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慕寶貴的祝福」 屈偉豪牧師講、曾卓謙弟兄記(2025年6月1日)

經文:出埃及記33:7-11節

每次我們出門旅行的時候,都期望有人帶領和照顧我們,有安全的感覺。在人生的旅程上,有歡喜、悲傷、不同的跌盪充斥著我們。雖然人生充滿顛簸,但是我們基督徒的人生有上帝,祂用恩手拖帶我們,也為我們豐足預備。上帝是我們人生最大的祝福,我們領受祂的恩典後,要好好追求上帝。今天的講道經文為出埃及記33章7-11節,繼續記載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在出埃及的茫茫前路中,摩西遇上很多挑戰,要帶領以色列人走出曠野進入迦南是不容易的。這班以色列人不認識上帝,經常抱怨上帝和摩西,所以帶領他們實在不容易。但是,他們建立會幕後可以跨越困境,上帝更親自和他們說話。上帝親自和我們說話是非常莊嚴的,所以我們要好好敬拜祂。摩西在上帝眼前蒙恩,他向上帝祈求、指示、顧念他一同前行,就像我們希望上帝在自己的事業、婚姻、家庭同行。我們透過敬拜和上帝相遇,上帝就像朋友和我們說話,目標就是得到祂的指引和顧念。

根據美國衛生署的報告,美國有很多人有三高,他們吃很多垃圾食品,如炸雞和汽水,不吃蔬菜和水果。結果他們的肚子都是脂肪,容易引致肥胖。我們的心靈和腦袋都是一樣,內裡填滿甚麼就是我們的指標。我們和上帝更親近就是我們靈性生命的指標。我們的腦袋是裝甚麼呢? 我們有好好思想上帝的話,成為我們的指標嗎? 我們有花時間給上帝嗎? 期望我們能好好預留時間給上帝。

當上帝向我們說話時,我們是有轉化和更新。在出34:29節提到,摩西親近上帝後面部發光。他沾上上帝的榮耀,得著祂的榮美。上帝是真實和有能力的,能感染我們。之前有幾位歐洲商人到亞馬遜森林旅行,由當地導遊和土人帶領。他們發現導遊和土人們都在晚間讀聖經,了解後得知之前有 5位宣教士前往亞馬遜森林傳福音,雖然宣教士們被土著所殺,但他們的後代再向土人們傳福音,使其大受感動並受洗歸主。當人經歷上帝後,可以得著恩典和愛,生命變得不一樣。我們尋找上帝,祂會改變我們,修剪我們的生命。我們有很多苦毒、壞習慣等軟弱,但上帝會改變和除去這些軟弱。

作為上帝的子民,我們是敬拜者,不是旁觀者。我們應該敞開生命,全程投入讓上帝臨在我們中間。約4:24節提到,我們要以心靈和誠實敬拜,讓上帝的慈愛進入我們的生命。每星期每天我們都要預留時間給上帝,獻在壇前。我們有把自己的時間和心思放在上帝面前嗎? 當我們為著某事情而忙時,代表我們覺得它的重要性是非常大的。之前有姊妹因為經常上大陸購物而停止聚會,多次勸告提醒也不聽。這讓我反思我們如果不把上帝排第一,我們如何得到上帝的祝福?

今天,我們要重視敬拜,把上帝放在首位。我們不可以作旁觀者,要作敬拜者。敬拜的時候要專心,用心靈和誠實敬拜,得著上帝的福氣,讓上帝進入我們的生命觸摸我們。當上帝進入我們生命後,便會改變、修剪我們,使我們壞掉的枝子和其他苦毒一併清除。讓我們彼此同心勉勵,求上帝祝福,阿們!

古學賢牧師-「邀請未信者共赴靈筵」(2025年6月8日)

6月29日本堂舉行福音主日,有聯合詩班和長者詩班獻唱,亦有司徒永富博士宣講福音信息,感謝上帝! 一般來說,舉辦佈道會最困難的是號召全教會男女老少一同出席,守望代禱;另一方面,主日崇拜的參與者都是基督徒,聚會中普遍會用很多屬靈詞彙,未信者難以理解,甚至會感到困惑,使他們不容易投入基督徒的圈子裡面。但福音主日全體會眾同來崇拜,而我們又可顧及未信者或懷疑者的需要,以他們能夠了解的方式來宣講,可謂兩全其美。

