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學賢牧師 - 「「肥」信徒有福了! 」(2017年11月5日)
上帝藉著教會的敬拜、團契、佈道、培靈、詩歌等陶造我們,使我們屬靈生命成長,曉得愛人愛上帝愛教會。漸漸地我們便成為上帝和人都喜愛的「肥」(FAT)信徒:
F – Faithful, 忠心,全心全意信靠上帝,也忠於所託,實踐使命。耶穌讚賞那些忠心又良善的人。
A –Available, 預留時間給上帝也給別人,服侍上帝也關愛有需要的人,獻上時間和金錢領人到主面前。
T –Teachable, 受教與謙卑,渴慕成熟的生命,能夠接受別人的提醒與指引,願意接納不同的意見,放下自己,體貼上帝的心意。
「肥」FAT 信徒有福了,因為他們是上帝的傑作,在基督裡造成的 (弗2:10節)。
彭偉業傳道 - 「「少女的歌聲」佈道會 」(2017年10月29日)
今日在面書視頻內看到一位天生沒有雙手的少女唱歌,她用雙腳彈琴來伴奏她那美妙的歌聲,歌曲內容是頌讚上帝的偉大和慈愛。她的歌聲震撼了每一位聆聽者,在場的觀眾都被她深深地感動,每個人都眼泛淚光,有人不禁淚如泉湧,不能直視這位少女。奇妙的是,正在唱歌的這位少女,面上卻沒有帶著一點哀愁,反而是充滿歡欣和對上帝感激之情,我亦不禁為這情景而落淚。
可能很多人認為,這種感動是出於對這少女的憐憫,看到她身體的缺陷但又能做出不平凡的事。然而,觸動我的原因並不是出於憐憫,實際上這少女不要求我們可憐她。她卻好像要讓我們知道她也是上帝的作為,上帝視祂創造為甚好(創一31)。我們不明白上帝為何要造一位沒有手的少女,但肯定的是,在上帝的角度,這少女是祂美好的創造,藉著這位少女彰顯祂創造之美,見證祂的慈愛。各位弟兄姊妹,我們不妨以上帝的角度去看世間的事物,從中發現祂的美善。
古學賢牧師 - 「「真、愛在家」佈道會 」(2017年10月22日)
路加福音第五章記載耶穌在彼得的船上講道,之後祂對彼得說:「把船開到水深之處,下網打魚。」耶穌並非一個職業漁夫,現在竟挑戰彼得的專業知識!但彼得尊敬耶穌,不敢隨便忽視祂的建議,就依從祂的話。這時候,彼得的魚網被一種超然的能力接管了,整群魚被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入網裡。彼得和一切同在的人都驚訝這一網所打的魚。當彼得願意聽從耶穌的話,耶穌的榮耀和權柄就彰顯在他面前。當下耶穌呼召彼得,從此以後他要做「得人」的漁夫,搶救那些被魔鬼擄去的人。
我們將於十一月四日舉辦「真、愛在家」佈道會,你願意這事工被耶穌超然的能力接管嗎?現在就要聽從主的吩咐,努力邀約未信親友、同事、鄰居、同學、朋友赴會,又專心為他們禱告。
古學賢牧師 - 「「真、愛在家」佈道會 」(2017年10月15日)
路加福音第五章記載耶穌在彼得的船上講道,之後祂對彼得說:「把船開到水深之處,下網打魚。」耶穌並非一個職業漁夫,現在竟挑戰彼得的專業知識!但彼得尊敬耶穌,不敢隨便忽視祂的建議,就依從祂的話。這時候,彼得的魚網被一種超然的能力接管了,整群魚被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入網裡。彼得和一切同在的人都驚訝這一網所打的魚。當彼得願意聽從耶穌的話,耶穌的榮耀和權柄就彰顯在他面前。當下耶穌呼召彼得,從此以後他要做「得人」的漁夫,搶救那些被魔鬼擄去的人。
我們將於十一月四日舉辦「真、愛在家」佈道會,你願意這事工被耶穌超然的能力接管嗎?現在就要聽從主的吩咐,努力邀約未信親友、同事、鄰居、同學、朋友赴會,又專心為他們禱告。
彭偉業傳道 - 「賺得全世界」(2017年10月8日)
近期新聞報導了好幾宗令人驚心動魄的交通意外,其中最深刻的,就是城巴失事釀成3死、20多人傷的那一宗。這意外之後,各方開始問:「為何這恐怖的事件會發生?」有些人認為城巴管理層不應讓這位司機連續三、四天日加班工作,每日工作十三小時。然而,城巴卻解釋這安排完全是合乎運輸處的規定,並強調了這是肇事司機所要求的。恐怕這宗意外的責任,將會歸咎於這位司機身上。對於這位司機來說,他只是想利用加班來多賺一點錢,他自覺能力做到,錯在那裡?
