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人大不同」 黃天相博士講、洪慕冰姊妹記(2025年4月6日)

經文:以賽亞書31:1-9

(一) 神人的分別 (以賽亞書31:1-3節)

以賽亞書裡,當時亞蘭和以色列是一起打猶大的,當時猶大王是亞哈斯,投靠了亞述而解決了難題。他不聽以賽亞的勸告,而應驗了以馬內利給予的兆頭,他付錢給亞述,亞述便幫忙,結果滅了亞蘭和以色列,導致他的兒子希西家要直接受到亞述的威嚇。希西家只有兩個選擇:一是進貢給亞述,二是叫埃及幫忙。結果他選擇了請埃及幫忙,而以賽亞則提出第三個選擇,就是考驗希西家對耶和華的信心是怎樣的。希西家選擇了請埃及幫忙,他只是倚靠埃及的軍隊,以為他們能夠幫忙對抗亞述,但結果埃及卻沒有幫忙。希西家只是看到難處,而沒有看到背後的上帝,這就是問題了。我們很多時遇到困難時,都只是想解決問題,而沒有看到上帝為何安排這個難題給我們。舊約教導我們當遇到困難時,要靜下心來不要出聲,就像摩西帶領以色列人過紅海時叫他們「只管靜默,不要作聲。」當我們遇到困難時焦點應該放在哪裡呢?不看上帝亦不求問耶和華,求問耶和華不是祈禱的意思,求問是尋求上帝的意思,如歷代志下14:4節說:「吩咐猶大人尋求耶和華─他們列祖的上帝,遵行他的律法、誡命;」故不是單單我們祈禱上帝便會回應,而是我們與上帝的關係是怎樣。另外以賽亞書31:2節說其實耶和華是有智慧的,祂是能降災禍的,降災給作惡的人、和幫助他們作惡的人,所以上帝會看我們與祂的關係,不是單單我們有難處而上帝幫助我們就是愛,而是我們要與上帝建立親密的關係。

(二) 上帝的能力 (以賽亞書31:4-6節)

耶路撒冷與上帝的關係就是獅子和少壯獅子的關係,獅子捉住獵物為何要怕牧人來攻擊牠?耶和華就是願意為耶路撒冷為錫安爭戰,就如雀鳥怎去保護雛鳥,耶和華也要照樣保護耶路撒冷。我們很多時遇到困難而得不到幫助時,也會問上帝為何不來幫助我們,其實我們怎樣相信上帝才是最重要。以賽亞書31:6節說得很清楚,核心問題是以色列人悖逆了耶和華,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歸向耶和華,因為一開始他們要面對外敵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離棄了上帝。

(三) 上帝的懲罰 (以賽亞書31:7-9節)

    核心問題是他們要放棄他們的偶像。當然我們不會離棄上帝,但大家有沒有一些東西是就算破壞與上帝的關係也不能放下的呢?上帝就是用一些方法令我們放下,不是單單給我們難處和難受。到最後他們怕亞述,亞述是會倒在刀下的,不是人的刀,是之後有一晚上帝透過祂的使者,擊殺了亞述的軍隊,這就是我們信靠的意思。我們不是知道而去做,而是我們怎樣恢復與上帝的關係。最後他們的磐石必因驚嚇挪去,上帝是以色列人的磐石,而經文中的磐石是指亞述的將領,專長戰爭的他們也被嚇走了,而耶路撒冷和錫安有火、有爐在裡面,火和爐是煉淨人的罪,是潔淨人們的,本身也是令人不舒服的,上帝就是透過亞述軍隊的威嚇,令耶路撒冷和錫安的人不舒服,使他們放棄他們的偶像。到今天不知大家有什麼難處,大家除了想解決難處之外,是否有想過背後有上帝的計劃,或有甚麼給我們可以學習的呢?

古學賢牧師-「你把甚麼獻給主?」(2025年4月13日)

在熱戀中的人會盡自己所能將最好的給予對方。弟兄姊妹,你會把甚麼獻給主耶穌,表明你深愛祂?

