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箴言第1章
箴1:7「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每位基督徒都是智慧者,我們要向人講智慧的說話,不說污言穢語,用上帝賜的智慧和聖經的教導為主作見證,這就是智慧人。箴言書共有31章,31章內有26次稱呼「我兒」,是所羅門寫給他的兒子,把上帝的話和真理教導他。所羅門這充滿智慧的王空前絕後,當他接續父親大衛登基的那晚,他向上帝獻祭祈禱,因他要擔當大責任,要依靠上帝,這是一個謙卑的行為。上帝向他顯現,悅納他並問他求甚麼,不論是壽命、榮華富貴、民強國壯等都可以賜給他,但他求上帝賜他智慧聰明。所羅門的祈求蒙悅納,因他為上帝的國和子民祈禱,求智慧治理他們。我們先求上帝的國和義,為教會、傳道同工、事奉人員與弟兄姊妹祈禱,求主使用我們,同心合意興旺福音。
聖經記載有次所羅門王在判案時,有兩位母親各抱著嬰孩,一個是有生命的,一個是因母親睡覺時被壓死的,兩位母親各稱死的嬰孩不屬於自己。所羅門讓人拿刀來,想把活嬰孩劈開一半給兩位母親。其中一位母親同意,另一位母親卻著急地阻止所羅門王,她願意把孩子給另一位母親,所羅門知道那位才是活嬰孩真正的母親。今天藉著箴言第1章分享三個重要的提醒:
一、聽從父母的訓誨,記在腦中,留在心裡
箴1:8-9「我兒,要聽你父親的訓誨,不可離棄你母親的法則;因為這要作你頭上的華冠,你項上的金鍊。」使徒保羅寫信給他親愛的兒子提摩太:「願恩惠、憐憫、平安從父神和我們主耶穌基督歸與你。」無論是所羅門或保羅,都是要聽從父母的話,並教導兒女聽從上帝的話。不要忘記父親的教訓,不要忽略母親的訓誨。保羅講我們作兒女的,要在主裡聽從父母。我們要多關心父母,把上帝的話記在心中並教導下一代。現今社會進展非常快,兒女的自我性提升,父母的提醒教導被當作耳邊風,今天的青少年甚至對師長的金石良言也拋諸腦後。父母應為子女祈禱,鼓勵兒女返主日學和聚會,栽培他們,讓他們在知識和靈性方面有成長。人不能改變人,唯有上帝能夠改變一切。
二、不可隨從惡人,不受引誘
箴1:10-11「我兒,惡人若引誘你,你不可隨從。他們若說:你與我們同去,我們要埋伏流人之血,要蹲伏害無罪之人」這世界很多罪惡,求上帝賜我們聰明智慧辨別是非,不要聽從惡人的引誘,不要做害人的事。在教會中在很多邪說和不正確的道理,我們要更小心,跟隨主的道。
三、聽從上帝的話,事事順利
箴1:33「惟有聽從我的,必安然居住,得享安靜,不怕災禍。」唯有聽從上帝、智慧者的話,我們才能安然居住,能夠勝過一切的困擾,不從惡人的計謀。這個時代不只攻繋我們個人,甚至攻擊教會,如離間弟兄姊妹的關係,或讓我們崇拜不專心、事奉不投入。當我們離開上帝的家,遠離肢體,我們很容易忘記聖經靈糧的餵養,墮入撒旦的網羅。無論大小事都要依靠天父,上帝會帶領我們走平安通達的道路。
父親節記念在天上的父,上帝一直看著我們,提醒我們,祂愛我們每一個。求主幫助我們在主裡面孝敬父母,多讀聖經,得上帝的教導,讓我們分辨真理。多學習、多聽道和行道,過得勝的生活。活出屬靈的生命,做個榮神益人的信徒,領受上帝的福樂,得到上帝永遠的同在。
經文:路22:54 – 62節
逾越節晚餐之後,主耶穌和十一個門徒往橄欖山去。主耶穌對他們說:「你們都要跌倒了。」彼得說:「眾人雖然跌倒,我總不能。」(可14:26-29節)
一、無知的自信
彼得的過份自信,充分表明他的無知與自我!可14:30-31節,主耶穌對他說:「我實在告訴你,就在今天夜裏,雞叫兩遍以先,你要三次不認我。」彼得卻極力的說:「我就是必須和你同死,也總不能不認你。」彼得帶頭向主耶穌保證不會否認祂,跟著其他門徒都是這樣說。約18:10節,當主耶穌在客西馬尼園被捕的時候,彼得又要領先保護主耶穌,拔刀將大祭司僕人的右耳削掉。跟著,門徒一個一個逃走,主耶穌被帶到大祭司的宅裡(路22:54節)。太26:58節,彼得沒有逃跑,「遠遠的跟著耶穌……要看這事到底怎樣。」
二、徹底的跌倒
大祭司的僕人們在院子裡生了火,彼得也坐在他們中間,有一個使女認出彼得是同主耶穌一夥的。彼得卻不承認(路22:55-57節),這是彼得第一次不認主。彼得來到前院,這個時候雞第一次叫了(可14:68節)。過了不久,又有一個人看見他,說:『你也是他們一黨的。』」彼得再次不認主。約過了一小時,又有一個人極力地說他是同主耶穌一夥的 (路22:58-59節)。太26:73節,彼得說話特有的口音,顯出他和主耶穌都是加利利人;約18:26節,這僕人是彼得削掉右耳那人的親戚,他看見彼得和主耶穌在客西馬尼園。彼得就發咒起誓的不認主(可14:71節)。那時,主耶穌忠貞地面對盤問祂的人,彼得卻決絕地三次不認主。
