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經文:希伯來書6:1節
如何活出敬虔路?「我們應當離開基督道理的開端,竭力進到完全的地步」(來6:1),第一是離開開端,第二是進到完全。基督道理的開端是從耶穌基督得來的新生命,靈命成長的第一步是成為上帝的兒女。開端是指聖經的好消息,「凡接待祂的,就是信祂名的人,祂就賜他們權柄作上帝的兒女。」(約1:12),接待即接受。信耶穌指的是耶穌送我們一份永生禮物,我們伸手接受,就可以得到永生,成為上帝的兒女,成為耶穌家裡的一份子。
我們如何知道自己有生命?這可從生物的七個特徵得知,即活動能力、排泄能力、呼吸能力、繁殖能力、反應能力、吸收營養和成長。真正的基督徒也是如此,擁有七個特徵:禱告(屬靈呼吸)、讀經裝備(吸收營養)、受感(對上帝的道的反應)、行道(活動)、更新(排泄、除去老我)、長大(成長)、結果(繁殖、傳福音)。如何活出這七個特徵,並愈來愈強?
靈命成長的第二步是離開開端。不是只停留在得救,信耶穌後如沒有好好結果子,進入天國後也得不到稱讚和賞賜。彼前2:1-2「要愛慕那純淨的靈奶」,如嬰孩一樣,「因此漸長、以致得救」。有基督徒稱昨天讀了聖經,今天就忘記;上星期聽了道,今星期就忘記,但這些道也會化作生命影響我們,有需要時聖經的話會幫助我們。我們每天讀經和祈禱,就會天天成長,離開基督道理的開端。
靈命成長的第三步是進到完全。要達到成熟的地步,包括決志信耶穌、接受水禮、追求成長、參與事奉和多結聖靈果子、領人歸主。有次夏令會講道後,有位基督徒老師送我去乘車。那位老師告訴我三十多年前的一個福音營,我為他/她決志信主祈禱,後來老師讀完大學後來到這所學校教書,並負責這個福音營,領學生歸主。我聽後感到很輕鬆和開心,三十多年前領人歸主是我所結的福音果子,現在那位老師長大成人,也在結福音果子,這事奉的果效是多麼的大。
靈命成長有三大方向:個人追求,包括讀聖經祈禱、閱讀屬靈書籍;參加小組,包括查經、禱告、靈修、佈道等小組;參與教會聚會。教會聚會幫助我們達成基督徒六個生命的特質:敬拜、禱告、傳福音的使命、相交、裝備和事奉。但今天教會面對很大的挑戰,自從有網絡後,有人認為不需回教會聽道,在家崇拜也可獲取知識,但教會不是知識傳遞的地方,而是基督徒聚集得牧養的地方。上帝整個救贖的中心是設立教會,神學院等機構都是輔助教會完成使命,所以教會的牧者是按時候餵養基督徒屬靈的需要。基督徒在這裡學習相愛、接納、支援和代禱,在家聽道不會學習到接納、包容和饒恕人,沒有辦法實踐並活出信仰,沒有機會與人建立關係和事奉。讓「離開基督道理的開端,竭力進到完全的地步」成為我們的心志。
講經文:羅1:16節
10月8日教會舉辦85週年堂慶佈道會,求上帝幫助我們邀請親友來聽福音,願每一位弟兄姊妹都結出福音的果子。
一、 你以福音為恥嗎?
羅1:16節,為甚麼保羅會說「我不以福音為恥」呢?福音的中心是耶穌基督,祂降生在馬棚,是卑微木匠的兒子,成長於不見經傳的拿撒勒。主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這是羅馬人給囚犯最殘忍、最羞恥的刑罰。所以主耶穌的生平一點不光彩,連自己的同胞都看不起祂,更何況外邦人呢?保羅每次傳福音都受羞辱,福音在何處被傳揚,他就在何處受逼迫和敵視。時至今日,仍有人將福音看為可恥的,他們說:「現在是科技時代,人工智能已經面世,你們還講這古老的信息,真是落伍!」你和朋友談股市、財經、世界局勢、科學等,你覺得自己很有見識;但當你向人講主耶穌,就立刻感到羞恥,這是絕對不妥當的。魔鬼會將「以福音為恥」的感覺放在我們裏面,所以我們一定要擺脫這種感覺。主耶穌捨身代贖,使罪人同上帝和好,我們怎能以福音為恥?可惜,大部分基督徒在傳福音的事上沒有準備,甚至有人一生都沒有講過一次福音。
二、 誰需要福音?