一個基督徒在夢中遇見天使,他就問天使:「我愛主耶穌,殷勤服事主,為甚麼我仍然没有充足的平安和喜樂?」天使回答他:「我一直守護著你,看出在你的事奉上,摻雜許多自私的動機:為了被人稱讚 、實現個人野心、要表現自我、固執自負、貪慕權力……你愛主愛人的心其實很薄弱。」天使對這個基督徒說:「主耶穌愛你,為你捨棄生命,你願意真誠把自己獻給主當作活祭嗎?」(參羅12:1節)

我認識一對基督徒夫婦,丈夫是香港某大機構任職總經理兼董事,太太則是理工大學的高級講師。他們都真誠地傾慕主耶穌,滿有熱心地關顧人和服事主,廿多年前蒙主呼召,即決心奉獻人生下半場,完成神學訓練,被主差遣到德國宣教並統籌當地的華人福音事工,直到今天。弟兄姊妹,受苦節將到,甚願主耶穌犧牲的愛牽動我們的心,叫我們一同獻上自己,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我們的上帝(參可12:30節)。

「勞苦動搖者的佳音」 陳佩恩姑娘講、林日麗姊妹記 (2025年3月30日)

經文:哥林多前書15:54-58

如果勞碌後有成果,我們會很雀躍,但如沒有成果,我們會感沮喪。今年加州有場大火,政府全情投入救援,但依然無濟於事,加州變成一片死寂的廢墟,之前所有的人力物力都是徒然的。基督徒是否那麼容易讓這些動搖信心?對自己、別人、社會、將來、環境、甚至教會也失去盼望呢?

一、堅定不移,因有復活盼望

保羅勸勉我們堅定不移,因有復活盼望。林前15:54重複53節,這加強論點力度,建立信心期望,表達基督徒在耶穌基督裡有勝利感和自信。林前15:54「那時經上所記死被得勝吞滅的話就應驗了」是參照「祂已經吞滅死亡直到永遠」(以賽亞書25:8),用比喻說明死亡已被「得勝」吞滅。基督徒的死亡像蝴蝶的蛻變,是新生命的開始。死亡在人身上有傷害、毀滅的手段,但基督的勝利已經取代了死亡的勝利。復活不只是在身體,不論心靈是否受過創傷,在主裡可以得到解決,讓生命豐盛。

二、堅心追求,因有得勝把握

耶8:22,基列有乳香、有醫生。我們先要有求生意志和對上帝信心,主是全能的醫生,祂必能治癒。保羅的得勝凱歌「死啊!你得勝的權勢在哪裡?」(林前15:55),表達對死亡的勝利呐喊,帶有嘲弄諷刺的意味。許多信徒都期望自己有美好的靈命,活出上帝賜下豐盛的生命特質,可有時事與願違,依然故我。

林前15:56-57,罪的可怕之處是藉律法去引誘、欺騙、捆綁人,我們很多時給壞的性格和脾氣捆綁,如衝動的彼得、多疑的多馬,老我總是不死,心裡有很多鬥爭,但主可以救我們脫離軟弱。耶18:4-6節,主沒有放棄我們,期望每個信徒都能成為貴重的器皿。得勝的要訣是藉著主耶穌基督得勝,基督藉十字架的救贖,救我們脫離死亡,祂的復活帶給必死的人復活的盼望。

三、堅守崗位,因有得賞應許

保羅講主再來時,我們會得到賞賜。當我們勞碌事奉,但得不到期待的回應,我們會灰心。保羅提醒屬上帝的人當堅守崗位和不動搖,要保持原有的熱誠和堅決心志。面對別人批評,要繼續事奉,竭力多作主工。要緊記上帝的應許,事奉不是徒然的,是有價值、意義和賞賜的。