路22:60-61節,就在這個時候,主耶穌開始離開衙門,要被帶到彼拉多那裏。彼得「正說話之間,雞就叫了。主轉過身來看彼得。彼得便想起主對他所說的話:『今日雞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認我。』他就出去痛哭。」向來對主忠誠、勇敢、剛強的彼得,轉眼之間就跌倒了,他完全切斷自己與主耶穌任何的關係。彼得期望主耶穌是「政治彌賽亞」,以爭鬥的方式來復興以色列國,拯救上帝的選民脫離困苦。彼得憑著自己的期待與想像,塑造了一個自己理想中的「耶穌」,但如今彼得親眼看見主耶穌被人百般凌辱(可14:64-65節),他嚇到腦海一片空白,與主耶穌共享榮華富貴的夢完全幻滅了!他的信仰完全崩潰了,因為他根本沒有真正認識主耶穌。彼得三次不認主之後,雞就第二次叫了。猶太的拉比認為,公雞啼叫具有積極意義,因為牠使睡夢中的人宣告黑暗快要過去,黎明將至!在聖經裡,黑夜代表混亂與危險,而白天代表美善與光明。
三、無量的寬恕
天父所賜給主耶穌的人,沒有失落一個(約18:9節)。基督的救恩從來不是以人的意志或力量為基礎,而是建基於上帝白白的恩典。路22:32節,祂對彼得說:「我已經為你祈求,叫你不至失了信心,你回頭以後,要堅固你的弟兄。」在彼得還未不認主的時候,主耶穌已經給他充份的肯定。感謝主,日後彼得靠著聖靈行事,完全謙卑下來,放膽傳講耶穌基督的名。舊的彼得已經與主耶穌一同死了,現在他不再為自己活,而是為耶穌基督而活。 主耶穌不想彼得一直活在懊悔與痛苦中,不想他每早一聽到雞啼內心就被控告。祂要彼得恢復與祂親密的關係。弟兄姊妹,無論你過去曾經怎樣違背對主的承諾,主耶穌雖然十分難過、失望,但是祂沒有放棄你。我們的軟弱,主都知道,祂的愛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我們永遠是主耶穌的心肝寶貝。
今天所選的經文,其背景是猶太人的基督徒所面對的艱苦情況。他們正面對強烈的逼迫中,他們對所信的上帝開始模糊,思考開始不正確。作者就寫信給這些灰心失意的信徒,希望他們能堅固主道,要憑信心去委身。在面對逼迫時,經文鼓勵這些信徒不要放棄。這段經文可以分為4點去解釋,第一點是眾見證人,如同雲彩(第1節)。第1節中的「既」字是承接了11章的內容,當中舉出了很多舊約聖經人物例子。他們怎樣對上帝有信心、忠誠、為上帝工作和死。他們的行為給後人作了見證、榜樣、得到上帝稱讚。而雲彩則是比喻歷世歷代有很多見證人,他們曾經在信仰中用信心奔跑前路,並完成了為上帝的見證。他們亦好像觀眾席上的觀眾看著我們奔跑一樣。我們的生活就像比賽時一樣,作了基督徒一段時間會覺得累。而這些見證人看著我們時,其實他們正在為我們打氣,想我們好好完成。另外,我們身邊的弟兄姊妹都是好好的見證人,他們的生活見證能成我們信仰的動力,加添我們對上帝的信心,使我們更能經歷上帝的恩典,更有動力事奉。
第2點是放下重擔,脫去罪惡(第2節)。在賽跑時,為了能更好比賽,我們會減輕自身的負擔讓自己表現得更好。在信仰上,我們要脫去容易纏繞我們的罪,這些罪是我們在信仰路上的大負擔。罪惡在我們四週都有,擋著我們的前路,就像我們走在人來人往的彌敦道上,要左右穿插才能加快行走。在信仰路上,有很多罪擋在我們的面前,拖慢了我們。在舊約中,以色列人在攻打艾城時,因為亞干犯了罪,使進攻受挫;又有掃羅不聽掃母耳的勸告自行獻祭,然後逐步沉淪。我們要思想有甚麼東西阻礙我們在信仰路上前進,例如自我中心、固執、不合理的價值觀、壞習慣等等。如果我們不能放低這個纏繞我們的罪,我們就很難實踐主道和經歷上帝的豐富。我們要分別為聖,放下世俗的罪,才能令我們在信仰路上走得輕鬆。
第3點是存心忍耐,奔走前路。我們的信仰路上要靠耐性及努力堅持。在信徒面對更嚴厲逼害時,最重要的是忍耐。忍耐就是意志力,接受眼前困境,不要灰心喪志和屈服在困難中,要努力跨過。作者以耶穌所受的苦難(第2-3節)、親生父親的教導(7-11節)去說明我們需要好好忍耐這些苦然後去奔走前路和成長。在2-3節,他說到耶穌基督遵行上帝的旨意所受的苦、而對別人的反對和傷害的苦時,祂也不會放棄,完成自己的使命。而第7-11節則講到親生父親給我們的教導也是一種「苦」。在我們的成長中,我們會走歪路、不懂正確的思想和犯錯,所以父親會管教我們,當中的管教過程對我們來說也是一個苦。我們在信仰的苦是因為所行的不合上帝心意,我們隨自己而行,而且還要面對不信的朋友對信仰的批評。我們需要好好忍耐,經過不同歷練在信仰上成長,按著上帝心意而行才可以好好奔走上帝的路。 最後一點是仰望耶穌,學效祂的典範。耶穌是信心領導和完成者,祂那受著十架痛苦之路,沒有放棄。因為祂看到的不是現在的事,是永恆和救恩之事,完成了救恩的工作。我們要好好思想和仔細去想耶穌基督的所作所為,想起祂的所言所行。無論受到任何人批評、質疑我們的信仰時,都要想起耶穌的堅持,被祂所吸引,就會有力前行。希望透過這段經文,我們在信仰這個馬拉松中不要放棄自己,在罪惡、面對別人質疑時能夠堅定自己。在信仰路中,我們也要幫助身邊的信徒,在其的信仰路上適當地幫助他們,一起堅持我們的信仰,阿們!