詩117:1節作者呼籲:「萬國啊,你們都當讚美耶和華!萬民哪,你們都當頌讚祂!」使萬民出席敬拜的唯一方法,就是上帝子民刻意誠邀他們出席,共赴靈筵。我們必須有一個使未信者覺得友善的環境,使他們感受到教會的溫暖和接納。福音主日亦可激勵信主多年的兄姊們,我們透個邀約親友一起敬拜,都可以實踐基督的大使命(太28:19-20,「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

「和而不同」 屈黎懿堅師母講、洪慕冰姊妹記(2025年5月25日)

經文:羅馬書15:1-13節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面對同一件事情我們會從不同的角度去看,便有不同的意見,而人際上也經常會有矛盾或爭辯。早期的羅馬教會分了兩批人,各自有不同的意見、做法,於是便產生了對立的局面。所以保羅便寫信到教會,提醒他們應該怎樣做。今天用羅馬書15:1-13節這段經文看看保羅怎樣提醒當時羅馬教會的信徒,亦讓保羅的提醒成為我們今日的幫助,讓我們在教會當中、家庭當中以及在工作場所裡怎樣與人和諧相處。

羅馬書14章說到羅馬教會分了兩批人,他們各自有不同的見解和做法。有一批人因為信心的緣故他們只吃蔬菜,以及將一些重要的日子非常看重,他們認為不這樣做便會破壞聖經的規條。而另一批人則相信所有食物也能吃,日日也是很重要的。於是這兩批人因見解不同而互相批評對方。所以保羅在經文中詳盡解釋給他們為何不應互相指責,亦提出在相處上應有的原則−就是彼此接納。

保羅在羅馬書15:1-2節說:「我們堅固的人應該擔代不堅固人的軟弱,不求自己的喜悅。我們各人務要叫鄰舍喜悅,使他得益處,建立德行」這段經文將當時的教會分成兩類:堅強和不堅強的人。保羅將自己納入堅強的人,堅強的人代表有能力、認識真理和信心穩固的人。他們很清楚因為主耶穌的救贖而令他們的罪得赦免,而不是守律法、禮儀而得救。而不堅固的人表示信心軟弱的人,他們認為信主耶穌之外,也應遵守生活上的規條才能得救。而堅固的人(有智識的人)往往會看不起不堅固的人(軟弱的人),所以保羅提醒堅固的人應該(有責任)包容、扶助軟弱的人,另外亦提醒他們不求自己的喜悅,不要只想自己,要甘願放下自己,體諒別人的處景,幫助軟弱的人建立更強大的能力,令他們做得更好,讓他們生命被建立、得造就,才能得到喜悅。就如主耶穌亦願意放下身段,服侍門徒,祂想透過自己的謙卑服侍令門徒明白什麼是彼此謙卑服侍。

另外經文中亦說主耶穌沒有求自己的喜悅,並將所有的辱罵都落在祂身上,基督不求自己的喜悅正好扼要地說出主耶穌是以神子的樣式成為一個人子降生到地上,祂甘願奉獻自己服侍世人,一心為完成上帝的心意、去討上帝的喜悅。耶穌基督除了跟有智識的人來往,亦和被看不起的人、罪人來往,在接納人上耶穌給了我們很好的榜樣,如果所有教徒也像耶穌一樣去接納所有人,便不會發生彼此論斷、彼此對立的情況,所以我們要彼此接納,如同基督接納我們,歸榮耀與上帝。

彭偉業傳道-「跟隨主付代價」(2025年6月1日)

有些時候會聽到一些以前曾經是當紅的歌星開演唱會,卻因為售賣的票房不理想,去到最後那幾天,門票由需要付款變成完全免費,於是勉強地把整個演唱場地載滿了人,表現出全場爆滿的感覺。這種情況其實好像現代的教會,有些人把救恩當作免費的入門票,認為相信主耶穌並不需要付上任何代價。

但我們若然認真看聖經卻會發現,信主並不容易,因為耶穌要我們背起十字架來跟隨祂。相信主耶穌的人應該願意為了信仰而付出一切的代價。「因為你們蒙恩,不但得以信服基督,並要為祂受苦。」(腓一29)