我們要緊記在主裡面的勞苦並不徒然,要好好為主而活,持守信仰,認定耶穌基督已復活,不斷追求生命更新,將來會有榮美冠冕和賞賜。

「奔行天路的苦與甜」 周力榮牧師講、曾卓謙弟兄記 (2025年3月23日)

經文:出埃及記15:22-27

出埃及記是記載上帝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有人說是類比於今天上帝從罪中拯救我們出來。今天的講道經文為出埃及記15章22-27節,講述以色列人過了紅海第一幕的事件。在跟從上主的第一個經歷中,我們學到的第一個功課是甚麼呢? 作者為了讓我們更了解經文,以對稱和互相倒映的手法編寫了這段經文。A部分為22節和27節下(找不到水和在水邊安營)、B部分為23節和27節上(到了瑪拉和到了以琳)、C部分為24-25節上和26節下(醫治水源和醫治的主)、D部分為25節下和26節上(制定律例典章和叮囑遵行律法)。ABC部分記載以色列人尋找水源的記載,D部分為整段經文的核心教導。

         作者用了類比形式,以以色列人所遇到的苦和甜,來講明尋找奔行天路充滿苦和甜。作者的記載手法充滿象徵性,因為我們在平常生活中也會遭遇到這些事情。22節中提到的 ‘三日’,是指古代人行得最多最長的日子為3天,表示已經走得很疲累; 23節多次提到瑪拉(即苦的意思),多次提出是指以色列人極其困苦; 27節提到以琳有十二股水泉和七十棵棕樹,12股水泉象徵當地水源充足,70棵棕樹象徵全以色列人,整句意思就是上帝能供應一切給以色列人民,在上帝面前凡事都能。

天路歷程一開始都是很辛苦的。以色列人行得累,非常口渴,尋找到水源了,但是水是苦的不能喝。我們信徒信主後,以為凡事風順,事事順景,怎料仍然遭到很多不如意的事。我們的主是救贖主,在救贖以先祂是創造的那一位。風調雨順,萬物都有定時是上帝創造的秩序。上帝降雨給義人,也降雨給壞人,我們不可以弄錯這點。以色列人有水飲不得,禍不單行。以色列人到了瑪拉後發怨言,充滿怨氣,上帝明白; 相比他們到了以琳後,他們是怎樣想的? 就是沒有記載,他們沉默,為什麼? 這2個經驗對照是很好的反省。我們人生滿有祝福之時,為什麼不是充滿感恩?

在困境時,我們會多番發怨言,輕易地忘了上主對生死禍福的主權,失去對祂應有的敬畏; 在順境中,也輕易地忘了這原是上主的恩典施予,失去了對祂應有的驚訝讚頌。我們要好好檢視自己,不可以輕易忘記主恩。

       C部分的24-25節上和26節下(醫治水源和醫治的主),我們會經常拿26節的’..因為我─耶和華是醫治你的’作為醫治的經文。26節所說的疾病,是指耶和華降十災予埃及人。第一災為水變血之災,上帝使其不能飲用; 對比不能飲用的水變為能飲用。尼羅河為埃及人的生命之源,但是埃及人悖逆,所以受到上帝懲罰。我們在走天路時跌倒,但上帝會醫治。我們不是要不跌,而是深信主會醫治我們。我在牧會時,看到弟兄姊妹跌倒,但最失望的是他不緊張自己與上帝的關係。

       最後的D部分是上帝會賜下話語和律法醫治我們,教導我們如何愛祂。律例典章都是上帝很好的引導,就像祂賜瑪哪和鵪鶉給以色列人。上帝對我們生命有很好的指引和教導,盼望我們用心聆聽上帝的教導和跟從祂的心意,在生活中好好應用盡力奔走天路,阿們!