這位司機想也不想到,只是想賺多一點錢,卻賠上了事業前途,還可能要面對誤殺的刑責,這代價實在太大!耶穌說:「人就是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甚麼益處呢?」(可8:36)要知道,人生的價值不在於賺得多少金錢,而是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來跟從祂。如果這司機明白這道理,就不會發生這宗意外。弟兄姊妹,我們的確有責任將福音傳揚出去,讓更多的人明白生命的真正意義。
古學賢牧師 - 「教會的動力」(2017年9月17日)
近來各職青團契不約而同地舉行了多項凝聚團友的活動,我看見統籌的職員和團友們花了很多心思與時間,深信他們也曾為復興團契付上恆切的禱告。此外,青少年團契(KCG)剛舉辦了夏令營,在辛勞之後,上帝賜下豐盛的果子。各團契正在增添彼此相顧及外展的動力,這不單是弟兄姊妹努力的成果,我們需要知道是上帝在介入(詩127:1節)。
當聖靈的工作臨到,弟兄姊妹的團契生活就不一樣了。所以,懇請全會眾同心禱告,為要重建團契這重要的屬靈陣地,亦為委身的導師和職員們禱告,求聖靈感動他們作團友的好榜樣,並得著屬靈的恩賜,帶領團契弟兄姊妹對真理和信仰更認真追求,使我們這家更經歷上帝的愛和同在。
「渡河,有何難?」古廖玉明師母講 ( 2018年6月24日)
經文:「書3:1-6,14-17節」
約書亞帶領以色列眾人來到約但河,就在那裏等候過河,進入迦南。上帝已經指示約書亞過河的方法,只要以色列人準備好自己,與上帝配合就可以了。他們在河邊等了三日之後,約書亞和官長向百姓交代了一些要注意的事。
一、自潔
第一件事,第5節,約書亞吩咐百姓自潔,意思是主動叫自己慎防沾染污穢。具體行動是甚麼呢?約書亞毋須多講,百姓都知道怎樣做,因為他們過去已經有自潔的經驗。例如當摩西和上一代以色列人來到西乃曠野,上帝要降臨西乃山與以色列人立約,就吩咐摩西叫百姓自潔。出19:14-15節,「摩西下山往百姓那裏去,叫他們自潔,他們就洗衣服。他對百姓說:『到第三天要預備好了。不可親近女人。』」這樣看來,自潔就是潔淨自己的外面和裡面,整個人準備好迎接上帝的臨在。
二、注視上帝的引導
以色列人要注意的第二件事:注視上帝的引導。(第2 – 4節)約櫃象徵上帝的同在,是上帝吩咐摩西造的。約櫃有多大?二千肘(900米)之外怎看得清楚?必須定睛注視才跟得上。
在過約但河這事上,約書亞、官長、祭司,這些以色列領袖的角色很突出,也很重要。不過,正如足球不是一個人踢的,入迦南也不是一小撮人的事。大家有沒有留意,由官長、祭司,以至百姓,沒有一個人問怎樣過河,他們都很清楚自己該怎樣行。
如何達致這樣呢?留心看約書亞記第三章,整章經文主要記載約書亞怎樣將上帝的指示告訴官長、祭司和百姓,而官長走遍營中,將約書亞的吩咐向百姓交代清楚。當時會眾約有二百萬人,約書亞和官長要向這麼多人解釋過河的安排,是多麼辛苦的事!溝通從來不容易,要付代價,但是必須做的。透過溝通和分享,一齊確認上帝的帶領。
三、以信心踏上