然而,若然我們不選擇跟隨主又如何?是否真的不需要付任何代價呢?「相信主」等同「跟隨主」,不願意跟隨主其實等同不相信祂,結果就是永恆的滅亡,魔鬼成為不跟隨主的人的掌控者,成為罪和俗世的意念的奴隸,永遠與上帝隔絕。

跟隨主是辛苦的,看看每禮拜一早回來的事奉人員、詩班、招待、音響、投影片,和參與崇拜的會眾,跟隨主而付代價的確是真實的,卻有永恆的榮耀等著我們,「我想,現在的苦楚若比起將來要顯於我們的榮耀就不足介意了。」(羅八18)。

「共建家園何等美善」 古學賢牧師講(2025年5月18日)

經文:詩篇133:1-3節

一、 對和睦同居的渴求

詩篇133篇的作者是大衛王,他父親是伯利恆人耶西。耶西有八個兒子,大衛是最小的;在家裡,父親和七個哥哥都看不起大衛。即使大衛被先知撒母耳膏立了,哥哥們一點点不欣賞他;撒上17:28節記載,他哥哥當面斥責大衛,說他很驕傲,心裡又充滿惡意。

我地再看大衛王在宮庭裡面的家,他有很多兒女,但是他們也不能和睦同居。大衛的長子暗嫩犯了淫亂的罪,另一個兒子押沙龍非常仇恨暗嫩,安排機會叫僕人將暗嫩殺死。大衛王每一個兒子都想坐他的王位,他們之間你爭我奪,甚至互相殘殺。又因為大衛王有很多妃嬪,他的兒女都是同父異母,更加難和平共處。大衛雖然做王,卻享受不到和諧、幸福的家庭生活。宮庭的鬥爭使大衛王很遺憾,更加是令他黯然神傷。

不過,大衛王看見以色列人一年三次,從四方八面來到耶路撒冷,他們同有一個目的,就是到錫安耶和華的居所敬拜上帝。請大家留意,當時未有聖殿,只有聖所。根據出23:14、17節,以色列人要一年三次向上帝守節,到耶和華的居所朝見上帝。有七日或以上,他們一齊生活、敬拜上帝、得著屬靈的福氣。大衛王看見守節的人就像一家人那樣「和睦同居」,這是何等歡樂的光景!他心裡十分又激動又羨慕,於是就寫了詩篇133篇。第1節,「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的善,何等的美!」大衛王像有一個驚人的發現,他覺得人世間最美好的事就是「弟兄和睦同居」。以色列人本來就是一個家庭、一個民族,彼此稱兄道弟事實上是應該的。

二、 和睦同居的美景

大衛看見弟兄相愛那種美好,就用兩幅圖畫描繪出來。詩133:2節,「這好比那貴重的油澆在亞倫的頭上,流到鬍鬚,又流到他的衣襟」。第一幅圖畫,大衛王刻意描繪摩西膏立亞倫做大祭司的情境,有甚麼含意呢?上帝揀選摩西做領袖,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上帝為了協助摩西完成這個艱巨的任務,差派他的哥哥亞倫做他的助手。以色列人出埃及之後,來到西乃山,上帝叫摩西上山到祂面前。摩西在山上四十晝夜,上帝將律法和十誡賜給摩西,並且吩咐他落山之後要膏亞倫做大祭司。

但是,出32:1-4節,亞倫帶領百姓觸犯了最嚴重拜偶像的罪,上帝對摩西話:「我要向他們發烈怒,將他們滅絕,使你的後裔成為大國」(出32:10節)。摩西怎樣回應?他馬上懇求上帝,求上帝記念祂對先祖亞伯拉罕的應許;上帝回心轉意,沒有即時將以色列人滅絕。第二日,摩西上西乃山,要為亞倫和百姓贖罪。摩西再三懇求上帝:「倘或你肯赦免他們的罪……」後面好像講不下去,

摩西沉默了;因為他為亞倫和百姓的罪,非常之傷痛!「倘或你肯赦免他們的罪……不然,求你從你所寫的冊上塗抹我的名」(出32:32節)。

各位弟兄姊妹,試想下,這位八十多歲的長者,在西乃山頂,為那些令他

痛心的百姓,包括自己的哥哥亞倫,向上帝求情。於是上帝赦免了他們;而因著摩西願意犧牲、捨命的代求,上帝沒有撇棄亞倫,甚至仍然選立亞倫做大祭司。這樣,摩西才有機會將「那貴重的油澆在亞倫的頭上,流到鬍鬚,又流到他的衣襟」。這幅圖畫充份描繪出弟兄之間那一份捨己、忘我的愛。

