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admin 的所有文章

彭偉業傳道- 「信仰不只講感覺」(2018年7月8日)

        不少朋友信主之後,在屬靈生命上停滯不前,不明白為何要在信仰上持續地追求,也不太明白返教會參與崇拜、團契的目的和意義。出現這個現象,有很大的可能是這些信徒的「信仰」,還是停留在感覺的階段,仍然受個人感覺主宰,暫時未能與上帝建立親密的關係。

        要真正地明白信仰的核心,我們必須跨越「感覺信仰」的階段,在聖經和神學上扎根,在我們對上帝感性認知的基礎上,加入理性的思考,用理性去強化我們對三一上帝的認知。那麼,我們就會明白具有信仰的生命,對我們來說是實在太重要了,我們就不會再願意放棄每次到教會聚會的機會,每一次的崇拜,每一次在上帝話語上的學習,每一次願意敞開心靈去讚美主,這些對我們來說都是生命的首要。新一季成青、大專主日學課程「信仰不只講感覺」,希望能幫助大家更加明白信仰,讓我們一同學習,彼此激勵,萬勿錯過!

「與主常同在的經歷」羅錫為牧師講、吳家通弟兄記 ( 2018年7月1日)

經文:「約翰福音15:1-8

為何葡萄樹結枝子,也結了枯枝呢? 馬太福音中就用了麥田有裨子作了比喻,魔鬼會在夜間播了裨子,讓田裡的麥子間也多了裨子。僕人在糾結是否拔掉它們時,幸好主人提醒容許它們繼續生長,因為在收割時稗子必定被拔出來。這個比喻正正與十二門徒中的猶大不謀而合。所以,教會有假教師、假先知、偽信徒, 同樣牧師、執事、基督徒一樣會犯罪,只要抵受不住魔鬼的試探就會墮落,在世俗間並不出奇。我們不要說牧師和執事頭上有光圈,因答案是「沒有」。

我們很清楚猶大就是那被修剪的枝子,猶大出賣主,主早就知道。在主餐時猶大受了那點餅以後立刻出去,那時候是夜間了,別的門徒也不為意,認為猶大是管理錢財之人外出購物也不為奇,誰不知他是出賣主。離開主餐桌等同於離開門徒的團契,也從此與基督和門徒團契互不相屬。或許我們必須了解領主餐的意義,其實葡萄樹正是象徵主餐。聖餐絕不是魔術,是象徵與主同在; 而葡萄樹與枝子汁液交流,相連合也象徵 「主常在我裏,我常在主裏」。當我們領受主餐時,更必須分辨這是基督的身體,認同將自己的身體獻上當作活祭。反之,若不分辦主的身體,就是白領了聖餐了。

猶大「出賣」基督的身體就是「消費」基督的身體。貪念是魔鬼給了猶大最大的引誘,使他只聽見「這是我的身體」而聽不到「為你而捨」,最終令他「受」而不「施」。這樣的歪念,加上公家的錢包放在他手中,他便不肯賙濟,他把錢據為己有。同一情況,如果丈夫把妻子的身體視為「我的」,卻不肯像基督為教會捨身一樣,把自己的身體也交給妻子,丈夫只是「消費」妻子的身體,沒有愛,只有慾念。故此,猶大是反面教材,亦是基督身體的消費者時至今天,領主餐才是操練和實踐基督身體 —「真葡萄樹」。

千萬不要消費教會,必須恪守基督徒的本分。曾得知一位弟兄認為自己不受教會關心,所以他決定每一個月到訪一間教會去,若到訪之地沒得到關心便離開到另一教會去,這樣的他不停去了很多的教會。直至一次他到了另一所教會直到第四個星期,他切切的祈禱把事情與上主說了,這時有一位弟兄拍了他的肩膊示好,他非常興奮認為上主聽到自己的禱告,亦告訴那弟兄,自己已經到了這教會聽道有四週了。然而,那位弟兄對他說:「我是第一次到這教會的!」或者你會說這個結果有點奇怪,但同時也告訴我們當真葡萄樹結了枝子時,我們絕不成枯枝,也不接受魔鬼的引誘。真心的對待配偶﹑真心的對待教會﹑也真心的對待基督的身體,才是真基督徒。

「專心跟從」彭偉業傳道講 ( 2017年10月1日)

經文:約書亞記14:6-14節                                                                          

    對於一個專業的運動員來說,他最重要的責任,就是要專心地跟從教練的指示。運動員每日都會接受重覆同艱苦的訓練,他們知道只有專心跟從教練的指示,才是得到好成績的唯一方法。這種專心跟從的心志,在聖經內也可找得到,就是今日經文裡面所講的迦勒。

    指出迦勒「專心跟從耶和華」的經文,在這段的經文裡面一共出現了三次,第8、9、14節。因著聖經的口傳文化,好多時一些重點會在經文內重覆。因此,「專心跟從耶和華」就是這一段經文要帶出的重點。另外,在民数記十四24和申命記一36,記載了耶和華同樣地這樣讚揚迦勒。可見迦勒的「專心跟從上帝」的生命素質,在聖經內是非常受到重視。

