。我們不要只注重上帝的恩典,不要忽略祂的信實公義。

119107「我極其痛苦;耶和華啊,求你照你的話將我救活!」(和修)
「我甚是受苦,耶和華啊,求你照你的話將我救活!」(和合本) 

上帝是值得我們倚靠,祂的話語減輕我們的痛苦。

119143「我遭遇患難愁苦,你的命令卻是我所喜愛的。」(和合本) 
「我遭遇患難和困苦,但你的命令仍是我歡喜的。」(新譯本)
困苦和重擔沉沉壓迫我,我卻因你的命令而喜樂。」(新普及)

有上帝的命令和話語,我們可以苦中取樂。

119153「求你看顧我的苦難,搭救我,因我不忘記你的律法。」(和修)
「求你察看我的苦難,搭救我;因為我沒有忘記你的律法。」(新譯本)
「求你察看我的苦難並搭救我,因我沒有忘記你的訓誨。」(新普及)

上帝會在我們的苦難中看顧我們。

「不致缺乏!」梁國強博士講、洪慕冰姊妹記(2024年7月14日)

經文:詩篇23

相信大家對詩篇23篇也很熟悉,聖經起初是給猶太人看的,所以今天我們從猶太人的視角看詩篇23篇。詩篇共分成五卷,23篇是在卷一部分,卷一大部分的詩都是大衛在艱難時期所寫的,詩篇是他用詩的歌詞向耶和華說話。詩篇23篇共有6節,在第1和6節都出現了耶和華這三個字,就像是前後呼應,告訴我們耶和華在最初和最後都會保護我們。另外詩篇23篇有兩個意象:

第一個意象:作者是羊,耶和華是牧羊人(1-4節)

其實大衛也是牧羊人,但他這次將自己化身成羊,耶和華則是牧羊人。我們在生活中很多事都不似預期,唯有耶和華是我們的牧者,使我們不致缺乏,這一定是預期之內,這樣說的意思不代表我們不會經歷困難,而是耶和華是我們的牧者這一件事是我們人生的常數。以賽亞書53:6節:「我們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以及詩篇44篇22節:「我們為你的緣故終日被殺,人看我們如將宰的羊。」這兩節經文都說明了羊的特性,羊自己是沒有保護能力的,唯有耶和華是我們的牧者,使我們不致缺乏。不致缺乏這詞很有意思,在申命記2:7節一早已出現了:「因為耶和華─你的上帝在你手裏所做的一切事上已賜福給你。你走這大曠野,他都知道。這四十年,耶和華─你的上帝與你同在,因此你一無所缺。」一無所缺就是不致缺乏的意思。另一節經文也很觸動我,就是申命記29:5節:「我領你們在曠野四十年,你們身上的衣服沒有穿破,腳上的鞋也沒有穿壞。」出埃及記中有許多的神蹟,而這個神蹟其實也是很厲害的。牧羊人需要帶領羊群到曠野食草,也需要在遇到野獸時跟牠們搏鬥,保護羊群。所以約翰福音10:7節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我就是羊的門。」11節:「我是好牧人;好牧人為羊捨命。」另外第4節說:「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安慰可以解作悔改和回轉,就如牧羊人拿著竿趕羊,令羊群回轉向另一方向。由此看便明白大衛在第3節說的:「祂使我的靈魂甦醒,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另外第4節還有一句:「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意思是當牧羊人放羊到低窪地區時遇到山洪暴發,唯有牧羊人能比羊及早發現,而盡快帶領羊群離開低窪地方,避免遭難。

第二個意象:作者是被追殺的人,耶和華是收留他的人(5-6節)

當時猶太人住在一些能隨時拆除的帳棚,因他們要常常遷徙,當與隔壁帳棚的人發生爭執打鬥而打輸了,便需要逃離原本的帳棚,如果有其他帳棚的主人收留他便可繼續在那兒生活。所以第5節說:「在我敵人面前,你為我擺設筵席;用油膏了我的頭,使我的福杯滿溢」另外當時只有祭師和君王這些身份才會被油膏,而大衛只是一個被追殺的人,也能受到這樣的待遇,所以第6節說:「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隨著我,我且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直到永遠。」

「最大的禮物」古學賢牧師講(2024年7月7日)

經文:哥林多後書5:14-15

今日是「愛長者主日」,祝願各位長者身體健康,生活愉快,愛主蒙福!

