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學賢牧師 「有恩典有真理」(2016年5月1日)

 約1:14「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整個約翰福音描述主耶穌風度翩翩、待人寬厚地將真實的上帝活出來。這也是上帝對我們待人處事的要求。

教會是上帝的家,也是每位信徒的家。我們若要建立家的意識和發揮她的功能,最重要的是學習耶穌的榜樣,無論是傳道同工或各崗位的弟兄姊妹,必須放下世俗的眼光,以上帝的恩典營造一個滿有安全感和動力的環境,並且彼此以恩慈相待、激發愛心。如此,教會就能堅持基督的恩典與真理,使人看出上帝在這裡。

吳俊夫牧師 「人生總有中途站!」(2016年4月24日)

        人生總有中途站,在兩個月的心靈之旅中,想我也過了一半,同樣處身中途站中。

     人生總有中途站,在這人生中轉站中,我們或會迷茫,或會思考當如何走,或生活、或信仰,這正是該停下想想的時候。

     人生總有中途站,在這站中暫且停下的時間,在思索人生、思想信仰的過程、整合後,是要盤算著準備如何再踏上的時機。

    人生總有中途站,停下思索準備又是時候回去──再次提勁起航!否則中途站就顯得沒甚意義。

       人生總有中途站,其重要性乃指向著:「人生總有終途站!」別白過!!

古學賢牧師 「盡力愛祢」(2016年4月17日)

 幾個月前,一位弟兄對我說:「我的朋友陳先生入院治療癌症,我很想向他傳福音,但知道他和太太有著複雜的民間信仰,難以接受救恩。」我就和他一起禱告,並隨他到醫院探望。此後我多次與陳氏夫婦接觸,發現教會早已有多位弟兄姊妹藉著家訪、探病、請飲茶、剪髮、接載到郊外遊覽、逛街、品嚐街頭小食等,來關心這對夫婦。這些肢體都是大忙人,卻不吝嗇寶貴時間,用愛心來見證耶穌。

  陳先生進出醫院,弟兄姊妹把握關鍵時刻,帶領他接受耶穌。不久他在家裡接受洗禮,這班熱心的弟兄姊妹來觀禮和恭賀,剎那間我看見主耶穌也在其中歡欣喝采!(約翰三書4節)

吳俊夫牧師 「讓心靈放放假!」(2016年4月10日)

各位弟兄姊妹,相信大家看到這篇牧言,我已經暫時離開您們了!期待已久,安排多時的悠長假期開展了,為的是──讓心靈放放假,對生命重新整理一下。若行程順利,今天正好是踏上以色列之旅的第一天。

休息,確實為要走更長遠的路,也許想到假期,我們都會積極地編排得密密麻麻,不能錯過每一刻,原來我們更需為心靈放放假,可以充實卻不充塞,可以悠閒而不白活。每天的生活,我們願意放多點時間享受同上帝傾偈?多看祂寫給我們的信?甚至多點唸起祂愛我們的細節而不自覺地笑了出來?

雖然人已不在,卻肯定的是,記掛著您們,也盼望記念我的心靈大假呢J

同樣會記念著大家呢──以馬內利!

古學賢牧師 「受難節默想」(2016年4月3日)

主耶穌受難至今近二千年,祂仍然等待我們與祂同行。上禮拜五教會舉行受難節默想會,由禱告開始,唱詩,默想苦路十四站,講道,至聖餐,所有程序配以合適的燈光和音效,環環相扣,整個聚會充滿感染力。

由敬拜小組至每位參與事奉的弟兄姊妹均有充實的準備,將最好的呈獻給主;會眾的心靈也預備好被聖靈感動。我們真實地體會救贖的代價何等大,感謝主耶穌,祂今天仍毫不改變地愛我們到底!

吳俊夫牧師 「新、生、活!」(2016年3月27日)

復活節向我們揭視透過耶穌基督從死裡復活,就是勝過了死亡的權勢,

展現出復活的意義及盼望:我們都能過「出死入生」的「新生活」!