以色列人要注意的第三件事:以信心踏上。(第14-15節)百姓離開帳棚要過河的時候,抬約櫃的祭司走在百姓的前頭。他們來到河邊,無懼河水急速湍流,勇敢地踏進河水。即時有甚麼事發生?第16-17節:「那從上往下流的水便在極遠之地、撒拉但旁的亞當城那裏停住,立起成壘;那往亞拉巴的海,就是鹽海,下流的水全然斷絕。於是百姓在耶利哥的對面過去了。」
抬約櫃的祭司站定,以色列全會眾才能安然無恙的從乾地上走過去,沒有留下一個人被遺棄在後面。不錯,是耶和華的約櫃為他們開路,帶他們過河。但我們也不可忽略,是祭司們把約櫃抬著,也是他們堅定地站在那裏。在河水復流的威脅下,他們與主一同站住,這信心的舉動叫全部國民得以平安過河。
領袖有信心,跟隨者就有信心。有些基督徒很悲觀,看一切都是負面的,也懶得走出自己的舒適區;總是等上帝先替他們開路,除去一切攔阻,然後才肯試著向前!我們當信得過全能的上帝,並以信心作別人的榜樣。
「為父的心」陳恩明牧師講、林日麗姊妹記 ( 2018年6月17日)
經文:「箴言23:26節」
在這父親節主日,我們需要來到主的恩典裡,彼此勸勉鼓勵,繼續在生命中可以有突破和進步,並且在這裡思考如何學習被主改變。箴23:22和26,我們可以放下一些經歷、限制,在人生的歷程學習怎樣為父,怎樣為兒女。我們可能經歷到父親的不知所謂,要去聽從他是不可能的。有時候,作兒女的會自愧不如人,因父母將我們與別人的兒女比較。又或者,我們作兒女的喜歡言語頂撞父母,令父母生氣。
使徒保羅問候教會時,他習慣地說「願恩惠、平安從我們的天父並主耶穌基督歸與你們。願頌讚歸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上帝!他在基督裡曾賜給我們天上各樣屬靈的福氣」以弗所書1:2-3。教會在上主的啟示裡,是有耶穌基督和祂的父親,這位父親也成為你我的父親。信仰中有個特別的地方,就是耶穌來到人間,祂將我們與創天造地的主帶入一個全新的關係。耶穌教我們除了敬畏和認識上帝,還可以親近祂,我們與祂的關係是比人世間的父子關係更深、更高,耶穌教我們禱告「我們在天上的父」,祂稱這位創天造地的上帝為「阿爸天父」,像小孩叫父親「爸爸」這般自然親切。
我們的天父確實有資格做我們的父親,因祂賜我們生命。馬太6:25-26,未有認識上帝的人朝夕追求外在東西,但你們所需的一切,天上的爸爸是知道的。你們要先求祂的管治,追求祂所喜悅的,一切有價值的東西:公義、正直、聖潔、慈愛。我們要先求這一切,其他的祂會加給我們。
我們有為成為上帝兒女感到幸福嗎?有時候,有些基督徒好像做了奴隸,經常非常憂愁,但要知道我們天上有個爸爸,祂會在乎我們,令我們振作起來,變得快樂。馬太7:7-11,耶穌將人世間的父親與天上的父作對照,雖然我們作為人有限制和軟弱,但為父的都懂得給子女好的東西,「何況天父,豈不更將聖靈給求祂的人嗎?」路加11:13。這位天上的父不但照顧我們物質方面,更照顧靈命方面,靠著聖靈,我們能更新突破。我們是需要豁出去,親近天上的父,「你們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馬太6:33。很多時候,做基督徒不開心是因為顛倒次序,要豁出去,承認自己貧窮、污穢、瞎眼。我們軟弱跌倒,求上帝憐憫我們,用聖靈來充滿我們,直到我們的生命更像天上的父。