.   長者的貢獻

詩 92:13-14,「他們栽於耶和華的殿中,發旺在我們上帝的院裡。他們年老的時候仍要結果子,要滿了汁漿而常發青。」長者有智慧,靈性成熟,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他們經歷了上帝無盡的恩典,正適合向下一代見證上帝的真實。

.   如何回饋長者

利19:32節教導我們要尊敬長者。每個人都會老,年長後仍然是教會的中堅份子,理應受到我們的關懷和尊重。我們可以怎樣回饋長者呢?送一份最大的禮物給他們:1. 幫助信主的長者繼續在基督裡享有豐盛的生命,並得著事奉的喜樂;2. 向未信的長者傳福音,使他們得享永生。

  1. 信主的長者怎樣繼續參與事奉?

長者能夠繼續發揮他們的恩賜,只要有合適的機會,例如:探訪關顧、傳福音、公禱會、崇拜司事、插花、長者詩班、教主日學、佈道會及培靈會招待等;另外,長者在金錢奉獻上也是不遺餘力。

  • 怎樣向未信的長者傳福音?

回望過去一年,我和弟兄姊妹合作,帶了最少七位長者決志信主,感謝天父!未信的長者有民間信仰先入為主,抗拒主耶穌的福音。他們知道信耶穌是好的,但他們怕一信主就不可祭祖,這樣他們就會被親友排斥,說他們忘本;這是向長者傳福音所遇到的攔阻。另外,長者以行善爲目標,將傳統文化、禮儀、道德修養、倫理,作爲上天堂的條件,以致很多未信的長者認爲自己已經夠資格了。可惜他們不知道,「除祂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徒4:12節)。我們不要與長者爭拗,要多聆聽,有機會就說:「我有個好消息和你分享。」默禱求聖靈幫助自己並引導對方,使他看出救恩是何等奇妙與寶貴,上帝給我們的不單是將來永恆的生命,還有今世豐盛的人生。要學習保羅,「不以福音為恥,這福音本是上帝的大能」(羅1:16節)。

未信的長者心裡有撒但的勢力捆綁著他們,所以跟他們講道理他們未必聽得進去。靠人的口才難以幫助他們鬆開綑綁,最重要是為他們祈禱,求聖靈親自動工。我們深信人得救是在乎聖靈的能力和工作,我們只有全心仰望,倚靠天父奇妙的作為。而邀請年長的基督徒一齊向長者傳福音,是一個非常好的策略。

.   被愛激勵

要建立長者與主的關係,怎樣可以持久去做呢?林後5:14-15節,「原來基督的愛激勵我們;因我們想,一人既替眾人死,眾人就都死了;並且祂替眾人死,是叫那些活著的人不再為自己活,乃為替他們死而復活的主活。」「激勵」是希臘文「現在式」的時態;表示基督的愛是每時每刻,不斷向我們提供傳福音的動力。愛的確有無比的推動力,使人願意為其他人付出。基督的愛隱藏著巨大的能力,我們甘心作主的僕人,是因被祂的愛所激勵。上帝的愛帶來生命的奇蹟,使不可能的成為可能。基督是復活的主,祂慈愛的行動從來沒有停止,是繼續介入我們的生命中。在我們關懷長者的時候,主耶穌不斷勉勵我們,叫我們不辭勞苦將長者帶到祂面前。願我們時常被基督的愛激勵,催迫我們去關心長者,服侍長者,使他們得著全備的救恩。

「喜樂的生命」倫國平牧師講、曾卓謙弟兄記(2024年6月30日)

經文:腓立比書4:4-7

相信大家都明白,要常常喜樂真的不容易。過去2星期我的腰傷復發,壓傷了神經線,再加上咳和呼吸有困難。由於今天要講道,我在昨天的禱告中記念我的身體狀況。感謝主,我今天沒有咳嗽,也可以有精神講道,非常感恩。上帝希望我們敬拜和跟隨祂時要有喜樂,然而我在講道時看到會眾不是太喜樂。開心的定義是視乎周圍環境而定,而中國人常說「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可以說,上帝看到我們這樣的境況,便來拯救我們。

經上記著說「我們要在主耶穌裡常常喜樂。」約翰福音1章12節提到「…凡接待祂的,就是信祂名的人,祂就賜他們權柄作上帝的兒女。」今天我們作為信徒是有權柄的,可以回到聖經看上帝如何幫助我們。當我們犯罪離開上帝時,就會得罪祂,心裡害怕。但是上帝使耶穌基督降生拯救世人,使我們與上帝重新結連,罪得赦免。所以愛裡沒有懼怕,在主耶穌基督裡就有喜樂。