羅1:16節,「上帝的大能」是「拯救」的能力,將人從罪的權勢裡釋放出來。常有人說:「甚麼信仰都沒有分別,都是導人向善的。」其實說這話的人不明白福音。這寶貴的福音是出於上帝所賞賜的,福音的內容包括了:1)每一個人都有罪,因著罪,人落在上帝的忿怒同審判之下;2)主耶穌為你而死,並且在第三天復活;3)只要悔改接受主耶穌,你就可以得救。全球人類教育的水平雖然上升了,但改善社會道德的能力卻沒有增加。因為罪只能毀滅人的生命,唯獨福音有拯救人的能力。今日的人需要相信主耶穌。「相信」主耶穌包含:1)明白主耶穌就是道成肉身的上帝,並且成就救恩;2)堅信主耶穌的死與復活,是得救的唯一途徑;3)依靠主耶穌,完全將自己交託給祂。耶穌基督是罪人唯一的救主,人要承認自己是一個無力自救的人,這是人在上帝面前蒙恩唯一的條件!我們要專心傳福音,使人得救不在乎我們的智慧和能力,而在於福音的大能,這福音本身就是上帝的能力。
三、 你有沒有欠債?
羅1:14-15節,保羅從上帝領受了向外邦人傳福音的任務,他若不盡力去傳,就是虧欠了上帝!欠債必須償還,這個感覺就成為保羅一生盡忠傳福音的動力。你若沒有傳福音給人,是因為你從來沒有欠債的感覺。保羅沒有借貸卻覺得自己是欠債的人,這心態促使他屬靈生命長進,亦是一個基督徒結果子的基礎。歷世歷代以來,有千千萬萬的基督徒甘願離鄉別井,甚至為主殉道。在1842年,雅裨理牧師這位三十多歲的醫生,從美國到廈門鼓浪嶼。若果不是有宣教士來福建成立閩南教會,今日我們閩南堂就未必有85週年歷史。若果不是有許多基督徒為主做見證,努力的傳福音,你和我就沒有機會得到救恩。所以,不只是保羅,我們每一個人在福音上,都欠了上帝與人的債。
講經文:路加福音15:11-:32節
恩師常言:「比喻須留意共通點和對比」,路加福音第十五章就是典型例子。
共通點
11節原文的連接詞將三個比喻串連起來,共通點皆與「失去甚麼?」有關,讀完失羊、失錢,自然會問第三個故事中失了什麼?是人或兒子?如果將故事獨立看待,很容易誤會主角是浪子,但三個扣連起來,失物的主人(父親)才是主角。接著看失物比例,失羊(一百失一),失錢(十失一),比喻中的父親到底失去了多少個兒子?一個還是全失?