經文:馬太福音20:1 -16節
近期在消費潮流上出現了一詞語「性價比」,此為成本效益比,俗稱CP值,即是產品服務值不值。「性價比」的邏輯應用到各方面,例如工作和事奉。今天好多做打工仔早出晚歸,勤勞工作,卻得不到理想回報,自己感到委屈。參與事奉的弟兄姊妹付出了時間、精力,卻得不到別人的讚賞,當初火熱的心漸漸熄滅。如果我們用性價比的邏輯,應用到工作和教會生活上,可能好快就會跌入一個消極的生命。若然我們想改變,有沒有其他出路呢?
一、葡萄園園主的恩惠
一位葡萄園園主需要僱用工人為他收割葡萄。願主顧及沒有工作的工人的需要,於不同的時段在街市邀請工人入葡萄園工作,他每隔三個小時就僱用一批工人。然而,第一批工人整整工作了12小時,他們獲得一錢銀子,其他的工人工作時間較少,最後的那批工人工作了只有一個小時。在分發工資時,所有的工人同樣得到一錢銀子的工資。於是第一批工人不忿氣,向園主埋怨。園主說明他是按著合約做事,並且他有權隨他的意願去給予別人,叫他們無謂眼紅其他人。耶穌回應了一句說話:「這樣,那在後的,將要在前;在前的,將要在後了。」這句說話也是在19章結尾前出現,彼得問耶穌他已撇下一切跟隨祂,究竟將有什麼獎賞?耶穌同樣回答了這一句說話,其實整過葡萄園工人的比喻就是回答彼得的問題。
二、工人的兩種心態
這個比喻根本重點不在於回報,更加不是去探討是否公平的問題。所有工人的工資都是一樣的,所以這故事的重心不在於工資,而是在於不同的心態。葡萄園園主所面對的是兩種不同心態的工人:第一種人就是「在前的」,總是覺得自己付出了很多,這種計較的心態使他們不能得到最好的福分,由原本在前的變成在後的;第二種人就是「在後的」,對於獲得工作的機會本來是排在最後的,若然分享到一些工作機會,就懷著感恩的心去做。然而,就是這份感恩的心,讓他們得到最好的福分,於是排在前頭。如果要去扭轉對工作或者事奉感到辛苦的局面,關鍵就在於兩種心態的對比:一種是總是覺得自己付出了好多;一種是覺得自己得到了好多。
三、天國在人間
這個比喻開始時耶穌說:「天國好像家主清早去雇人進他的葡萄園做工」其實,天國就好似聘請工人入去葡萄園做工那樣。一切都是由葡萄園園主所給予的,這是園主的主權。園主體恤那些失落的人的需要,給予他們機會進入恩典裏面。葡萄園是一個恩典的空間,在這空間所欣賞的和重視的,是工人以感恩的心去努力工作。一切的動力,是來自感恩。一個充滿感恩的時空,就是「天國在人間」。「天國性價比」其實是一個偽命題,因為性價比根本不能用來形容天國,在天國裏面只會有恩典和感恩的心。作為忠心的僕人,必須懷著感恩的 心,將生命獻給上。
經文:賽42:1 – 7節
楊錫鏘醫生成為牧師之後,在中國神學研究院教書;他不時跟學生談論「召命」,意思是「人以整個生命來回應上帝的呼召」。今日我們透過賽42:1 -7節,給大家看看,上帝給我們甚麼召命。
一、上帝僕人的召命 (42:1、5 – 7節)
賽 42:1節上,「看哪,我的僕人我所扶持所揀選、心裡所喜悅的!」這個上帝的僕人是誰?許多人立即這樣回答:「是主耶穌!」因為新約聖經直接引用這節經文在主耶穌身上:太 12:17-21 節,「這是要應驗先知以賽亞的話,說:『看哪!我的僕人,我所揀選,所親愛,心裡所喜悅的……』」不錯,主耶穌是上帝的僕人,是照亮世界的光,是拯救人出黑暗入光明的那一位。主耶穌來世界的目的,不是要定人的罪,而是要施展衪的憐憫,拯救世人。主耶穌從來不會說:「你已經落到如此田地,沒有人關心你,我也放棄你!」主耶穌會溫柔地說:「我要使你復原,生命重拾活力,甚至可以傳遞我的愛!」主耶穌的確是上帝所喜悅的僕人,不過,在以賽亞的時代,主耶穌還未降生,當時的猶太人又會怎樣瞭解賽42:1節的意義呢?