耶穌基督將祂的父帶給我們,成為我們的父。有一位父親站在門口,等了很久,後來看見衣衫襤褸、不似人形的兒子,他跑上去擁抱兒子,連連親嘴,並吩咐人將最好的衣服給他,將戒指戴在他手上,將鞋穿在他腳上。雖然我們那麼不堪和醜陋,回轉的時候,天上慈愛的父會擁抱我們,滿有恩典。主同時也啟發我們要怎樣為人父,要仁慈、有智慧、良善、負責、關懷、樂於寬恕和等候。我們盼望天父如何憐憫我們,也如何憐憫我們的孩子。
耶穌基督也示範做兒子的模樣,聖經講祂在肉身時曾說:「我的日子記在祢面前,祢為我預備這個身體,我這個身體是為了聽命於祢,是一個全然的奉獻,一個全然的交託,一個全然的信奉」。「我在父裡面,父在我裡面」約翰14:10,祂聽見父所講的,就講給我們聽,「我父做事直到如今,我也做事。」約翰5:17。耶穌這個兒子將心歸給父,一直聽從父親的訓誡。今天我們作上帝的兒女,作人的兒女,我們有聽從天父和肉身父母親的話嗎?願主賜福我們,使作兒女的令父母有尊榮,而作上帝的兒女是一個更蒙福的人。
「憐憫之家」古學賢牧師講 ( 2018年6月10日)
經文:「約5:1-9節」
約翰福音第五章提到一個水池,希伯來話叫「畢士大」,意思是「憐憫之家」。雖然有個這麼美的名字,但實際上畢士大池是一個令人看見就心酸的地方,因為水池旁邊有很多瞎眼的、瘸腿的、血氣枯乾的病人(第3節)。當時有一個傳說,有天使按時下來攪動池水,水動之後,第一個下到水池的人,不論患了甚麼病都可以痊癒。其實在水池底下有水泉,每隔一段時間就有泉水噴出,令到池水郁動。
許多病人來這裡等天使攪動池水,不過無人知道天使何時下來,他們只有日日活在渴望、緊張、患得患失的心情裏面,內心一點平安也沒有。另一方面,即使池水動了,只有一個捷足先登的人得到醫治,這樣說來,這「憐憫之家」簡直是言過其實。到底是否真的有人因水動而得到醫治,我們不知道,但見病人數目有增無減。
畢士大池就在耶路撒冷聖殿羊門的旁邊,而聖殿是敬拜上帝、向上帝祈禱的地方,每日都有許多用來獻祭的羊羔或祭牲從羊門經過。有些人寧願望天打卦,坐在畢士大池邊等候天使與傳說中的神蹟,也不願付代價、跨過一門之隔而進入聖殿,來到聖潔的上帝面前,透過悔改、獻祭、贖罪來直接向上帝祈求,尋求祂的憐憫。他們只低頭凝望池水,而沒有抬頭仰望能夠醫治他們的主。
每一個病人都渴望得醫治,各位,你又渴望得到甚麼呢?畢士大池是否今日社會的寫照呢?有誰不痛苦呢?而痛苦的人聚在一起,大家都不會手下留情,仍然互相鬥爭、自私自利、不顧他人死活。
一、耶穌主動尋見他
耶穌走過池邊的走廊,來到一個病人身邊。他是個怎樣的人呢?
他長期患病,(第5節)他病了38年,長時間在病痛的折磨中渡過。他是完全無助,長久的疾病可能使家人將他遺棄,讓他在那裏自生自滅。那些幫助他的人不是離開世界,便是愛心冷淡,不再關心他了。所以他的希望幻滅了,誰能體會他的痛苦有多深呢?