    今天選讀的經文腓立比書第4章4-7節,其背景是腓立比教會有2位姊妹有磨擦,保羅就勸勉和提醒我們要有喜樂。我們經常會被問題帶走和纏繞,但是聖靈會提醒有主幫助我們,所以我們不用害怕,也不要驚惶。我們不用集中在問題身上,在第5節提到:「…主已經近了。」的確,主從過去、現在、未來都與我們同在。耶穌基督來到世上,是要拯救我們,因為祂知道我們的軟弱,而我們的信也不是為了天國的入場券。今天我們有很多憂慮,耶穌是知道的。但是,我們往往都是靠自己而行。如果我們能靠自己,那耶穌就不用來拯救和安慰我們。當我們被太多顧慮纏繞時,我們就會被這些顧慮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小小的憂慮累積上來時,終有一天會「爆煲」和壓跨我們。

    其實,我們有憂慮是很正常,但太多憂慮有機會變抑鬱。抑鬱症會使我們很多事情想不通,最後可能會尋死以求解脫。在詩篇中,詩人每遇上一個困難是都會和上帝講,這正是我們的好榜樣。05年的時候,我有很多問題困擾著我,使我很抑鬱。聖靈提醒我要告訴上帝,向祂訴苦,最後我的抑鬱開始消褪。我們不一定大事上才找上帝,在小事也要找祂。我們要好好學習「要常常喜樂」這個功課。禱告是甚麼意思? 就是信靠上帝的學習。很多基督徒都不是一出生就信主,我們也經常受到世俗的價值觀所影響而只相信自己。之前我輔導過一名女生,她從名校畢業成績也很優秀,但是到英國繼續進修時就學習不順,從第一跌至第尾,患上抑鬱症。在輔導的時候她指出,她就讀的學校是基督教學校,但老師卻教她要靠自己才可以做得好,而不是倚靠上帝,最後一敗塗地。所以,如果我們從小就信主,便要明白這個道理,而不是隨波逐流。

    開心是看周圍環境,而喜樂就是周圍環境怎樣不利都不會影響我們的心智,知道耶穌基督有能力幫助我們,永不改變。我讀音樂的時候需要撰寫論文,然而我當時的英文不好,題目不太適合我。我求上帝幫忙,之後我去找了教授,原來教授知道我的難處,便提供一條合適的題目好好給我發揮。在我每天都在圖書館努力下,我在那篇論文拿了優秀的成績。上帝會為我們好好預備,一步一步幫助我們。倚靠上帝會使我們更加好,所以我們要一生一世跟隨祂。當我們經歷祂的深恩厚愛後,我們就沒有懼怕。有喜樂就自然有生命力面對不同困難。     我以詩歌「我心靈得安寧」作總結,作者是位忠心的基督徒。當他和全家到美國傳道時,輪船遇上風浪,他的四個女兒全部遇難,只有老婆存活,但是他沒有離棄上帝,他堅定對上帝的信心並寫下這首動人的詩歌。今天我們雖然遭遇很多不如意的事,但有上帝和我們一起面對,所以我們心存盼望和喜樂的心,與上帝同行,祂就會帶領我們跨越這些困難,阿們!

「你在這裏作什麼?」彭偉業傳道講(2024年6月23日)

經文:列王紀上19:1-18節

我們經常用的強化玻璃,表面上剛強堅硬,但內部結構存在一個破綻。基於這種結構處於一種表面張力和壓縮力的平衡,只要用尖物打在適當的位置,就可以破壞這平衡導致整塊玻璃破碎。就好像一個人處於 burn out 的狀態,因長期處於高強度的情緒狀態,導致極度疲勞。當一個人達至 burn out 之後,就會對日常工作生活,甚至在教會事奉的失去興趣或熱情。在做主忠心僕人的過程中有很多挑戰,包括 burn out。我們如何能夠跨越這挑戰呢!