對比
前兩個比喻明確表達「丟失」,唯獨第三個比喻無提及父親「失」了兒子。假如認定故事主角是父親,引發思考到底父親何時失去兒子?可能性如下:一. 小兒子要求分家產的時刻(當父親死了);二. 小兒子決定踏出離家這一步;三. 小兒子的內心的獨白不把自己當兒子的一刻(19節)對比18-19與21-22節,原文突顯出小兒子那番久經排練,認罪懺悔的說辭根本沒來得及說完最後那句(把我當作一個雇工吧),已被父親吩咐僕人的話打斷。父親定意將他當兒子看待,原文連接詞「向著」突顯父親轉身轉向僕人的動作,兒子與雇工是兩碼子的事,父親以行動拒絕了他把自己當雇工看待的想法。
正當以為故事已大團圓結局,事情卻未完,大兒子的情節佔據8節篇幅不容忽視。大兒子的反應看似人之常情,他以接連兩次「沒有」義正嚴詞地表達出對現況及父親不滿。他辛勞殷勤,父親卻沒有為他做任何事;相反,小兒子沒有為家裡做任何事,反倒有肥牛犢吃。原文「服待」一詞與22及26節中的「僕人」字根相同,原來大兒子盡忠職守任勞任怨,竟一直把自己當成僕人!父親看似問非所答,實則回應:「兒啊!我可從來沒有把你當僕人!」父親既不准小兒子當雇工,同時亦不准大兒子把自己當僕人。筵席是失物物主慶祝自己失而復得的歡喜,並非對小兒子的獎勵。
經文中小兒子未曾稱呼那地方作「家」,他只是「到父親那裡」。大兒子一直身在家,心卻從未把那裡當成家。原來父親兩個兒子都失去了!今天的你正在什麼景況?像小兒子般無顏面見父親,自覺不配當神的兒女?請相信慈愛天父,衪渴望你醒悟自己是有家可歸的。還是像大兒子?你的盡心盡力只是想搏得父親歡心換取獎勵?請相信天父的愛無條件,無前提,衪愛我們到底,不在乎你有多少功績。不像之前的大團圓結局,留下一幅圖畫讓讀者想像:天父張開著雙手發出邀請,衪在等待我們作出選擇,你是否願意回家?
經文:以西結書2:1-3:3節
以西結書的主要內容是講述耶路撒冷第一批被巴比倫攻陷後,巴比倫把該國的精英和有權力人士擄到巴比倫去,而先知以西結被耶和華呼召去服侍這班被擄之人。在世人的眼光裡,每個不同的職位都有著其角色和任務,世人都希望從擔任不同職位和崗位的人身上得到不同東西,例如我們期待從醫生得到醫治、從教師身上得到知識等等,以西結書就是想表達上帝想我們為祂做些甚麼,以祂為中心。
在第二章1-2節中,講述上帝對以西結說話。當時以西結與上帝對話時,是俯伏在地的,而上帝的靈就進入叫他起來。在第一章提到的四活物異象中,四活物是指有四個不同的頭和翅膀長在不同方向中,包括獅子、牛、人、鷹。四活物代表著上帝的靈,在四邊有不同的輪子,可以向四個不同方向行走,代表上帝的靈可以隨處遊走,進入不同的人中。當上帝的靈進入以西結後,他就可以起來和上帝說話。我們和上帝的溝通其實都是如此,是雙向和需要付上代價的。上帝希望人事奉祂;同樣地,我們也要依靠上帝面對我們生活上和不同環境時的衝擊。 我們進入到不明朗和不如意的環境時,要知道上帝與我們一起和怎樣靠著上帝去面對和跨過這些危難和處境。
在第二章3-4節中,提到有關以西結需要服侍的對象。我們今天在教會會遇到很多麻煩的人,他們自以為是、驕傲,不能接受其他人的意見。同樣地,以西結當時要服侍的是有權勢的猶太人,當中有君王、長官等等。以西結需要去服侍這些人,但未必知道要怎樣面對這些群眾。上帝希望以西結透過自己的說話,向這些人表達他們的所作所為是悖逆了上帝。這些人目中無上帝、心裡剛硬和不知羞恥。我們有時希望透過自己改變人,但其實改變人的是上帝。上帝亦提醒以西結需要有心裡準備去面對這些人。在面對危難,不如意的環境時,我們會沒有勇氣,其實以西結都是一樣。上帝希望以西結可以從中幫助他們改變。我們要明白到,事奉的焦點是上帝,是上帝想我們為祂做些甚麼,而不是被服侍的對象。而面對不佳的環境時,上帝想我們做些甚麼,這才是最重要的。
在6-7節中,提到先知需要知道自己的本份。這裡是一個好的提醒,我們在事奉中只有做好自己本份,而不是討好其他人。在事奉當中,我們要看到上帝的需要,而不是想著去討好、改變身邊的環境和人。如果我們看不到上帝的需要,那為甚麼我們要求上帝看到我們的需要呢?在接著的8-10節,上帝給以西結的第一個考驗是吃了寫著哀號、歎息、悲痛的書卷。我們可能會覺得是一個很大的考驗,但正正我們是要聽從上帝的吩咐,信服上帝的帶領和教導。
