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行善」古廖玉明師母講,林日麗姊妹記 (2022年7月10日)

經文:「路得記2:1-16節」

「愛心」是動機,「行善」是行動。有時我們只有動機,沒有行動;有時有行動,但沒有愛心作為真正的動機。路得記的背景是處於士師時代,猶大遭遇饑荒,有個人帶著妻子拿俄米及兩個兒子到摩押寄居,兩個兒子娶了摩押的女子為妻。後來這個人和兩個兒子死了。拿俄米因聽見耶和華眷顧自己的百姓,賜糧食給他們,決定返回猶大。媳婦路得捨不得拿俄米,一起從摩押返回伯利恆,那時正是動手割大麥的時候。

上帝是以色列人的王,摩西的律法是國家的律法,可是他們習慣迦南地的生活後就變得任意而行,這是士師記結束時所給的結論。因他們不遵守上帝的律法,所以受到上帝懲治,在這流奶與蜜之地遭遇饑荒。摩西頒布律法時,上帝已預先吩咐他們,當他們入迦南地居住時,「在祢們的地收割莊稼,不可割盡田角,也不可拾取所遺落的。不可摘盡葡萄園的果子,也不可拾取葡萄園所掉的果子;要留給窮人和寄居的。我是耶和華─祢們的神。」(利未記19:9-10)。上帝提醒以色列人有豐富收穫時,不要忘記他們曾是寄居並貧窮的,要顧念貧窮人。所以拿俄米及路得在割大麥的時候回來,可以拾取麥穗度過窮困的日子。

當時伯利恆有很多塊田,而路得從沒有來過伯利恆,但經文說「她恰巧到了以利米勒本族的人波阿斯那塊田裡」(得2:3)。雖未曾見到上帝,但人生中我們有上帝帶領、幫助和眷顧的時候。即使路得不太認識上帝,但上帝在她的生命上有奇妙的安排。波阿斯是大財主,但沒有囂張霸氣,反而祝福關心僕人「願耶和華與祢們同在!」(得2:4),在這情況下他可能會認得每一位僕人,故認出有新的人。波阿斯有智慧,做事恰當,不會很唐突地到路得面前詢問她的身份,而是問監管收割的僕人,了解路得的身份及需要。

波阿斯知道路得的背景後,就對她說:「我已經吩咐僕人不可欺負祢」(得2:9),讓她放心在那裡拾取麥穗。因他的僕人及使女一起工作很久,很容易有排他性,而路得一個外邦女子不認識其他人,他怕僕人欺負她。我們也當留意,不容教會有欺凌事件。除了物質及心靈上的需要,波阿斯還用上帝的祝福去建立路得對上帝的信靠,鼓勵她繼續「投靠耶和華─以色列上帝的翅膀下」(得2:12),這也是一種行善。善事不只限於物質的賙濟或做好人;建立人對上帝的信心,這善行可帶來更深遠的影響。

得2:14-16,波阿斯讓路得一起吃飯,他叫僕人不可羞辱她,目的是讓她融入僕人的群體。小圈子是人之常情,但最重要的是不要有排他性,能夠彼此幫助,令整個群體得到好處。「愛心行善」本是信徒生活中最基本的事情,卻往往是教會最弱的一環,成為信徒流失的破口。在士師這混亂的時代,有一個波阿斯;今天在這末後的世代,人心冷淡、愛心冷落的時候,上帝需要祢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