當時北國以色列是亞哈王朝,他娶了外邦公主耶洗別為王后,耶洗別將偶像崇拜政策帶入以色列,使假神敬拜成為社會主流。以利亞嘗試去改變這一切,首先,他對亞哈王宣告以色列將要面臨旱災,之後第三年他在迦密山挑戰拜巴力450個假先知,比試哪一個神能夠將獻祭物著火,結果耶和華得勝,並將所有巴力先知殺死。這樣原本以利亞以為以色列必然會迎來一次屬靈的大復興,結果,卻遭遇到耶洗別就向他下一度追殺令。忽然間以利亞變得極度驚慌,奔走逃命,走入別士巴的曠野,去到一顆羅騰樹下,向上帝求死。他陷入了一種屬靈「三失」的狀態。

一、失去歸屬

以利亞期待「神跡」能夠令百姓回轉歸向上帝,但事實是以色列不單止沒有改變,他還要逃避王后耶洗別的追殺,忽然之間,他再沒有容身之所。我們時不時都會發現有些肢體從我們眼前消失了,他們可能覺得教會已經不是他們可以歸屬的地方,一直忠心事奉的肢體可能因為一些爭執批評,忽然間變得對教會失望,這種失去「歸屬的地方」的失落感,會令人頹喪不振。

二、失去動力

先知以利亞耗盡極大的心力,使耶和華的神蹟顯現,最後卻看起來原來一些用也沒有。他根本不知道可以再做些什麼去改變,索性什麼都不做,直接躺平把了。就如教會事工成效維持不了,傳福音的果效不理想。當人不斷問點解事工沒有成效,事工變成重擔和負累,事奉的人就產生逃避的心態。

三、失去生命

以利亞對上帝表達的是兩種的失望,第一種是對自己失望。第四節:「我不勝於我的列祖。」他將自己和人比較,和祖先的工作成效去比較。如果人嘗試和別人去比較工作成效,或者事奉果效,通常人比人會比死人。第二種失望是對上帝失望,儘管上帝藉著他施展神蹟,但上帝卻沒有促使他得到他認為的最後勝利。當人對自己的失望和對上帝失望兩者雙重疊時,就開始懷疑生存有什麼目的和意義。

為何耶洗別不是即刻派人去刺殺以利亞,而是通知他在24小時之內會追殺他? 證明耶洗別是要在殺死以利亞之前,精神虐待他,只要能夠令他驚恐失措地逃跑,就說明他的上帝能力再大也沒有用。可見耶洗別知道以利亞的弱點在哪裏!耶洗別就好像一個尖鎚可以擊碎厚厚的強化玻璃。我們要小心「教會內的耶洗別的靈」,就是魔鬼利用一些人性的弱點,嫉妒、控制、爭鬥、批判、弄斷,去破壞關係、摧毀事工和教會。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被耶洗別的靈所利用,所以我們要小心,在教會內要多說「造就人的說話」,並且禁止說「拆毀人的說話」。

上帝對以利亞的心靈醫治需要一個過程,有三個步驟:

一、休息

第一步驟就是讓他休息。經過長期的事奉,以利亞已經身心疲累。上帝給他休息的時間,之後有一個天使拍他,說:「起來吃吧!」(19:5下)上帝已經為他預備了一瓶水和餅,要他補充營養恢復身體精力,在讓他休息之後,天使再拍醒他叫他行走40晝夜到何烈山的一個山洞。(19:7)在這40天的身心靈休息期間,我們看不見上帝對他有任何的指責和說教,卻一路引導陪伴著他,讓他平靜心靈。同樣當我們看到有弟兄姊妹身心靈受挫折的時候,最好安慰的方式,就是讓他們休息,而又讓他知道我們正在陪伴和支持他。

二、釋放沮喪

第二個步驟就是讓他釋放沮喪,讓他將所有抱怨和憤恨全部說出來。當以利亞在山洞休息飽滿之後,耶和華親自問他:「以利亞啊,你在這裏作甚麼?」以利亞在第十節將所有的抱怨和沮喪全部說出來,宣洩怨恨和怒氣,同時釋放了孤單、自卑和擔憂的感覺。一個熱心事奉主的人,最容易在最後感到孤單,軟弱和乏力。上帝沒有直接回應以利亞的說話,只讓他宣洩内心的負面情緒,做一位聆聽者。其實很多時候,弟兄姊妹需要聆聽者,多於意見提供者。

三、重塑使命

第三個步驟就是重新為以利亞定義他的使命。上帝聽完以利亞的發洩,沒有為此說些什麼。反而用行動要他的眼目重新定睛在耶和華身上,祂掀起了大風、山崩、地震、烈火,運用這些景象告訴以利亞,耶和華才是掌控一切的主。之後上帝用微小的聲音再一次問以利亞:「以利亞啊,你在這裏作什麼?」(19:13下)以利亞又重複上一次回覆。一個人重複地講同一番說話,說明了說話的內容是一直盤居在內心裏的死結。我們發現上帝沒有直接去安慰以利亞,反而直接了說給他聽跟住下來要做些什麼,重新塑造他的使命。在15-16節,上帝吩咐他三樣新的任務:1. 膏立哈薛為亞蘭王;2. 膏立耶戶做以色列王;3. 膏立接班人以利沙。當以利亞接受了這三個新命令之後,我們再沒有看見他發牢騷,他開始起行,離開山洞,重新上路,即刻去尋找以利沙,按上帝的吩咐去做。