在第3章1-3節中,我們可以看到以西結吃了這些很壞的書卷。為什麼上帝要以西結去吃這些寫著哀號、歎息、悲痛的書卷? 因為當他吃了之後,他就體會到這些哀號、不如意環境下的艱苦和悲痛。有了這些慘淡的經歷和考驗後,先知以西結才可以有所體會,去教導這些悖逆的人。在面對惡人時,無可否認地我們是會受到他們的挑戰。我們需要更好的裝備和壯大自己,決不可以被這些人所挑剔。而當以西結吃了這些書卷後,他覺得其甜如蜜。這個從心發出的甜蜜是信服上帝後的感覺。在艱難時得到上帝的保守和帶領,一路與神同行,這種感覺就像吃了蜜一樣,心裡覺得非常甘甜。
在今天,我們在面對環境不好、不如意、自己不想面對的景況時,我們應該怎樣做呢?我們應學像以西結一樣,順服上帝的旨意,看到上帝的需要,在事奉中以上帝為首,不是以自己和被服侍的人為首。盼望我們能夠認清信仰的焦點,依靠上帝的教導和帶領渡過每一天,阿們!
經文:提摩太後書4:6-8節
如果人生是打仗,要好好裝備自己,在真道上要穿上救恩全副軍裝。德蘭修女的墓碑上引用「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我們彼此相愛,眾人通過我們見到基督。我們所紀念的是這些人對其他人帶來的影響,要重新思考走盡人生後,如何總結一生?
提後 4:7總結保羅的一生,他知道自己快要殉道,「我現在被澆奠,我離世的時候到了。」(提後 4:6)「離世」是起錨啟航到永恆,他清楚知道時候到了。民數記中有素祭、平安祭,將動物獻祭,獻祭的鮮血代表救恩,「澆奠」指保羅預知自己將被斬首。「離世」的希臘文後來演變成英文是analysis (分析),即鬆開、解放。有些人會疾病纏身、情緒困擾,但人到生命終結時會放下勞苦重擔。保羅通過回望自己人生的三件事勉勵我們:
「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保羅講他已打過了仗,打過不代表一定贏,沒有永遠贏的仗。人生中是否一定要贏?最重要的是已經打過了,當中包括有輸有贏,也包括經歷痛苦,有甜酸苦辣。
「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不論是否喜歡那條道路,上帝已把我們放在其中,只能走完路,如保羅沒有做逃兵。為了令身體強壯,這些年我堅持跑馬拉松和行山。我每年都有參加毅行,要求48小時內走完100公里,雖成績不是很好,也試過3年因體力不支而被迫離場。但無論結果如何,我都盡力去行,人生就像馬拉松。
「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在這真道上有魔鬼撒旦的引誘,耶穌用聖經的話擊退魔鬼撒旦的試探,但魔鬼撒旦只是暫時離開。有時我們會用世界的方法解決問題,信仰上要持守真道,否則做錯一件事會一生愧疚。面對充滿試探的環境,要不斷祈禱,不要把自己落在受試探的地方,如保羅教導要避開情慾。
在很多年後,我們回望過去,希望自己成為一個甚麼人?有位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鲁克在自傳中提出一個問題:當你50歲時,你想人記起你甚麼?他的目標是幫助一些人能夠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這樣才被人銘記。他在自傳中也提到另一個人物,早一代的傑出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得,他所提出的觀念也影響今天。當他60歲時,他希望「培養幾個傑出學生成為一流的經濟學家」,他想成為一個有影響力的人。我們要轉換態度去看自己人生,動力在於保羅所講的「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提後 4:8),從地上連結到永恆。耶穌面對十字架,對自己的總結是「我在地上已經榮耀你,你所託付我的事,我已成全了。」(約 17:4 ) 祂已經盡力而為,今生無悔,完成上帝所交託的事。