大家知道,大衞與所羅門都是以色列的民族英雄,所羅門將他所建的聖殿奉獻給上帝的時候,上帝的榮光充滿聖殿(王上8:11節)。以色列民非常自豪,他們是上帝的選民,是上帝在地上的代表。但所羅門死後,以色列分裂,成爲北國以色列與南國猶大。主前第八世紀,以賽亞生於南國猶大,他任先知大概是主前740年至700年之間。那是猶大國歷史上最繁榮,同時又是最黑暗的時期。在太平盛世之中,南國的人開始墮落,他們拜偶像,許多人只顧自己的利益,不擇手段謀取錢財,社會上有很多不公義的事;這些事在以賽亞書裡都有敘述。
主前722年亞述滅了北國以色列,將大部分以色列人俘擄去亞述 (王下17:5—6) ;之後亞述又進攻南國猶大(王下18:13),毀滅多個城市,猶大王迫於向亞述進貢。之後猶大王巴結巴比倫(賽39:1 – 4),心想可以對抗亞述;但在賽39:5 – 7節,以賽亞就預言,巴比倫的軍隊將會征服耶路撒冷,並且將其中的財寶與居民擄走。弟兄姊妹,當年南國猶大的百姓,即以賽亞書的原讀者,會怎樣瞭解賽42:1節的意義呢?「上帝所扶持、所揀選、心裡所喜悅的僕人」,是誰呢?原來上下文多處經文(例如41:8 – 9、44:21節)清楚指出,這位上帝的僕人就是以色列民!
不錯,上帝呼召以色列作衪的僕人。但很可惜,以色列是不稱職的僕人,百姓沒有忠心事奉上帝。而主耶穌作爲上帝的僕人,祂完成召命,並且呼召我們跟隨祂,使我們同樣成為上帝的僕人。羅2:28 -29節這樣說:「外面作猶太人的,不是真猶太人;外面肉身的割禮,也不是真割禮。惟有裡面作的,才是真猶太人;真割禮也是心裡的,在乎靈,不在乎儀文。這人的稱讚不是從人來的,乃是從上帝來的。」每一個悔改得救的人,在耶穌基督裡面,成為真以色列人。所以,不單是以色列民,今日我們因信主耶穌,也成為上帝的僕人。
賽42:1、5 – 7節說明上帝僕人的召命是「將公理傳給外邦,作外邦人的光」。這「公理」指到甚麼?徒13:46 – 47節記載,使徒保羅對那些硬心拒絕福音的猶太人說:「上帝的道先講給你們原是應當的;只因你們棄絕這道,斷定自己不配得永生,我們就轉向外邦人去。因為主曾這樣吩咐我們說:我已經立你作外邦人的光,叫你施行救恩,直到地極。」所以在以賽亞的時代,這「公理」指到「上帝的道」,而到了新約時代,「公理」明確對應為「基督的福音」。
弟兄姊妹,你和我是至高上帝的僕人!約20:21節,主耶穌說:「父怎樣差遣了我,我也照樣差遣你們。」所以我們活在世上,不能與世人一樣憤世嫉俗、怨天尤人,或者隨波逐流。
二、負傷者實踐召命 (42:2 – 4節)
上帝的僕人實踐召命,有七件「不」作的事:不喧嚷、不揚聲、不使街上聽見他的聲音、不折斷壓傷的蘆葦、不吹滅將殘的燈火、不灰心、不喪膽。我們確知上帝的僕人就是主耶穌,祂完成召命的方法是「不喧嚷、不揚聲」,不是用敵對的方法,不是好像亞述與巴比倫那樣靠武力和威嚇!我們靠的是謙卑、毅力、不灰心、不喪膽的心志,用的是憐恤壓傷蘆葦、顧惜將殘燈火的愛心,將上帝的道,將基督的福音傳開。人與人之間要和平共處,要用主耶穌的方法:負傷者安慰受傷的人。主耶穌體恤我們這些好像蘆葦被壓傷的人,祂用自己的血換來和睦,使上帝與人和好。蘆葦是平凡的草本植物,它對生態環境略有一些用處;但如果壓傷了,人就把它折斷。上帝卻眷顧平凡的生命,因為「壓傷的蘆葦,衪不折斷」(賽42:3節)。「壓傷」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心灰意冷、鬱鬱不得志,或片體鱗傷。世人的確仿如蘆葦,即使外表高大堅強,但內心不能承受壓力,又容易受傷;上帝卻是非常愛惜世人。
「壓傷的蘆葦、將殘的燈火」,以賽亞時代的猶太人一聽就會認同,因為他們被外族欺凌,流盡血和淚;他們怎麼有可能去安慰別人?這也常常是我們的想法:我們自己都是被打壓的群體,已經疲累不堪,沒有力氣,我們還能體恤其他人的軟弱嗎?然而,沒有一個壓傷的蘆葦是主耶穌所不能復原的!祂能使那些被痛苦、憂愁所壓傷的生命,變成奏出讚美詩歌的樂器。上帝能用我們在地上的軟弱,來彰顯祂天上的榮耀。當我們受傷的時候,總以為只有自己痛苦,不想到四周都是痛苦受難的人。上帝揀選你,呼召你作祂的僕人,祂看你為寶貴。所以你不要因所受的傷而灰心、難過和喪膽;受傷的人把上帝的安慰傳給其他受傷的人,這就是福音的召命。我們是負傷者,應該更有同理心,去關心受傷的人。