    當一個人決心要跟從上帝的時候,就會對上帝作出了生命的回應。我們從迦勒的身上看到,因為他專心跟從上帝,他對上帝作出了兩個生命的回應:

  1. 不懼困難、艱辛地跟從

    在6-8節的描述裡面看到,當年摩西派出去窺探迦南的12位探子,其中十個,都被身材魁梧的亞衲族人和堅固的城牆所嚇怕。只有迦勒同約書亞堅持攻城,於是那班以色列人就要用石頭掟死他們兩個。當時已經40歲的迦勒,冒著被石頭掟死的危險,在生命受到威脅的時候,仍然相信上帝必定與他們同在,上帝比任何的勢力更強大。迦勒讓我們知道,面對生死攸關的時候,他的唯一選擇,依然是專心跟從上帝。

    小朋友要贏在起跑線,做人生勝利組,而真正的人生勝利組,就是無論落入任何境況,都能夠堅持專心跟從上帝,最後帶著喜樂、無憾,回到基督為我們預備的地方。

 

  1. 以信心去等待上帝的應許

    在第9-10節的經文裡面,迦勒指出,當完成窺探迦南的任務之後,因著他對神的忠心,摩西曾經應承過迦勒,會分給他一份產業。當摩西宣告誓言之後,迦勒並不是即時得到土地。事實上,當時以色列未曾攻入迦南,根本就無地可分。至於這應許幾時實現,根本無人會知道。所以,迦勒唯有將這份盼望轉化成信心的等待,這一等就等了45年。迦勒在這45年並不好過,他同一班以色列人繼續在曠野,過著一些漂泊流離的生活。迦勒對上帝無發過一句怨言,他甘心降服在上帝主權之下,默默地等待應許實現的日子來臨。對他來說,曠野是一種磨鍊,更加堅固他對上帝的信心,並且最終看到應許的實現。

    我們發現迦勒專心跟從上帝的心志,令他能夠克服任何困難,最終得到應許的實現。這種心志,一生不變,這種心志也帶來了生命的祝福。當日上帝藉着摩西賜下應許,祝福了迦勒,今日上帝藉著耶穌基督,賜與我們新的生命,應許我們在基督裡面有豐盛的生命,叫我們一生都要跟從基督,跟從上帝。就讓我們今天立志,讓這一生專心去跟從上帝!

古學賢牧師- 「生命工程」(2018年7月1日)

      「人有疾病,心能忍耐;心靈憂傷,誰能承當呢?(箴18:14) 」環顧四週,若細心聆聽,就能聽出悲哀心靈的嘆息。我們鄰舍中充滿了負傷的人,連那些滿有抱負的事奉者也擔著自己挑不起的重擔。我們都是耶穌的跟隨者,若果孤身作戰,則不能體會肢體互相扶持的意義,甚至會重創離場。可知我們不單要倚靠那加給我們力量的,並且要邀請同路人齊心並肩,又要恆切禱告,才能作成主的工。(參約4:34)

        7月8日(下主日)12時30分於副堂舉行三三三生命工程啟動禮,就是三個人在三個月內關懷三個對象,例如心靈受困、患病、迷失在漆黑中的朋友或尋道的家人親友。誠邀大家一同攜手參與建造生命的工程,使他們得蒙上帝所賜的能力和扶助。

陳如炳牧師- 「可以做得更好!」(2018年6月24日)

        各位肢體平安。感謝神的恩領,自1978年開始参與閩南堂的事奉,轉眼已是40年,昔日的少年團友,已經成為教會及社會的領袖,看到神的臨在與同工。

        在事奉過程中一直得到董事、執事、領袖及肢體的愛戴,從未間斷,大家對我的尊重及信任,是未曾想過及不配獲得的,往往成為疲乏中重新得力的源頭之一,是合作愉快及難忘的經歷。

        去年開始思考規劃退休後的服事路向,神給我與太太的方向是在中國與台灣義務的福音及培育事工。目前沒有移居外地的計劃,然而取得台灣的身份証對停留增加彈性,相關手續有台灣律師弟兄協助進行。為避免因申請程序臨時需要赴台及居住影響教會事奉的編排,決定暫停在閩南堂的服事,感謝董事及執事的體諒與接納。

      主耶穌說:我所做的事,信我的人也要做,並且要做比這更大的事(約14:12),

        在暫別閩南堂服事的知會令人感到突然,我絕對應該及可以做得更好,祈請包容。

        期盼神鼓勵及提示你我立志為主成就更大的事,決心做得更好,領人認識神及得到救恩,叫神得榮耀。

        渴望及等待未來參與閩南堂事奉的機會。

與你同事一主的

陳如炳牧師

古學賢牧師- 「百合團契歡迎你」(2018年6月17日)