  今天是復活節,每年都有復活節,我們每年都會過復活節,然而卻又不等同於我們都過著「新、生、活」!可是我們都必須要過「新、生、活」!

新──即或信主多年,對基督有新的經驗?有更新的渴慕?

生──生命影響生命,反思現在的生命,是為了影響生命?

活──展現出活的能力,真實地為基督而活,不白過每天!

古牧師舉辦的「新生命、新生活」課程,豈不就是挑戰著我們?鼓勵踴躍參加!

「忠誠的代禱者」古學賢牧師講(2016年3月13日)

經文:「出321-1430-34節」                            

  今天上帝尋找一些體貼祂心意的人成為代禱者,為祂的國度堵塞破口(結22:30)。祂可找到嗎?

一、        以色列民觸怒上帝

  以色列人出埃及三個月後,他們來到西乃山。上帝召摩西到山頂去,要將律法交給他。(出24:18)摩西在山上四十晝夜,以色列人不知道他發生了甚麼事。(32:1)於是他們來到亞倫那裏,說:「起來,造一個可以在我們前面引路的神。」他們以為造一個像出來,它就等於上帝。今天撒但要奪取我們的心,牠不會叫你一下子離棄上帝,但會叫你以世上看來有價值的事物,逐步取代上帝的地位。

十誡第二誡清楚說:「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出20:4)。就在這條誡命上,他們得罪了上帝,背棄了上帝。這樣用自己手所造的來代替上帝,是完全被禁止的。很可惜!亞倫沒有糾正他們,明知他們是「專於作惡的」(22節),卻沒有勇氣去指責他們、阻止他們犯下滔天大罪。摩西對罪絕不妥協,他作了三件事,第一就是摔碎法版,顯出上帝的烈怒;第二是將金牛犢用火焚燒,磨得粉碎,放入溪中給百姓飲,叫他們吃喝自己的罪,並曉得他們自己所造的偶像沒有權能;第三是叫利未人配刀,將在帳棚外不悔罪的三千多人擊殺。他這樣做,目的乃是要清除悖逆之人以保存悔改的子民。

二、        摩西捨命代求

  在金牛犢事件中,聖經記載摩西有兩次在神面前為以色列民代求。第一次,v7-10告訴我們,摩西仍在西乃山上,上帝很憤怒,「說要滅絕他們;若非有上帝所揀選的摩西站在當中,使上帝的忿怒轉消,恐怕上帝就滅絕他們」(詩106:23)。

  摩西非常體會到上帝的心腸,但同時他知道以色列民的確犯了必死的罪;他仍不放棄,想盡辦法為他們求情,就對上帝說:「耶和華啊……這百姓是你用大力和大能的手從埃及地領出來的。為甚麼使埃及人議論說:『祂領他們出去,是要降禍與他們,把他們殺在山中,將他們從地上除滅。』……求你記念你的僕人亞伯拉罕、以撒、以色列。你曾指著自己起誓說,『我必使你們的後裔像天上的星那樣多,並且我所應許的這全地,必給你們的後裔,他們要永遠承受為業。』」(11-13節)

  金牛犢事件中,摩西第二次為以色列民代求,(30節)「到了第二天,摩西對百姓說:『你們犯了大罪。我如今要上耶和華那裡去,或者可以為你們贖罪。』」記得嗎?在曠野的路上,以色列人常常埋怨摩西──面對紅海無路走時以色列人埋怨摩西為何帶他們出埃及(出14:11-12),缺水又再向他發怨言(出15:24),另一次甚至要用石頭打死他(出17:3-4)。但如今摩西卻為他們禱告,(出32:32)他對上帝說:「倘或你肯赦免他們的罪……不然,求你從你所寫的冊上塗抹我的名。」摩西愛以色列民,甚至願意以自己的生命來換取上帝對他們的寬恕;若他們得不到赦免,他自己也不想活下去了。