我們當知道,活在這世上,被壓受傷是必然的事。對我們的屬靈生命,壓傷也是至關重要的,因爲這使我們謙卑下來,目光從自我轉移到基督身上。溫柔的主耶穌會使我們微弱的一點燭光,漸漸燃亮起來,有朝一日燃燒成為大火,綻放出耀眼的光芒。此外,我們也須知道,負傷不應阻礙我們履行僕人的職責。各位身心疲倦的弟兄姊妹,可能你在世俗當中有很多掙扎,你當繼續保持對上帝的順服。不要灰心!在服事上帝的過程中會遇上挫敗,會看見一些不開心的事,但是不要灰心,因爲我們不是經營自己的事業,我們是為上帝而做。主耶穌願意每一個人都領受福音,得到祂的救恩。你曾經是壓傷的蘆葦、將殘的燈火,上帝扶持你,你是祂所揀選、祂所呼召的僕人!
今天我們身邊有許多被人排斥、遭逢不幸,或陷入困境的人,那個關心他們、鼓勵他們的人就是你和我。不少人落在種種的捆綁中,在各樣的網羅裡掙扎,他們需要主的憐憫。你可以幫助他們,你可以開始常常為他們祈禱;上帝的愛要透過你傳遞,你是祂所扶持、所揀選、心裡所喜悅的僕人!
經文:「彼得前書 1:1-9 節」
今天我們從彼得前書來看「聊情、療情、聊程」,這個提目出自我太太的一個神學院同學的丈夫,他是一名精神科醫生,早前因膽管癌而回了天家,在他回天家之前便寫了一本名為「療情、聊程」的書,這本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寫了他與一名醫護人員長達十多年的治療故事(即療情),第二部分寫了他畢生的經歷及靈修神學等等的事情,第三部分便寫了他在患病時的心路歷程(亦即聊程)。
聊情:是與上帝心連心、與人心連心(父子情、朋友情),耶穌當我們不是僕人而是兒女、朋友,為我們捨命。彼得前書1:1節說到我們是被揀選的,在地上只是寄居的,盼望將來回天家;1:2節又說:「就是按照父上帝的預知所揀選,藉着聖靈得以成聖,以至於順服,又給灑上了耶穌基督的血的人。 願恩惠、平安豐豐富富地加給你們!」我們要與三一真神聊情,上帝的話語就像第2章所說的靈奶,當我們細嚼上帝的話語,就能明白上帝的父子情,彼得懂得悔改是因為他感受到父上帝的情。所以情是很重要的,如果當你沒人關心、人間沒情的時候就沒有盼望。所以1:3節說:「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上帝是應當稱頌的!祂照着自己的大憐憫,藉着耶穌基督從死人中復活,重生了我們,好讓我們得着活的盼望。」
療情:對付邪情、受傷害的感情。2:1節:「所以你們既除去一切的惡毒、詭詐,並假善、嫉妒,和一切毀謗的話」在我們成長的過程當中充滿了經文所說的試練、或受到傷害,所以我們需要療情、需要上帝的話語,就如2:2說:「就要愛慕那純淨的靈奶,像才生的嬰孩愛慕奶一樣,叫你們因此漸長,以致得救。」2:9又說:「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上帝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我們越認識上帝的聖潔,就越得醫治。在我們成為上帝的兒女才開始學習明白真理,去做一個成熟的兒女,這個過程是漫長的,上帝用很多方法去幫助我們、去醫治我們,這就是療情。
聊程:如何與上帝與人心連心?首先我們要「信」上帝愛世人,上帝是有情、會憐憫人;而我們亦「愛」上帝、愛上帝所愛(照上帝形象樣式做的人),同時愛也是一種回應,因為上帝先愛我們;亦希望弟兄姊妹們能得到盼「望」,主耶穌必再來接我們,當我們與上帝傾談後,心裏便得到盼望。4:7說:「萬物的結局近了。所以,你們要謹慎自守,警醒禱告。」警醒亦譯作頭腦清醒,在這末後世代的過程中,我們要時刻保持頭腦清醒,因為我們都是不完全的,要保持謙卑,才能親近上帝、與上帝心連心,也能親近人,與人心連心。4:8說:「最要緊的是彼此切實相愛,因為愛能遮掩許多的罪。」原來「愛」是我們要追求的目標、方向。 在彼得整篇的書信中充滿了父子情和對天父的感恩,雖然他不配,但上帝仍然愛他,仍然給他機會悔改,仍然使用他。
經文:「馬太福音13:44-46節」
今天的經文記載耶穌所講的兩個比喻。
《和修版》:「天國好比寶貝藏在地裏,人發現了就把它藏起來,歡歡喜喜地去變賣一切所有的,買這塊地。」太13:44
《新漢語》:「天國好像埋藏在田裏的寶物,有人發現 ……」太13:44
《和修版》中「天國好比寶貝」,非常貴重。《新漢語》中耶穌用「寶物」比喻天國,藏在地裡,沒有人知道。天國怎樣和何時臨到世界?隨著耶穌出現,祂在地上拓展擴張天國,邀請人成為天國的子民。耶穌臨到世界就像寶物埋在地裡,無人知道。但有人發現了,再把寶物埋在只有自己知道的地方,這人很開心,不惜一切,傾盡和變賣所有買這寶貝。耶穌想表達的是天國臨在這個世界,重點在於人的反應是否不惜一切去追求、甘心情願傾盡自己的一切?