彭偉業傳道-「務要牧養」(2025年4月6日)

最近在以馬內利團契查經,分享了彼得前書第五章,那裡指出了一重要主題:「務要牧養」:第二節,「務要牧養在你們中間上帝的群羊,按著上帝旨意照管他們;不是出於勉強,乃是出於甘心;也不是因為貪財,乃是出於樂意;」。彼得藉著經文鼓勵當時在土耳其、小亞細亞的教會,儘管羅馬政府正在逼迫基督徒,甚至情況越來越嚴重,但是彼得依然要求教會領袖堅持照顧看管會眾,在任何情況之下,必須「務要牧養」。

這樣我想起初返教會時候的經歷,當時有一對年青夫婦經常約我吃飯,閒話家常,關心我的日常生活,與我一起祈禱,鼓勵我多靈修,多參與事奉。今天回想起,這對夫婦對我留下美好的見證。這對夫婦並不是帶著事奉崗位的教會領袖,他們關心我是出於甘心樂意,渴望我這位新來的弟兄可以在信仰追求方面成長。

今年我們教會主題:「立己顧人,共建家園」,是需要這樣的生命見證。大家不論是否教會領袖、職員、長執,都願意顧及別人,抽時間與人相處,鼓勵對方投入信仰生活,讓別人與我們建立屬靈親人的關係。若然每人都為「共建家園」出一分力,我們必然會得到美好的果效。

古學賢牧師-「以上帝為樂」(2025年3月30日)

哈巴谷是巴比倫人攻陷猶大國時的先知,他當時一直勸喻百姓悔改歸向上帝,但百姓不肯聽從,導致最後亡國。哈巴谷預知同胞將被巴比倫人屠殺或俘虜,他彷彿親眼目睹,內心非常悲痛。

但當哈巴谷向上帝禱告的時候,他宣認上帝的威榮和能力,思念上帝昔日拯救百姓脫離埃及、經過紅海;哈巴谷因聽見上帝的話語就懼怕戰兢(哈3:2、16節),先知的心靈有著巨大的轉化,他發出信心之歌:「我只可安靜等候災難之日臨到,犯境之民上來。雖然……田地不出糧食,圈中絕了羊,棚內也沒有牛;然而,我要因耶和華歡欣,因救我的上帝喜樂」(哈3:16下-18)。哈巴谷知道,那時,猶大國的財富與人才被擄掠殆盡,餘下的百姓陷入絕境;但一切物質和環境都是身外物,不能奪走上帝所賜藏於心靈深處的喜樂。上帝滿有憐憫,祂必復興自己的百姓,並在巴比倫人身上伸張公義。

詩37:4節,「要以耶和華為樂,祂就將你心裡所求的賜給你」;尼8:10節下,「因靠耶和華而得的喜樂是你們的力量。」弟兄姊妹,願我們一起以上帝為樂,得著祂所賜的力量,奔走前面的路程!

「立己於真道」 古學賢牧師講(2025年3月16日)

經文:來4:12-13

希伯來書3章7節開始,到4章11節,作者引用以色列人的歷史作例證,提到以色列人雖然已經在迦南定居,仍得不到安息;這是因為以色列人硬著心,不聽上帝的話。

.   活潑有功效的真道

幾千年來,聖經受過無數次的挑戰和攻擊;許多遵行聖經的人受到嚴刑逼害,但他們仍然堅守上帝的道。聖經是最經得起考驗的。

截至2024年12月,世界上最暢銷的書:1.《聖經》,超過50億冊;2.《毛主席語錄》,超過 9億冊;3.《哈利波特》,超過 6億冊;4.《新華字典》,約 5.67億冊;5.《雞皮疙瘩》,約 4億冊;6.《雙城記》;超過 2億冊……至於譯本方面,威克理夫國際聯會2024年報告,超過3756種語言已經有聖經譯本。2023年世界上被翻譯為最多語言的書籍:1.《聖經》,3756種語言(2024年);2.《小王子》,380種語言;3.《皮諾丘歷險記》,260種語言;4.《道德經》,250種語言;5.《共產黨宣言》,200種語言;6.《愛麗絲夢遊仙境》,174種語言……