跟著,第二幅令人觸動的圖畫,是詩133:3節上半節:「又好比黑門的甘露降在錫安山」。黑門山的高度有九千多呎(2813米),黑門山距離錫安很遠,而錫安山只有一千多呎。黑門山的水氣,飄過連綿不絕的山嶺到達錫安山,遇到冷空氣之後,凝結成甘露。在以色列這麼乾燥的地方,甘露是非常之寶貴的;上帝

刻意設立了黑門山,成為錫安水源的命脈。黑門山將源源不絕的水氣分享給錫安,以致錫安時不時都會降下甘露,使各樣植物生長與開花結果。

黑門山在這裡象徵「至高之處」,而錫安山指上帝與祂百姓同在的地方。

這幅圖畫凸顯出,上帝的恩典和福氣是非常之充沛,要臨到上帝的子民中間,使他們可以彼此分享、互相輸送,靈命得到滋潤而更有生命力,就像那些得到甘露滋潤的草木,能夠生長得更好、更茂盛,結出豐滿的果實。

詩133:3節下,「因為在那裡有耶和華所命定的福,就是永遠的生命。」「耶和華所命定的」,表明上帝是主動的、樂意地將永遠的生命,傾倒在祂子民身上。世人所追求的福樂是暫時的、今世的,惟獨上帝所命定的福,是永遠的生命。

今天,永遠的生命也像甘露一樣,降在教會弟兄姊妹身上。

三、 基督已成就了和睦

我們因信靠耶穌基督成為上帝的兒女,不單要與天父保持親密的關係,也要愛護上帝其他的兒女。太5:9節,「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上帝的兒子。」人成爲上帝的兒子,就有天父的性情;最重要的是,上帝是一位「使人和睦」的上帝!一個人體貼上帝的心腸,就會幫助人與上帝、與人復和。我們按本性與自己喜歡的人來往,但唯獨我們願意無條件去分享基督的愛,這樣才

不是屬血氣、自私的行為。願我們挪開世俗的眼光,放下自我,以謙卑的心配搭

事奉,叫耶穌基督的名得榮耀。

人靠自己無法活出良善,我們讚美上帝,因為祂在基督裡面重新創造了我們(林後5:17節)!我們須靠主除去內心的苦毒,用信心支取從主而來的力量,去安慰和鼓勵心靈憂傷的人。但願我們每一位弟兄姊妹都被主的愛激勵,互相守望,一齊共建家園。這在上帝的眼中,是何等的善,何等的美!

古學賢牧師-「將新一代交在主手裡」(2025年5月25日)

上一次我和大家分享「願新一代蒙福」,今次我們一起來為他們禱告:

  • 親愛的天父,祢滿有恩典和憐憫,我們將新一代交託在祢的手裡,甚願他們明白祢的大愛,常被祢指引。求祢幫助他們,使他們「誠實無偽,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作上帝無瑕疵的兒女」(參腓2:15節)。親愛的主啊,願他們渴慕真理,願意過分別為聖的生活,專心持守信仰,靈命每天長進,得著上帝與人的喜悅。
  • 慈愛的天父,求祢幫助新一代在祢面前領受召命,有清晰的人生意義和方向,願意將自己年青的生命奉獻給祢。願他們愛惜光陰,知道現今的世代邪惡;順服聖靈的引導,按祢的心意安排優先次序。
  • 全能的天父,我們為祢所賜的每一位青少年向祢感恩,求祢賜我們智慧和愛心,作他們的榜樣和守望者,叫他們在接納與鼓勵中成長,凡事討 祢喜悅,在一切善事上結果子。願他們與同路人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在家庭、鄰舍、校園和教會裡常為祢作見證,廣傳福音,使祢榮耀的恩典得著稱讚。恭敬祈禱,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誠心所願!