《和修版》:「天國又好比商人尋找好的珍珠,發現一顆貴重的珍珠,就去變賣他一切所有的,買下這顆珍珠。」太13:45-46
《新漢語》:「天國又好像一個商人搜尋瑰麗的珍珠。他發現了一顆貴重的珍珠 ……」太13:45-46
這個比喻與上一個比喻在語文上的表達很相似,而商人跟44節那個人做的事很相似,而不相同的是沒有明確表達商人遇到貴重的珍珠後「歡歡喜喜」,可能用了省略的手法,但商人一定很開心,才會變賣自己的一切去買這顆珍珠。
講員按原文直譯:「天國又好比一個人──一個不停搜尋瑰麗珍珠(複數)的商人。一旦找到一顆價值連城的珍珠,他就去變賣他擁有的一切,把它買下來。
太13:45-46原文的寫法很累贅,但非常清晰,讓人明白耶穌的意思。講員的直譯中表達這個商人不停搜尋珍珠,他的目標不只是一顆,而是愈多愈好。我們以為這個比喻是講天國好比珍珠,但耶穌講這個比喻的重點不在於珍珠,而是用人比喻天國。天國臨到世界好像一個做買賣珍珠的商人,四處搜尋貴重的珍珠,找到後就傾盡所有買回來。耶穌的出現,表示天國的降臨,祂在地上拓展天國,主動接觸人,邀請人跟隨祂,成為天國的子民。「珍珠」是指你與我,即聽到耶穌的邀請,願意下決心承諾跟隨耶穌到底的人。在上帝的眼中,這些人就是價值連城的珍珠,是上帝用耶穌基督的生命傾盡所有買回來,我們是很寶貴的。我們很幸運能遇上寶貝,即耶穌基督,我們的反應和態度是否像那個人歡喜,傾盡所有而獲得,還是會否跟上帝斤斤計較?這兩個比喻告訴我們遇見寶物前,這寶物已在等待我們,因上帝已傾盡所有,把我們買回來。
經文:「利未記11:6;申命記14:7;曾卓謙弟兄記箴言30:26;詩篇104:18」
我以生肖動物作為講道的主題和內容,是因為很多動物的故事對人類有很多提醒。 上一年是虎年,我用了生肖「虎」來帶出不同的屬靈教訓,透過聖經和不同成語去學習良好的待人處事方式,今年我也會以生肖「兔」來帶出聖經中有提及「兔」和相關的比喻,予我們好好學習。上次我用了「虎尾春冰」來形容上年的情況,這個成語是形容極端危險的處境。上一年疫情持續,世界各地經濟陷入衰退,各地有不同各式各樣的戰爭,更有不同國家的名人相繼去世。今年之下,我們需要「兔」氣揚眉,面對上年不如意的事情,我們要好好撐過去,新一年我們的身心靈都要煥然一新。
在利未記11章6節和申命記14章7節都有提到有關兔的經文。「兔子」 因為倒嚼不分蹄,就與你們不潔淨(利11:6)/但那些倒嚼或是分蹄之中不同吃的乃是駱駝、兔子、沙番—因為是倒嚼不分蹄,就與你們不潔淨(申14:7)。這是舊約的有關聖潔觀念,叫以色列人分辨潔淨或不潔淨的動物。世上有很多食物是很美味,而我們都未必選擇會吃,例如發菜、魚翅等等。當中的原因就是採集這些食材時,往往都是成本和收成不對稱的,或是以不人道的,使我們卻步。經上說::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林前10:23)。雖說我們有自由去選擇做任何事情,但是我們不應該放縱自己,相反我們應該每天去思想上帝的話語和誡命,例如我之前每個月都會讀詩篇。在讀詩篇的時候,我會一路研讀一路做撮要,研究當中的句法,會以不同語言版本作參考,當中獲益良多,這是我之前未曾嘗試過的。所以,我們在選擇食物上要檢點,在言語思想上也是。
詩篇和箴言都有經文提到一款兔子名叫沙番(詩104:18/箴30:24-26)。 沙番的學名為岩蹄兔,他們與一般兔子不同,腳趾呈蹄狀,在岩石中間生存。經文中提到沙番是軟弱之類,但會在磐石中造房。沙番非常聰明,它知道自己的弱小。我們也會知道自己的弱小嗎?有時我們想壯膽,會自大,但是我們做人更應該合乎中道,好似沙番在岩石上躲避獵物的追擊。我們的岩石就是上帝,要隱藏在上帝的大能之下,清楚明白自己的定位。我們遇到挫折,就是因為不清楚上帝給我們的定位。我們會想在世界中做大事,攀升上更高的位置,但更應該要清楚主給我們的地方,然後盡責完成當中的工作。
在文化上,兔子的心理質素也有我們可以借鏡的地方。第一,兔子是陰柔的代表,聖經的八福中有提到溫柔的人必承受地土;溫柔是聖靈果子的其中一種特質。與人相處時,我們要以溫柔相待來贏取人心,相反地,言語暴戾會得失很多人。第二是學習兔子的敏慧。成語:狡兔三窟,是形容兔子的藏身方法有很多。在和上帝的關係中,我們有把上帝作為我們的家和避難所嗎? 我們靠上帝可以有智慧,是勝過世上所有得金銀財寶,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