為何以利亞被上帝問兩次:「你在這裏作什麼?」讓以利亞發了兩次牢騷,之後直接叫他繼續做服侍,以利亞就能夠重新得力,繼續事奉?因為以利亞已經知道上帝明白他不堪的處境和屬靈景況,而上帝再次差遣他繼續服侍,他明白無論處境如何,上帝依然要他去事奉祂。一直以來,他只會用自己的方法,用自己的認知,認為可行的方式去服侍上帝,最後受到挫折而跌倒。但現在以利亞明白到,當所有人甚至以利亞自己,都否定了自己以往的工作和事奉,但是上帝卻沒有否定他以前的工作,儘管表面上毫無成效。其實,上帝所需要的,就只是人的聽命和跟從,在適當的時候上帝會帶領人開展新的境界。當以利亞更新了自己對上帝和事奉的理解之後,重新得著力量和使命,繼續前行。 各位弟兄姊妹,其實「你在這裏做什麼?」這個問題,是上帝正在問我們每一個人問題,無論我們現在生命狀況如何,我們是否應該選擇退一步諗,有沒有真正明白上帝想我們如何,有沒有真正去聽命和跟從呢!請嘗試去真正理解上帝給予我們每一個人獨特的使命和旨意,重新在主裏面得回力量!做一個真正的基督徒。

「微小的力量」司徒永富博士講、林日麗姊妹記(2024年6月16日)

經文:哥林多前書12:17-31節

管理學上有個叫木桶理論,木桶可以盛多少水是按短板而定的。不要小看微小的力量,我們認為不重要的,可能是最重要的。如每人發揮自己的強項,明白中間的短板,互相幫助,世界會變得更好。保羅在經文中提出三點:一、不要聚焦在個別的位置上,而是在整個群體;二、每個角色需要有相同的關心;三、如每個角色都有發揮,那世界就變得更好。

林前12:17-21「若全身是眼,從哪裡聽聲呢?若全身是耳,從哪裡聞味呢?但如今,神隨自己的意思把肢體俱各安排在身上了。若都是一個肢體,身子在哪裡呢?但如今肢體是多的,身子卻是一個。眼不能對手說:我用不著你;頭也不能對腳說:我用不著你。」不要小看身體每一個部位,因某個部位有事,也會讓其他部位不協調。例如一場球賽,需要各個球員的協調才能成功進球。

每個部位需要獲得同等關心,林前12:22-23、26「不但如此,身上肢體人以為軟弱的,更是不可少的。身上肢體,我們看為不體面的,越發給他加上體面;不俊美的,越發得著俊美。」、「若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若一個肢體得榮耀,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快樂。」除了互相配合效力,也要有同理心,為了別人的好處,讓對方跟自己有同樣的體面。有心理學家以魚缸比喻家庭,魚缸有個生態,需要一起維護,一同受苦快樂,感受到對方的情緒,有時很小的事也會牽動家人的情緒,這就是家庭,彼此關心照顧。

保羅在經文提到屬靈的家裡有不同的角色,這些角色都有貢獻,令基督的身體彼此結合。林前17:28-31「神在教會所設立的:第一是使徒,第二是先知,第三是教師,其次是行異能的,再次是得恩賜醫病的,幫助人的,治理事的,說方言的。豈都是使徒嗎?豈都是先知嗎?豈都是教師嗎?豈都是行異能的嗎?豈都是得恩賜醫病的嗎?豈都是說方言的嗎?豈都是翻方言的嗎?你們要切切的求那更大的恩賜。我現今把最妙的道指示你們。」當時的哥林多教會大有分黨分派的危機,保羅提醒是基督犧牲的愛讓我們走在一起,不應該分黨分派。有一部電影《飯戲攻心》提到真正的家庭核心是家人在就是家,家人在那裡,那裡就是家。如所有的長板願意幫助短板,每一條長板鋸一小部分給短板,雖然不如完整木桶所盛的水量,但會比原來盛更多的水,這是包容的愛。保羅讓我們求更大的恩賜,有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愛,建立基督的身體和地上的家。 林後12:9-10「他對我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我為基督的緣故,就以軟弱、凌辱、急難、逼迫、困苦為可喜樂的;因我什麼時候軟弱,什麼時候就剛強了。」保羅是短板的模範,他鼓勵我們誇自己的軟弱,就會更加願意接納和互相幫助,求上帝讓我們有這種心態去建立屬靈的家和地上的家。