    上帝稱讚摩西在以色列全家盡忠(民十二7),每一次當他遇到挫折困難時,他都會回到上帝面前 (出5:22-23、出17:4、民11:11-15);而當百姓犯罪,

惹上帝發怒時,他都急切地為百姓代求。摩西愛護子民,為神的國堵塞破口,所以上帝垂聽他的禱告。

三、        關懷從代禱開始

  關懷是從代禱開始的,每一個願意關懷別人的弟兄姊妹,神一早已經揀選你成為堵塞破口的人,因為只有你自己最熟悉你身邊之人的難處和需要;另一方面,教會中有破口漏洞,各人對教會難處各有不同的看見和感受,你正是那代禱的人。

  雅5:16,上帝要我們互相代求;弗6:18,「靠著聖靈,隨時多方禱告祈求;並要在此警醒不倦,為眾聖徒祈求。」如果我們真相信上帝聽禱告,願意付出禱告的代價,教會必能復興。或者我們太過繁忙,我們的時間表很緊湊,根本沒有時間安靜禱告,以致我們只有事奉的活動,卻沒有生命影響的能力。

常有人說:「上帝那有時間聽我的禱告?」2014年06月23日電視新聞報道,中國的“天河二號”超級電腦每秒可處理5.49億億個不同數據;上帝的接收能力和回應能力難道不是遠遠超過人手所造的電腦嗎?主耶穌說:「我的殿必稱為萬國禱告的殿」,一點都不虛假!若每個基督徒都視代禱守望為自己的責任,及時防堵破口,聖靈怎會不作工,大大復興祂的教會!

    撒但從不怕我們繁忙地事奉,只怕我們常常禱告;主耶穌面對十字架的苦杯,也要在客西馬尼迫切的禱告。在這末世,撒但盡其所能的俘虜人,我們必須跪下禱告,才能站立面對這世代的挑戰。上帝正在呼召我們去堵塞破口,你願否回應說「主啊,我在這裡」?

古學賢牧師 「來到施恩的寶座前」(2016年3月20日)

跟大家分享一個關於「憐憫」的故事:一個母親懇求拿破崙特赦他的兒子,拿破崙說:「這年青人已兩次犯了同一項罪,要按公義處死。」那母親說:「我不是求公義,乃是求憐憫。」拿破崙說:「你的兒子不值得可憐!」婦人大聲呼求說:「如果他是配得,那就不是憐憫了,而我所求的只是憐憫。」拿破崙便說:「那麼,我便施行憐憫吧!」就是這樣,他便饒了這兒子一命。

憐憫是聖經中一個很重要的信息,說到上帝對人的苦難生出憐憫的心。心碎的人,哭泣的人,請放心來到上帝施恩的寶座前,得憐恤,蒙恩惠。(來4:16)

吳俊夫牧師 「勞苦……安息!」(2016年3月13日)

西方教會傳統將復活節前之四十天(不計其中六個主日)定為預苦期(Lent),記念耶穌基督預備迎接十架苦難,作為靈性操練的節期。

  按人性來說,我們都偏向趨吉避兇,遠離苦難,這確無可厚非;我們想盡辦法離開苦難,然而諷刺的是,苦難卻往往在我們沒有準備時自己找上門!

  按生活來說,我們都慣了忙碌、精彩的生活,仿彿不能安靜下來,有趣的是,我們期望心靈經歷安息,卻又不願抽空稍為停下來。我們寧在生活中勞苦、忙個不停,卻又吝嗇花時間在靈性的操練上。

從「勞苦」à「安息」:總離不開操練心靈、專靠上帝,對嗎?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

(馬太福音11:28節)

「底波拉與雅億」朱淑芬傳道講(2016年3月6日)

經文:士師記4:4-24節                 

    3月8日的婦女節將至,在聖經中也記載不少出色的婦女,士師記四4-24,其中提到2位婦女:第一位是底波拉,她身兼二職,她本是先知又是士師,另一位是雅億,她只是一名普通的婦女,究竟從她們的行為表現,有些地方是值得我們學效的?