第三就是要有中庸之道,要動靜旨宜。羅馬書12章3節提到::「…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要照著上帝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我們要動靜皆宜,不要把自己只側重於某一方面。第四就是有關驕傲的提醒,龜兔賽跑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很清楚當中的內容。很多人會看重人生的輸贏,是否在出生的起跑線。但是,要達至成功,我們需要堅持,也要鍥而不捨去完成工作。我們基督徒的成功是要在上帝給予我們的託付上做好,那就是真正的成功。
總結來說,今年也是一個充滿挑戰的一年,無論是疫情、國際形勢和經濟等等。我們希望疫情盡快過去;面對紛爭,我們希望各方是以雙贏的局面邁進。兔子其中的特徵對我們是有很好的提醒:兔子的長耳朵—我們要聆聽上帝的說話,不要執迷不悟;兔子的大門牙—我們是要吃乾糧,不能只看靈奶,要研讀些有關神學、基督教倫理的硬知識;兔子的紅眼絲—像啟示錄形容耶穌回來之時,祂的眼睛像火一樣,可以明辨真理。在這個彎曲悖謬的世界中,我們需要明辨真理,照亮黑暗。上帝是作主權的,祈求今年我們繼續在祂當中不斷進步,靠著祂來渡過今年,阿們!
經文:「約翰福音11:1-5節」
在這幾年中,不知道我們有否收到很多求助信息和惡耗? 有健全的家庭中,有成員在做完手術康復中突然離世;有正準備考DSE的考生,他的雙親自殺身亡。在這幾年疫情的日子,我們經常會收到很多衝擊。我們的信仰不像其他民間宗教確保我們信後順風順水,耶穌說過我們在世上有苦難(約16:33)。苦難之源是罪從一人入了世界,亞當吃了禁果後,他不肯見上帝,身體沒有死,但是靈魂已經死了。 耶穌和保羅都曾講過,末日是危險的日子,我們活在地上會面對很多苦難和黑暗,我們有否去選擇把苦難、憂愁告訴上帝呢?
今次講道經文中提到馬大吩咐人用去見耶穌,告訴拉撒路病了。僕人用了2日的日子找到耶穌,告訴拉撒路的情況。當時沒有高鐵,但馬大都要吩咐人去把這個不好的消息告訴耶穌,我們也有否把自身的困難告訴主?今天,我們的人心很矛盾,裡外不一致。我們期待別人關心我們,但當別人關心我們時,我們就選擇不去傾訴。但當身邊的人沒有關心我們時,我們就會說這個世界、人與人之間沒有愛。人其實自我很脆弱,認為受人關心就是弱者的表現。有時候,我們有困擾的時候,會在危難中躲藏自己,用盡方法不願意和別人接觸。其實這可以說是人想製造機會讓別人關心自己。上帝創造了我們,我們可以透過不同方法讓人關心,以行為、言語關心其他人。其實,向上帝求助從來不是弱者。
在出埃及記3章7節中,提到上帝知道以色列人在埃及的困苦日子。其實上帝是無所不知的,祂知道我們的困苦和難處,就算我們不說祂知道。有些基督徒的想法很奇怪,認為小小的事情都不需要告訴上帝,但上帝最想我們向祂求助,倚靠祂。我們信主後最大的福氣是可以向上帝祈禱,而且我們可以上教會。教會有牧者牧養我們,認識不同的弟兄姊妹、給我們實踐信仰的機會、學做人的道理、接納不喜歡的人等等,所以我們勇敢向上帝傾訴。之前我的女兒在美國患病,她在紐約不是認識很多人。然而,我在社交平台分享有關事情後,有幾十年前的同學說他認識有關的醫生可以幫忙;也有我不認識的人提供暫時住宿給我們,實在非常感恩。所以,我們有事情真的要跟上帝說,上帝會安排不同的人來幫助我們。
在經文11章18-19、31節中,提到猶太人來探望馬大和陪伴她。遇到困難時我們需要人陪伴和安慰。有一次我會翻開會友名冊,致電給一位教友關心他,恰巧他原來是遇到困難需要幫助,想別人關心他。在33-36節中,提到主耶穌看到人為拉撒路的心而哭,祂也哭了,祂也吩咐我們要與哀哭的人同哭。之前人氣組合MIRROR演唱會的一名伴舞員阿MO遇意外後,他的爸爸李盛林牧師發了多次代禱信出來。由於我和李牧師是同學,我總是較早收到代禱信。我看到初初有很多人、媒體關心他們,到現在越來越少人關心他。最近一次我禱文和詩歌回覆李牧師,他們感受到我對他們家庭的關心,十分欣慰。所以我們要善用科技關心身邊的人。