「蒙神悅納的母親」 杜其彪牧師講、林日麗姊妹記(2025年5月11日)

經文:出埃及記2:1-10節、希伯來書11:23節

出6:20提到摩西的父親是暗蘭,母親是約基別(Jochebed)。Jochebed在聖經只出現過兩次,分別在出埃及記及民數記,這名的意思是耶和華是我們的榮耀。約基別是在埃及出生的希伯來女子,一出生已為奴。當時上帝讓以色列人在埃及地生養眾多,後來法老下了命令,把希伯來的男嬰扔入河裡,而女嬰得以存活,成為埃及人的奴隸。

摩西生不逢時,約基別見他俊美,原文「俊美」是指健康,就把他藏起來。我們是否能以上帝的眼光看兒女?不只看外表,要看到這是上帝給我們的產業和賞賜。詩127:3「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所懷的胎是祂所給的賞賜。」不論兒女是好或不好,我們都要盡心愛和教養他,因他是屬於上帝。約基別把摩西藏起來三個月,冒著自己和家人生命的危險,讓孩子活下去。她不懼王命,心存敬畏上帝的心。當她不能再藏,就找了一個蒲草箱,希伯來文是指船,聖經中提到船的地方是挪亞方舟,救了挪亞一家。她把孩子放在箱裡面,再把箱子擱在河邊的蘆荻中。她讓女兒看著它,不讓它飄到其他地方,讓孩子能生存下來。

上帝讓我們如何教養兒女?祂不但給我們召命,要敬畏祂,成為母親,但上帝也讓我們看見不能保護兒女直到永遠,但祂會差使者或其他人來幫助兒女。法老的女兒來到河邊洗澡,看見箱子就派一個使女拿來,打開箱子看見孩子在哭,就憐憫他。要用信心的眼睛看上帝的作為,超越眼光的有限。本來這個孩子要死,但上帝給公主有憐憫的心,留下這個孩子的性命,這是上帝所做的一切工作。孩子的姐姐立刻出來跟公主說幫忙找奶媽,並叫了孩子的母親來,公主給她工價。

一個母親有上帝給她的召命,她要生養這個孩子,但可以養多久?希伯來人的傳統是在家中教導孩童認識和敬畏上帝的心,自小明白聖經,栽培他們到老也不偏離。一個孩子當時三、四歲時戒奶,然後離開奶媽,約基別在摩西三、四歲就把他交給公主。公主的角色為養母,將埃及宮裡的最好學識教給摩西,裝備他成為以後供上帝使用的人,作以色列人的領袖,離開為奴之地,最後進入迦南地。摩西知道自己是希伯來人,沒有因接受王宮最好的事物而忘本。後來因被發現打死了埃及人而逃離埃及,在曠野牧羊四十年,這也是上帝在裝備他。在摩西八十歲時,上帝呼召他帶以色列人出埃及。

上帝交託我們在社會和工作環境都要見證上帝,這是祂給的召命,使別人祝福,成為蒙恩的人。我們是否願意作以下兩個回應?一、我願意作個蒙上帝悅納的父母親,求主使我們的生命能夠成為兒女、孫兒愛上帝愛人的榜樣。二、我願意學習摩西的母親,以信心將孩子交託給生命的主,使他們成長,作上帝合用的器皿,做榮神益人的基督徒。

彭偉業傳道-「從不離開的上帝」(2025年5月18日)

有次在青年團契裏分享了一項議題:「上帝的同在可以從我們的處境去判斷嗎?」人經常習慣地把自己的渴望投射到對上帝的期望上。當我們看見別人生活得豐富和安舒,一切順利,這就是上帝與他同在的證據。但當我們遇到困難、受迫逼,就覺得上帝並不與自己同在,有時自己興起了與別人比較的心思,甚至問上帝:「主呀,你為何與他同在卻不與我同在呢?」

以賽亞書30章20至21節:主雖然以艱難給你當餅,以困苦給你當水,你的教師卻不再隱藏;你眼必看見你的教師。你或向左或向右,你必聽見後邊有聲音說:「這是正路,要行在其間。」

事實上,聖經中每一個被上帝所揀選和賜福的人,都曾經遭遇過患難。我們需要確認的,是當我們信靠上帝時,我們可經歷與祂同在的真實。上帝的同在是一個應許,但是有一個條件,就是要我們信靠祂和跟隨祂,上帝會以足夠的恩典扶持我們走過險境,張開我們的眼界,經歷祂超乎想像的作為。上帝無時無刻與我們同在,只是被我們遇到不順心的事時的負面思維和情緒,掩蓋了我們屬靈上的感知。在困境時,上帝以艱難作為餅,困苦作為水,祂卻在其中引導,為的是我們生命的成長。上帝必與我們同在。

