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的力量」司徒永富博士講、林日麗姊妹記(2024年6月16日)

經文:哥林多前書12:17-31節

管理學上有個叫木桶理論,木桶可以盛多少水是按短板而定的。不要小看微小的力量,我們認為不重要的,可能是最重要的。如每人發揮自己的強項,明白中間的短板,互相幫助,世界會變得更好。保羅在經文中提出三點:一、不要聚焦在個別的位置上,而是在整個群體;二、每個角色需要有相同的關心;三、如每個角色都有發揮,那世界就變得更好。

林前12:17-21「若全身是眼,從哪裡聽聲呢?若全身是耳,從哪裡聞味呢?但如今,神隨自己的意思把肢體俱各安排在身上了。若都是一個肢體,身子在哪裡呢?但如今肢體是多的,身子卻是一個。眼不能對手說:我用不著你;頭也不能對腳說:我用不著你。」不要小看身體每一個部位,因某個部位有事,也會讓其他部位不協調。例如一場球賽,需要各個球員的協調才能成功進球。

每個部位需要獲得同等關心,林前12:22-23、26「不但如此,身上肢體人以為軟弱的,更是不可少的。身上肢體,我們看為不體面的,越發給他加上體面;不俊美的,越發得著俊美。」、「若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若一個肢體得榮耀,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快樂。」除了互相配合效力,也要有同理心,為了別人的好處,讓對方跟自己有同樣的體面。有心理學家以魚缸比喻家庭,魚缸有個生態,需要一起維護,一同受苦快樂,感受到對方的情緒,有時很小的事也會牽動家人的情緒,這就是家庭,彼此關心照顧。

保羅在經文提到屬靈的家裡有不同的角色,這些角色都有貢獻,令基督的身體彼此結合。林前17:28-31「神在教會所設立的:第一是使徒,第二是先知,第三是教師,其次是行異能的,再次是得恩賜醫病的,幫助人的,治理事的,說方言的。豈都是使徒嗎?豈都是先知嗎?豈都是教師嗎?豈都是行異能的嗎?豈都是得恩賜醫病的嗎?豈都是說方言的嗎?豈都是翻方言的嗎?你們要切切的求那更大的恩賜。我現今把最妙的道指示你們。」當時的哥林多教會大有分黨分派的危機,保羅提醒是基督犧牲的愛讓我們走在一起,不應該分黨分派。有一部電影《飯戲攻心》提到真正的家庭核心是家人在就是家,家人在那裡,那裡就是家。如所有的長板願意幫助短板,每一條長板鋸一小部分給短板,雖然不如完整木桶所盛的水量,但會比原來盛更多的水,這是包容的愛。保羅讓我們求更大的恩賜,有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愛,建立基督的身體和地上的家。 林後12:9-10「他對我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我為基督的緣故,就以軟弱、凌辱、急難、逼迫、困苦為可喜樂的;因我什麼時候軟弱,什麼時候就剛強了。」保羅是短板的模範,他鼓勵我們誇自己的軟弱,就會更加願意接納和互相幫助,求上帝讓我們有這種心態去建立屬靈的家和地上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