  1. 底波拉順服耶和華的吩咐v4-10

    因著以色列人犯罪,他們敬拜外邦神,惹怒了耶和華將他們交與迦南王耶賓的手中,欺壓他們達二十年之久,使他們受盡困苦,於是,他們向耶和華呼求,今次耶和華興起女士師底波拉來拯救他們。

    底波拉來頭不少,是先知也是士師,先知是上帝的代言人,當她領受從上帝而來的說話就傳遞開出。在平時,她在住所的附近,一棵以她名字命名的棕樹下,替人判斷是非,施行審判(v5),每當有以色列人遇到訴訟的事情,到這裡找她解決問題。(v6)上帝吩咐她將巴拉召來,叫他率領一萬人上他泊山去,將敵人交在他手中。可是,巴拉心裡懼怕而拒絕了,他更要求底波拉與他同去,否則他不會去! 底波拉也是「士師」,她擁有軍事的權力,可以率領軍隊對抗敵人,但是她清楚知道今次上帝不是叫她帶兵出戰,她只好謙卑順服。同時,她答應與巴拉同去,不過巴拉會失去上帝給他的榮耀,上帝會將迦南王的將軍西西拉交在一個婦人的手裡。

  1. 耶和華施行神蹟,他們配合v11-16

    當敵軍知道巴拉已上了他泊山,迦南的將軍西西拉就部署全部的軍隊及900輛的鐵車從夏羅設出來,到基順河要與以色列人爭戰,原來鐵車可說是古時的坦克,是當時最先進及最厲害的武器,以色列只有一萬人,以寡敵眾,根本敵不過這支強大的軍隊。v14就在這時,女士師底波拉對巴拉說:你起來!今日就是耶和華將敵人交在你手的日子,耶和華施行神蹟奇事,祂藉著暴雨,使基順河氾濫,遍地泥濘,鐵車在山上想撒回時,已陷入泥中,寸步難移 (士五21-22) 。巴拉就乘勢追趕,他們的全軍都倒在刀下,只有西西拉一人步行逃走。這場爭戰全靠耶和華幫助他們,加上底波拉與巴拉的配合,才嬴得這場漂亮的勝戰。

  1. 雅億突襲西西拉把他殺死v17-22

    當西西拉逃亡時,行經希百的帳棚門口,當時希百不在,只有他太太雅億在帳棚,按照當時的風俗,除了婦女的丈夫與父親之外,其餘男性均不許進入女性的帳棚。因著他們是相熟的,所以雅億就出來邀請他進內,當他要求渴水,雅億就給他喝奶,他並要雅億站在門口替他把守。當他感到安全及因他太倦之際就放下了戒心,雅億趁著他熟睡,就拿起錘子及木釘,從他面旁釘進去,把他殺了。「橛子」:用木製成的營釘,錘子和營釘是很容易拿到的東西,這是婦女建搭或拆卸帳棚常做的工作。這事應驗了底波拉的預言(v9),上帝將欺壓以色列人達二十年之久的迦南人,因著他們的將軍死去,使他們頓失依靠,上帝更幫助以色列人勝了迦南王,將他滅絕。在猶太人的眼中,女性似乎是弱者。尤其是猶太的婦女是沒有合法的權利,她們會被人輕看,當作一件物品看待。猶太人的婦女只不過是父親或丈夫隨意處置的一件財產。

    總結:然而耶和華興起女士師底波拉,她又是先知。亦稱自己為”以色列之母”(士師記五7)。她甘願謙卑順服耶和華的吩咐。另外,耶和華使用一名普通的婦女人雅億,把迦南的大將軍西西拉殺死,其實,她殺死西西拉是需要莫大的勇氣與膽量,在這裡讓我們知道,只要順服在上帝之下,任何身份崗位也會被上帝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