來4:12節上,「上帝的道是活潑的,是有功效的。」活潑,意思是充滿活力,突顯出不是死板呆滯的規條,而是與生活息息相關,歷久常新,適切每一個時代的需要,永不過時。世界上過去的事物差不多都已經衰殘或不存在、過期或失去效用。在某個聚會裡,余德淳博士告訴我們,他在理工大學教輔導時,每個暑假將超過15年的期刊和研究報告丟掉。

來4:12節話,上帝的道第二個特性是有功效的。詩19:7節上,「耶和華的律法全備,能甦醒人心。」當我們的靈性低沉,對屬靈的事麻木的時候,惟有上帝的道能使我們的心靈甦醒。上帝的道可以改變人的生命,使人得著盼望。我們本來對罪的防避意識很低,對上帝漠不關心,甚至公開反對;但上帝的道喚醒我們的良知,打開我們的心眼,叫我們不再被魔鬼欺騙。當我們謙卑領受,上帝的道就在我們生命裡面產生果效。如果沒有聖經真理的提醒,我們的屬靈生命就會愈來愈倒退!唯有聖經真理可以防止我們心靈退化,可以恢復我們心思意念的敏感度。

彼前2:1-2節,「你們……就要愛慕那純淨的靈奶,像才生的嬰孩愛慕奶一樣,叫你們因此漸長,以致得救。」上帝的道就是純淨的靈奶,一直建立我們,叫我們因此可以強壯,有能力抵抗罪惡。例如方文聰弟兄,他今年40歲,曾經吸毒、入黑社會,16歲被判入勞教所。之後他經營黃賭毒等偏門生意,很年輕就賺到很多錢。他開酒吧,又做色情行業的大班。方文聰讀過基督教小學,聽過福音。有一晚,在酒吧裡面,方文聰聽到一把聲音,叫他脫離黑暗世界。他相信是上帝呼喚他,之後他返教會聽道,信主之後7年內將黃賭毒完全戒除。後來方文聰蒙召作傳道,他用了8年時間讀神學。他創辦了玻璃海樂團,以聖經取材創作敬拜歌曲,深受歡迎。

.   顯明本相的真道

來4:12節下,作者形容上帝的道比兩刃的劍更鋒利;弗6:17節告訴我們,上帝的道是聖靈的寶劍。來4:12節不是說上帝要將我們的「靈」與「魂」、「骨髓」與「骨節」分開,而是以醫學的術語,來形容上帝的道有極之強的穿透力。上帝的話勝過最先進的儀器,能夠顯出我們身心靈各樣的疾病。今日有AI人工智能、尖端科技和大量學術研究,可惜不單沒有將人類的道德水平提升,相反地,人類已經去到一個道德與人格破產的時代。來4:12節,「連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上帝的道要將我們心裡面的感覺和動機,統統整頓妥當。真理使我們得到自由,將我們從內心的監獄裡面釋放出來。

來4:13節,我們所行的每一件事都呈現在上帝面前,人以為最秘密的事都瞞不過祂雙眼。啓1:14節形容耶穌基督的「眼目如同火焰」,我們一切的光景,祂都看得清清楚楚。「那與我們有關係的主」,原文可譯作「那位我們要向祂交帳的主」,審判我們的標準正是聖經!在人面前,我們可以穿著服飾來掩飾自己,但在上帝面前,我們無所遁形,要一五一十承擔自己所做過的一切。

許多信徒心想:「我對真理的認識,都吸收了不少,應該都夠了!」但請大家留意,無論你是少年人、成年人,或長者,每個人的生命都還有很多栽種的空間;你將上帝的話不斷加添在你心裡,除了更新你的心靈之外,還能強化你的生命,直到見主的面。因為當你願意接受上帝的話進入你裡面,真理就會更新你的生命。所以每個人都需要在真理上繼續建立自己,你要認識與經歷上帝的道,你的生命才可以愈來愈像主耶穌。

