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弟兄姊妹會覺得奇怪,上帝不是要叫人因為祂而「喜樂」嗎?為何人要「依著上帝的意思憂愁」?讓我們看看哥林多後書七章九節:「如今我歡喜,不是因你們憂愁,是因你們從憂愁中生出懊悔來。你們依著上帝的意思憂愁,凡事就不至於因我們受虧損了。」
事實上,保羅提出人的憂愁有兩種:「世俗的憂愁」(7:10)和「依著上帝的意思憂愁」(7:9)。世俗的憂愁是把自己綑綁在困苦憂愁之中,內疚自責,結果走向滅亡;依著上帝的意思憂愁,是在受苦之中生出懊悔,轉向上帝尋求拯救,結果帶來平安和喜樂。哥林多信徒因為自負、驕傲的態度,不肯理會上帝教導,導致保羅寫了一封嚴厲的信斥責他們,之後他們終於悔改,從而生出「殷勤、辯白、憤慨、恐懼、渴望、熱枕、責罰」的屬靈反省,這是「依著上帝的意思憂愁」的結果。
我們會否問問自己的生命狀況和屬靈經歷,有多少與哥林多信徒相似。我們是否自我中心,無視別人的處境?我們曾否自負自滿,對別人的見解和想法,甚至困難,聽不入耳?我們有否愛自己多於愛上帝,看見別人、教會有需要,卻因為太愛自己而無動於衷。那麼,我們應該「依著上帝的意思憂愁」,因為能夠這樣地憂愁才是喜樂的來源。(7: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