「罪魁與忠僕」古學賢牧師講(2024年6月9日)

經文:提前1:12 – 17節

一. 罪魁蒙拯救

提前1:15節,保羅(信主前名掃羅)說:「在罪人中我是個罪魁。」他受過猶太教法利賽派嚴格的訓練,但他沒有因此認識到主耶穌就是彌賽亞,反而令他非常憎恨一切跟隨主耶穌的人。掃羅「殘害教會,進各人的家,拉著男女下在監裡」(徒8:3節),又「向主的門徒口吐威嚇兇殺的話,去見大祭司,求文書給大馬色的各會堂,若是找著信奉這道的人,無論男女,都准他捆綁帶到耶路撒冷」(徒9:1-2)。掃羅種種直接間接殘害基督徒的行為,實在不值得憐憫,主耶穌卻向他顯現(徒9:3-5)。大馬色路上的異象,是掃羅人生的轉捩點;以前他一直逼害主耶穌的門徒,如今他才知道,主耶穌真是他熱切盼望的救主彌賽亞!保羅說:「我從前是褻瀆上帝的,逼迫人的,侮慢人的;然而我還蒙了憐憫……」侮慢,新譯本譯做「凌辱」;「憐憫」就是人不配得到,但主仍然恩慈相待,正如保羅應該受到懲罰,但竟然被主赦免。提前1:15節,保羅說:「基督耶穌降世,為要拯救罪人。這話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拯救的意思是將人從一個凶險的環境裡救出來,帶到一個平安穩妥的地方。

若保羅不是得到基督耶穌的拯救,親身體會到主白白的救恩,他不會說「基督耶穌降世,為要拯救罪人」。提前1:16節,保羅說:「然而,我蒙了憐憫,是因耶穌基督要在我這罪魁身上顯明祂一切的忍耐,給後來信祂得永生的人作榜樣。」主耶穌怎樣改變保羅這樣的罪魁,也照樣能夠改變我們每一個罪人,只要我們肯接受主的憐憫。罪魁仍可蒙恩得救,保羅就是我們的榜樣,也是我們的先例。當我們回想自己未信的時候怎樣得罪上帝,但是上帝仍饒恕我們,我們就曉得用廣闊的心胸包容和關愛其他人。

二. 罪魁成忠僕

提前1:12節,主耶穌以保羅為有忠心。忠心的意思是不自作主張,主怎樣吩咐,我們就怎樣做。忠心的僕人以主人的利益為最優先的考慮。而困難與逆境是忠心的試金石,保羅為我們做了最好的示範(林後11:23-27)。若不是主耶穌給他力量,一般人是無法忍受得住的。當上帝叫我們承擔一件工作,祂一定給我們足夠的能力,去完成這個事奉。提前1:14節,保羅說:「並且我主旳恩是格外豐盛,使我在基督耶穌裡有信心和愛心。」主所賜格外豐盛的恩典,為保羅帶來信心,取代了以前的無知與偏見;又給他愛心,去取代以前殘害信徒的行為。基督豐盛的恩典未必是富貴榮華,而是賜下信心和愛心。只有在基督裡面的信心和愛心,才能使罪魁成為忠僕。信心和愛心都是來自上帝的恩賜,保羅在各個會堂放膽宣揚主耶穌是上帝的兒子,他成為一個真正信主、愛人的使徒。無論我們參與甚麼事奉,有信心必定能夠堅守崗位,有愛心就能愛那些不可愛的人。所以我們當用感謝取代埋怨,就是感謝這位加我們力量,並賜我們信心與愛心的主。

三. 事奉榮耀的上帝

提前1:17節 ,保羅不禁發出讚美!他刻意藉著這<尊貴榮耀頌>與他罪魁的身份並列,叫所有人看見上帝是何等偉大和超越。保羅有一個無比燦爛的人生,聖靈藉著他所寫的書信,兩千多年來造福了歷世歷代古今中外的信徒。弟兄姊妹,主耶穌已經拯救了我們,又賜我們信心和愛心,我們可以一同事奉上帝,作祂忠心的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