我們懷著感恩的心來迎接教會創會第85週年,這85年來教會經歷上帝數之不盡的恩典。這幾十年來香港經歷無數的變幻,也為香港基督教帶來不少挑戰,然而我們教會依然能夠經歷風風雨雨而屹立之今,這必定是上帝的恩典和憐憫。在這些恩典和憐憫的背後,我們要意識到在我們生命裏,需要有一必要的生命特徵,才可以讓我們教會屹立不倒,甚至繼續將基督使命發揚光大。
這重要的元素就是「專心跟從」。感謝張福民牧師在上週日為我們證道,引用了約書亞記14章6至14節的經文。這段經文是講述當約書亞預備帶領以色列民攻入迦南地之前,他與迦勒說及分地的處理安排。迦勒闡述自己的生命歷程,他一生「專心跟從」耶和華上帝,直至他當時85歲,他仍然相信上帝會帶領他攻入迦南,奪取上帝曾經應許給予他之地。無論他當年做探子,或者在曠野生活40年,又或者將要披荊斬棘,與迦南人決戰,在任何處境他只專心做一件事,就是「專心跟從」耶和華上帝。這種順服、專注,是他能夠以上帝的視角去看見別人沒法看見的東西,那就是上帝的信實。
弟兄姊妹,教會85週年給了我們什麼提醒?在我們同心慶祝的同時,我們也需要檢視自己的生命質素,能否學效迦勒專心跟從上帝的意志和決心,要知道這種生命素才是令教會在時代變遷的同時而屹立不倒的真正原因。
有一個故事,說有基督徒被天使提到天上,看見有許多住處,其中有大豪宅,也有小房子。每個房屋門前都寫著屋主的名字,有些是他認識的信徒、傳道、牧師和長執。他來到一個榮耀輝煌的大宅門前,其上的名字是他從沒聽過的。他問天使:「請問這房子的屋主是誰?」天使說:「就是那奉獻兩個小錢的寡婦。」
窮寡婦奉獻的事記在可12:41-44節,那時主耶穌明知自己幾日後便要被釘在十字架上。祂在聖殿裡,「對銀庫坐著,看眾人怎樣投錢入庫」。主耶穌絕對不是無事可做而打發時間,祂要藉著眾人怎樣奉獻,來教導門徒有關奉獻的真理。在那時代,聖殿銀庫有13個奉獻箱,狀如喇叭,「有好些財主往裡投了若干的錢」。當銀錢落下時,發出又大又清脆的響聲,眾人都被吸引而行注目禮。「有一個窮寡婦來,往裡投了兩個小錢」,發出的聲音極微小,卻引起主耶穌的注意。當寡婦離開以後,主耶穌召門徒來,說:「這窮寡婦投入庫裡的,比眾人所投的更多。她是自己不足,把她一切養生的都投上了。」也許這婦人在離世以前,還不知道自己所奉獻的兩個小錢,竟然蒙主耶穌如此悅納,並且在這二千多年來傳頌在信徒的耳中。
弟兄姊妹,你試過在失業時、退休後、經濟拮据時,仍然樂意奉獻嗎?
馬太福音7章21至23節:「凡稱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進天國;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當那日必有許多人對我說:『主啊,主啊,我們不是奉你的名傳道,奉你的名趕鬼,奉你的名行許多異能嗎?』我就明明地告訴他們說:『我從來不認識你們,你們這些作惡的人,離開我去吧!』」
上主日岑兆麟博士引用了這段經文,提醒我們要做真正的門徒,以致將來面見主的時候,主接納我們進到天國裏。主耶穌說明:唯獨進行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當我們得到這段經文的提醒時,或也需要了解為何主耶穌當時會這樣說。
當時稱呼耶穌為「主呀!主呀!」的人,不一定了解耶穌的神聖屬性:主耶穌與上帝的大能相連,以及與上帝父子之關係。他們稱呼主耶穌為「主」,可能只因懷有尊敬之意,因為他們知道耶穌能夠行神蹟。有一些稱呼主耶穌「主呀!主呀!」的假門徒,並沒有打算真正效法耶穌,也不知道自己說這話的意思。口裏承認耶穌是主,卻可以掩飾心裏未曾真實悔改。因此耶穌說,只有哪些「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天國。
初期教會常常面對不同異端的入侵,假先知挑戰教會的基督信仰,聖經作者期望福音書讀者對福音信仰有好的掌握,在登山寶訓的最後教導中提出這要點,讓讀者好好反思。今天我們同樣要小心異端思想的入侵,什麼是異端思想?就是那些要我們「不去遵行天父旨意」的思維,例如論斷別人、排斥異己、放棄窄門、選擇性執行上帝話語等等。主耶穌的真門徒,是能夠結出好果子的。弟兄姊妹,共勉之!