就在這天,他遇見耶穌。(第6節)耶穌看見他躺著,知道他是何等無助,就刻意問他:「你要痊癒嗎?」耶穌的問題一下子觸及了他最痛楚的心靈!我相信最初他被帶到池邊時,一定迫不及待想得痊癒;如今卻因絕望而打消了當初的念頭。耶穌是要藉此問題喚醒他沉睡的心志,將他舊日那一團希望之火,重新燃點起來。
他怎樣回答耶穌呢?(第7節)他說:「先生,水動的時候,沒有人把我放在池子裏;我正去的時候,就有別人比我先下去。」他的意思是:「我是想痊癒,但是無人將我放進池子裏,我根本就無機會!」他早已絕望了。
各位,無論今天你人生的光景如何,千萬不要有錯誤的期望,你需要的不是天使或畢士大池,你需要的是耶穌。今日耶穌會問我們:「你是真的想重拾希望嗎?」即使我們返了教會一段時間,如果我們的盼望不是放在耶穌身上,
耶穌所問的問題對於我們來說完全沒有意思!可能有些人已經迷失方向,頭腦固然相信耶穌的存在,但實踐上卻是一個無神論者!
二、耶穌主動醫治他
(第8節)耶穌對這個病人說:「起來,拿你的褥子走吧!」這話對這病人是非常出奇的,他完全無想過在畢士大池之外還有其他醫治的方法。
耶穌為甚麼會向人發出這樣的命令呢?首先,祂要逼使我們看到自己無能為力的光景,使我們不得不完全倚靠祂。其次,耶穌的命令有一個特性,每一次耶穌要求我們做的事,我們照著做的話,生命必因祂奇妙的大能改變。
耶穌不會丟棄我們,正如祂主動接觸這個病人一樣,其實這病人對主一無所知,但是全能、慈愛的耶穌卻是要醫治他。就在這個病人已經失去盼望的時候,耶穌來了,給他帶來了大能的醫治。我們看這病人的反應。第9節:「那人立刻痊癒,就拿起褥子來走了。」他是怎樣得到這能力的呢?當他嘗試接受耶穌這個似乎不可能的指示之後,他突然之間發現耶穌的命令本身就是有力量的!這個軟弱的人靠著所領受的能力起來行走。
耶穌沒有叫天使來攪動池水,也沒有扶他下水池,但是耶穌直接醫好了他。這個人遇到耶穌,他的人生就得到了改變。耶穌不單叫他起來,還吩咐他拿他的墊褥走。為甚麼呢?拿墊褥走表示過去的苦難完全結束了!耶穌要他清清楚楚知道,他已經可以正常行動,不需要再一直躺在這張墊褥上面了。
弟兄姊妹,今日我們的生活有好多不同的事打擊我們、挫敗我們,假如我們願意聽從耶穌的吩咐,雖然有很多事情看來無法解決,但這位愛我們的耶穌總是能夠給予我們能力和出路。
第14節,「後來耶穌在殿裏遇見他,對他說:『你已經痊癒了,不要再犯罪,恐怕你遭遇的更加利害。』」耶穌提醒他,不要再過以前那種犯罪的生活。比身體更重要的是心靈的健康,耶穌不想他下半生繼續受到罪的折磨和懲罰。
「不要再犯罪,恐怕你遭遇的更加厲害」,這是耶穌對他,也是對我們的忠告。同樣保羅在(加5:1節)告訴我們:「基督釋放了我們,叫我們得以自由,所以要站立得穩,不要再被奴僕的軛挾制。」我們未信主之前是不自由的,現在已經靠著耶穌的寶血得到潔淨,耶穌釋放了我們,我們要站立得穩,不要再過以前那種犯罪的生活。
各位,畢士大池的神蹟不單是一個醫病的事蹟;整件事的焦點不在於神蹟,而在於盼望。耶穌醫好的,不只是一個使人行動不便的病,而是把一個孤立無援的人拯救過來,叫他知道有人關心他,有人愛他。耶穌醫治了這個人之後,更加關心他的生命。聖經好清楚叫我們知道,耶穌不單關心我們生活上的需要、醫治我們身體的疾病,他更重視的是我們生命的改變。
今日我們有責任告訴身邊的親友,耶穌才是他們真實的希望。我們必須謹記,有耶穌同在的地方才能夠成為真正的「憐憫之家」。耶穌的憐憫帶來醫治和安慰,使人有個新的開始。甚願每一個人心裡面都有耶穌,在自己得到耶穌的憐憫醫治之後,亦引領別人遇見耶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