        你可知教會有個充滿朝氣、喜樂和愛心的成人團契?雅歌2:1節「我是沙崙的玫瑰花,是谷中的百合花」,百合團契的名稱是從這節金句而來。聚會平均有二十五位弟兄姊妹參加,他們均有豐富的人生經驗,是後輩學習的榜樣。他們都是精壯成年,也有銀髮一族;他們互相扶持,發展人生精彩下半場。

        團友們在上帝眼中的價值遠超過世人所給予的,因為上帝要繼續大大使用他們,在傳福音上結許多果子。此外他們仍然熱心追求上帝的話,作主精兵,成就主的美意。他們藉著查經、見證分享、專題講座、詩歌、遊戲及旅行等聚會建立團友們的靈命。各位愛慕認識上帝及樂意與弟兄姊妹分享的肢體或慕道者,現在誠邀你參加百合團契,我們歡迎你!

彭偉業傳道- 「承傳」(2018年6月10日)

      「承傳」是這一代教會的重要議題,在香港的教會界,能否做好「承傳」已是每一所教會所要面對的真實問題。究竟「承傳」是指什麼呢?。「承」的意思就是接受或者擔當;「傳」是把知識、技能、信息等從上一代傳給下一代,從一方交棒給另一方。那麼,當教會要做好「承傳」的時候,就先得做好「承」的預備,我們要尋找出合適的新一代,去接受和擔當「傳」的任務,就是承接教會的信仰核心價值、文化、傳統、經驗、異象和使命,並將之發揚光大,繼續建立教會。

        無怪乎教會的青年工作是重要的一環,因為他們是教會的繼承者,將來他們要承接起讓教會持續發展的使命。我們必須要培育青年信徒,成為合乎上帝心意並被祂使用的僕人。我們務必以真理作生命栽培和屬靈的指導,讓他們與上帝結連,明白上帝的心意,倚靠祂帶領教會在世界上作真理的見證。就正如保羅在《提摩太後書》二章2節提到「承傳」的重點:「你在許多證人面前從我領受了的教導,你也應該交付給你所信任而能夠教導別人的人」。

古學賢牧師- 「為甚麼注重兒童事工?」(2018年6月3日)

        兒童從小明白聖經,能使他們因信基督耶穌,有得救的智慧(提後3:15節)。高小級兒童主日學學生,將於十年後成為一批投入參與事奉的職青。這是教會傳承重要的一環。當兒童對教會產生歸屬感,他們升上中學也不容易離開教會。所以,青少年的復興當由重視兒童工作做起,盼望兒童事工為教會帶來無限的朝氣與活力。

        兒童事工絕對不是「小兒科」,感謝上帝賜給我們一班充滿愛心又有生命力的兒童導師、助教和工作人員,欣賞他們熱情地獻上每個禮拜,以真理培育每一個主所寶貝的孩子。另一方面,今年九月閩光書院幼稚園部正式開學,求主幫助我們準備充足,迎接一班活潑可愛的孩童們進入上帝的國 - 我們屬靈的家。

鄭淑儀姑娘- 「忙、忙而不亂」(2018年5月27日)

        白居易的《觀刈麥》,「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力儘不知熱,但惜夏日長」。五月麥收的農忙季節,背上烈日烘烤,已經累得筋疲力儘還不覺得炎熱,因珍惜夏天晝長能夠多幹多活。詩中描述農民辛苦勞碌的情景。在日常生活忙碌的日子中,往往會有許多的錯漏,但仍要緊記在忙碌中而不忙亂,「忙而不亂,累而不疲」。

        藉著自己每天靈修、禱告、讀聖經,幫助自己作一個「忙而不亂」、「忙而不煩」、「忙而不貪」的基督徒,是我們所當存有的心志,更是我們靈性成長過程中所關注的事,確實在香港繁忙的生活中,持守是不容易,若憑自己的意志是困難,但依靠上帝的大能大力,能勝過這一切,正如腓立比書4:13:「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讓我們一起學習做到「忙而不亂,累而不疲」。珍惜每天並享受上帝所賜的每一天。

古學賢牧師- 「你有為教會祈禱嗎?」(2018年5月20日)

        有人說:「既然上帝是全知全能的,哪需要我禱告呢?」請不要忘記使徒保羅在林後1:11節所說的:「你們以祈禱幫助我們,好叫許多人為我們謝恩,就是為我們因許多人所得的恩。」保羅明明指出他們極需要信徒們以禱告來使他們得到幫助,包括上帝的保守、帶領、傳道工作有果效等。原來上帝樂意透過許多人的禱告來成就祂的工作,以致事情成就的時候,許多人一同謝恩。

        你願意每天花十分鐘為教會中服事上帝的弟兄姊妹祈求,使他們明白上帝的心意嗎?求主感動肢體們參與事奉,人人各盡其職;也為傳道同工們禱告,求主賜我們智慧、愛心和健康,好好牧養群羊。許多弟兄姊妹正竭力向家人或親友傳福音,我們須以恆切的禱告來支持他們,與他們同心合意地興旺福音 (腓1:5節)。