徒16:12-15節記載了腓立比教會的開始:保羅宣教來到腓立比,到了河邊,知道那裡有一個禱告的地方,就坐下對那聚會的婦女講道。有一個賣紫色布疋的婦人,名叫呂底亞,素來敬拜上帝。她留心聽保羅所講的話,就信了主耶穌,又帶領她全家一起受洗。河邊那禱告的地方就成為耶穌基督福音的據點,而弟兄姊妹也常到呂底亞家中聚集(徒16:40節)。感謝上帝,腓立比教會就在這大城市的一個小角落漸漸成長。
後來,保羅寫信給腓立比教會,說:「每逢為你們眾人祈求的時候,常是歡歡喜喜的祈求。因為從頭一天直到如今,你們是同心合意的興旺福音」(腓1:4-5節)。「興旺」是當時行船的人常用的詞彙,意思是「乘風破浪,向著目標前進」。興旺福音不單指人數增長,更是說到在極其困難的環境下,仍堅持宣揚主的福音。
如今我們正在籌備佈道會,弟兄姊妹也為福音齊心努力。有肢體獻上時間和恩賜,在各崗位上分工合作;有不少肢體努力邀請家人、親友、同學和同事赴會;而全教會多次以禱告托著佈道會的籌備工作。保羅在林前9:16節說:「若不傳福音,我便有禍了」。保羅這句話值得我們深切反思!因為這是關乎我們身邊每一個未信者得享永生或受永刑。上帝吩咐我們去傳福音,我們當甘心順服,竭力討祂喜悅。有人說:「我未能邀請親友出席佈道會,我不用來了。」在此我呼籲弟兄姊妹人人出席,一同以祈禱唱詩來見證上帝奇妙的大愛!當講員呼召的時候,我們也可鼓勵身邊的新朋友起來決志。盼望大家一起同心合意興旺福音。
上主日的證道宣講講述了老底嘉教會的「不冷不熱」的問題(可參考今期週刊的講道撮要),這教會受到耶穌基督嚴厲的責備。之後有弟兄姊妹問,既然耶穌會責備祂的教會,那麼有沒有教會耶穌不會責備,並且讚賞呢?事實上是有的,在啟示錄給予非拉鐵非教會的信中(啟三7-13),找不到耶穌對這教會有不滿的地方,卻看到耶穌為著這教會對信仰的堅守,給予高度的肯定和鼓勵。
「我知道你的行為,你略有一點力量,也曾遵守我的道,沒有棄絕我的名。看哪,我在你面前給你一個敞開的門,是無人能關的。那撒但一會的,自稱是猶太人,其實不是猶太人,乃是說謊話的,我要使他們來,在你腳前下拜,也使他們知道我是已經愛你了。」(啟三8-9)
耶穌知道菲拉鐵非教會一向忠心,守住祂的道,沒有背起祂的名,即使他們已經受過一些迫害,他們依然勇敢走過這條信仰之路。那些自稱為真猶太人,被耶穌否定他們的身份。只有追隨主耶穌的人,才是真猶太人,真正得到主耶穌的愛,得著終極盼望的應許。耶穌要讓人知道,堅守主道的人,最終會獲得主的終極賞賜。
這些年來教會具有不少變化,整個香港基督教的生態也在改變和調整當中,當有人問及我們應該如何應對?我回應:「堅守主道,無論情況幾艱難,專注竭力做主喜悅的事。」堅持到底,直到「得勝」之日,主耶穌也會讓世人知道祂是愛我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