我們亦要跨越自己的性格和障礙去關心別人。在約11:40節提到:… 這些事你們既作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我們要做關愛人的綿羊,不要因為自身的限制選擇不去關心人。無論生活忙碌、性格孤僻,都不要停止關心。我們要有為上帝服侍的使命感,讓我們去主動關心人。我們也可以看到有時候關心人和向上帝告訴難處後,期望和實際的反應和事情結果都是強差人意,會像馬大對耶穌沒有信心。其實上帝做事情有祂的計劃,祂容許每一件事情發生都有祂的目的和意思。在這次中,祂想藉神蹟去建立人,讓門徒們看到耶穌復活的大能和經歷主恩的滋味。天父容許我們有困難,但更想我們藉著倚靠祂和經歷祂。
總結來說,主所愛的人都會有病的時候,有病並不表示上帝不愛他,病苦是因為撒但想要得著你!作為信徒,我們應對自己說:苦難我不怕!人能把我怎麼樣呢?耶穌的復活和昐望使我們堅固對主的信心,經上記著說:…那殺身體以後、不能再作甚麼的、不要怕他們。(路12:4)我們要不要害怕地上的苦難,因為上帝是看顧我們的,沒有甚麼能阻礙我們和基督的愛隔絕,阿們!
經文:「約翰福音16:33節」
今次我們來看看復活節過後,門徒們有什麼成長。我們再看回耶穌基督在世的最後一段時間,所謂臨別贈言,所以今次選了這段經文:「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裏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約翰福音 16:33節)
經文中所說的「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這些事就是約翰福音13-15章所提及的。約翰福音13:1說:「逾越節以前,耶穌知道自己離世歸父的時候到了。祂既然愛世間屬自己的人,就愛他們到底。」耶穌就是在13-16章內用愛來教導門徒,亦對我們有關係。
在13章中,耶穌將愛化為行動,在吃完最後的晚餐後幫門徒洗腳,告訴他們祂將要離開了,要他們彼此相愛,當耶穌離開後,這份愛很重要。在14章中,耶穌將要離開的時候,又賜一位聖靈保惠師來看顧他們。在15章中,耶穌離開他們之後,門徒和耶穌的關係是怎樣去繼續呢?祂就是用葡萄樹和枝子的關係作比喻;所以大家要留意,當耶穌和門徒說要做什麼事,都是在主裡面,所以今天的經文說的:「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裏面有平安。」而16章就是說世界與耶穌及門徒的關係。那時世界很恨耶穌和門徒,門徒知道後也很不舒服,就如16:6節說:「只因我將這事告訴你們,你們就滿心憂愁。」最後甚至還說到門徒會離開耶穌。
在這4章的教導裡面,我們會看到3件事:
(一) 在13章中耶穌明白門徒的軟弱,在事情發生時,門徒的信心會動搖,所以耶穌在13:19節說:「如今事情還沒有成就,我要先告訴你們,叫你們到事情成就的時候可以信我是基督。」14:29節又說:「現在事情還沒有成就,我預先告訴你們,叫你們到事情成就的時候就可以信。」耶穌這樣說就是要他們堅定信心。
(二) 16:1-4節:「我已將這些事告訴你們,使你們不至於跌倒。人要把你們趕出會堂,並且時候將到,凡殺你們的就以為是事奉上帝。他們這樣行,是因未曾認識父,也未曾認識我。我將這事告訴你們,是叫你們到了時候可以想起我對你們說過了。」耶穌這樣說是要免得他們跌倒。
(三) 16:32節:「看哪,時候將到,且是已經到了,你們要分散,各歸自己的地方去,留下我獨自一人;其實我不是獨自一人,因為有父與我同在。」就算門徒跌倒了,耶穌仍然鼓勵他們。
在這我們看到耶穌所說的除了要堅定門徒的信心外,是要免得他們跌倒,就算他們跌倒了,耶穌仍然鼓勵他們、愛他們。14:27 節說:「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你們心裏不要憂愁,也不要膽怯。」今天無論我們信心軟弱,甚至跌倒,耶穌仍然會與我們同在、愛我們、叫我們放心,因為祂已經勝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