. 以真道建立自己

今日很少基督徒仔細研究聖經,他們的思想充滿世俗的價值觀;但我們應該有耶穌基督的心思,而這種心思乃是由聖經的真理慢慢建立起來的。請大家每日減少上網、看電視和追劇的時間,要有穩定的靈修與讀經生活。讀經是要用上帝的話來到沖淡世俗的污染,洗滌我們的心靈,使我們可以依循上帝的話而生活。我亦鼓勵大家養成「自己去退修」的文化,藉著默想上帝的話、安靜敬拜,使事奉蒙上帝喜悅,重新得力。弟兄姊妹也可以分享大家在上帝話語或靈修裡的得著,發揮互相關顧的作用。

很多人說:「生活這麼不容易,我們不用人幫已經好了,沒想過要去關顧其他人!」但請你認真記著:當上帝的說話在你生命裡面發生功效,你就不單可以建立自己,還有能力和感動去關顧其他人。申8:3節下,「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耶和華口裡所出的一切話。」上帝的話使我們得堅固,重新得力,軟弱變為剛強。

求主賜福我們閩南堂,人人喜愛研讀聖經,渴慕親近主,用上帝的話建立自己的生命。

彭偉業傳道-「真自由」(2025年3月23日)

現代人講求自由,自己喜歡做什麼就做什麼,不想別人管束,厭倦社會制度以及道德觀念的限制。眾多電視廣告也鼓吹這種個人主義,把「想做就去做」這種思想解放觀念放置在我們的心裏,甚至影響著我們年青的下一代。

說到自由,我們要思想基督信仰如何理解「真自由」。哥林多前書九章19節:「我雖是自由的,無人轄管;然而我甘心作了眾人的僕人,為要多得人。」聖經所講的自由,並不是指沒有約束和隨便的生活。保羅形容自由是不再做罪的奴僕,卻成為了上帝的奴僕(羅 6:12)。「真自由」是我們藉著倚靠主來生活,讓主帶領我們如何活出每一天,接受主的教導和祂話語的約束,以至我們可以過聖潔的生活,脫離罪的枷鎖,成為一個真正自由的人。我們為了愛,為了更崇高的使命,甘心放下自己「任意而行」的權利,順從真理的指引,所以保羅說成為了眾人的僕人。這是「真自由」的真諦。

要知道,「任意而行」容易變成「任意妄為」,在罪的邊緣裏徘徊穿梭,永遠無法脫離罪的捆綁和鉗制。事實上,在基督話語裏生活的人,才是真正自由的人。願意我們都成為真正自由的人,將來在上帝的國度裏,無愧地與主相遇、相親。

「凡事長進共建賜福花園」 彭偉業傳道講(2025年3月9日)

經文:歷代志上16:1-15

上次與大家分享了大衛搬運約櫃回耶路撒冷時,遇到烏撒被上帝擊殺的事件,今次將會講述大衛知道自己犯錯之後,如何為上帝獻上最真誠的敬拜。聖經記載了以色列人朝拜上帝的內容,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方面向君王呈獻自己,另一方面從君王哪裏得到領受。首先以色列人重視呈獻音樂,以色列人載歌載舞,呈獻了一場大匯演,來表達歡樂的氣氛,並且帶有敬畏的心情。

一、獻上貢物

16章1節提到兩種獻祭,燔祭和平安祭。燔祭是要將自己完全獻上,用動物祭牲來代表自己。平安祭象徵與上帝重新和好,以及感恩、還願或自願奉獻,獻祭部分祭牲,剩下部分由獻祭者和家人分享,作為與上帝同享的筵席。敬拜上帝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帶著禮物來到上帝面前獻給上帝。這與「消費文化」和「個人主義」的崇拜觀念截然不同。我們要用一種「獻祭」的概念去思想崇拜。