「主耶穌、十字架、必得勝」 黃庭得牧師講、洪慕冰姊妹記(2025年5月4日)

經文:哥林多後書13

聖經裡13數字在希伯來文中是由字母“א”(Aleph)和“ב” (Bet)組成,這兩個字母合起來的詞是“אהבה” (Ahavah),意思是「愛」。因此,數字 13 被視為愛的象徵,代表著親密、聯結和團結。保羅很喜歡說信望愛,在保羅的觀念裡上帝的信實很重要,當我們吸入上帝的信實有了信心便能呼出一切恐懼;當我們吸入上帝的愛時,便能呼出一切憂慮;當我們吸入盼望,便能呼出一切絕望,然後我們就能說:「主耶穌、十字架、必得勝!」

一、復活節之主角 (哥林多後書131-6)(和修)

在哥林多後書13章中,保羅是很有屬靈的權柄的,他說:「這是我第三次要到你們那裏去。任何指控都要憑兩個或三個證人的口述才能成立。對那些犯了罪的人和其餘所有的人,正如我第二次見你們的時候曾說過,現在不在你們那裏再次說:『我若再來,必不寬容。』」上帝是公義又是聖潔的神,如果不是主耶穌為我們釘十架,我們每個人也要釘在十架上。另外復活節告訴我們,基督在我們裡面是大有能力的,亦讓我們有復興的盼望。

二、十字架愛的替代 (哥林多後書137-11) (和修)

十字架的愛是帶來復活和復興,耶穌代替我們釘十字架,讓我們免受那種痛苦,就如以賽亞書裡說:「因他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他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在十字架上耶穌說了一句很重要的話:「成了」,耶穌完成了救恩,所以我們都是完全的。我們目標要像天父般完全,我們要追求成為上帝成熟的兒女,如保羅在腓立比書裡說:「這不是說我已經得著了,已經完全了;而是竭力追求,或許可以得著基督耶穌所要我得著的。弟兄們,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要得上帝在基督耶穌裏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

三、有上帝的賜福必得勝 (哥林多後書1312-13) (和修)

    聖潔是我們基督徒追求的目標,經文說:「你們要用聖潔的吻彼此問安。眾聖徒都向你們問安。願主耶穌基督的恩惠、上帝的慈愛、聖靈的感動常與你們眾人同在!」我們要彼此激勵,互相扶持,彼此祝福便能得到上帝給我們的福氣。

主耶穌騎驢駒進耶路撒冷、受苦、釘十架、埋葬、三天後復活、四十天不停向人顯現、升天、賜下聖靈都是在五十天內發生,所以我們應好好默想這段時間發生的事與我們的關係,然後用信心喊出這口號:「主耶穌、十字架、必得勝!」

古學賢牧師-「願新一代蒙福」(2025年5月11日)

上一個主日,早堂三十多位弟兄姊妹聚首一堂,在教會享用了一頓豐富的早午餐。有十幾位彬彬有禮的青少年就近他們的桌前,很投入、很到位地服侍。這是一個很好的場合,締造青少年與會眾互動的機會,青少年展現他們的活力和熱情,會眾表達對他們的欣賞和接納。我們看在眼裏,心中激動,為家內有這一群青少年感謝上帝!

在導師們和總負責人悉心指引下,青少年沒有一個擅離崗位,直到最後仍然協助收拾和整理場地,怎不令人感到興奮和讚賞!我知道這些青少年來自不同的組別,他們的幾位導師們付出了很長的時間教導和關心他們的成長,把福音傳給他們,在基督裏成了他們的屬靈父母(參林前4:14-15節)。

在教會裏成長的青少年真是有福的!如果我們沒有好好地在基督裏培育新一代,沒有為他們守望,撒但很快就會用其他方法招攬他們。許多基督徒覺得作屬靈父母是一件高不可攀的事,其實在我們裏頭的聖靈正感動我們承擔起傳承信仰的任務。甚願我們效法先聖先賢,造就蒙福的新一代,以上帝的話勸勉他們,安慰他們,囑咐他們各人,好像父親待自己的兒女一樣,要叫他們行事對得起那召他們進祂的國、得祂榮耀的上帝(參帖前2:11-12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