第四節提到三種事奉(獻祭)「頌揚,稱謝,讚美」。「頌揚」意思是記憶、回顧、複述,「頌揚」上帝就是複述祂的作為,祂對屬於祂子民的拯救行動。我們來到上帝面前「頌揚」,獻上我們禱告的祭,祈求上帝記念我們,承認自己的不足和缺乏,表達全然倚靠的心態,也是敬拜者應有的心態。「稱謝」意思是「承認」,「承認」上帝的偉大和信實,進一步將這些經歷轉化為「感恩或者稱謝」,獻上感恩祭。「讚美」涉及讚美耶和華的本性和作為,要高舉祂,高舉上帝的作為、特性、好處,並且公開的表達出來。敬拜就是在崇拜中獻上這三項獻祭,我們要留意所揀選的詩歌的內容有沒有幫助弟兄姊妹做到這三方面的獻祭。

二、集體意義

崇拜具備很重要的集體意義。第二節,大衛將約櫃迎入耶路撒冷後,先獻上燔祭和平安祭,接著以「祝福」作為整個敬拜行動的高潮。祝福對象是「全體百姓」,這樣強調敬拜的終極目標是上帝的子民一同領受應許。今天崇拜完結時,牧師祝福給予會眾,宣告教會是「蒙福的群體」,是群體合一的見證。

第三節,大衛向群眾分享獻祭完成所剩下的食物,這個「集體分享」的概念很重要。就好像教會舉辦愛筵,有種「肢體間的合一與分享」屬靈含義。第15節,分餅記念「上帝與祂子民的約」。今天,我們透過守聖餐這集體行動,記念新「約」。

聖餐在某種意義上是重複耶穌基督的獻祭,表明我們是靠著祂為我們獻上的祭,來到上帝面前;同飲聖餐的杯,是為耶穌與我們立「約」的血。聖餐就像一項獻祭儀式,有集體行動的意義。

不單止祝福和分餅,從第七節開始,經文是以詩歌的形式,傳揚上帝的作為,記念祂奇妙的事。這些詩歌的作用,也是屬於集體行動的多種形式,一起宣讀上帝的話語、教導和談論。崇拜中的讀經和講道,也是重新講述上帝作為的集體行動。

敬拜是一個集體行動,敬拜不是一個人的事。從聖經裏的教導得知,教會崇拜其實是一種集體獻祭的時刻。我們是同一個「約」之下的群體,在上帝的話語中,我們來到大君王面前領受祂所賜的福氣,一起集體地記念祂的作為。

我們應要存著敬畏的心,反省自己用什麼心態來到上帝面前,祈求這位大君王的恩典,祈求祂接納我們,悅納我們獻上的祭。這才是真正的敬拜。

古學賢牧師-「成為環境的守護者」(2025年3月16日)

日前到外地旅遊觀光,在某景點看到一句標語:「每天為環境做一個貢獻」,即時給自己一個很大的鼓舞:自問確實每天為環境做了些貢獻!多年前我和太太已實行垃圾分類;另外,自2024年2月開始,我們更將家中生果及蔬菜的渣滓、廚餘、一切可磨碎的食材,放在打磨機裏化為糊狀,然後沖入廁所。算起來,我們為堆填區減少了相當多垃圾。

假設上帝將一萬億港元交給全港基督徒管理,相信眾教會即時召開大會,商量如何成為忠心的託管人,善用這筆財富。請問你有沒有留意,詩24:1節:「地和其中所充滿的,世界和住在其間的,都屬耶和華」,而上帝將治理這地、管理各樣活物的責任交託給我們(創1:18節)?這裡的「管理」是指照顧和守護,但人類失責,造成環境破壞及污染、生態危機、氣候不穩、全球暖化、南北極冰雪融化、生態受到危害……現時大地正在呻吟,「一切受造之物一同歎息、勞苦」(羅8:22節)。

各位天父所愛的兒女,既然我們已蒙委派作大地的受託者,天父上帝是主人,你預備好成為一位環境的貢獻者和守護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